何江平
人体解剖学是西医主要的基础课,是每位医学生必修的课程,属于陈述性知识范畴,在思维和语言上有其鲜明的特点.
作者:曹世民;张生皆 刊期: 2006年第10期
诊断学是论述诊断疾病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和临床思维方法的一门学科.现存的高职诊断学教学中存在培养目标不明确、课程设置不合理、教学模式陈旧单一、实习基地建设不足、考试评估体系不完善等问题.为此,我们可以采取明确培养目标;调整课程设置,增加实践教学;采用多种教学模式;加强实习基地的建设;改进测评手段,强化技能训练等措施加以改进.
作者:李凡;邓峰 刊期: 2006年第10期
目的了解甘肃省儿童环境与环境卫生(CES)项目实施一个周期的项目效果,为进一步开展项目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个项目县(清水县、渭源县)及1个扩展县(临泽县)采用多阶段抽样的方法,选择实验组、对照组各300户,采集储粪池粪便、蔬菜、健康人群粪便,进行细菌学、蠕虫学相关检验.结果(1)储粪池粪便无害化处理效果:改厕前采样300份,改厕后采样240份,改厕前后蛔虫卵检出率分别为16.00%、2.50%,经统计学检验有显著性差异(x2=28.15,P<0.05).(2)粪便无害化处理后用于蔬菜施肥的卫生安全性:粪便无害化处理前后,分别采集蔬菜样本77份、87份,蛔虫卵检出率分别为24.67%、8.05%,经统计学检验有显著性差异(x2=8.47,P<0.05).(3)人体肠道致病菌、肠道寄生虫感染现状:改厕前后分别采集健康人群粪便889份、893份,蛔虫卵检出率分别为6.19%、3.36%,经统计学检验有显著性差异(x2=7.84,P<0.05).结论我省CES项目实施一个周期的项目效果非常显著.
作者:杨枢敏;赵新华;杨建军;张广业;杨建英 刊期: 2006年第10期
影响尿生成的因素实验是生理学泌尿系统的经典实验,此实验为生理学教学实验中必做的实验之一.传统的方法为膀胱插管法:将实验动物(家兔)麻醉后沿腹白线剪开腹腔,膀胱翻出至体外,在膀胱底部找到两侧输尿管,小心地在两侧输尿管下方穿一手术用线,将膀胱上翻,结扎尿道.
作者:李淑贞 刊期: 2006年第10期
公共道德的底线是法律,我们就应该在我们的德育体系中加大法律基础知识的含量,让法律教育促进德育的开展、深化,真正实现德育目标的逐级实现.
作者:林丽琴 刊期: 2006年第10期
面对当前中等职业中专教育的现状,面对传统的教育模式,面对学生管理的高难度,面对基础素质差的多层次学生,转变教学观念已迫在眉睫,如何加强学生管理,如何改革教学管理是我们主要探讨的问题.
作者:李绍民;李娉婷 刊期: 2006年第10期
目的观察地塞米松和川芎嗪对脑出血微创血肿引流术后残余血肿和血肿周围水肿、瘫痪肢体FMA量表的影响及用药的安全性.方法选取头颅CT确诊的基底节区出血量在45~70ml之间的患者27例,发病后72小时内行微创血肿引流术,拔除引流管当日即给予地塞米松10mg/d,连用7天后减量停用,川芎嗪200ml/d,连用14天.同时以行微创血肿引流术后未用地塞米松和川芎嗪的25例脑出血患者作为对照.测定术前、术后24h、7d、14d、21d CT上的血肿体积和水肿体积,评定术前、术后7d、14d、21d FMA量表,并对与用药有关的并发症进行比较,观察终止点在术后第21天.结果治疗组各时间点血肿体积/水肿体积为57.1/2.5ml,20.5/10.9ml,15.3/16.9ml,7.8/9.6ml,3.1/4.6ml;FMA评分为(64.0±12.2),(70.0±10.8),(81.0±11.5),(94.0±8.7);消化道出血2例,继发性血糖增高1例,死亡3例.对照组各时间点血肿体积/水肿体积为56.4/3.0ml,21.2/9.4ml,15.8/17.6ml,11.2/14.1ml,6.4/8.4ml;FMA评分为(66.0±13.5),(71.0±12.3),(79.3±13.2),(84.0±10.1);再出血1例,消化道出血1例,心功能衰竭1例,死亡2例.2组病例残余血肿体积、水肿体积在术前、术后24h、7d的变化,并发症的发生率,术前、术后7 d、14 d的FMA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血肿体积、水肿体积在术后14d、21d的变化与术后21d的FMA评分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地塞米松和川芎嗪对脑出血微创血肿引流术后血肿的吸收有促进作用,对血肿周围水肿有抑制作用,能提高患侧肢体肌力,但不增加脑出血微创血肿引流术后早期并发症的发生率.
作者:武国德;李珍花;张学范;张廷华;王欢;梁德胜 刊期: 2006年第10期
为研究HBV血清标志物五项(HBV-M)10年间分布、消长的动态变化规律,对77例HBV感染者的HBV-M 10年间阴转情况进行观察和研究,阴转率为50.6%,各项次和不同的组合标志其阴转率有显著性差异.对42例HBV易感者接种乙肝疫苗并与其余60例未接种乙肝疫苗的HBV易感者进行比较,HBV易感者接种乙肝疫苗能有效防止HBV感染.说明影响HBV-M阴转的因素是存在的,关键必须加强乙肝疫苗接种工作以降低发病率.
作者:黄景明;黄诚孝;郭春燕 刊期: 2006年第10期
目的探讨改良阴道镜评分在诊断宫颈病变中的可行性及实用性.方法应用改良Reid阴道镜评分的方法检查了1 000例育龄妇女,并与病理组织学诊断比较.结果阴道镜与病理组织学诊断完全符合率为80.90%(Kappa值=0.581),包括相差一个级别在内的符合率为98.60%.能检测出宫颈上皮瘤样病变的灵敏度为87.17%,特异度为85.17%.结论改良Reid阴道镜评分与病理组织学诊断符合率较高,在诊断宫颈病变中有较好的实用价值.
作者:杜蔚云;李芝兰;马瑞兰;蒲育栋;刘春兰;舒星宇;张文辉 刊期: 2006年第10期
本研究通过3个方面的探索,大面积提高职校生的学习成绩.一是指导学生掌握发现学习法、阅读学习法等通用学习方法,分科学习方法及学习过程中温习与预习、上课、作业、考试等环节的学习方法与技巧;二是在教学中渗透科学观察法、科学假说法、比值定义法等科学方法的教育;三是选择医护专业必需的物理知识作为补充教材,提高学生对物理学科本身的学习兴趣,激发学习动机.
作者:单长清;李红;李保勤 刊期: 2006年第10期
学校管理队伍是学校日常运作的支撑,是推动学校改革、建设和发展的重要力量.这支队伍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学校管理活动的成败,关系到学校办学水平的高低.建设一支与教育发展相适应的高素质的学校管理队伍,是学校改革、建设和发展的需要,是学校教育事业不断取得成功的重要保证.
作者:陈涌 刊期: 2006年第10期
为探讨举证责任倒置对护理记录书写和管理工作带来的重大影响,阐述举证责任倒置下护理记录书写和管理工作中存在的缺陷,并提出应对的方法.关键是立足防范,从执法和保护护患双方合法权益的角度,认识护理记录书写和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作者:张德娟 刊期: 2006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在整体护理实践中,情感渗透与构建和谐护理环境的关系.方法综合以实现人本护理为目标的护理工作实践.结果增强了护理工作者的整体护理思想观念,患者感受到了人性化护理的内涵,满足了患者的心理需求.结论情感行渗透与构建和谐护理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有利于提高护理质量,有利于护理学科的发展.
作者:迟延辉 刊期: 2006年第10期
微生物学是生命科学中至关重要的基础学科,同时也是一门实验科学,因而微生物学实验为学生进一步深入学习微生物学及相关学科奠定了基础.基于这一认识,我们制定了明确的教学目的,即: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牢固掌握微生物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与实验技术;加深学生对微生物学基本理论知识的理解与认识;提高观察、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达到这一目的,我们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提高微生物学实验教学质量,加强学生动手能力及综合素质的培养.
作者:高莉 刊期: 2006年第10期
为了准确地掌握酒泉市法定报告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规律,客观评价传染病防治效果,分析其发病趋势及探讨新形势下的防治策略,收集、整理、分析了酒泉市1964~2004年全市报告的传染病发病资料,系统分析了不同年代传染病的变化趋势及原因,为今后制定传染病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作者:郭华荣;李爱君 刊期: 2006年第10期
以党支部为单位开展党员教育主题活动,对于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促进基层党组织建设,提高支部的吸引力、凝聚力、战斗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常州卫生学校教学党支部通过2年的实践,尝试新的历史时期创新活动方式开展党支部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作者:蒋伟芬;王正才 刊期: 2006年第10期
围绕以护理为主导,以培养技能为主线,突出应用性和针对性的培养目标,构建新的课程模块,设置不同专业方向课程;调整相关时间安排,重组模块课时比例;加强实践性教学,重视职业能力培养.
作者:邹玉莲 刊期: 2006年第10期
为了加强对各类高等教育的质量监控,教育部借鉴了ISO9000族质量管理的理念和管理标准,制定了<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方案>,建立了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估体系,启动了5年一轮的高校教学评估工作.教学评估的本质是对教学质量的评估,其核心是建立教学质量标准.采用ISO9000族标准对学校教学质量进行监控与评估是提高教学质量、迎评达标的关键.
作者:任悦欣;张希林 刊期: 2006年第10期
1帮助学生克服微生物检验技术实验中的畏惧、紧张心理学生在做微生物检验技术实验时,有的学生表现得畏首畏尾,不愿用手接触装有菌种的平皿,而是趁别的学生打开菌种平皿时,争取时间伸接种环过去取菌种,害怕自己被细菌感染;有的学生甚至坐在那里看别人操作;有的独立操作时手会不由自主地抖动起来,不慎打破菌种平皿或打翻酒精灯,引起着火,而学生只会大呼小叫,惊慌失措,却无法处理等.
作者:张志伦;王开炳 刊期: 2006年第10期
分析近年来国内高校教育形式的变化,肯定扎实学生基础、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性,结合多年来在工科物理教改中的探索经验和初步成果,提出了深化工科物理教学改革、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思路和实现途径.
作者:刘俊;陈希明 刊期: 2006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