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峰;赵广荣;张海燕
以时间为序,对我国早期、新中国成立后和改革开放后三个历史阶段的国家药物创新体系的历史演进进行分析,以总结历史经验,促进我国国家药物创新体系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
作者:曲凤宏;黄泰康 刊期: 2006年第02期
作者:《中国药业》编辑部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研究野马追生长过程中总黄酮含量的变化规律,确定野马追的佳采收期.方法: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不同采收期野马追中的总黄酮含量.结果:不同采收期的野马追中,总黄酮含量以7月20日高,即顶花初开时.结论:建议采收野马追应在顶花将开前2~3 d开始收割,顶花开后2~3 d内收割完毕.
作者:胡林水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建立疣毒净霜剂的质量控制方法.方法:利用薄层色谱法对处方中鸦胆子、细辛、莪术进行了鉴别.结果:方法简单易行,重现性好.结论:此方法可作为该制剂的质量控制方法.
作者:赵瑞芝;袁小红;丘小惠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建立抑痤凝胶剂中甲硝唑和氯霉素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差示分光光度法,分别以0.1 mol/L的盐酸和水为溶剂,278 nm和320 nm为测定波长,不经分离直接测定两组分含量.结果:被测组分的浓度与吸收度之间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5.甲硝唑和氯霉素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9.46%和98.79%,RSD分别为0.93%和0.94%.结论:该法简便、快速、重现性好,消除了两组分之间的相互干扰,结果满意.
作者:夏曙辉;张月娟;单夕凤;张燕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制订医院制剂骨伤外洗剂壹号的质量标准.方法:用显微鉴别法及薄层色谱法对处方中的主要成分进行定性鉴别.结果:该方法能准确地鉴别出桂枝、当归两味药,而且试验所用仪器、试剂简单,操作时间较短,符合医院制剂室药检工作的实际情况,可行性好.结论:该方法能有效控制骨伤外洗剂壹号的质量.
作者:柯颖川;彭天吉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制备复方左氧滴眼液,用于治疗眼部细菌感染.方法: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滴眼液中乳酸左旋氧氟沙星及地塞米松磷酸钠进行含量测定,并考察其稳定性、刺激性和临床疗效.结果:复方左氧滴眼液的疗效明显好于对照组,且乳酸左氧氟沙星及地塞米松磷酸钠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8.83%,100.31%,RSD分别为0.56%,0.73%(n=6).结论:复方左氧滴眼液制备工艺及质量控制方法可行,临床疗效满意.
作者:王永玲;王清理;康银丽;万燕;陶健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中国药典>附录Ⅰ B对真空状态下的注射用冻干无菌粉装量差异检测的适用性.方法:测定冻干工艺生产的真空压塞产品吸入空气量及按药典方法检测时吸入空气量对装量差异的影响程度.结果:真空度对产品装量差异检测结果有较大的影响.结论:<中国药典>附录ⅠB中,注射用无菌粉末的装量差异检测方法需具体细化,以减少系统误差.
作者:庞雄;周福富;谭力;王益生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建立丹桃颗粒剂中原儿茶醛的含量测定方法,以控制该产品的质量.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为Altima C18柱(250 mm×4.6 mm,5μm),柱温为35℃,流动相为甲醇-0.1%磷酸溶液(30:70),流速为1.0 mL/min,检测波长为279 nm.结果:原儿茶醛进样量在0.040 48~0.404 8μg范围内与峰面积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9),平均加样回收率为100.12%,RSD为1.71%.结论:该方法简便易行、准确可靠,可用于丹桃颗粒剂的质量控制.
作者:童荣生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抗抑郁药的使用特点及趋势,促进合理用药.方法:统计分析浙江省立同德医院2002-2004年使用抗抑郁药的品种、用量、销售总金额、用药频度、年平均增长率和药品日耗费用等情况.结果:销售总金额平均年增长率为16.79%,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在3年中平均年增长率高达34.44%;用药频度列前5位的药品有氯丙咪嗪、氟西汀、帕罗西汀、舍曲林及文拉法辛;新型抗抑郁药因其不良反应相对少而轻,治疗地位不断上升.结论:该院在抗抑郁药使用中还存在用药较为集中的问题,新型抗抑郁药应用前景广阔.
作者:石佳娜;袁雍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了解临床常用抗菌药物与其他药物配伍的变化.方法:查阅文献资料,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与其他药物的配伍变化进行综述.结果与结论:许多抗菌药物与其他药物配伍后会发生变化,临床应用中应注意配伍变化和配伍禁忌,以促进合理用药.
作者:杨久丽;李明臣;孙淑娟;甄怡君 刊期: 2006年第02期
通过对零库存概念及库存目的、结构合理性等方面的诠释,论证零库存策略并不普遍适合药品流通企业的观点.
作者:黎慧贞 刊期: 2006年第02期
优质药品是靠生产而非检验出来的,要保证药品的质量,确保人体用药的安全有效,必须对药品生产的全过程进行严格有效的控制.但现在药品生产中违反生产工艺规程的现象却仍然常见,这应引起药品监管部门的足够重视.
作者:黄循明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永停滴定法测定盐酸丁卡因注射液含量时采用不同灵敏度对含量测定的影响.方法:分别选用仪器设定的10-7A,10-8A和10-9A 3种灵敏度进行永停滴定,记录到达终点时间和计算样品含量,并与高氯酸滴定法进行比较.结果:与高氯酸滴定法比较,选用10-7A,10-9A灵敏度时含量测定回收率均有显著性差异,选用10-8A灵敏度时则无显著性差异.结论:采用永停滴定法测定盐酸丁卡因注射液含量时,宜选用10-8A灵敏度.
作者:苗云海;张姝梅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研究五虎壳聚糖凝胶剂的制备方法与临床应用.方法:含挥发油的药材采用蒸馏法提取挥发油,其他药材采用水煎煮法提取,以壳聚糖为凝胶材料制备五虎壳聚糖凝胶剂;用薄层层析法进行鉴别,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含量.结果:该凝胶剂制备工艺简单,质量控制方法可行,临床疗效可靠.结论:该制剂符合<中国药典>凝胶剂项下有关规定.
作者:王志朝;孙卓琳;刘祖雄;余敦良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简要介绍中药超微粉碎技术的特点,阐述其在单味中药和复方中药方面的应用研究概况,对中药超微粉碎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并对相关问题作了讨论,提出了今后研究工作中应解决的问题.
作者:陈开文;谭涌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观察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CHB)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选择82例CHB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2例)予α-2b干扰素(600万U肌肉注射,隔日1次)治疗,对照组(30例)每天给予甘利欣胶囊、凯西莱片等常规保肝药物治疗,疗程均为12周,观察乙型肝炎病毒DNA(HBV-DNA)、血清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肝功能、血常规的变化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结束时,治疗组与对照组HBeAg转阴率分别为42.3%,3.3%,HBV-DNA转阴率分别为55.8%,3.3%;治疗组停药12周后HBeAg,HBV-DNA转阴率分别为38.5%,40.4%;两组病毒的应答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α-2b干扰素冲击疗法能促进HBeAg,HBV-DNA转阴,改善临床症状.
作者:余浩东;李泽贵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考察转移因子保存在不同温度、不同时间条件下的稳定性.方法:将转移因子分别放于4℃,22℃和37℃环境中,并于4℃保存1,2,2.5,3年,22℃保存1~6个月,37℃保存1~3个月,进行稳定性考察.结果:转移因子在4℃保存2年、22℃保存6个月、37℃保存3个月后生物学活性并未降低.结论:转移因子稳定性良好.
作者:李华;谢忠平;柯华昕;沈冬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研究两厂家产奥美拉唑肠溶胶囊在正常人体的药代动力学与生物等效性.方法:将18名健康男性志愿受试者随机交叉口服40mg奥美拉唑肠溶胶囊受试制剂和参比制剂后,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以卡马西平为内标,测定奥美拉唑的血浆药物浓度.结果:受试和参比制剂均符合一级吸收开放性一室模型,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0~12 h药-时曲线下面积(AUC0-12)分别为(2 719.9±1 551.7),(2 820.8±1 668.1)ng·h/mL,峰浓度(Cmax)分别为(820.1±420.1),(760.0±415.4)ng/mL,达峰时间(Tmax)分别为(2.4±0.6),(2.5±0.6)h,血浆半衰期(t1/2)分别为(2.2±0.8),(2.4±0.9)h.相对生物利用度为(99.69±13.51)%.结论:两种奥美拉唑肠溶胶囊为生物等效制剂.
作者:刘吉祥;曾建国;张毕奎;阳利龙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胃痛宁胶囊治疗胃溃疡的作用机制.方法:复制大鼠胃溃疡模型,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和原位杂交检测胃黏膜细胞bcl-2,bax基因蛋白和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胃痛宁胶囊组bcl-2基因蛋白和mRNA表达强度,7 d后明显高于模型组和胃乐组,14 d后无明显差异;bax基因蛋白和mRNA表达强度7 d后明显高于模型组和胃乐组,与正常组无显著性差异,14 d后的比值均有所恢复.结论:胃痛宁胶囊能显著提高胃黏膜细胞bcl-2基因蛋白和mRNA的表达强度,调节bcl-2和bax的比值,使其恢复正常的动态平衡.
作者:李佃贵;李瑞东;刘金里;李晓荟;顾洁;李刚 刊期: 2006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