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吉祥;曾建国;张毕奎;阳利龙
目的:研究野马追生长过程中总黄酮含量的变化规律,确定野马追的佳采收期.方法: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不同采收期野马追中的总黄酮含量.结果:不同采收期的野马追中,总黄酮含量以7月20日高,即顶花初开时.结论:建议采收野马追应在顶花将开前2~3 d开始收割,顶花开后2~3 d内收割完毕.
作者:胡林水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分析长江流域医院用药信息网中重庆地区18家入网医院钙通道阻滞剂近4年的应用状况,为该类药物的生产、销售和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采用DDD分析法和金额排序法,对18家医院2001-2004年钙通道阻滞的消耗品种、金额、DDDs和DDC进行统计分析.结果:4年间重庆地区钙通道阻滞剂居购入金额前5位的是硝苯地平、氨氯地平、非洛地平、尼莫地平、氟桂利嗪,且氨氯地平和硝苯地平的DDDs逐年上升;氨氯地平、氟桂利嗪和尼卡地平的DDC值逐年下降,硝苯地平的DDC值逐年上升.结论:钙通道阻滞剂临床应用多年,其作用已为临床所证实,特别是第3代钙通道阻滞剂氨氯地平的应用前景十分光明.
作者:向萍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简述物流外包的概念,分析我国医药物流业发展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指出实施医药物流外包是提升我国医药企业国际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并提出发展我国医药物流外包必须考虑和解决的四个方面问题.
作者:刘丽娜;邱家学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制备复方左氧滴眼液,用于治疗眼部细菌感染.方法: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滴眼液中乳酸左旋氧氟沙星及地塞米松磷酸钠进行含量测定,并考察其稳定性、刺激性和临床疗效.结果:复方左氧滴眼液的疗效明显好于对照组,且乳酸左氧氟沙星及地塞米松磷酸钠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8.83%,100.31%,RSD分别为0.56%,0.73%(n=6).结论:复方左氧滴眼液制备工艺及质量控制方法可行,临床疗效满意.
作者:王永玲;王清理;康银丽;万燕;陶健 刊期: 2006年第02期
为认真贯彻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和卫生部联合发布的<癌症患者申办麻醉药品专用卡的规定(暂行)>,我局对麻醉药品的使用和监管工作进行了调研,发现在麻醉药品的供应、保管、使用和监管中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和不安全的隐患,需要引起重视并加以改进,以确保麻醉药品的合理安全使用.
作者:高立士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考察注射用阿莫西林钠/克拉维酸钾与不同输液配伍使用时的稳定性,以及不同生产厂家的阿莫西林钠/克拉维酸钾用氯化钠注射液配液后的稳定性情况.方法: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法)测定配液后阿莫西林钠、克拉维酸钾在不同时间段的含量变化情况,并观察配液后颜色变化情况.结果:不同生产厂家的产品在配液后的变化情况基本一致.结论:该产品配液以0.9%氯化钠注射液较为合适,其他含葡萄糖的注射液均不合适;该产品浓度越高,变化越快,用0.9%氯化钠注射液溶解后应立即稀释,并应在3 h内(25℃以下)完成整个输液过程.
作者:祝璇;黄喆裕 刊期: 2006年第02期
作者:《中国药业》编辑部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考察转移因子保存在不同温度、不同时间条件下的稳定性.方法:将转移因子分别放于4℃,22℃和37℃环境中,并于4℃保存1,2,2.5,3年,22℃保存1~6个月,37℃保存1~3个月,进行稳定性考察.结果:转移因子在4℃保存2年、22℃保存6个月、37℃保存3个月后生物学活性并未降低.结论:转移因子稳定性良好.
作者:李华;谢忠平;柯华昕;沈冬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优选消疣合剂有效成分丹皮酚、挥发油、甘草酸、水溶性提取物的提取工艺.方法:针对处方中各药物有效成分的不同特性,对提取工艺分步进行考察.第l步,通过对丹皮中丹皮酚两种提取途径考察,优选出佳方案;第2步,通过考察提油时间及收油率,筛选出野菊花水蒸气蒸馏法的佳提取条件;第3步,将两药残渣与剩余药材合并,采用L9(34)正交试验法,以甘草酸含量和水溶性提取物为考核指标考察影响水提的因素.结果:丹皮酚佳工艺为加碱酸中和醇提法、加入丹皮粉末6倍量的乙醇、在45℃的温度下提取2 h;第2,3步提取条件重合,可合并至多功能提取罐内提取,即丹皮残渣与其余药材浸泡4 h后每次加10倍量水,煎煮提取3次,每次1.5 h.结论:优选的制备工艺有效成分含量高,工艺稳定可行.
作者:江建国;王爱民;龚旭东;陈明星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了解医院门诊退药情况,减少医院门诊退药现象.方法:对某三甲医院门诊退药情况进行统计分析,找出原因和处理方法.结果与结论:为保证患者用药安全,药品一经发出,一般不得退换,如系医院责任或患者无法抗拒的特殊原因,在确保药品质量的前提下可考虑退药.
作者:周清武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建立测定加替沙星眼凝胶中加替沙星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方法:采用Hypersil ODS C18柱(250 mm×4.6 mm,5μm)为色谱柱,流动相为0.05 mol/L磷酸缓冲液-乙腈-甲醇(65:25:10,V/V/V),检测波长为290 nm.峰面积外标法.结果:加替沙星浓度线性范围为2~12μg/mL,r=0.999 6;平均回收率为99.7%,RSD=1.12%.结论:该法简便、快捷、灵敏,可作为该制剂含量测定的有效方法.
作者:李巧;李东;聂中越;徐玉红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建立疣毒净霜剂的质量控制方法.方法:利用薄层色谱法对处方中鸦胆子、细辛、莪术进行了鉴别.结果:方法简单易行,重现性好.结论:此方法可作为该制剂的质量控制方法.
作者:赵瑞芝;袁小红;丘小惠 刊期: 2006年第02期
以苏丹红事件为契机,分析我国制药工业中药用辅料的使用状况,探讨如何采取措施,加强对药用辅料的管理,以保证药物制剂质量.
作者:王虎;陈华庭;吕永宁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寻求可有效治疗急性肺损伤并能阻止其发展的临床药物,促进乌司他丁在临床上的应用.方法:介绍了乌司他丁的化学性质、药理学作用及其对蛋白酶、氧自由基、细胞因子的影响.结果和结论:在急性肺损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乌司他丁具有保护损伤肺脏的药理学基础,对急性肺损伤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作者:秦开秀;简华刚 刊期: 2006年第02期
作者:《中国药业》编辑部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制订医院制剂骨伤外洗剂壹号的质量标准.方法:用显微鉴别法及薄层色谱法对处方中的主要成分进行定性鉴别.结果:该方法能准确地鉴别出桂枝、当归两味药,而且试验所用仪器、试剂简单,操作时间较短,符合医院制剂室药检工作的实际情况,可行性好.结论:该方法能有效控制骨伤外洗剂壹号的质量.
作者:柯颖川;彭天吉 刊期: 2006年第02期
参阅国内外新文献资料,介绍他汀类药物的非调脂作用及临床应用,并进行综合分析和归纳.他汀类药物具有预防心血管疾病,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类风湿性关节炎,刺激骨形成,免疫调节,抗肿瘤细胞增殖,保护肾脏等作用,需要及时总结其除调脂作用外的临床有益作用,进一步研究开发其药理作用并扩大应用范围.
作者:张建英;杨平;李益强;祁丕东 刊期: 2006年第02期
分析连锁药店市场竞争的态势,阐述连锁药店市场扩张的战略应外延和内涵并重,尤其要注意内涵的充实和提高,以避免盲目扩张规模所带来的恶果.
作者:刘志刚;陈玉文;李维涅;李野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观察雾化吸入盐酸氨溴索对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急性发作期患者痰液理化性质的影响.方法:将32例COPD急性发作期患者给予盐酸氨溴索雾化吸入,在雾化前、雾化后1 h分别取痰液进行理化性质测试.结果:雾化前和雾化后痰液干/湿重、黏度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炎症指标中性粒细胞弹力酶则改变不明显.结论:雾化吸入盐酸氨溴索可稀释痰液,缓解黏液高分泌所致的气道阻塞,减轻患者临床症状,对于其抑制气道炎症反应的作用,尚有待于进一步证实.
作者:刘吉录;周向东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建立紫杉醇聚乳酸钠米粒含量测定的方法.方法: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以ODS C18柱为固定相,甲醇-水(75:25)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27 nm,流速为1.0 mL/min.结果:回归方程为A=0.648 798 C-0.027 076,r=0.999 9;总的紫杉醇浓度及游离紫杉醇浓度的测定方法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0.42±3.99)%(n=9)和(100.51±2.01)%(n=9);日内精密度RSD≤1.75%,日间精密度RSD≤1.23%;纳米粒胶体中药物含量为(34.83±2.64)μg/mL,包封率为(99.30±0.10)%.结论:该方法可用于紫杉醇聚乳酸纳米粒的含量测定.
作者:傅若秋;何凤慈;孟德胜 刊期: 2006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