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盐酸吗啉胍片的含量

方东伟;王正权

关键词:盐酸吗啉胍片, 含量测定, 高效液相色谱法
摘要:目的:建立盐酸吗啉胍片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法),色谱柱为C18柱,流动相为庚烷磺酸钠溶液-甲醇-乙腈(25:30:18),检测波长为237 nm.结果:盐酸吗啉胍在4~36μg/mL范围内浓度与峰面积之间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9),平均回收率为99.5%,RSD=0.86%(n=5).结论:HPLC法灵敏、准确、专属性强.
中国药业杂志相关文献
  • 复方三黄酊与芩连搽剂联合治疗慢性皮肤溃疡102例

    目的:观察复方三黄酊、芩连搽剂联合治疗慢性皮肤溃疡的临床疗效,并探讨治疗原理.方法:设对照组(传统的清洁换药)进行临床疗效对比观察.结果:有效率治疗组为97.1%,对照组为65.4%,两组间疗效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该治疗方法使用方便、费用低、临床疗效好,值得推广.

    作者:王玉;赵淑梅;张静;赵胜利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住院期间肝移植患者免疫抑制剂应用情况分析

    目的:了解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肝移植患者在住院期间的免疫抑制剂应用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免疫抑制剂应用的品种及相关费用.结果:肝移植患者平均年龄为(46.71±9.22)岁,平均住院日为(41±20)d,平均住院费用为(215 717.78±66 423.23)元,平均住院药费为(91 508.23±37 011.39)元,占总住院费用的41.63%,免疫抑制剂的应用费用占住院药费的9.71%.结论:肝移植患者住院期间免疫抑制剂的应用费用占总住院费用的比例较大,且多为联合用药,制订更有效、更合理的免疫抑制治疗方案对提高肝移植患者的生存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朱曼;郭代红;胡静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瑞利敏凝胶喷鼻剂的制备和临床应用

    目的:制备瑞利敏凝胶喷鼻剂并观察其临床疗效.方法:以聚羧乙烯为辅料,制备瑞利敏凝胶喷鼻剂并建立质量控制方法,观察临床疗效.结果:制备工艺简单,临床疗效可靠结论:该制剂可用于临床.

    作者:马萍;刘丽宏;张敏燕;梁冬梅;高文静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阿奇霉素的临床应用进展

    阿奇霉素作为新一代的大环内酯类药物,以其对酸稳定、组织渗透性好、血浆半衰期长、临床适应症广、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患者依从性好等优点广泛应用于临床.就其临床应用进展进行了总结.

    作者:张晓华;李亚芳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基因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防治肿瘤化疗反应92例

    目的:探讨基因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对肿瘤患者化疗所致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减少的防治作用及不良反应.方法:全组(92例)患者均行自身对照法,以第1次化疗周期为对照周期,此后采用升白胺、鲨肝醇治疗使白细胞恢复正常后开始第2周期(治疗周期),于治疗周期化疗后加用rhG-CSF.自化疗开始隔日查血常规1次,观察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的变化.结果:治疗周期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低值均高于对照周期,低值的持续时间和化疗开始至细胞恢复到正常值以上的时间均少于对照周期.骨痛、肌痛以及乏力发生率分别为13.04%和4.35%,偶有低热.结论:rhG-CSF对化疗引起的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减少具有预防和治疗作用,不良反应轻微,安全可靠.

    作者:张维丰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复方环丙沙星滴鼻液的制备与临床应用

    目的:研制复方环丙沙星滴鼻液.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制剂中乳酸环丙沙星、马来酸氯苯那敏、盐酸麻黄碱的含量,用豚鼠作急性毒性试验和刺激性试验,对80例过敏性鼻炎患者进行临床疗效观察.结果:3组分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0.18%,99.85%,101.63%,RSD分别为0.71%,1.20%,1.10%;实验动物应用该制剂后鼻腔黏膜无红肿、充血现象发生,呼吸、循环、中枢神经系统及四肢的活动情况正常;治疗过敏性鼻炎总有效率为96.25%.结论:该制剂工艺简单、质量稳定,疗效确切,使用方便.

    作者:陆志华;白林;徐红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创新力是医药企业可持续竞争优势的核心

    分析中国医药企业培育竞争优势的严峻现实,指出创新是企业可持续竞争优势的核心,且在国外跨国企业的强势竞争面前,走差异化创新道路是中国医药企业培育可持续竞争优势的关键和必然选择.

    作者:英立松;李野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六味地黄丸致全身瘙痒1例

    患者男,40岁,因腰膝酸软、盗汗、遗精等症自疑为肾虚而口服精制六味地黄丸(河南省宛西制药股份有限公司,规格为每8丸相当于原药3 g,批号为0301131)8丸/次,3次/d.服用10 d后出现浑身发痒、烦躁不宁、头皮瘙痒,有少量抓伤、结痂,反复发作半年有余,久治不愈.患者就诊时诉常虚烦不眠、心悸、健忘、头晕、耳鸣、咽干、腰酸腿软、梦遗、盗汗、怕热,见患者形体消瘦,舌尖红、脉细数.其病证属心肾不交,阴虚阳亢,嘱其改口服知柏地黄丸(河南省宛西制药股份有限公司,规格为每8丸相当于原药3 g,批号为021009)8丸/次,3次/d.3 d后患者瘙痒症状缓解,继续服用至10d时,瘙痒症状消失.

    作者:苏秀梅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广西6种绞股蓝中总皂苷的含量比较

    目的:比较广西6种绞股蓝的总皂苷含量.方法:采用比色法测定绞股蓝中总皂苷的含量.结果:广西绞股蓝中总皂苷的含量范围为4.24%~6.94%.结论:广西6种绞股蓝总皂苷含量均较高,尤以广西绞股蓝为高,且均具有较好的药用价值.

    作者:蒋伟哲;周燕文;李锦燊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我国原料药产业的发展策略

    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为我国医药产业国际化发展带来了机遇.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制药业就在全球范围内进行产业结构大调整,世界原料药的生产中心已转向亚洲,尤其是中、低档通用名原料药的生产,已从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全面转移.原料药一直是我国参与国际竞争的优势品种,当前我国在激烈竞争的世界原料药市场上面临更大的发展机遇.因此,抓住这一发展机遇,加快发展原料药,是我国医药产业的重大发展战略之一.

    作者:朱谦;孙铁民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山楂及其混淆品的鉴别

    目的:鉴别山楂真伪,保证临床用药质量.方法:根据山楂供货渠道及山楂性状、显微特征,鉴别山楂真伪.结果:目前市场货源主要为山里红及山楂,野山楂较少.混伪品偶有出现,如云南山楂、湖北山楂、海红.结论:为确保山楂质量,选择供货经销商以正规、大型、可信度高企业为佳,个体商贩供货的混伪品出现几率较多.山楂加工品中混伪现象时有出现.

    作者:芦柏震;王春雷;侯桂兰;姜建伟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西沙必利治疗腹部术后胃肠运动麻痹40例

    目的:评价西沙必利对腹部术后胃肠运动麻痹的疗效.方法:通过胃管注入西沙必利,在一定时间内观察40例患者胃肠运动麻痹恢复情况.结果:患者胃肠运动麻痹症状得到明显改善,总有效率达97.5%.结论:西沙必利治疗腹部术后胃肠运动麻痹疗效确切,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作者:李力;孙孝国;刘洪庆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应重视冷藏药品运输过程中的质量监管

    分析我国冷藏药品运输过程中质量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指出加强冷藏药品运输质量管理的必要性和需要重点注意的问题,并从加强药事法规建设、强化市场监管角度提出了加强冷藏药品质量管理的措施建议.

    作者:魏骅;黄传华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积极实施我国医药产业链的集群化发展战略

    分析我国医药产业与其他产业的关联内容关联方式,建议利用医药产业与其他产业的关联效应,实施产业融合、集群化发展战略,以促进我国医药产业健康发展.

    作者:曹军伟;顾海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磷酸哌嗪片溶出度测定方法

    目的:建立磷酸哌嗪片的溶出度测定方法.方法:按2000年版<中国药典(二部)>附录溶出度测定法第二法装置,以水1 000mL为溶剂,转速为100 r/min,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以0.05 mol/mL磷酸二氢钾溶液-甲醇-三乙胺(94:6:0.2)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10 nm.结果:磷酸哌嗪浓度在0.050 53~1.010 6 mg/mL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r=1.0000),平均回收率为99.3%,RSD=0.75%(n=9).结论:该方法简便、快速、准确,能有效地控制该产品质量.

    作者:江生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药物基因组学在药学中的应用

    目的:促进药物基因组学研究,为新药开发和个体化给药提供参考.方法:阐述药物基因组学的产生、研究内容及其应用.结果与结论:药物基因组学作为功能基因组学在医药学中的应用,主要通过对基因多态性的研究,从根本上促进了新药开发和个体化用药的发展.

    作者:许庭郁;秦川;蒋立新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复方新诺明的少见不良反应

    综述近年来文献报道的复方新诺明的少见不良反应,主要有皮肤过敏反应、黏膜过敏反应、过敏性休克、肝损害、痉挛性斜颈、舌体肿大、呼吸困难、耳聋以及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在选用复方新诺明时,要慎重考虑其不良反应因素,以保证用药安全.

    作者:王静;赵睿;李明芬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丹参注射液辅助治疗恶性肿瘤52例

    目的:观察丹参注射液在恶性肿瘤化疗中的作用.方法:将102例确诊的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2例于化疗同时给予丹参注射液250 mL静脉滴注,1次/d,14 d为1个疗程,连用2~3个疗程.对照组50例单用化疗.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近期临床疗效、生活质量、毒副反应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丹参注射液在恶性肿瘤化疗中有良好的增效减毒作用.

    作者:张小灵;陈宓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羟乙基淀粉的不良反应

    目的:了解羟乙基淀粉致不良反应的情况,为临床安全、有效、合理用药提供信息.方法:对国内10余年公开发表的有关应用羟乙基淀粉出现不良反应的病例报告进行分析整理.结果:静脉输注羟乙基淀粉可引起药疹、瘙痒、发热反应甚至过敏性休克,严重的为肾损害.结论:羟乙基淀粉与氨基糖苷类药物配伍应用会增加肾毒性,应充分认识其所致过敏反应、肾损害特点,严格掌握适应症,用药期间加强观察与监测.

    作者:李文杰;李慧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60例

    目的:观察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0例确诊为子宫肌瘤的患者均分为两组,甲组每天服米非司酮12.5 mg,乙组每天服米非司酮25 mg,从月经第2或3天开始,连续3个月为一疗程.治疗前后用彩色超声测量子宫体积、肌瘤体积,检测血红蛋白、肝肾功能.结果:治疗后两组闭经、痛经及下腹坠胀症状均消失,血红蛋白上升,子宫体积、子宫肌瘤体积明显缩小(P<0.05);两组疗效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效果好、不良反应小,每天服12.5 mg与25 mg效果无差异.

    作者:卢彩玲;张晨虹 刊期: 2006年第03期

中国药业杂志

中国药业杂志

主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主办:重庆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