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盐酸麻黄碱滴鼻液3种含量测定方法比较

陈桂云

关键词:盐酸麻黄碱, 酸碱滴定法, 比色法, 旋光法, 含量测定
摘要:目的比较盐酸麻黄碱滴鼻液的3种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酸碱滴定法、比色法、旋光法测定.结果酸碱滴定法平均回收率为99.77%,RSD为0.31%(n=9),与比色法及旋光法测定结果基本一致.结论酸碱滴定法准确、简便、快速,尤其适用于医院制剂及半成品质量控制的快速分析.
中国药业杂志相关文献
  • 盐酸麻黄碱滴鼻液3种含量测定方法比较

    目的比较盐酸麻黄碱滴鼻液的3种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酸碱滴定法、比色法、旋光法测定.结果酸碱滴定法平均回收率为99.77%,RSD为0.31%(n=9),与比色法及旋光法测定结果基本一致.结论酸碱滴定法准确、简便、快速,尤其适用于医院制剂及半成品质量控制的快速分析.

    作者:陈桂云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理中汤配方颗粒提取工艺研究

    目的优选理中汤配方颗粒的提取工艺.方法以甘草酸提取率、浸膏得率为指标,采用L9(34)正交试验设计筛选佳工艺条件.结果佳提取工艺条件为加入6倍量水,煎煮3次,每次1.5 h.结论该工艺提取充分,稳定可行.

    作者:胡昌江;刘俊达;李兴华;吴平;杨婷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螺旋CT血管成像在胸部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螺旋CT血管造影(SCTA)在胸部疾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1999年9月~2005年12月期间35例胸部SCTA患者,对其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5例胸部血管重建图像均满足诊断要求,通过大密度投影(MIP)、多平面重建(MPR)所得血管影清晰,均无或仅有轻微锯齿状伪影,血管病变的形态、范围以及肺内病变与血管的空间解剖关系显示良好.结论SCTA图像具有对比良好、空间立体感强、解剖关系清楚等优点,能较好地显示正常及异常血管、识别血管腔内外病变和钙化、清楚显示胸部血管性病变及其与血管的关系,对胸部疾病的诊断具有很高的临床价值.

    作者:王新玉;徐刚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当前医疗机构制剂室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在调查研究基础上,总结和分析当前基层医疗机构制剂室普遍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对进一步加强医院制剂的监管、促进医疗机构制剂室的规范和发展提出建议.

    作者:韩金华;王广征;李梅;孟庆强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可乐定局部应用的抗伤害作用

    目的探讨局部应用可乐定的抗伤害反应作用及其耐受性的产生.方法观察了局部应用可乐定的抗伤害效应、药物处理时间与可乐定抗伤害效应间的关系、提前全身给予纳洛酮或育亨宾对可乐定抗伤害效应的影响及局部应用氯胺酮对可乐定抗伤害耐受发生的影响.结果在药物局部处理过的小鼠尾部,可乐定产生了浓度相关性的抗伤害效应;局部应用可乐定的抗伤害效应的强度与局部暴露于药液的时间相关;育亨宾完全阻断了可乐定的抗伤害作用,纳洛酮则无明显影响;氯胺酮与可乐定同时局部给药对可乐定抗伤害耐受的产生没有影响.结论局部应用可乐定可通过激活外周的α2肾上腺素能受体产生浓度依赖性的抗伤害效应,避免了全身给药的副作用;反复给药能产生抗伤害耐受,局部应用氯胺酮未能阻止这种耐受的发生,说明外周NMDA受体没有参与耐受的发生.

    作者:周蓉;刘枫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替硝唑左氧氟沙星滴鼻液的制备与质量控制

    目的研制替硝唑左氧氟沙星滴鼻液.方法采用双波长分光光度法测定含量.结果在波长293.7,338.0,317.4,242.9 nm波长处测定吸收度,令左氧氟沙星△A1= A288-A338,替硝唑△A2=A317.4-A2429,回归方程为左氧氟沙星Y1=0.066 2X1-0.005 3,r=0.999 9;替硝唑Y2=0.021 7X2-0.0017,r2=0.999 9.结论该滴鼻液抗菌作用强,质量稳定,双波长分光光度法测定含量,方法简便、快速、准确.

    作者:祁淑香;肖泉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顶空气相色谱法测定雌二醇/醋酸炔诺酮片中的残留溶剂

    目的建立雌二醇/醋酸炔诺酮片中有机溶剂残留量的测定方法.方法采用顶空进样毛细管气相色谱法,程序升温.色谱柱为6%氰丙基苯基-94%甲基聚硅氧烷(DB-624)毛细管柱,以氮气为载气,用FID检测器,测定雌二醇/醋酸炔诺酮片中异丙醇、二氯甲烷的残留量(外标法计算).结果浓度在考察的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异丙醇r=0.999 9,二氯甲烷r=0.999 5),回收率96.2%~102.1%.结论顶空气相色谱法简便,结果准确、灵敏,适用于雌二醇/醋酸炔诺酮片中异丙醇、二氯甲烷2种有机溶剂残留量的测定.

    作者:栾成章;祝波;王亮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绞股蓝总苷与辛伐他汀治疗原发性高脂血症的疗效比较

    目的以辛伐他汀为对照,观察绞股蓝总苷对高脂血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成绞股蓝总苷组(A组)30例和辛伐他汀组(B组)30例,治疗12周后比较调脂疗效、不良反应.结果绞股蓝总苷及辛伐他汀均能明显降低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P<0.01),均能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P<0.05),不良反应较小.结论绞股蓝总苷调脂疗效确切且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黄雪萍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四厂家注射用加替沙星的产品质量评价

    目的评价不同厂家注射用加替沙星的产品质量,供医院用药参考.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产品中主药含量和有关物质,进行产品稳定性考察,评价产品质量.结果检测波长为292 nm,线性范围为1.0~80.0μg/mL(r=0.999 6);在各种稳定性试验中,四厂家产品均稳定,有效期均在2年以上.结论四厂家注射用加替沙星产品质量均符合2000年版和2005年版<中国药典(二部)>要求.

    作者:廖朝峰;胡志军;陈光龙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杞菊地黄丸致过敏反应1例

    患者女,34岁,于2005年7月3日因眩晕、耳鸣来我院门诊自购杞菊地黄丸1盒,按说明服用杞菊地黄丸6 g(1瓶盖),约30 min后自觉视物旋转,不能站立,伴恶心、呕吐、出汗、面色苍白,被家属带至我院急诊.临床诊断为药物过敏反应,立即给予氧气吸入,氟米松5 mg静脉注射,10%葡萄糖酸钙注射液7 mL+50%葡萄糖注射液20 mL静脉注射,经以上处理后患者症状缓解.

    作者:李梅;张惠卿;张晓霞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复方水杨酸酊中两种组分含量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复方水杨酸酊中水杨酸和苯甲酸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方法采用C18色谱柱,流动相为甲醇-水(45:55),检测波长为226 nm.结果平均回收率及RSD水杨酸分别为100.3%,0.7%,苯甲酸分别为99.4%,0.8%.结论该法简便、准确,适用于该制剂的质量检验.

    作者:张荣桂;马鸿雁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系数倍率法测定复方左氟沙星滴耳液中左氧氟沙星和替硝唑含量

    目的建立复方左氟沙星滴耳液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系数倍率法,消除共存组分的干扰.结果被测两组分的吸收度差值与浓度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左氧氟沙星和替硝唑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9.96%和99.48%;RSD分别为0.9%和1.0%.结论该方法简便、准确,可用于复方左氟沙星滴耳液的质量控制.

    作者:齐菲;侯连兵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抗感冒药不良反应调查

    目的分析抗感冒药不良反应(ADR)的发生规律,对其安全性进行再评价.方法随机调查2003年1月~2005年1月杭州师范学院医学院附属余杭医院各科室呈报的ADR报告,对抗感冒类药物的ADR类别、临床症状、转归、合理用药等进行分析,并对ADR因果关系进行初评.结果共收集19种抗感冒药所致ADR 13类86例,其中消化系统32例,神经系统22例,泌尿系统18例,过敏反应10例,血液系统2例,心血管系统2例.结论不同的抗感冒药有不同的适应症,应根据临床表现选择对应药物,避免联合、长期和超剂量用药,否则产生ADR可引起严重器官损害甚至死亡.

    作者:洪月懿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复方黄柏酊中小檗碱含量

    目的建立复方黄柏酊中小檗碱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用中性氧化铝吸附法制备样品,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含量,色谱柱为C18柱(200mm×4.6 mm,5μm),柱温为25℃,流动相为水-乙腈-磷酸二氢钾-十二烷基硫酸钠(50:50:0.3:0.2),流速为1.0 mL/min,检测波长为345 nm.结果盐酸小檗碱浓度在50~250μg/mL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回归方程为A=46 680.1 C-154.0,r=0.999 8(n=5),平均回收率为99.06%,RSD=0.19%.结论该方法灵敏、准确,重现性好,可作为复方黄柏酊中小檗碱的质量控制标准.

    作者:付小六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阿莫西林治疗儿童下呼吸道感染36例

    目的观察注射用阿莫西林钠治疗儿童下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患儿36例应用注射用阿莫西林钠治疗,疗程(10±3)d,并作药物敏感试验.结果临床有效率为91.7%,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3%.分离出21株致病菌,药物总敏感率为81.0%.结论阿莫西林治疗儿童轻、中度下呼吸道感染,临床疗效好,症状及体征的改善较快.

    作者:陈睿;刘雪雁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痤疮搽剂的制备及质量控制

    目的制备痤疮搽剂并建立痤疮搽剂中各组分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以75%乙醇为溶剂,将水杨酸、氯霉素、甲硝唑制成搽剂,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和联立方程组法测定各组分的含量.结果水杨酸浓度线性范围是11.25~33.75μg/mL,r=0.9999,平均回收率为101.07%,RSD为0.356%;氯霉素浓度线性范围是4.8~16.8μg/mL, r=0.999 8,平均回收率为98.31%,RSD为0.364%;甲硝唑浓度线性范围是2.677~9.370μg/mL,r=0.999 8,平均回收率为98.38%,RSD为0.331%.结论该制剂制备方法简便,含量测定方法准确,质量稳定可控.

    作者:张健;郭军;张莉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我院193株表皮葡萄球菌分布及药物敏感分析

    目的掌握表皮葡萄球菌的动态分布及其对常用抗生素的敏感性.方法应用回顾性调查分析方法,对医院2002年1月~2004年12月临床标本中分离的表皮葡萄球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皮葡萄球菌检出率不仅超过了金黄色葡萄球菌,而且从2003年起居同期所有检出细菌之首;表皮葡萄球菌的耐药现象非常严重,对氟喹诺酮类药物的敏感性也在下降,对该类药物中敏感率高的是环丙沙星,但敏感率高的一年也只有33.3%,对表皮葡萄球菌敏感率较高的依次是呋喃妥因、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和利福科,均保持在64%以上.结论加强表皮葡萄球菌耐药性监测对指导临床用药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者:左秀萍;付桂英;王世岭;高振梅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降脂袋泡茶治疗高脂血症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降脂袋泡茶治疗高脂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132例高脂血症患者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降脂袋泡茶组(治疗组)和血脂康组(对照组),疗程均为6周,观察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血脂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后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0.00%,对照组为83.33%.结论降脂袋泡荼治疗高脂血的疗效确切.

    作者:何志春;张康美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阿尔茨海默病及治疗药物研究概况

    阿尔茨海默病(AD)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进行性退变疾病,其病因目前尚未确定.综述了近年来AD的研究以及AD治疗药物研究进展.胆碱酯酶抑制剂、脑循环改善剂、脑代谢激动剂、钙离子拮抗剂、神经保护剂和中草药等对AD的治疗有较好的疗效,以胆碱酶抑制剂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为目前首选.

    作者:曾秘;顾克敏;蒋英兰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循证医学在癫痫药物治疗中的应用

    综述各种药物在癫痫治疗中的应用,并比较各种药物对不同类型癫痫的疗效.循证医学的相关研究启示,医生在神经疾病的治疗中,应积极进行医学实践,好以研究证据为指导,选择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黄敏;黄祖春 刊期: 2006年第06期

中国药业杂志

中国药业杂志

主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主办:重庆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