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华;柯华昕;阎玲梅;周文晶;谢忠平
目的旨在确立17-烯丙胺基-17-脱甲基格尔德霉素(17AAG)及其代谢物的质谱分析条件.方法采用电喷雾离子阱质谱,同时用液质联用方法,对17AAG及其主要活性代谢产物17-氨基-17-脱甲基格尔德霉素(17AG)进行了探讨,同时分离并考察了其在大鼠胆汁中的代谢物及其一般裂解规律.结果在电喷雾负离子模式下,所产生的准分子离子峰均为[M-H]-峰,在MS2质谱中均产生失去43 u的碎片峰,在MS3质谱中均产生失去98 u,18 u的碎片峰.结论这些裂解特征可用于该类化合物的结构鉴定及代谢物的分析.
作者:罗育新;彭钢生 刊期: 2006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呋塞米口服溶液的制备及质量控制方法.方法采用氢氧化钠溶解呋塞米,盐酸调节口服液的pH值,使用薄膜过滤法除菌;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呋塞米的含量.结果含量测定方法精密度、平均回收率符合要求,呋塞米口服溶液对光照不稳定.结论该制剂制备工艺简单,质量易于控制,须避光保存;溶液口感好,适于口服.
作者:栾瑞玲;胡少飞;曲华玲;孙海燕;王爱丽 刊期: 2006年第08期
阿尔茨海默病(AD)是威胁老年人健康的重要疾病,但在治疗上尚无特效药物.当前临床治疗用药分为胆碱能药物、抗炎类药物、神经营养因子、激素类药物、抗氧化剂和神经保护剂,其中胆碱能类药物在缓解或阻止AD进一步恶化中占重要地位.该文简要介绍了不同种类的胆碱能药物在治疗AD中的应用与效果,并分析其应用潜能,以期为进一步开发更有效治疗AD的新药提供参考.
作者:王勇;张忠义;徐峰 刊期: 2006年第08期
目的研究培菲康微生态制剂中菌株的粘附性能及对致病菌的粘附抑制性能.方法以革兰氏染色法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评价3株益生菌分别对HT-29细胞和粘蛋白的粘附性能,与益生菌共孵育后裂解细胞活菌计数法检测益生菌抑制致病菌对HT-29细胞的粘附性能.结果嗜酸乳杆菌、长双歧杆菌和粪肠球菌的粘附指数分别为501.33±38.18,440.67±60.93,163.33±4.16,并可以分别使致病性大肠杆菌粘附率由6.7%下降到2.85%,0.214%,1.9%;使伤寒沙门氏菌粘附率由32.49%下降到16.95%,12.93%,20.33%.结论培菲康微生态制剂中3株益生菌均有不同程度的粘附性能以及抑制致病菌对肠上皮细胞粘附的作用,其中嗜酸乳杆菌的粘附性能好,而长双歧杆菌对致病菌的粘附抑制作用好.
作者:魏银萍;王斌;魏泓 刊期: 2006年第08期
目的建立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以测定肤宁乳膏中硝酸益康唑含量.方法色谱柱为Nova Pak C18柱(150 mm×3.9 mm,4 μm),流动相为甲醇-乙腈-水(85:5:10),检测波长为220 nm.结果硝酸益康唑浓度线性范围为49.62~148.87μg/mL,平均回收率为99.4%,RSD=0.78%(n=3).结论该法简便、准确,重现性好,可用于肤宁乳膏的质量控制.
作者:曹健;田华;葛勤;宋光伟;王芳 刊期: 2006年第08期
目的了解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近两年内门诊口服降血糖药的使用情况及趋势.方法应用金额排序法和DDDs排序法,对该院2004-2005年口服降血糖药的用药金额、主要品种及其DDDs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年来该院口服降血糖药用药金额和DDDs呈上升趋势,常用的降血糖药为二甲双胍、格列齐特和阿卡波糖,国产降血糖药的用药金额增幅明显.结论该院近两年口服降血糖药的应用基本稳定,安全有效、质优价廉的国产降血糖药具有广阔前景.
作者:程钢;张平 刊期: 2006年第08期
毛细管电色谱(CEC)将高效毛细管电泳(HPCE)和高效液相色谱(HPLC)两者的优势有机结合起来,是一种新型的微分离技术.在此系统介绍了CEC在分离分析手性对映体上的主要分析方式,并对影响手性分离的主要因素作了介绍.
作者:王也;富同义 刊期: 2006年第08期
目的探讨海肤康散的处方、制备工艺、质量标准及临床疗效.方法用酮康唑和氯霉素为主药,以氧化锌、薄荷油为辅药,制成外用散剂.用二阶导数光谱法测定其酮康唑的含量,并对300例阴囊湿疹及各类癣症患者进行疗效观察.结果用二阶导数光谱法测定酮康唑含量,可以消除其他组分的干扰,线性关系良好,回收率为99.39%,RSD为0.55%.湿疹、各类癣症发病率治疗组分别为1.5%,0.38%,对照组(市售爽身粉)发病率分别为8.01%,2.10%(P<0.01).结论海肤康散处方合理,工艺成熟,质量稳定,对预防治疗阴囊湿疹疗效显著.
作者:于西全;肖华;王德春;范尚坦;黄立峰 刊期: 2006年第08期
目的建立测定化纤口服液中芍药苷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以甲醇-0.05 mol/L磷酸二氢钾(30:70)为流动相,紫外检测波长为230 nm.结果各组分分离度良好,精密度试验RSD为0.20%,平均回收率为97.2%.结论高效液相色谱法简单易行,快速准确且分离度好,可用于化纤口服液的含量测定.
作者:陈道振;林海伦 刊期: 2006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影响慢性乙型重型肝炎转归的因素.方法按后转归将符合诊断标准的155例患者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从年龄、临床症状、临床检验指标等方面进行比较.结果年龄≥50岁,入院时临床症状(如发热、高度乏力)、各项临床检验指标在两组之间均有显著差异.结论联合动态监测患者临床检验指标的变化对判断该病转归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可提示临床尽早做好肝移植的准备工作,以挽救患者生命.
作者:冯红萍;郭西萍;钟基大;张继红;刘彦威 刊期: 2006年第08期
目的探讨重组干扰素α-2b对抑制尖锐湿疣(CA)复发中的作用.方法对75例确诊为CA的患者均采用电灼除疣,电灼后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继以干扰素α-2b局部肌肉注射治疗)和对照组(35例,不用任何药物),随访3个月.结果治愈率治疗组为87.5%,对照组为48.6%,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电灼联合重组干扰素α-2b可有效抑制尖锐湿疣复发.
作者:林兰;杨龙波 刊期: 2006年第08期
目的进行理中汤配方颗粒与汤剂的药效学比较.方法从影响脾虚小鼠小肠的推进运动、番泻叶所致的小鼠泄泻和正常小鼠的胃排空3个方面考察理中汤配方颗粒与汤剂药理作用的差异.结果理中汤配方颗粒与汤剂对这3个方面均有抑制作用.同剂量的配方颗粒与汤剂的抑制小肠推进运动和止泻作用无显著性差别,而抑制胃排空的作用配方颗粒强于汤剂.结论理中汤配方颗粒保留和部分增强了汤剂的药理作用.
作者:胡昌江;李兴华;杨婷;吴平;李兴迎 刊期: 2006年第08期
酒精所致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的生活完全或基本不能自理,其临床护理问题较多,需特别注意再饮酒、褥疮、生活自理能力下降或丧失、营养缺乏等问题,同时应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采用个体化护理措施,作好心理护理,为患者终解除心理依赖奠定基础.
作者:刘昌勇 刊期: 2006年第08期
目的观察前列地尔对冠心病患者的血脂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理.方法将55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25例).治疗组在给予治疗冠心病药物的基础上加用前列地尔注射液(凯时)10μg加20 mL生理盐水静脉注射,1次/d,2周为一疗程;对照组除不用前列地尔注射液外,其他治疗与治疗组相同.结果前列地尔对冠心病患者血脂、血液流变学指标有明显影响,治疗前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结论前列地尔可有效降低冠心病患者血脂水平,改善血液流变学异常,从而改善心肌缺血,是治疗冠心病的有效药物.
作者:吕莎;廖庆斌 刊期: 2006年第08期
目的观察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对酒精性/非酒精性脂肪肝、肝硬化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9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2例)予甘草酸治疗,治疗组(57例)加用GSH 1.8 g静脉滴注,1次/d,疗程20 d.结果治疗组治疗后肝功能指标均有不同程度改善,B超结果显示脂肪肝程度也有明显改善.结论GSH对酒精性/非酒精性脂肪肝、肝硬化有一定的疗效.
作者:程慧桢;沙琪 刊期: 2006年第08期
目的比较西酞普兰与氯丙咪嗪治疗阿尔茨海默病(AD)抑郁症状中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对60例AD患者分别以西酞普兰与氯丙咪嗪治疗,共治疗8周,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定临床疗效,采用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副反应.结果西酞普兰与氯丙咪嗪总体疗效相当,但西酞普兰起效较快,不良反应发生率低.结论西酞普兰治疗AD抑郁症状的疗效与氯丙咪嗪相当,不良反应少,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陈宝健;任广来 刊期: 2006年第08期
目的观察中医验方冰-矾散治疗急性化脓性中耳炎(脓耳)临床疗效.方法对117例患者分别采用冰-矾散(治疗组)与复方氧氟沙星滴耳液(对照组)治疗,并进行临床观察.结果治疗(80例)临床有效率为91.25%,细菌清除率81.40%;对照组(37例)临床有效率为86.49%,细菌清除率为78.85%.两组疗效均明显,但对重症患者的疗效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中医验方冰-矾散协同抗生素,以外耳道施药治疗急性化脓性中耳炎,能提高疗效、缩短疗程.
作者:郭燕华;余冠华;俞冰;凌英蓉 刊期: 2006年第08期
目的分析四川省自贡市第一人民医院2003-2005年抗高血压药物的使用情况,为临床合理、经济用药提供参考.方法统计分析3年来抗高血压药物使用的品种、处方数量、用药金额、用药数量、用药频度.结果抗高血压药物品种齐全,其中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依那普利的处方数、处方百分比、用药金额、费用百分比排序均居第1位.结论该院抗高血压药物应用跟上了临床发展趋势.
作者:钟辉云;王容良 刊期: 2006年第08期
目的了解降血糖药的应用情况和发展趋势.方法调查广东省深圳市第五人民医院2002-2004年降血糖类药物的用量、品种并进行分析.结果3年来该院降血糖药购入金额呈上升趋势,平均增长率大于药品总体增长率;国产降糖药购入金额和用药频度(DDDs)下降,而进口药、合资药增幅明显;使用频率双胍类降糖药逐年上升,2004年位居第一,其次是磺脲类、胰岛素类、葡萄糖苷酶抑制剂;常用的降糖药是二甲双胍和格列吡嗪控释片;该院20种降血糖药的金额序号与DDDs序号之比在0.3~7之间,日均费用为0.03~11.55元,平均5.62元.结论该院降血糖药的使用基本合理;国产降血糖药将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作者:李惠珍;郑力;曾斌 刊期: 2006年第08期
目的探讨桑葚中白藜芦醇和白藜芦醇苷的含量测定方法,为桑葚的规模化生产和深加工提供检测依据.方法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RP-HPLC法),色谱柱为Accusil C18;柱(250 mm×4.6 mm,10μm),流动相为乙腈-水(20:80,V/V),检测波长为305 nm,流速1.0 mL/min,柱温30℃,进样量20μL,理论塔板数以白藜芦醇和白藜芦醇苷计均不少于5 800.结果白藜芦醇和白藜芦醇苷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5.7%和95.8%,RSD分别为1.7%和1.8%.结论RP-HPLC法测定桑葚中白藜芦醇和白藜芦醇苷的含量,方法简便可行.
作者:陈诚 刊期: 2006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