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电灼联合重组干扰素α-2b治疗尖锐湿疣临床分析

林兰;杨龙波

关键词:重组干扰素α-2b, 尖锐湿疣, 复发
摘要:目的探讨重组干扰素α-2b对抑制尖锐湿疣(CA)复发中的作用.方法对75例确诊为CA的患者均采用电灼除疣,电灼后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继以干扰素α-2b局部肌肉注射治疗)和对照组(35例,不用任何药物),随访3个月.结果治愈率治疗组为87.5%,对照组为48.6%,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电灼联合重组干扰素α-2b可有效抑制尖锐湿疣复发.
中国药业杂志相关文献
  • 胆碱能药物在治疗阿尔茨海默病中的应用前景

    阿尔茨海默病(AD)是威胁老年人健康的重要疾病,但在治疗上尚无特效药物.当前临床治疗用药分为胆碱能药物、抗炎类药物、神经营养因子、激素类药物、抗氧化剂和神经保护剂,其中胆碱能类药物在缓解或阻止AD进一步恶化中占重要地位.该文简要介绍了不同种类的胆碱能药物在治疗AD中的应用与效果,并分析其应用潜能,以期为进一步开发更有效治疗AD的新药提供参考.

    作者:王勇;张忠义;徐峰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我院2004-2005年门诊口服降糖药应用分析

    目的了解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近两年内门诊口服降血糖药的使用情况及趋势.方法应用金额排序法和DDDs排序法,对该院2004-2005年口服降血糖药的用药金额、主要品种及其DDDs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年来该院口服降血糖药用药金额和DDDs呈上升趋势,常用的降血糖药为二甲双胍、格列齐特和阿卡波糖,国产降血糖药的用药金额增幅明显.结论该院近两年口服降血糖药的应用基本稳定,安全有效、质优价廉的国产降血糖药具有广阔前景.

    作者:程钢;张平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急性毒鼠强中毒对中枢神经系统损害的影像学改变

    重点分析了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收治的1例急性毒鼠强中毒患者的中枢神经系统损害的临床特点,以及中毒后头颅影像学的变化特点,供临床抢救该类中毒患者时参考.

    作者:成戎川;赵士福;郑健;刘勇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益生菌株对HT-29细胞的粘附及对致病菌的粘附抑制性能研究

    目的研究培菲康微生态制剂中菌株的粘附性能及对致病菌的粘附抑制性能.方法以革兰氏染色法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评价3株益生菌分别对HT-29细胞和粘蛋白的粘附性能,与益生菌共孵育后裂解细胞活菌计数法检测益生菌抑制致病菌对HT-29细胞的粘附性能.结果嗜酸乳杆菌、长双歧杆菌和粪肠球菌的粘附指数分别为501.33±38.18,440.67±60.93,163.33±4.16,并可以分别使致病性大肠杆菌粘附率由6.7%下降到2.85%,0.214%,1.9%;使伤寒沙门氏菌粘附率由32.49%下降到16.95%,12.93%,20.33%.结论培菲康微生态制剂中3株益生菌均有不同程度的粘附性能以及抑制致病菌对肠上皮细胞粘附的作用,其中嗜酸乳杆菌的粘附性能好,而长双歧杆菌对致病菌的粘附抑制作用好.

    作者:魏银萍;王斌;魏泓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复方牡蛎合剂的质量控制

    目的建立复方牡蛎合剂的质量控制方法.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TLC法)对当归、白芍、丹参进行定性鉴别,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法)测定丹参中丹参酮ⅡA的含量.结果薄层色谱中斑点清晰,易于识别;丹参酮ⅡA线性范围是0.080 26~0.480 15μg,r=0.997 84(n=6),平均回收率为99.7%,RSD为0.64%(n=6).结论该法简便、重现性好,可用于复方牡蛎合剂的质量控制.

    作者:于庆坤;芦珊珊;于桂兰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痰热清注射液的细菌内毒素检测方法

    目的建立痰热清注射液的细菌内毒素检查法以替代热原检查法.方法用不同厂家的鲎试剂对不同批号的产品分别进行干扰试验,考察确立痰热清注射液的细菌内毒素检查法.结果痰热清注射液在1:130的稀释倍数下可消除干扰作用,结果准确可靠.结论痰热清注射液可用细菌内毒素检查法取代热原检查法.

    作者:雷卫平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川贝母的研究进展

    近几年对不同种贝母的区别鉴定及化学成分研究都取得了很大进展,为区别应用及制订合理质量标准提供了依据.对川贝母的主要基源种的化学成分的深入研究,阐明其有效成分及各生物碱的药理活性、有效成分与毒性的关系,制订规范化的质量标准,对于川贝母的质量控制及合理利用、开发贝母属植物资源有着重要意义.

    作者:张荣发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海肤康散的制备及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海肤康散的处方、制备工艺、质量标准及临床疗效.方法用酮康唑和氯霉素为主药,以氧化锌、薄荷油为辅药,制成外用散剂.用二阶导数光谱法测定其酮康唑的含量,并对300例阴囊湿疹及各类癣症患者进行疗效观察.结果用二阶导数光谱法测定酮康唑含量,可以消除其他组分的干扰,线性关系良好,回收率为99.39%,RSD为0.55%.湿疹、各类癣症发病率治疗组分别为1.5%,0.38%,对照组(市售爽身粉)发病率分别为8.01%,2.10%(P<0.01).结论海肤康散处方合理,工艺成熟,质量稳定,对预防治疗阴囊湿疹疗效显著.

    作者:于西全;肖华;王德春;范尚坦;黄立峰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阿替口腔溃疡膜的制备与临床应用

    目的研制阿替口腔溃疡膜并进行质量控制.方法以替硝唑、阿昔洛韦为主药制备阿替口腔溃疡膜,建立质量控制标准,并作临床观察.结果制备工艺可行,质量控制方法简便可靠,临床应用总有效率96.25%.结论阿替口腔溃疡膜疗效确切,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张华;李秉煦;王增寿;张淼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气相色谱法测定益康胶囊中维生素E含量

    目的建立以气相色谱法测定益康胶囊中维生素含量的方法.方法以三十二烷作为内标,色谱柱为DB-1毛细管柱(30 m×0.25 mm,0.25μm),FID检测器;程序升温方法为初始温度200℃,然后以10℃/min至300℃,保留10 min;载气为高纯氦气,流速为1 mL/min.结果维生素E范围是0.807~10.087 mg/mL,平均加样回收率为100.77%,RSD为2.76%.结论该方法方便、准确、重现性好,可作为本制剂的质量控制方法.

    作者:石晓;叶曼红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眼部缺血性病变两种治疗方案的成本-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两种方案治疗眼部缺血性病变的成本效果.方法对86例眼部缺血性病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甲组以复方樟柳碱+葛根素+辅助治疗,乙组以盐酸妥拉唑林+葛根素+辅助治疗,进行28 d的疗效和不良反应观察,采用成本-效果分析方法进行评价.结果甲组和乙组总成本分别为1 259.44元和681.80元,疗效分别为81.25%和47.92%.结论甲组成本高,疗效好,乙组疗效较差但较为经济,选择何种治疗方案需视患者病情及经济等因素而定.

    作者:郭平华;王宇宏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旋光法测定复方甘露醇注射液中葡萄糖和甘露醇含量

    目的用旋光法测定复方甘露醇注射液中葡萄糖和甘露醇的含量.方法先直接取样测定复方甘露醇注射液的旋光度α1,再加硼砂与复方甘露醇注射液作用后测定旋光度α2,所得数据经二元线性回归,求葡萄糖、甘露醇浓度与旋光度α1,α2的线性关系,从而计算出二者含量.结果葡萄糖、甘露醇浓度在标示量±20%的范围内,与旋光度α1,α2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1=0.999 8,r2=0.997 9);葡萄糖的平均回收率为100.6%,RSD≤0.11%;甘露醇的平均回收率为100.5%,RSD≤0.97%.结论旋光法所需仪器普通、操作简便,结果准确可靠、重现性好.

    作者:赖坤平;陈家璇;何强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中心静脉导管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中心静脉导管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可靠性和临床意义.方法用中心静脉导管对38例恶性胸腔积液患者进行引流,在尽量引流出胸腔积液后向胸腔内注入抗肿瘤药物顺铂.结果38例均一次性穿刺成功,导管保留时间5~20 d,引流量1 600~12 000 mL,平均引流量为(4 500±300)mL.结论方法简便、有效、安全、可靠,引流充分后注入化疗药物可抑制胸腔积液生长.

    作者:李季;周楠;谢晓阳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两种方案控制顺铂所致恶心呕吐的成本-效果分析

    目的通过对两种5-羟色胺3(5-HT3)受体拮抗剂控制顺铂所致呕吐治疗方案的成本-效果分析,为临床提供疗效好而经济成本低的方案.方法将48例顺铂化疗者随机分为2组,分别给予盐酸格拉司琼和盐酸托烷司琼止吐,运用药物经济学成本-效果方法进行评价.结果盐酸格拉司琼和盐酸托烷司琼在治疗顺铂所致呕吐反应的疗效及安全性检测方面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盐酸格拉司琼治疗方案因花费较少而成为佳方案.

    作者:穆海川;刘松青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盐酸帕罗西汀片中盐酸帕罗西汀含量

    目的建立了盐酸帕罗西汀片含量测定的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法).方法采用Zorbax SB CN色谱柱,以磷酸盐缓冲液(用三乙胺调节pH=6.0)-乙腈(1:1)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95 nm.结果盐酸帕罗西汀浓度线性范围是60~160μg/mL(r=0.999 9),方法的平均回收率为98.24%,RSD=0.6%.结论HPLC法分离效果良好,结果准确,可用于该产品的含量测定.

    作者:李美月;曾海虹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甲肝灭活疫苗中的2-苯氧基乙醇含量

    目的建立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RP-HPLC法)测定甲型肝炎灭活疫苗中2-苯氧基乙醇的含量.方法采用C18柱,以50%乙腈为流动相,流速为1.0 mL/min,检测波长为270 nm,柱温为室温.以外标法测定含量.结果2-苯氧基乙醇的浓度线性范围是0.55~111μg/mL(r=0.9995),平均回收率为100.37%,RSD为1.77%.结论RP-HPLC法可用于甲型肝炎灭活疫苗中2-苯氧基乙醇的含量测定.

    作者:李华;柯华昕;阎玲梅;周文晶;谢忠平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七味疏石液的制备及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七味疏石液的制备及质量控制方法,并观察其临床疗效.方法采用中药提取浓缩配制的方法制备七味疏石液,并用其治疗200例患者.结果该制剂制备方法简便,质量控制方法可行;治疗组治愈120例,有效65例,无效15例,总有效率92.5%.结论该制剂处方合理,制备方法可行,质量控制方法可靠,临床疗效确切.

    作者:乔淑花;邵海荣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酒精中毒性精神障碍需注意的护理问题

    酒精所致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的生活完全或基本不能自理,其临床护理问题较多,需特别注意再饮酒、褥疮、生活自理能力下降或丧失、营养缺乏等问题,同时应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采用个体化护理措施,作好心理护理,为患者终解除心理依赖奠定基础.

    作者:刘昌勇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前列地尔对冠心病患者血脂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目的观察前列地尔对冠心病患者的血脂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理.方法将55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25例).治疗组在给予治疗冠心病药物的基础上加用前列地尔注射液(凯时)10μg加20 mL生理盐水静脉注射,1次/d,2周为一疗程;对照组除不用前列地尔注射液外,其他治疗与治疗组相同.结果前列地尔对冠心病患者血脂、血液流变学指标有明显影响,治疗前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结论前列地尔可有效降低冠心病患者血脂水平,改善血液流变学异常,从而改善心肌缺血,是治疗冠心病的有效药物.

    作者:吕莎;廖庆斌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我院2003-2005年抗高血压药物应用分析

    目的分析四川省自贡市第一人民医院2003-2005年抗高血压药物的使用情况,为临床合理、经济用药提供参考.方法统计分析3年来抗高血压药物使用的品种、处方数量、用药金额、用药数量、用药频度.结果抗高血压药物品种齐全,其中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依那普利的处方数、处方百分比、用药金额、费用百分比排序均居第1位.结论该院抗高血压药物应用跟上了临床发展趋势.

    作者:钟辉云;王容良 刊期: 2006年第08期

中国药业杂志

中国药业杂志

主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主办:重庆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