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平华;王宇宏
目的观察银杏达莫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塞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发病72 h内的急性脑梗塞患者8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银杏达莫)和对照组(复方丹参),各44例,静脉滴注,疗程14 d,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6.6%,对照组为89.1%,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银杏达莫治疗急性脑梗塞,疗效明显且安全.
作者:范剑 刊期: 2006年第08期
目的提高中风康复胶囊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鉴别处方中黄芪、红花、丹参.结果色谱斑点清晰,附近无杂质斑点干扰.结论建立的薄层色谱鉴别专属性较强,方法简便、快捷.
作者:聂明华;黄淑君 刊期: 2006年第08期
目的探讨桑葚中白藜芦醇和白藜芦醇苷的含量测定方法,为桑葚的规模化生产和深加工提供检测依据.方法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RP-HPLC法),色谱柱为Accusil C18;柱(250 mm×4.6 mm,10μm),流动相为乙腈-水(20:80,V/V),检测波长为305 nm,流速1.0 mL/min,柱温30℃,进样量20μL,理论塔板数以白藜芦醇和白藜芦醇苷计均不少于5 800.结果白藜芦醇和白藜芦醇苷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5.7%和95.8%,RSD分别为1.7%和1.8%.结论RP-HPLC法测定桑葚中白藜芦醇和白藜芦醇苷的含量,方法简便可行.
作者:陈诚 刊期: 2006年第08期
目的建立测定化纤口服液中芍药苷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以甲醇-0.05 mol/L磷酸二氢钾(30:70)为流动相,紫外检测波长为230 nm.结果各组分分离度良好,精密度试验RSD为0.20%,平均回收率为97.2%.结论高效液相色谱法简单易行,快速准确且分离度好,可用于化纤口服液的含量测定.
作者:陈道振;林海伦 刊期: 2006年第08期
毛细管电色谱(CEC)将高效毛细管电泳(HPCE)和高效液相色谱(HPLC)两者的优势有机结合起来,是一种新型的微分离技术.在此系统介绍了CEC在分离分析手性对映体上的主要分析方式,并对影响手性分离的主要因素作了介绍.
作者:王也;富同义 刊期: 2006年第08期
目的研究培菲康微生态制剂中菌株的粘附性能及对致病菌的粘附抑制性能.方法以革兰氏染色法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评价3株益生菌分别对HT-29细胞和粘蛋白的粘附性能,与益生菌共孵育后裂解细胞活菌计数法检测益生菌抑制致病菌对HT-29细胞的粘附性能.结果嗜酸乳杆菌、长双歧杆菌和粪肠球菌的粘附指数分别为501.33±38.18,440.67±60.93,163.33±4.16,并可以分别使致病性大肠杆菌粘附率由6.7%下降到2.85%,0.214%,1.9%;使伤寒沙门氏菌粘附率由32.49%下降到16.95%,12.93%,20.33%.结论培菲康微生态制剂中3株益生菌均有不同程度的粘附性能以及抑制致病菌对肠上皮细胞粘附的作用,其中嗜酸乳杆菌的粘附性能好,而长双歧杆菌对致病菌的粘附抑制作用好.
作者:魏银萍;王斌;魏泓 刊期: 2006年第08期
目的对不同厂家、不同批号的盐酸雷尼替丁胶囊进行溶出度考察.方法以蒸馏水为溶出介质,采用转篮法对3个厂家4个批号的盐酸雷尼替丁胶囊进行溶出度测定,测得结果用Weibull分布模型提取参数进行方差分析,并采用相似因子法评价不同厂家药品溶出度的相似程度.结果不同厂家的药品溶出参数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相似因子分析发现不同厂家药品溶出度存在差异,同一厂家不同批号药品溶出度相似.结论生产单位应对产品进行溶出度检查,并与国内外同类产品进行溶出度比较,以便更好地控制药品质量.
作者:金燕;唐志华;丁洁卫;吴晓晔;马友正 刊期: 2006年第08期
目的分析四川省自贡市第一人民医院2003-2005年抗高血压药物的使用情况,为临床合理、经济用药提供参考.方法统计分析3年来抗高血压药物使用的品种、处方数量、用药金额、用药数量、用药频度.结果抗高血压药物品种齐全,其中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依那普利的处方数、处方百分比、用药金额、费用百分比排序均居第1位.结论该院抗高血压药物应用跟上了临床发展趋势.
作者:钟辉云;王容良 刊期: 2006年第08期
目的建立以气相色谱法测定益康胶囊中维生素含量的方法.方法以三十二烷作为内标,色谱柱为DB-1毛细管柱(30 m×0.25 mm,0.25μm),FID检测器;程序升温方法为初始温度200℃,然后以10℃/min至300℃,保留10 min;载气为高纯氦气,流速为1 mL/min.结果维生素E范围是0.807~10.087 mg/mL,平均加样回收率为100.77%,RSD为2.76%.结论该方法方便、准确、重现性好,可作为本制剂的质量控制方法.
作者:石晓;叶曼红 刊期: 2006年第08期
重点分析了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收治的1例急性毒鼠强中毒患者的中枢神经系统损害的临床特点,以及中毒后头颅影像学的变化特点,供临床抢救该类中毒患者时参考.
作者:成戎川;赵士福;郑健;刘勇 刊期: 2006年第08期
目的建立甲磺酸帕珠沙星原料中多种有机溶剂残留量的分离测定方法.方法采用顶空气相色谱法,载气为氮气,FID检测器,色谱柱为HP-INNOWax毛细管柱,程序升温,以外标法测定了甲磺酸帕珠沙星中乙醚、乙酸乙酯、乙醇、二氧六环、二甲基甲酰胺的残留量.结果5种有机溶剂完全分离,在所考察的浓度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为0.999 1~0.999 8,平均回收率为91.5%~102.5%,精密度RSD均小于10%,检测限为0.02~0.8μg/mL.结论所用方法快速、灵敏、准确,适用于甲磺酸帕珠沙星中多种有机溶剂残留量的测定.
作者:韩学静;宋更申 刊期: 2006年第08期
目的旨在确立17-烯丙胺基-17-脱甲基格尔德霉素(17AAG)及其代谢物的质谱分析条件.方法采用电喷雾离子阱质谱,同时用液质联用方法,对17AAG及其主要活性代谢产物17-氨基-17-脱甲基格尔德霉素(17AG)进行了探讨,同时分离并考察了其在大鼠胆汁中的代谢物及其一般裂解规律.结果在电喷雾负离子模式下,所产生的准分子离子峰均为[M-H]-峰,在MS2质谱中均产生失去43 u的碎片峰,在MS3质谱中均产生失去98 u,18 u的碎片峰.结论这些裂解特征可用于该类化合物的结构鉴定及代谢物的分析.
作者:罗育新;彭钢生 刊期: 2006年第08期
目的探讨两种方案治疗眼部缺血性病变的成本效果.方法对86例眼部缺血性病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甲组以复方樟柳碱+葛根素+辅助治疗,乙组以盐酸妥拉唑林+葛根素+辅助治疗,进行28 d的疗效和不良反应观察,采用成本-效果分析方法进行评价.结果甲组和乙组总成本分别为1 259.44元和681.80元,疗效分别为81.25%和47.92%.结论甲组成本高,疗效好,乙组疗效较差但较为经济,选择何种治疗方案需视患者病情及经济等因素而定.
作者:郭平华;王宇宏 刊期: 2006年第08期
目的建立一种简便的测定痔速宁胶囊中芦丁含量的方法.方法色谱柱为Diamonsil C18柱(200mm×4.6mm,5μm),流动相为甲醇-3%冰醋酸(40:60),柱温30℃,流速1 mL/min,检测波长254 nm.结果芦丁进样量线性范围为0.778~5.820μg,r=0.999 9,加样回收率为98.2%,RSD为1.35%.结论该方法操作简便,分离效果理想.
作者:王明星;于秀华;李焕荣;黄晓巍 刊期: 2006年第08期
目的观察中医验方冰-矾散治疗急性化脓性中耳炎(脓耳)临床疗效.方法对117例患者分别采用冰-矾散(治疗组)与复方氧氟沙星滴耳液(对照组)治疗,并进行临床观察.结果治疗(80例)临床有效率为91.25%,细菌清除率81.40%;对照组(37例)临床有效率为86.49%,细菌清除率为78.85%.两组疗效均明显,但对重症患者的疗效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中医验方冰-矾散协同抗生素,以外耳道施药治疗急性化脓性中耳炎,能提高疗效、缩短疗程.
作者:郭燕华;余冠华;俞冰;凌英蓉 刊期: 2006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影响慢性乙型重型肝炎转归的因素.方法按后转归将符合诊断标准的155例患者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从年龄、临床症状、临床检验指标等方面进行比较.结果年龄≥50岁,入院时临床症状(如发热、高度乏力)、各项临床检验指标在两组之间均有显著差异.结论联合动态监测患者临床检验指标的变化对判断该病转归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可提示临床尽早做好肝移植的准备工作,以挽救患者生命.
作者:冯红萍;郭西萍;钟基大;张继红;刘彦威 刊期: 2006年第08期
目的建立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RP-HPLC法)测定甲型肝炎灭活疫苗中2-苯氧基乙醇的含量.方法采用C18柱,以50%乙腈为流动相,流速为1.0 mL/min,检测波长为270 nm,柱温为室温.以外标法测定含量.结果2-苯氧基乙醇的浓度线性范围是0.55~111μg/mL(r=0.9995),平均回收率为100.37%,RSD为1.77%.结论RP-HPLC法可用于甲型肝炎灭活疫苗中2-苯氧基乙醇的含量测定.
作者:李华;柯华昕;阎玲梅;周文晶;谢忠平 刊期: 2006年第08期
酒精所致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的生活完全或基本不能自理,其临床护理问题较多,需特别注意再饮酒、褥疮、生活自理能力下降或丧失、营养缺乏等问题,同时应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采用个体化护理措施,作好心理护理,为患者终解除心理依赖奠定基础.
作者:刘昌勇 刊期: 2006年第08期
目的建立三黄软膏质量控制方法.方法用薄层色谱法对其中黄柏进行定性鉴别,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其中姜黄的含量.结果薄层色谱鉴别方法有良好的重现性、专属性,姜黄在浓度线性范围是7.5~120μg/mL,r=0.999 6,平均回收率为96.10%,RSD=1.67%(n=5).结论该方法简便、准确,可作为该制剂的质量控制方法.
作者:胡晓红 刊期: 2006年第08期
目的探讨中心静脉导管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可靠性和临床意义.方法用中心静脉导管对38例恶性胸腔积液患者进行引流,在尽量引流出胸腔积液后向胸腔内注入抗肿瘤药物顺铂.结果38例均一次性穿刺成功,导管保留时间5~20 d,引流量1 600~12 000 mL,平均引流量为(4 500±300)mL.结论方法简便、有效、安全、可靠,引流充分后注入化疗药物可抑制胸腔积液生长.
作者:李季;周楠;谢晓阳 刊期: 2006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