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防风饮片炮制工艺研究

徐新

关键词:防风, 炮制工艺, 正交设计
摘要:目的 探讨防风饮片的炮制工艺.方法 采用正交试验法,考察干燥温度、干燥时间两个因素,以升麻素苷和5-O-甲基维斯阿米醇苷、挥发油、水分含量为指标优选佳炮制工艺.结果 佳炮制工艺为50℃温度烘干1 h.结论 重复佳工艺,可知佳工艺选择合理.
中国药业杂志相关文献
  • 从药品属性看中药现代化

    从论述药品的属性入手,较充分地阐述了药品的商品性、特殊性以及两者统一发展的关系,同时重点对中药现代化与药品属性的关系进行了系统讨论.提出在构画中药现代化战略规划时,必须充分尊重药品的商品性、特殊性以及两者的有机统一;在实施中药现代化的过程中,必须科学、理性、深入地对药品属性进行研究,这不但是中药现代化战略管理的必然要求,而且是中药现代化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必然要求.

    作者:武志昂;毕开顺 刊期: 2006年第19期

  • 努力探索药品抽验模式的改革

    2005年,四川省德阳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加强了对全市药品抽验工作的组织领导,创新了药品抽验工作思路,坚持技术监督为药品监督管理工作服务的方针,逐步建立了行政监督与技术监督有效结合、城镇与农村基层用药安全统筹兼顾、突出重点抽验与针对性抽验并重的抽验模式,采用了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和药品检验机构共同承担药品抽样检验任务的新方法(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完成当年抽样任务的20%),克服了2005年以前药品监督性抽验单独由药品检验机构来完成的历史,体现了监督性抽验是药品监督工作的需要而不是药品检验机构的需要的新理念,对坚持依法行政、提高药品监督抽验的效率、保障人民群众用药安全有效,迈出了坚实可行的改革步伐.这一创新探索对全国药监系统改革药品抽验工作模式有普遍借鉴意义.

    作者:卿三根;易祖平;蒋志 刊期: 2006年第19期

  • 孕妇金花片的薄层色谱鉴别

    目的 探讨孕妇金花片中栀子、金银花、白芍、黄柏、黄连的鉴别.方法 采用薄层色谱法.结果 薄层色谱斑点清晰,相互分离良好,阴性样品对药材的鉴别没有干扰,专属性强,重现性好.结论 薄层色谱法简便快速,可用于孕妇金花片的质量控制.

    作者:徐士云;张玉东 刊期: 2006年第19期

  • 我院开展抗肿瘤药物配置的体会

    介绍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静脉药物配置中心(PIVAs)开展抗肿瘤药物配置的情况,浅谈体会及尚待解决的问题,并提出了积极可行的改进建议,同时对未来国内PIVAs的前景进行了展望.

    作者:黄建勇;陈新峰;赖日萍 刊期: 2006年第19期

  • 天然抗肿瘤药物羟基喜树碱的制备方法研究概况

    羟基喜树碱首先是从喜树果中提取得到,后来主要是依赖半合成得到.国内外对羟基喜树碱的全合成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并取得了可喜的进展.

    作者:金学平;金学兰 刊期: 2006年第19期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羚羊感冒胶囊中牛蒡苷含量

    目的 建立羚羊感冒胶囊中牛蒡苷含量测定的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法).方法 采用Alltech C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水(25:75),流速为1.0 mL/min,检测波长为280 nm.结果 牛蒡苷浓度在0.04~0.24 mg/mL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r=0.999 8),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36%,RSD为0.37%(n=6).结论 HPLC法测定结果准确、可靠、重现性好,可用于该制剂的质量控制.

    作者:杨琳;杨晓明;金骏 刊期: 2006年第19期

  • 刺五加注射液引起胸闷气促2例

    患者1,女,60岁,因高血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于2006年3月12开首次静脉滴注刺五加注射液250 mL(总黄酮500 mg),当滴至约150 mL时,患者突然出现胸闷、气闭、呼吸急促伴全身皮疹,立即停药,予心电监护,显示室上性心动过速,心率152次/min,呼吸26次/min,给予西地兰0.2 mg、地塞米松10 mg静脉注射,约40 min后患者症状缓解,心电监护示心率80~90次/min,呼吸20次/min.

    作者:黄铮;王建英 刊期: 2006年第19期

  • 陈香露白露片中有关镁盐鉴别的商榷

    陈香露白露片现行标准中论及的镁盐鉴别方法存在不足,镁盐与铋盐会相互干扰,从而影响对实验现象的判断,导致结果出现偏差.而采用改进后的方法实验现象明显、易于判断.

    作者:尹亚梅;林根平;陆保平 刊期: 2006年第19期

  • 青蒿素生物合成研究进展

    青蒿素是目前治疗疟疾的特效药.该文通过对青蒿植物组织培养、青蒿素生物合成中生理生态因子的影响、青蒿素生物合成场所研究、青蒿素生物合成路线、青蒿素生物合成酶及基因调控等进行介绍,综述青蒿素生物合成的新研究进展,并对其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作者:梅林;石开云 刊期: 2006年第19期

  • 中药生产企业实施GMP的若干问题探讨

    当前,我国中药生产企业在实施GMP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不少,包括中药生产的原料、辅料是否符合药用要求的问题,合剂、口服液的称谓如何规范的问题,批号的编制、相关行业标准规范不能同步的问题,同一生产线能否生产多种剂型产品的问题,等等,笔者在此对这些问题一一进行探讨.

    作者:张洪超 刊期: 2006年第19期

  • 我院10 000张门诊药房处方调查分析

    目的 了解门诊处方的用药情况.方法 随机抽查2005年1~12月门诊处方10 000张,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发现不合理用药处方284张,占调查处方总数的2.84%,包括药物存在配伍禁忌、临床诊断与用药不合理、重复用药等不合理用药.结论 临床医生应注意用药的合理性与经济性.

    作者:项连女;董常青;李晴 刊期: 2006年第19期

  • 20%甘露醇注射液配制工艺研究

    配制20%甘露醇注射液常受许多情况困扰,如甘露醇易结晶,常粘附于滤纸和管道影响滤速,甚至堵塞;澄明度合格率低;热原阳性率高;甘露醇注射液结晶率高,临床使用不便等.改进此工艺的主要做法为,过滤前先使滤纸吸附一层活性炭起助滤作用;分次吸附;加大活性炭量;不宜选用软包装输液袋;控制操作过程,减少不溶性微粒.

    作者:闫双银;王丽芳;许伟国 刊期: 2006年第19期

  • 盐酸尼卡地平注射液的处方筛选及生产工艺初探

    对盐酸尼卡地平注射液的处方和生产工艺进行了研究,处方中的柠檬酸为助溶剂,兼有pH缓冲剂和金属离子络合剂的作用,山梨醇为稳定剂.活性炭对主药具有强烈的吸附作用,制备过程中不宜使用.加速试验和冻融试验表明,中试样品质量稳定.

    作者:董智 刊期: 2006年第19期

  • 走出中医药发展的误区

    针对国人在中医药发展问题上存在的一些认识误区进行剖析,提出正确认识中医药发展中若干问题的观点,以促进中医药事业的健康发展.

    作者:中医药发展战略研究课题组 刊期: 2006年第19期

  • 高液相色谱法测定益肾生发丸中二苯乙烯苷含量

    目的 探讨益肾生发丸中二苯乙烯苷含量的测定方法.方法 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法).采用大连依利特C18柱(20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水(20:80),流速为1 mL/min,检测波长为319 nm,柱温为常温.结果 二苯乙烯苷浓度在0.030 4~0.152μg/mL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r=1.000 0),平均回收率为99.25%,RSD为1.48%.结论 HPLC法准确、快速,可用于该制剂的质量控制.

    作者:李林晓;牛兰玲;李菊 刊期: 2006年第19期

  • 中药材在种植加工过程中影响其品质的主要因素

    中药材品质直接关系到中药饮片和中成药的品质,进而关系到其疗效.在种植和加工过程中,影响中药材品质的因素主要有种质资源、生长环境、科学管理与规范加工.

    作者:仲开德;杜颖川 刊期: 2006年第19期

  • 安乃近细菌内毒素检查方法学探讨

    目的 探讨安乃近细菌内毒素检查方法的可行性.方法 采用抑制或增强试验,观察其是否有干扰作用.结果 该样品稀释至一定程度后,对测定无干扰作用.结论 细菌内毒素检查法适用于安乃近.

    作者:邹毅强;李爱玲;裘颖儿 刊期: 2006年第19期

  • 通过法律途径加强对违法药品广告的监管

    分析虚假违法药品广告的社会成因,包括立法不健全、监管体制不完善、处罚力度不够、社会监督缺失等.提出应通过对现行法律法规的修订、公益诉讼制度的建立、企业信用制度的启动以及消费者救济途径的拓宽等对策,解决对虚假违法药品广告监管和打击不力的问题.

    作者:白璐;白巍 刊期: 2006年第19期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卡托普利片的含量

    目的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法)测定卡托普利片的含量.方法 以C18柱为色谱柱,流动相为0.01 mol/L磷酸二氢钠溶液-甲醇-乙腈(58:30:12),流速为1.0 mL/min,柱温为40℃,检测波长为215 nm.结果 卡托普利浓度在0.101 4~0.507 0 mg/mL范围内与峰面积积分值线性关系良好,r=0.999 9,平均回收率为99.84%,RSD=0.36%.结论 HPLC法简便、快速、准确、专属性高,可用于卡托普利片的含量测定.

    作者:杨青;展霞 刊期: 2006年第19期

  • 葛根胶囊成型辅料的选择与工艺研究

    目的 优选葛根胶囊的佳辅料与成型工艺.方法 通过测定用不同辅料配比生产的样品,并与用选定的佳辅料制成的颗粒进行比较,确定生产工艺参数.结果 用微晶纤维素作辅料制备的颗粒佳.结论 该研究结果为大生产提供了依据.

    作者:李奉勤 刊期: 2006年第19期

中国药业杂志

中国药业杂志

主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主办:重庆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