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建立测定通窍鼻炎片中欧前胡素含量的方法,以控制该制剂的质量.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为Kramasil C18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甲醇-0.3%磷酸溶液(65:35),检测波长为248 nm,流速为1.0 mL/min.结果:欧前胡素进样量在0.05~0.33μg范围内浓度与吸收峰面积值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8 4;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7%(RSD=2.40%).结论: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灵敏、简便,结果准确,重现性好,适用于通窍鼻炎片的质量控制.
作者:梁春华;哈永红;张莉;张宪平;田洪斌 刊期: 2005年第03期
亚洲金融危机之后,中国经济仍然保持了快速增长的势头.其中,影响人民币汇率的相关指标,一直都在强劲增长.1998年至2003年,中国的进出口一直保持较大顺差,低的2001年也达到225亿美元.实际外商直接投资从1999年开始一直处于一个稳定的上升状态,而资本和金融项目从1998年的逆差转为顺差,到2001年则出现了惊人的增长,从2000年的19.22亿美元一跃而至347.75亿美元.外汇储备一直保持快速稳定增长,2001年以后增幅迅速增大.
作者:仰炬;高惠君;姜秋红 刊期: 2005年第03期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考察世界银行贷款项目中抗结核药国际招标的部分国产利福平胶囊相对生物利用度,以此作为评标的重要指标之一,以保证该项目所用药物安全、有效.方法:采用5对或6对交叉设计,测定了6个厂家的产品.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健康志愿者口服国产和进口利福平胶囊的血药浓度,用3P87程序求算各药代动力学参数,用新药数据统计处理软件NDST程序对血药浓度峰值(Cmax)、达峰时间(Tmax)、半衰期(t1/2)、药-时曲线下面积(AUCo→n)进行生物等效性检验.结果:Cmax为11.91~16.25 μg/mL,Tmax为1.42~2.16 h,t1/2为3.33~3.68 h,AUCo→n为85.70~101.79 μg·h/mL.以进口产品为标准参比制剂,测得国内各厂家利福平胶囊的相对生物利用度分别为(100.2±16.2)%,(108.1±21.4)%,(108.5±13.7)%,(103.4±12.4)%,(101.2±14.2)%,(92.6±13.6)%.结论:经生物等效性检验,国内各厂家产品与进口产品为等效制剂.
作者:赵伟杰;李惠文;梁桂芳;郭振勇;段连山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氟西汀(百忧解)对脑梗塞伴抑郁症患者临床症状的影响,以证明脑梗塞患者的部分症状为抑郁症所致.方法:随机选择脑梗塞患者70例,经Zung量表筛查,诊断伴抑郁症者(积分≥40分)48例,分为两组.氟西汀治疗组(30例)给予氟西汀(20 mg,1次/d)及常规活血、抗凝治疗,心理治疗组(18例)由专门人员进行心理指导和生活方式干预,均观察6周.结果:氟西汀治疗后患者Zung量表评分比治疗前有非常显著的下降(P<0.01),临床症状明显改善,疗效优于单用心理治疗.结论:抗抑郁治疗有助于脑梗塞伴抑郁症患者临床症状的改善,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马海英;蔡玉芬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改进药品微生物限度检查法,使之更加科学、准确.方法:采用特制弹簧称将称好的药品装入一次性无菌塑料袋中,用不锈钢砧、锤(可反复灭菌),砸成细粉后(每换一种药品则将器具用75%酒精棉球擦净),置特制的三角容量瓶中,加稀释剂至100mL.对于黏度较大的药品可再用康氏振荡仪振荡数分钟,待充分溶解后,用特制吸管定量加入培养基.结果:改进法更加合理、规范,可控制性强,并可定量地对药品进行微生物限度的检查.结论:改进法简便可行,提高了检查的精确度,并可使检查方法标准化.
作者:翟枫;裴明日;姜丽;朱晓威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法)测定土霉素及其盐酸盐的含量和有关物质.方法:采用Luna C18(5 μm,250 mm×4.6 mm),以0.05 mol/L草酸铵-N,N-二甲基甲酰铵-0.2 mol/L磷酸氢二铵(60:30:10)为流动相,用氨试液调节pH值为(8.0±0.2),柱温为40℃,检测波长280 nm.结果:土霉素盐酸盐在0.15~1.5 mg/mL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7(n=5),土霉素与2-乙酰-2-去酰胺基土霉素等数种有关物质可得到满意的分离.结论:HPLC法简单、准确、灵敏,适用于土霉素及其盐酸盐的杂质检测和含量测定.
作者:李金钟;王敏然;李文杰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细胞凋亡在心血管疾病发生和治疗中的意义.方法:查阅国内文献报道.结果:细胞凋亡参与动脉粥样硬化、心律失常、慢性心力衰竭等多种心血管疾病的病理过程,人为调控细胞凋亡的过程可能成为这些疾病治疗的新途径.结论:细胞凋亡具有重要的生理和病理意义,其调控机制复杂,深入探讨心血管疾病中细胞凋亡的机制将会给心力衰竭、缺血-再灌注损伤、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及再狭窄等问题的解决带来突破.
作者:张红云;陈淑勉;曾伟华 刊期: 2005年第03期
对肿瘤生物治疗药物中的单克隆抗体药物、抗血管形成药物、氨基酸酶药物、细胞因子类药物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作者:李郑武;曲洪琴;朱绿松;李会成;王晴;伞德忠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制备复方止咳合剂并控制其质量.方法:以蒸馏法提取挥发性有效成分,将药渣与其他药材共煎;以薄层色谱法鉴别方中陈皮、甘草、杏仁.结果与结论:复方止咳合剂的制备工艺简便可行,鉴别方法重现性好,制剂质量稳定.
作者:潘晓华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建立气相色谱法,测定氟罗沙星中的残留溶剂二甲基甲酰胺和二甲亚砜的含量.方法:用涂渍PEG-20M的填充柱,以N2为载气,柱温为120℃,FID检测.结果:二甲基甲酰胺和二甲亚砜进样量分别在0.14~0.21μg和0.80~1.20μg范围内,与相应成分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r分别为0.999 1和0.999 8),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9.6%和99.8%,重复进样峰面积RSD分别为1.1%和1.3%(n=5).结论:气相色谱法专属性强,简便准确,可用于氟罗沙星残留溶剂的监控.
作者:关日晴;马春婷;梁锦晖 刊期: 2005年第03期
所谓中宏观ADR监测和报告体系,是指省以下包括省级ADR监测和报告中心在内的ADR监测与报告体系,这个体系在ADR监测与报告工作中起着承上启下的桥梁作用,因此,建立良好的中宏观ADR监测与报告体系和运作机制,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卫生部和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2004年4月联合颁布的<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规定,国家实行ADR报告制度,药品生产企业、药品经营企业、医疗卫生机构应按规定时限和方式,向所在地的省级ADR监测中心报告所发现的ADR.可见,ADR中宏观监测和报告体系主体主要由ADR监测中心(省和省以下)、药品生产、经营企业和医疗卫生机构组成.
作者:梁毅;葛卫红;刘莹;王从政;张福强;苌雅娴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为临床进一步研究山莨菪碱提供参考.方法:查阅相关文献和报道,对山莨菪碱的临床应用进行归纳和总结.结果与结论:山莨菪碱在新生儿硬肿症、急性肾炎、过敏性紫癜、支气管哮喘等疾病治疗中,疗效确切.
作者:丁东红;柳燕;周巧华 刊期: 2005年第03期
2004年是我国推进法治建设的重要一年.2004年3月,国务院发布了<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提出了实现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的目标.2004年7月1日,具有政府法治建设里程碑意义的<行政许可法>开始施行.在国家全面推进依法行政的大背景下,全国食品药品监管系统按照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限、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不断完善法规体系,规范行政执法行为,这些年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观察疏血通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塞的疗效.方法:将96例急性脑梗塞患者随机分为疏血通注射液组(治疗组)及对照组,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日常生活活动(ADL)量表记分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值及ADL量表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疏血通注射液能减轻急性脑梗塞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提高患者独立生活能力.
作者:刘仲初;郑书东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了解中药制剂致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方法:对55例中药制剂所致不良反应进行分析.结果:共涉及中药制剂20种.在55例不良反应中,主要为变态反应,占74.5%(41/55),其他类型反应占25.5%(14/55);由静脉给药引起的不良反应多,占78.2%.结论:中药制剂也可引起许多不良反应,其中静脉给药时发生不良反应的可能性大,应加强对中药不良反应的认识.
作者:陈燕华;徐晋辉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比较泮托拉唑与奥美拉唑对消化性溃疡致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2003年9月~2004年3月间收治的消化性溃疡致上消化道出血患者138例,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详细记录患者呕血、黑便的时间和数量,血压、脉搏、腹痛和肠鸣音的变化,以及药物不良反应等情况.结果:治疗后3 d内泮托拉唑组(96例)有83例止血(86.46%),奥美拉唑组(42例)有33例止血(78.57%);4~5 d内两组止血病例分别为11例和7例;两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7.92%和95.24%.治疗中均未见明显药物不良反应.结论:泮托拉唑与奥美拉唑针剂对消化性溃疡出血的治疗均安全有效.
作者:胡长梅;霍继荣;彭捷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简要介绍四川省攀枝花市中心医院开展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的情况,总结工作经验和存在的问题,以供同行参考借鉴.
作者:黄建蓉;张良明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促进合理用药.方法:对头孢拉定致药物性血尿的13例患儿进行临床分析.结果:所致血尿均为肉眼血尿,早出现在首次静脉输入头孢拉定时,晚出现在用药后72 h,用药剂量均小于100mg/(kg·d),停药后肉眼血尿均在24~72 h内消失,患儿肾功能均正常.结论:静脉滴注头孢拉定时,应严格控制其剂量,同时应注意药物配制时的浓度、输液速度,以避免其不良反应.
作者:李华荣;刘立纲 刊期: 2005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