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红芹;郑静
目的:建立安脑牛黄胶囊中黄芩苷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C18柱,以甲醇-水-磷酸-三乙胺(38:62:0.2:0.15)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80 nm.结果:线性范围为0.16~0.96μg(r=0.999 8),本法回收率为99.18%,R5D为1.05%.结论:本法操作简便易行,可供安脑牛黄胶囊中黄芩苷质量控制用.
作者:李大平 刊期: 2003年第08期
美洛培南是一种新型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抗菌谱广,对革兰氏阴性菌、革兰氏阳性菌及厌氧菌均有较强的抗菌活性.药代动力学研究表明,美洛培南组织穿透力强,分布广泛,临床上用于治疗呼吸道、泌尿道、皮肤及软组织感染和外科感染、妇产科感染,也用于脑膜炎的治疗.
作者:林彩;刘松青 刊期: 2003年第08期
目的:研究氟尿嘧啶氯化钠注射液的制备工艺.方法:通过实验确定工艺参数,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氟尿嘧啶含量.结果:氟尿嘧啶直接稀释配制,只须一次脱色,配制时不用调节酸碱度.结论:工艺合理可行.
作者:张建礼;郑家晴;徐桂英;崔美兰 刊期: 2003年第08期
目的:建立硝酸异山梨酯葡萄糖注射液中硝酸异山梨酯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HPLC法对其进行定量测定;以氢化泼尼松为内标,Spherigel C18柱(5μm,4.6 mm×200 mm);流动相:甲醇-水(54:46);流速:1.0 mL/min;柱温:25℃;检测波长:230 nm.结果:此法线性范围10~150μg/mL(r=0.999 8),方法精密度RSD为0.51%;平均回收率101.03%,RSD为1.40%(n=6).结论:HPLC法简便快速、精密度高、准确度好,可作为样品的含量测定方法.
作者:周建设;马志梅 刊期: 2003年第08期
输液添加药物引起的污染及输液混合液发生配伍禁忌对人体危害极大.医院里输液添加药物是由医生和护士操作,添加药物时缺乏对治疗学与药物学的考虑和药学专业人员的指导.今后应加强配制人员的挑选与培训,争取药剂人员的参与并由其提供有关输液混合液配制方面的资料与信息咨询服务.
作者:张明君;陈保东 刊期: 2003年第08期
对土鳖虫炮制方法的形成与发展、现有的主要炮制方法及其炮制品存在的主要质量问题作了概括与评价,对其现存的质量问题提出了解决办法.
作者:杨金玲;张立国 刊期: 2003年第08期
目的:对东当归与当归药材进行鉴别比较.方法:采用薄层色谱和紫外光谱等方法对东当归和当归进行鉴别研究.结果:东当归与当归的薄层色谱图基本一致,但在Rf值=0.92处东当归较当归多出一个黄色斑点;从紫外光谱扫描图中可以看出二者的大吸收波长不同,东当归在(320±2)nm及(282±2)nm处有2个大吸收峰,当归仅在(272±2)nm处有1个大吸收峰.结果:用薄层色谱和紫外光谱扫描方法可有效地鉴别和区分药材东当归与当归.
作者:陈道振;林海伦 刊期: 2003年第08期
目的:探讨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方法:对我院门诊2002年10月至2003年3月处方共计11742张,并统计分析.结果:我院抗菌药物的应用基本合理,但在联合用药中仍有不合理现象.结论:临床医师与药师应加强联系,提高合理用药水平.
作者:魏黎萍 刊期: 2003年第08期
在医疗戒毒用药行为中使用药品的范围及使用药品的行为,都必须严格遵守国家相关法律和法规,加强管理是医疗戒毒用药行为的关键.
作者:严明娟 刊期: 2003年第08期
目的:探讨中药注射剂致不良反应发生的相关因素.方法:对我院2002年应用中药注射剂出现的不良反应进行归纳和分析.结果:中药注射剂致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以过敏反应为常见.结论:临床医师、药师、护士应重视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紧密配合并实施对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监测.
作者:俞佳;马珂;祁金文;金戈 刊期: 2003年第08期
目的:考察不同量活性炭在不同温度条件下对氧氟沙星葡萄糖注射液的吸附作用;探讨铁离子对氧氟沙星葡萄糖注射液颜色的影响.方法:按处方量配制氧氟沙星葡萄糖注射液,分别加入不同量活性炭并在不同温度恒温30min后滤过,测定氧氟沙星、葡萄糖含量.另在氧氟沙星葡萄糖注射液中,分别精密加入100 mg/L标准铁溶液适量,于100℃,40 min灭菌,在450 nm波长处测定吸收度.结果:随活性炭用量的增加、温度升高,氧氟沙星含量明显降低,氧氟沙星葡萄糖注射液的颜色随Fe3+浓度增加而加深,吸收度随Fe3+浓度增加而加大.结论:在生产中要根据活性炭的量酌情增加氧氟沙星投入量,严格控制配制与灭菌温度及时间,限制外源性铁盐.
作者:彭单云;王剑虹 刊期: 2003年第08期
目的:制定感冒清热颗粒含量测定方法.方法: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感冒清热颗粒中葛根素的含量.结果:葛根素浓度在13~70μg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回收率为98.95%.结论:HPLC法灵敏、准确,可用于该颗粒制剂的质量控制.
作者:高青枝;陈同坡;丛江;杨晓云 刊期: 2003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双环醇抗病毒机制,为进一步研究和开发双环醇打下理论基础.方法:通过2.2.15细胞与双环醇混合培养,观察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血清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用药后与HBsAg,HBeAg,乙型肝炎病毒中DNA(HBV-DNA)之间的动态变化,定量逆转录PCR(RT-PCR)观察STAT-1变化;临床实验中,患者口服双环醇,每2周观察血清HBV-DNA与ALT,AST动态变化.结果:细胞模型实验中,随着双环醇与2.2.15细胞混合培养时间延长,HBsAg,HBV-DNA滴度逐渐降低,而培养上清ALT,AST无明显变化,细胞内稳定高水平表达STAT-1的mRNA;临床实验发现,以干扰素α为对照,患者血清ALT,AST可以随着HBV-DNA水平降低而下降,但未发现患者血清ALT,AST有一过性升高.结论:双环醇在发挥肝细胞保护作用的同时,还可能通过非细胞溶解性机制清除乙型肝炎病毒.
作者:余祖江;江河清;阚全程;李晓菲 刊期: 2003年第08期
目的:综述生化制药的研究进展.方法:根据目前的信息对生化制药的研究现状进行重点阐述.结果:传统的生化制药回收率低,现代生化制药发展较快,预计未来的生化制药将有长足的发展.结论:生化制药前景广阔.
作者:黄际薇;张云辉;林海中 刊期: 2003年第08期
目的:解决中药炮制中用传统炮制方法不能解决的一些问题.方法:砻糠煅烧炮制.结果:部分矿石类和贝壳类中药材经过砻糠煅烧后能得到较好的药用效果.结论:砻糠煅烧法是一种高效、简便易行的方法.
作者:赖中福;杨绍合 刊期: 2003年第08期
目的:建立维A酸片溶出度的测定方法.方法:以磷酸盐缓冲液(pH=7.4)-异丙醇(75:25)为溶剂,转速为100 r/min,照分光光度法,在339 nm的波长处测定吸收度.结果:维A酸在0.8~8.1μg/mL范围内,吸收度与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7),平均回收率为99.7%,R5D=0.3%(n=6),每片的溶出量均不少于标示量的80%.结论:该方法准确、可行、回收率好.
作者:陈青;胡德福;韩纪超 刊期: 2003年第08期
目的:研究风油精的药效学.方法:镇痛药效实验采用小鼠热板法和小鼠扭体法实验,抗炎药效实验采用小鼠耳肿胀法和小白鼠皮内色素渗出的影响实验,止血作用采用小白鼠断尾出血时间测定实验.结果:风油精能极显著提高小白鼠痛阈与扭体反应出现时间(与对照组比较,P<0.01);能显著(三丫牌)和极显著(水仙牌)减少二甲苯所致的小白鼠耳廓炎症肿胀度(与对照组比较,分别为P<0.05和P<0.01),均能极显著减少小白鼠皮内色素的渗出(与对照组比较,P<0.01);能极显著缩短小白鼠的出血时间(与空白对照组比较,P<0.01);三丫牌和水仙牌风油精的镇痛、抗炎、止血作用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三丫牌和水仙牌风油精均具有良好的镇痛、抗炎、止血作用.
作者:邹亚群;李东;李锐 刊期: 2003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安神定志丸对小鼠癫痫模型的影响.方法:通过给小鼠硝酸士的宁注射液、戊四氮及对小鼠进行电刺激制备癫痫发作模型,以生理盐水作对照,研究药物对动物癫痫发作的抑制作用.结果:安神定志丸对戊四氮所致的小鼠惊厥,能降低试验动物死亡率(P<0.05);对士的宁所致的试验动物惊厥,能延长惊厥发生的潜伏期(P<0.05)和死亡时间(P<0.05);能降低电惊厥动物的惊厥发生率(P<0.05).结论:安神定志丸具有明显的抗癫痫作用.
作者:李艺香;孙丰润 刊期: 2003年第08期
目的:建立一种简便快速的分析氯霉素滴眼液的方法.方法: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采用Zorbax SB-C18柱(5 μm,4.6 mm×250 mm),以甲醇-水(60:40)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314 nm.结果:氯霉素浓度在10~100μg/mL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为99.0%,RSD为1.16%(n=6).结论:HPLC法简便快速,测量结果可靠.
作者:施芬;余品军 刊期: 2003年第08期
GMP实施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管理者对GMP的理解和消化,直接关系到制药企业GMP实施工作的质量,关系到企业的管理水平和企业产品质量的提高,影响到企业的长远发展.
作者:张昌贵;王福利;张玉敏 刊期: 2003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