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对医疗戒毒用药行为必须严格管理

严明娟

关键词:医疗戒毒用药行为, 管理, 完善
摘要:在医疗戒毒用药行为中使用药品的范围及使用药品的行为,都必须严格遵守国家相关法律和法规,加强管理是医疗戒毒用药行为的关键.
中国药业杂志相关文献
  • 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谷氨酸洛美沙星注射剂的含量

    目的:探讨谷氨酸洛美沙星注射剂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结果:测定波长为286 nm;回归方程为A=0.071 37 C-0.002 4,r=0.999 9,在2.5~12.5μg/mL范围内,谷氨酸洛美沙星的吸光度与浓度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为100.32%,RSD为0.23%.结论:该方法简便、快速,结果准确.

    作者:王建新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药监部门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责任

    社会实践是人类应对一切自然灾害的好老师.全球震动的这次SARS疫病流行,以其流行时间短、流行区域小、感染人数少、死亡人数少、没有有效的预防疫苗和特效治疗药却被人类所战胜而独树一帜,这应当载入人类预防控制疾病史册.

    作者:郭泰鸿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活性炭和铁离子对氧氟沙星葡萄糖注射液质量的影响

    目的:考察不同量活性炭在不同温度条件下对氧氟沙星葡萄糖注射液的吸附作用;探讨铁离子对氧氟沙星葡萄糖注射液颜色的影响.方法:按处方量配制氧氟沙星葡萄糖注射液,分别加入不同量活性炭并在不同温度恒温30min后滤过,测定氧氟沙星、葡萄糖含量.另在氧氟沙星葡萄糖注射液中,分别精密加入100 mg/L标准铁溶液适量,于100℃,40 min灭菌,在450 nm波长处测定吸收度.结果:随活性炭用量的增加、温度升高,氧氟沙星含量明显降低,氧氟沙星葡萄糖注射液的颜色随Fe3+浓度增加而加深,吸收度随Fe3+浓度增加而加大.结论:在生产中要根据活性炭的量酌情增加氧氟沙星投入量,严格控制配制与灭菌温度及时间,限制外源性铁盐.

    作者:彭单云;王剑虹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糖尿病性神经病变的药物治疗

    从代谢障碍、血管障碍、离子通道假说等方面阐述糖尿病性神经病变的多种发病机制,讨论用药方案以及各种药物的作用机制.

    作者:李妍;李元媛;孟彦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关于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工作的探讨

    分析当前药品招标采购工作的现状,对药品招标采购工作取得的成效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以利于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制度的进一步完善.

    作者:王楠;陆晓和;陈巧云;宋小骏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氟尿嘧啶氯化钠注射液生产工艺研究

    目的:研究氟尿嘧啶氯化钠注射液的制备工艺.方法:通过实验确定工艺参数,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氟尿嘧啶含量.结果:氟尿嘧啶直接稀释配制,只须一次脱色,配制时不用调节酸碱度.结论:工艺合理可行.

    作者:张建礼;郑家晴;徐桂英;崔美兰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松龄血脉康胶囊治疗原发性高血压45例

    目的:观察松龄血脉康胶囊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选择85例高血压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5例采用松龄血脉康治疗;对照组40例采用拉西地平治疗,比较两药的疗效.结果:疗程结束时,治疗组总有效率达82.2%,与对照组(85.0%)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松龄血脉康胶囊能降低高血压患者的血压、血粘度和血小板聚集率,改善血液动力学,无明显不良反应,可在临床推广.

    作者:顾晶晶;周肖龙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对重庆中药饮片业发展的思考

    近年来,重庆市中药饮片业有所发展,但比较缓慢,与东部经济发达地区或沿海城市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

    作者:李永益;马永忠;陈懋夫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生脉颗粒中五味子醇甲的含量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生脉颗粒中五味子醇甲含量的方法.方法:选用HypersilbdsC18(5μm,4.6mm ×250mm)色谱柱,流动相为甲醇-水(62:38),检测波长为254 nm.结果:五味子醇甲浓度在8.4~84μg/mL(r=0.999 5,n=5)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其回收率为98.6%(RSD为0.71%).结论:HPLC法可用于生脉颗粒的定量检测.

    作者:刘钰;丁丽萍;李德公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特拉唑嗪治疗前列腺增生症22例

    目的:观察特拉唑嗪治疗前列腺增生症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采用随机对照试验,与前列康对照,将43例前列腺增生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2例,对照组21例,治疗1月后进行效果评价.结果:两组治疗前后前列腺体积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组膀胱残余尿、大尿流率等膀胱颈梗阻客观指标明显改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前列腺症状(Ⅰ-PSS)评分及生活质量(S-L)评分等主观指标较对照组改善明显;该药不良反应轻微,安全性高.结论:特拉唑嗪治疗前列腺增生症安全、有效.

    作者:孙健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双环醇抗病毒与保护肝细胞作用的动态观察和分析

    目的:探讨双环醇抗病毒机制,为进一步研究和开发双环醇打下理论基础.方法:通过2.2.15细胞与双环醇混合培养,观察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血清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用药后与HBsAg,HBeAg,乙型肝炎病毒中DNA(HBV-DNA)之间的动态变化,定量逆转录PCR(RT-PCR)观察STAT-1变化;临床实验中,患者口服双环醇,每2周观察血清HBV-DNA与ALT,AST动态变化.结果:细胞模型实验中,随着双环醇与2.2.15细胞混合培养时间延长,HBsAg,HBV-DNA滴度逐渐降低,而培养上清ALT,AST无明显变化,细胞内稳定高水平表达STAT-1的mRNA;临床实验发现,以干扰素α为对照,患者血清ALT,AST可以随着HBV-DNA水平降低而下降,但未发现患者血清ALT,AST有一过性升高.结论:双环醇在发挥肝细胞保护作用的同时,还可能通过非细胞溶解性机制清除乙型肝炎病毒.

    作者:余祖江;江河清;阚全程;李晓菲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中小医院建立输液加药配制中心势在必行

    为提高治疗效果,医院采用静脉输液加药的治疗方式越来越多,而静脉输液加药工作一般是由护士来完成的.

    作者:林建设;白乐溪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维A酸片溶出度测定方法的研究

    目的:建立维A酸片溶出度的测定方法.方法:以磷酸盐缓冲液(pH=7.4)-异丙醇(75:25)为溶剂,转速为100 r/min,照分光光度法,在339 nm的波长处测定吸收度.结果:维A酸在0.8~8.1μg/mL范围内,吸收度与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7),平均回收率为99.7%,R5D=0.3%(n=6),每片的溶出量均不少于标示量的80%.结论:该方法准确、可行、回收率好.

    作者:陈青;胡德福;韩纪超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安脑牛黄胶囊中黄芩苷的含量

    目的:建立安脑牛黄胶囊中黄芩苷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C18柱,以甲醇-水-磷酸-三乙胺(38:62:0.2:0.15)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80 nm.结果:线性范围为0.16~0.96μg(r=0.999 8),本法回收率为99.18%,R5D为1.05%.结论:本法操作简便易行,可供安脑牛黄胶囊中黄芩苷质量控制用.

    作者:李大平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1998-2002年药房管理专题文献的计量学分析

    目的:对1998-2002年我国医药类期刊所载的药房管理专题文献进行文献计量学统计,分析总结其特点.方法:使用<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光盘>(CBMdisc)对药房管理专题文献进行检索,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检出文献进行论文年代及数量、论文合作度、期刊分布情况及核心期刊、作者地区分布及文献主要内容等方面的统计分析.结果:自1998年以来,药房管理专题文献数量逐年增加,多数论文为1~2人合著;刊载期刊分布比较分散,相对集中在<中国药业>、<药学实践杂志>、<中国药房>几种药学专业核心期刊上;文献地区分布多集中在浙江、山东、江苏等经济发达城市;文献探讨内容多集中在药品管理,药房制度化、程序化管理.结论:药房管理近年来逐渐受到重视,药房管理文献在数量和质量上逐年提高.随着计算机在医院管理上的应用,药品管理及药品调剂管理也逐步走上规范化、程序化道路.医院药房的工作正开始从单纯的管理供应型向药学保健服务方面扩展.

    作者:孙朝晖;特木热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我院门诊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分析

    目的:探讨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方法:对我院门诊2002年10月至2003年3月处方共计11742张,并统计分析.结果:我院抗菌药物的应用基本合理,但在联合用药中仍有不合理现象.结论:临床医师与药师应加强联系,提高合理用药水平.

    作者:魏黎萍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国内首家全面实施GMP的药用丁基胶塞生产线在江阴投产

    作者:江君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我国政府重点资助防治非典疫苗和药物研制等7则

    作者: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制药企业在实施GMP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及其解决办法

    GMP实施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管理者对GMP的理解和消化,直接关系到制药企业GMP实施工作的质量,关系到企业的管理水平和企业产品质量的提高,影响到企业的长远发展.

    作者:张昌贵;王福利;张玉敏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咳喘巴布膏药材提取工艺的研究

    目的:确定咳喘巴布膏药材的佳提取工艺条件.方法:气相色谱法,岛津(PEG-20M)毛细管柱程序升温至220℃,以丁香酚、桂皮醛为指标成分;高效液相法以阿魏酸为指标成分,用正交试验设计优选佳提取方案.结果:药材颗粒(过3目)加6倍量水,蒸馏提取4 h收集挥发油;水煎液浓缩成1:1.5,加乙醇使含醇量达50%醇沉,药渣用4倍量乙醇提取2次,每次回流0.5 h.结论:按此条件操作,有效成分提取率高,提取工艺为合理.

    作者:毛林燕;褚东宁;沈国兴;俞忠明 刊期: 2003年第08期

中国药业杂志

中国药业杂志

主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主办:重庆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