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际薇;张云辉;林海中
目的:制定感冒清热颗粒含量测定方法.方法: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感冒清热颗粒中葛根素的含量.结果:葛根素浓度在13~70μg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回收率为98.95%.结论:HPLC法灵敏、准确,可用于该颗粒制剂的质量控制.
作者:高青枝;陈同坡;丛江;杨晓云 刊期: 2003年第08期
目的:正确认识中药的毒副作用,加强监管,充分发挥中药在防病治病中的作用.方法:通过搜集有关文献,结合在日常医疗实践中遇到的不良反应病例进行综合分析.结果:对中药的毒性认识程度及对中药炮制、配伍、用法、用量和药物质量诸因素能否严格掌握均可影响中药使用的安全性.结论:务必提高对中药的认识,加强合理用药,才能确保用药安全、有效.
作者:徐木根 刊期: 2003年第08期
目的:综述生化制药的研究进展.方法:根据目前的信息对生化制药的研究现状进行重点阐述.结果:传统的生化制药回收率低,现代生化制药发展较快,预计未来的生化制药将有长足的发展.结论:生化制药前景广阔.
作者:黄际薇;张云辉;林海中 刊期: 2003年第08期
自2001年国家强制推行GMP认证以来,青岛市各药品生产企业在青岛市委、市政府以及药品监督管理局、经委等部门的关心支持下,一手抓技术改造,一手抓人才培养,GMP认证工作取得了较大成绩,经济效益快速提升.
作者:冯寿青;朱林;卢锡奂 刊期: 2003年第08期
GMP实施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管理者对GMP的理解和消化,直接关系到制药企业GMP实施工作的质量,关系到企业的管理水平和企业产品质量的提高,影响到企业的长远发展.
作者:张昌贵;王福利;张玉敏 刊期: 2003年第08期
目的:观察异丙酚合用芬太尼在无痛人流中对患者呼吸、循环的影响及麻醉效果、并发症情况.方法:ASA Ⅰ-Ⅱ级无痛人流术患者60例,随机分成异丙酚组(A组)、异丙酚合用芬太尼组(B组),观察两组患者注药后2 min及术毕的脉搏氧饱和度(SpO2)、呼吸频率(R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麻醉效果及其他并发症情况.结果:A组注药后2 min及术毕的SpO2,RR,SBP,DBP,HR变化较B组明显(P<0.05),B组比A组麻醉效果好,并发症少.结论:静脉注射异丙酚及芬太尼在无痛人流中的麻醉效果较单用异丙酚好、并发症少、呼吸循环抑制轻微.
作者:张红芹;郑静 刊期: 2003年第08期
目的:评价乳糖酸阿奇霉素(AZL)及其注射剂的安全性.方法:对AZL及其注射剂的急性毒性、致敏性、溶血性、红细胞凝集反应、热原反应和异常毒性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小鼠静脉注射和腹腔注射AZL的半数致死量(LD50)分别为632.15 mg/kg和1 371.06 mg/kg,95%可信限分别为575.00~689.33 mg/kg和1 239.64~1 502.48 mg/kg;AZL终浓度为1.5~6.0 mg/mL,在24 h内未见溶血和红细胞凝集反应;豚鼠致敏试验结果表明,AZL无明显过敏反应;热原和异常毒性检查均符合<中国药典>的有关规定.结论:AZL及其注射剂按临床常用剂量给药是安全的.
作者:庞广礼;丁艳;高允生 刊期: 2003年第08期
目的:探讨草酸钙结晶体的分类和应用,达到中药快检目的.方法:主要通过文献调查和实验等方法.结果:依据草酸钙结晶体形态特征的稳定性,将草酸钙结晶体分为5种类型10种形态,并将常见含晶中药分类检索.结论:检索工具为中药检验提供了简便、快捷、易行的检测方法,对中药的真伪鉴别具一定的适用性.
作者:王诚 刊期: 2003年第08期
目的:研究风油精的药效学.方法:镇痛药效实验采用小鼠热板法和小鼠扭体法实验,抗炎药效实验采用小鼠耳肿胀法和小白鼠皮内色素渗出的影响实验,止血作用采用小白鼠断尾出血时间测定实验.结果:风油精能极显著提高小白鼠痛阈与扭体反应出现时间(与对照组比较,P<0.01);能显著(三丫牌)和极显著(水仙牌)减少二甲苯所致的小白鼠耳廓炎症肿胀度(与对照组比较,分别为P<0.05和P<0.01),均能极显著减少小白鼠皮内色素的渗出(与对照组比较,P<0.01);能极显著缩短小白鼠的出血时间(与空白对照组比较,P<0.01);三丫牌和水仙牌风油精的镇痛、抗炎、止血作用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三丫牌和水仙牌风油精均具有良好的镇痛、抗炎、止血作用.
作者:邹亚群;李东;李锐 刊期: 2003年第08期
社会实践是人类应对一切自然灾害的好老师.全球震动的这次SARS疫病流行,以其流行时间短、流行区域小、感染人数少、死亡人数少、没有有效的预防疫苗和特效治疗药却被人类所战胜而独树一帜,这应当载入人类预防控制疾病史册.
作者:郭泰鸿 刊期: 2003年第08期
目的:探讨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方法:对我院门诊2002年10月至2003年3月处方共计11742张,并统计分析.结果:我院抗菌药物的应用基本合理,但在联合用药中仍有不合理现象.结论:临床医师与药师应加强联系,提高合理用药水平.
作者:魏黎萍 刊期: 2003年第08期
壳聚糖是一种新型天然高分子材料,无毒,生物相容性好且可降解吸收,有促进创面愈合作用.壳聚糖膜用于指端损伤和肉茅创面的治疗以及壳聚糖溶液预防术后关节粘连都取得了理想效果;可吸收内固定材料--壳聚糖钉的研制,壳聚糖无纺纱布止血作用的研究以及壳聚糖作为药用敷料的研究都取得了初步成果.
作者:邢桂荣;王敬湘 刊期: 2003年第08期
目的:对东当归与当归药材进行鉴别比较.方法:采用薄层色谱和紫外光谱等方法对东当归和当归进行鉴别研究.结果:东当归与当归的薄层色谱图基本一致,但在Rf值=0.92处东当归较当归多出一个黄色斑点;从紫外光谱扫描图中可以看出二者的大吸收波长不同,东当归在(320±2)nm及(282±2)nm处有2个大吸收峰,当归仅在(272±2)nm处有1个大吸收峰.结果:用薄层色谱和紫外光谱扫描方法可有效地鉴别和区分药材东当归与当归.
作者:陈道振;林海伦 刊期: 2003年第08期
目的:比较克拉霉素与红霉素治疗小儿呼吸道支原体感染的经济效果.方法:将98例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用克拉霉素和红霉素进行治疗,用费用-效果分析方法评价经济效果.结果:克拉霉素与红霉素治疗小儿呼吸道支原体感染的有效率分别是89.29%和71.43%(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是23.21%和88.10%(P<0.01).克拉霉素组的费用C=418.69元,C/E=4.69;红霉素组费用C=636.72元,C/E=8.91;△C/△E=12.21.结论:克拉霉素组的费用-效果优于红霉素组.
作者:周云芳;叶菊芬;邹晓华;李晓英 刊期: 2003年第08期
目的:促进药师参与临床工作,为患者提供及时、合理的药物治疗,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方法:对我院2001年12月~2002年6月期间记录完整的药物咨询登记进行分析.结果:患者是药物咨询过程中的主要对象,有关抗感染药物、心脑血管药物的咨询多,药物的用法用量、不良反应、药价、药物相互作用是咨询的主要内容.结论:药物咨询是沟通药师与患者之间的桥梁,为保证咨询工作的质量与效率,应进一步完善药物咨询系统,提高药师素质.
作者:张维丰 刊期: 2003年第08期
目的:评价雷贝拉唑治疗十二指肠溃疡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52例十二指肠溃疡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用雷贝拉唑10mg和奥美拉唑20 mg治疗,1次/d,疗程均为4周.结果:两组患者溃疡愈合率分别为92.31%和88.46%,总有效率均为100%,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雷贝拉唑治疗十二指肠溃疡疗效较好,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庄开赞 刊期: 2003年第08期
目的:建立硝酸异山梨酯葡萄糖注射液中硝酸异山梨酯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HPLC法对其进行定量测定;以氢化泼尼松为内标,Spherigel C18柱(5μm,4.6 mm×200 mm);流动相:甲醇-水(54:46);流速:1.0 mL/min;柱温:25℃;检测波长:230 nm.结果:此法线性范围10~150μg/mL(r=0.999 8),方法精密度RSD为0.51%;平均回收率101.03%,RSD为1.40%(n=6).结论:HPLC法简便快速、精密度高、准确度好,可作为样品的含量测定方法.
作者:周建设;马志梅 刊期: 2003年第08期
目的:解决中药炮制中用传统炮制方法不能解决的一些问题.方法:砻糠煅烧炮制.结果:部分矿石类和贝壳类中药材经过砻糠煅烧后能得到较好的药用效果.结论:砻糠煅烧法是一种高效、简便易行的方法.
作者:赖中福;杨绍合 刊期: 2003年第08期
目的:考察医院抗组胺药的应用状况及趋势.方法:采用金额排序和频度分析方法对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1999-2002年抗组胺药的应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抗组胺药的年用药金额呈上升趋势,但总用药频度(DDDs)差别不大;第2代抗组胺药比特利、酮替芬在4年的DDDs排序中稳居前2位,其中比特利年用药金额及DDDs连续4年名列第1位.结论:经济、高效、副作用小的新型抗组胺药是医院治疗过敏性疾病的首选药.
作者:叶永琴 刊期: 2003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双黄连注射剂的应用方法及不同用法之间疗效和不良反应的关系,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通过对2001年8月至2002年11月我院住院和门诊应用双黄连注射剂的不同应用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黄连注射剂的雾化、腔内注射效果优于静脉注射给药,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明显低于注射给药.双黄连注射剂的静脉给药,选用合理给药方法能有效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论:优化双黄连注射剂的临床应用方法可以提高药物的治疗效果,降低其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作者:郭雪松;袁小燕 刊期: 2003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