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舒血宁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运动能力及血脂水平的影响

刘向儒

关键词:舒血宁, 血脂水平, 运动能力,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摘要:目的:观察舒血宁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HD)患者血脂水平和运动耐量的影响.方法:89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5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口服舒血宁240mg/d;对照组仅常规治疗.2组治疗前及治疗1月后分别测定血脂水平和作运动平板试验.结果:两组治疗前后均有血脂水平和运动耐量的改善(P<0.01和P<0.05),但组间比较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联合舒血宁治疗可较常规治疗明显提高患者运动能力及更好调整血脂水平,这种治疗可能与舒血宁中含槲皮素、山茶素、银杏三酯和银杏内酯等有效成分有关.
中国药业杂志相关文献
  • 淋菌性盆腔炎34例临床治疗分析

    目的:通过对34例淋菌性盆腔炎患者治疗经过的分析,规范治疗方法.方法:运用回顾性分析法,对我院1999年3月至2000年8月收治的淋菌性盆腔炎患者的药物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头孢呋辛钠治疗9例,治愈7例(77.8%);头孢三嗪治疗13例,治愈10例(76.9%);青霉素治疗12例,治愈9例(75.0%).结论:治疗前应常规对淋病患者进行药物敏感试验,用药剂量要足,时间要长,同时还要加强对混合感染病原体的治疗,才能彻底治愈淋菌性盆腔炎.

    作者:颜巧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应重视药品包装存在的问题

    药品作为特殊商品在维护人民健康方面起着重要作用,药品的质量也包括包装材料和包装形式,但是,一些制药企业对药品包装未给予足够重视.笔者在日常对药品的管理中,发现药品包装存在一些问题和安全隐患,如下:

    作者:秦庆芳;陈洪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我院麻醉药品处方调查分析

    对本院2000年麻醉药品处方4078张进行统计,用DDD和DUI为指标分析其使用情况.结果本院常用麻醉药品5种,使用率依次为哌替啶52.4%、吗啡针14.3%、吗啡片8.85%、可待因片2.53%、芬太尼21.92%;使用多的科室为麻醉科52.4%,其次为门诊38.4%,内科为3.1%.用药病人年龄分布很广(7~86岁),其中20~60岁范围内各种麻醉品使用均较多;用药病人性别差异明显(男58%、女42%);哌替啶、可待因、吗啡片、吗啡针的DUI<1,唯有芬太尼的DUI>1,为1.76.调查结果显示本院麻醉药品使用基本合理.

    作者:赵乐萍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舒血宁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运动能力及血脂水平的影响

    目的:观察舒血宁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HD)患者血脂水平和运动耐量的影响.方法:89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5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口服舒血宁240mg/d;对照组仅常规治疗.2组治疗前及治疗1月后分别测定血脂水平和作运动平板试验.结果:两组治疗前后均有血脂水平和运动耐量的改善(P<0.01和P<0.05),但组间比较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联合舒血宁治疗可较常规治疗明显提高患者运动能力及更好调整血脂水平,这种治疗可能与舒血宁中含槲皮素、山茶素、银杏三酯和银杏内酯等有效成分有关.

    作者:刘向儒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中药垂盆草中氨基酸和无机元素的定量分析

    目的:考察垂盆草中氨基酸、无机元素的含量.方法:用氨基酸自动分析仪及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测定.结果与结论:垂盆草中含有丰富的氨基酸,微量元素Zn、Mn、Cu、Se、Ge含量比普通食物高3~10倍,Ca含量也较高.

    作者:潘金火;何满堂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西部药业轶事--来自重庆的故事

    作者:龚毅;王四海;韩捷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门诊麻醉性镇痛药的处方分析

    通过对门诊麻醉处方的统计调查,分析麻醉性镇痛药的使用情况,发现存在的问题,以便找到解决的办法.

    作者:康和利;王淑美;马传光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女贞子的药理与临床应用研究概况

    通过较全面地查阅20年来有关女贞子的文献资料,介绍了女贞子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

    作者:张萍;冯琴琴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枸橼酸他莫昔芬片治疗乳腺癌的疗效评价

    目的:回顾分析我院自1995年以来应用国产枸橼酸他莫昔芬片(三苯氧胺)治疗乳腺癌的结果,评价其临床疗效.方法:试验对象为152例乳腺癌行乳腺癌根治术患者,其中术后服用国产枸橼酸他莫昔芬片的患者60例(治疗组),服用进口特莱芬的患者52例(对照1组),未接受三苯氧胺治疗的患者40例(对照2组).治疗组及对照1组术后两周即服用枸橼酸他莫昔芬片或特莱芬20mg/d,共2月,后改10mg/d,长期维持治疗.结果:治疗组患者5年局部复发率为13.3%,远处转移率为10.0%;对照1组分别为13.5%,9.6%;对照2组分别为27.5%,22.5%.治疗组与对照1组之间疗效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它们与对照2组之间疗效比较具有显著差异.结论:国产枸橼酸他莫昔芬片是治疗乳腺癌的有效药物,与进口特莱芬具有同等疗效,且价格较为经济.

    作者:刘根寿;危少华;李伟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输液用塑料瓶的静电问题及对策

    药品包装材料和容器管理已成为药事管理中的重中之重,针对在塑料瓶装大输液生产中遇到的塑料瓶静电所引起的污染问题提出讨论,并提出解决问题的途径.

    作者:蔡文;郭小红;王连兰;周雪峰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硫酸西索米星注射液细菌内毒素检查干扰试验

    目的:研究硫酸西索米星注射液细菌内毒素检查干扰试验.方法:通过干扰试验证明硫酸西索米星注射液对细菌内毒素检查有增强作用.结果:使用λ=0.5,0.25EU/mL的鲎试剂对样品有增强作用,使用λ=0.125,0.06EU/mL鲎试剂可消除干扰作用.结论:在进行硫酸西索米星注射液细菌内毒素检查时,应使用λ=0.125EU/mL或更灵敏的鲎试剂.

    作者:何忠平;叶根余;方远书;金康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辛芩冲剂中黄芩苷含量

    目的:测定辛芩冲剂中黄芩苷含量.方法:高效液相色谱法.结果 :黄芩苷浓度在0.125~1.50μg/mL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结论:高效液相色谱法可用来测定辛芩冲剂中黄芩苷含量.

    作者:胡双丰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我国推广药品快速鉴别方法等8则

    作者: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39例癫痫患者应用苯妥英血药浓度监测

    目的:分析苯妥英治疗癫痫过程中血药浓度与疗效的关系,以指导个体化用药.方法:以荧光偏振免疫法(FPIA)对71例次癫痫患者进行苯妥英血药浓度监测.结果:有效70.4%,其中浓度在10~20μg/mL范围内者占30%;疗效不足14.1%;无效4.2%;中毒11.3%.结论:苯妥英血药浓度监测对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曲永娟;张华芸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乳增平口服液的制备及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乳增平口服液的制备及质量控制标准,观察乳增平口服液对乳腺增生症的临床疗效.方法:按处方比例用水蒸气蒸馏法和水煎醇沉法制成口服液,并对处方药物成分进行定性鉴别.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服用本品和乳癖消片2~3个疗程,观察其疗效.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达到89.13%和69.09%,P<0.01,有显著性差异.结论:乳增平口服液制备工艺合理,质量可靠,疗效确切.

    作者:菅卫中;焦智民;张向东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富马酸酮替芬片溶出度测定的研究

    目的:探讨富马酸酮替芬片的溶出度测定方法.方法:照1995年版<中国药典>二部附录溶出度测定项下第三法,以水为溶剂,转速50r/min,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检测,测定波长为301nm.结果:六批样品中有五批样品30min的溶出量在标示量的70%以上,在1.46~17.52μg/mL范围内浓度与吸收度线性关系良好(r=0.999 9),平均回收率为99.74%,RSD为0.68%(n=6).结论:方法简单、准确,能有效控制富马酸酮替芬片的质量.

    作者:王旭;张君;薛莉莉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内蒙古自治区药监局积极推进GMP工作

    作者:葛力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对医院门诊药房服务工作转换的思考

    讨论医疗制度的改革对医院药学服务机制转换的促进,围绕八部委提出的<关于城镇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从医院药学服务工作转换的角度,提出改进医院门诊药房服务工作的一些思考意见.

    作者:王秀芹;梁苹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我国医药市场发展的新趋势

    作者:伊密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肉桂酸锗对小鼠宫颈癌14号抑制作用的研究

    目的:探讨一种新的化合物肉桂酸锗(肉桂酸锗氮桥环化合物)不同给药途径对小鼠宫颈癌14号(U14)的抑制作用.方法:通过体内实验,观察肉桂酸锗水溶剂灌胃及腹腔注射两种给药途径对荷瘤U14小鼠实体瘤生长的影响(抑制率)及病理形态改变,凋亡细胞百分率.结果:肉桂酸锗水溶剂灌胃组与腹腔注射组小鼠瘤重明显减轻、抑制率分别为50.25%与43.72%,明显高于模型空白组(P<0.05).甲基绿-派诺宁染色显示瘤细胞有凋亡现象,灌胃组瘤细胞凋亡百分率为(8.3±2.7)%;腹腔注射组瘤细胞凋亡百分率为(6.5±2.3)%,与模型空白组(3.3±1.6)%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且肉桂酸锗组各主要脏器未见明显毒性反应.结论:肉桂酸锗对小鼠U14瘤的生长有明显抑制作用,其机理可能是诱导瘤细胞凋亡.

    作者:黄桂林;陈晓冬;肖纯;鄢云彪 刊期: 2002年第04期

中国药业杂志

中国药业杂志

主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主办:重庆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