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辛芩冲剂中黄芩苷含量

胡双丰

关键词:黄芩苷, 辛芩冲剂, 高效液相色谱法, 含量测定
摘要:目的:测定辛芩冲剂中黄芩苷含量.方法:高效液相色谱法.结果 :黄芩苷浓度在0.125~1.50μg/mL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结论:高效液相色谱法可用来测定辛芩冲剂中黄芩苷含量.
中国药业杂志相关文献
  • 组胺H1受体拮抗剂的研究进展与临床评价

    组胺H1受体拮抗剂是一类既古老而又发展迅猛的药物,在拮抗组胺的病理生理活性上有着特异的作用.近年来,随着环境污染的加剧,过敏反应的增加,对第2代H1受体拮抗剂的开发日趋重视,新药不断上市,其作用强而持久,不良反应少,对中枢神经系统几不抑制,也无抗胆碱作用,但对心脏的毒性日益突出.为此,临床的选用和合理应用有待于我们审慎地研讨.

    作者:张石革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女贞子的药理与临床应用研究概况

    通过较全面地查阅20年来有关女贞子的文献资料,介绍了女贞子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

    作者:张萍;冯琴琴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部分药物控释技术研究概述

    从药物控制释放体系的制备工艺方面对部分药物控释制剂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展望其在新药研制、老药新用途开发方面的广阔前景.

    作者:徐丽洒;叶磊;孙勇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我国推广药品快速鉴别方法等8则

    作者: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合理用药呼唤加快医院药学工作的改革

    为科学、规范医疗机构药事管理工作,保证群众用药安全、有效、经济、卫生部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已联合下发了《医疗机构药事管理暂行规定》(以下简称《暂行规定》)..其中提出,要逐步建立临床药师制.这是我国第一次在法规中提出要建立这一制度.这个暂行规定提出了新形势下医院药学工作的新理念.

    作者:杨希山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硫酸西索米星注射液细菌内毒素检查干扰试验

    目的:研究硫酸西索米星注射液细菌内毒素检查干扰试验.方法:通过干扰试验证明硫酸西索米星注射液对细菌内毒素检查有增强作用.结果:使用λ=0.5,0.25EU/mL的鲎试剂对样品有增强作用,使用λ=0.125,0.06EU/mL鲎试剂可消除干扰作用.结论:在进行硫酸西索米星注射液细菌内毒素检查时,应使用λ=0.125EU/mL或更灵敏的鲎试剂.

    作者:何忠平;叶根余;方远书;金康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贵州五种南沙参药材中氨基酸含量的比较

    目的:测定贵州5种南沙参中18种氨基酸含量并作比较.方法:供试样品经水解、纯化处理后,水解液用氨基酸自动分析仪测定18种氨基酸含量.结果:贵州5种南沙参中氨基酸含量及其组成存在差异.结论:从氨基酸含量及组成上看,贵州南沙参药用品种与习用品种间质量有所不同,应加以充分的临床和实验研究.

    作者:黄勇其;陈龙珠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中药垂盆草中氨基酸和无机元素的定量分析

    目的:考察垂盆草中氨基酸、无机元素的含量.方法:用氨基酸自动分析仪及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测定.结果与结论:垂盆草中含有丰富的氨基酸,微量元素Zn、Mn、Cu、Se、Ge含量比普通食物高3~10倍,Ca含量也较高.

    作者:潘金火;何满堂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独一味配合自体骨髓移植治疗骨囊肿12例

    目的:评价独一味配合自体骨髓移植治疗骨囊肿的临床疗效.方法:骨囊肿患者12例,采用自体骨髓移植,术后口服独一味胶囊0.9g,每日3次,7d为一疗程,连用8个疗程.结果:治疗后所有病例X光片显示囊腔大部分消失,随访1~8年,无1例复发.结论:该疗法疗效确切,复发率低.

    作者:陈朝凯;李国芬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双氯芬酸钾加宫术安栓在人工流产术中的应用

    目的:为解决单用双氯芬酸钾在早孕负压吸宫术时无松弛宫颈作用,故加用宫术安栓以增加双氯芬酸钾在人工流产术中的镇痛作用及可接受性.方法:将120例受术者随机分成4组进行对比观察.观察组:术前顿服双氯芬酸钾50mg,加用宫术安栓1粒塞入肛门:安慰剂组:术前半小时口服安慰剂2片;单用双氯芬酸钾组:术前服双氯芬酸钾50mg;哌替啶组:术前肌肉注射阿托品0.5mg及哌替啶100mg.均按常规进行负压吸引术,观察宫颈松弛、镇痛效果及术后疼痛缓解等.结果:观察组的宫颈松弛作用显著优于其它三组(P<0.05);其镇痛效果与哌替啶组相当,明显优于安慰剂组,亦优于单用双氯芬酸钾.结论:术前顿服双氯芬酸钾50mg加宫术安栓1粒塞肛,用于负压吸宫术镇痛及宫颈松弛作用效果显著,可接受性强,副作用小,使用方便,易于推广应用.

    作者:胡德芬;段炼;刘晓美;姜晓渝;邓蜀华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七宁胶囊主药鉴定检测方法研究

    目的:控制七宁胶囊制剂质量,建立三七叶、地不容、三分三的质控标准.方法:用薄层色谱法对七宁胶囊中主要药材三七叶、地不容进行定性鉴别,对毒性药材三分三中硫酸阿托品的量进行限量检查,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七宁胶囊中人参皂苷Rb1的含量.结果:人参皂苷Rb1含量测定的线性范围为1~30μg/mL,平均回收率为98.10%,RSD为1.31%.结论:方法简便、实用,测定结果重现性好,可作为七宁胶囊的质量控制方法.

    作者:马克坚;孟芹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骨肌康搽剂抗炎、消肿作用的实验研究

    目的:研究骨肌康搽剂(GJKL)对小鼠的抗炎、消肿作用.方法:用二甲苯或琼脂引起炎症和肿胀,观察骨肌康搽剂对其的对抗作用.结果:骨肌康搽剂能对抗二甲苯或琼脂引起的炎症和肿胀.结论:骨肌康搽剂有明显的抗炎、消肿作用.

    作者:王体强;周远大;雷自强;何海霞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舒血宁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运动能力及血脂水平的影响

    目的:观察舒血宁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HD)患者血脂水平和运动耐量的影响.方法:89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5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口服舒血宁240mg/d;对照组仅常规治疗.2组治疗前及治疗1月后分别测定血脂水平和作运动平板试验.结果:两组治疗前后均有血脂水平和运动耐量的改善(P<0.01和P<0.05),但组间比较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联合舒血宁治疗可较常规治疗明显提高患者运动能力及更好调整血脂水平,这种治疗可能与舒血宁中含槲皮素、山茶素、银杏三酯和银杏内酯等有效成分有关.

    作者:刘向儒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对医院门诊药房服务工作转换的思考

    讨论医疗制度的改革对医院药学服务机制转换的促进,围绕八部委提出的<关于城镇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从医院药学服务工作转换的角度,提出改进医院门诊药房服务工作的一些思考意见.

    作者:王秀芹;梁苹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王不留行的土法炮制

    介绍王不留行的基层炮制方法.主要从早湿润、控火候、限投料、改炒具及求手法等操作技能,探索提高其炮制位置的措施.该法能达到爆花率98%的效果.

    作者:赵勇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辛芩冲剂中黄芩苷含量

    目的:测定辛芩冲剂中黄芩苷含量.方法:高效液相色谱法.结果 :黄芩苷浓度在0.125~1.50μg/mL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结论:高效液相色谱法可用来测定辛芩冲剂中黄芩苷含量.

    作者:胡双丰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我院麻醉药品处方调查分析

    对本院2000年麻醉药品处方4078张进行统计,用DDD和DUI为指标分析其使用情况.结果本院常用麻醉药品5种,使用率依次为哌替啶52.4%、吗啡针14.3%、吗啡片8.85%、可待因片2.53%、芬太尼21.92%;使用多的科室为麻醉科52.4%,其次为门诊38.4%,内科为3.1%.用药病人年龄分布很广(7~86岁),其中20~60岁范围内各种麻醉品使用均较多;用药病人性别差异明显(男58%、女42%);哌替啶、可待因、吗啡片、吗啡针的DUI<1,唯有芬太尼的DUI>1,为1.76.调查结果显示本院麻醉药品使用基本合理.

    作者:赵乐萍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枸橼酸他莫昔芬片治疗乳腺癌的疗效评价

    目的:回顾分析我院自1995年以来应用国产枸橼酸他莫昔芬片(三苯氧胺)治疗乳腺癌的结果,评价其临床疗效.方法:试验对象为152例乳腺癌行乳腺癌根治术患者,其中术后服用国产枸橼酸他莫昔芬片的患者60例(治疗组),服用进口特莱芬的患者52例(对照1组),未接受三苯氧胺治疗的患者40例(对照2组).治疗组及对照1组术后两周即服用枸橼酸他莫昔芬片或特莱芬20mg/d,共2月,后改10mg/d,长期维持治疗.结果:治疗组患者5年局部复发率为13.3%,远处转移率为10.0%;对照1组分别为13.5%,9.6%;对照2组分别为27.5%,22.5%.治疗组与对照1组之间疗效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它们与对照2组之间疗效比较具有显著差异.结论:国产枸橼酸他莫昔芬片是治疗乳腺癌的有效药物,与进口特莱芬具有同等疗效,且价格较为经济.

    作者:刘根寿;危少华;李伟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乳增平口服液的制备及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乳增平口服液的制备及质量控制标准,观察乳增平口服液对乳腺增生症的临床疗效.方法:按处方比例用水蒸气蒸馏法和水煎醇沉法制成口服液,并对处方药物成分进行定性鉴别.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服用本品和乳癖消片2~3个疗程,观察其疗效.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达到89.13%和69.09%,P<0.01,有显著性差异.结论:乳增平口服液制备工艺合理,质量可靠,疗效确切.

    作者:菅卫中;焦智民;张向东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云南医药集团改制将有大动作新突破

    作者:李铁军 刊期: 2002年第04期

中国药业杂志

中国药业杂志

主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主办:重庆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