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简易流动注射仪化学发光法测定抗坏血酸

杨季冬;赵麟丰

关键词:流动注射分析, 化学发光, 抗坏血酸, 药物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流动注射化学发光直接测定抗坏血酸的新方法.方法:利用自行设计的简易流动注射仪,在优化流路的情况下测定抗坏血酸.结果:体系工作曲线的线性范围为5.0×10~1.5×10-5g/mL,检出限为(3σ)5.0×10-8g/mL,对1.0×10-5g/mL抗坏血酸连续测定11次,其RSD为2.9%.结论:用本法测定维生素C药片中抗坏血酸含量的结果令人满意.
中国药业杂志相关文献
  • 新形势下医院制剂的发展方向之探讨

    对新形势下医院制剂在政策环境、软硬件水平、品种开发、经济效益、人才培养等方面所面临的困难进行了分析,结果认为,医院制剂投资应该谨慎,医院现有制剂室应该联合做强.

    作者:朱刚直;刘莉萍 刊期: 2002年第07期

  • 国产和进口头孢噻肟钠在4种注射液中的稳定性比较

    目的:研究国产和进口两种头孢噻肟钠在4种注射液中的稳定性.方法:在15℃和25℃下,于0,0.5,1,2,4h考察配伍液的外观、pH值以及头孢噻肟钠的含量变化.结果:国产和进口头孢噻肟钠在不同注射液中稳定性差异不大,配伍液外观无变化,pH值无明显变化.结论:0.5h内配伍液中头孢噻肟钠含量变化极小.

    作者:李明芬;袁浩宇;岳华猛 刊期: 2002年第07期

  • 阿司匹林对心力衰竭患者IL-6和TNF-α的影响

    目的:探讨阿司匹林对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影响.方法:将41例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阿司匹林组和对照组,测定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IL-6和TNF-α浓度.结果:阿司匹林组治疗后IL-6水平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01),与对照组治疗后相比也显著降低(P<0.001),而对照组自身前后对比TNF-α,IL-6水平均无统计学意义的变化.结论:阿司匹林能减少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IL-6水平,减少IL-6对心肌的毒性作用,有益于心力衰竭的治疗,但对TNF-α无明显影响.

    作者:刘朝晖;白冰 刊期: 2002年第07期

  • 黄芪口服液对肺结核患者细胞免疫的影响

    目的:探讨黄芪口服液对肺结核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3例初治肺结核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3例和对照组30例,在相同抗结核治疗方案基础上,治疗组加黄芪水煎剂口服(浓度1g/mL),10mL/次,3次/d,分别在治疗前后空腹采静脉血检测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亚群及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的浓度.结果:治疗组与治疗前及对照组比较,CD3+,CD4+T细胞显著升高(P<0.01),CD8+T细胞变化不大,血清中sIL-2R水平明显降低(P<0.01).结论:口服黄芪水煎剂能显著提高肺结核患者细胞免疫功能.

    作者:官杰;孙艳;陈绍仁;王琪 刊期: 2002年第07期

  • 注射用他唑巴坦钠/哌拉西林钠在4种输液中的稳定性考察

    目的:考察常温下(25℃)、4h内,注射用他唑巴坦钠/哌拉西林钠在5%葡萄糖注射液、10%葡萄糖注射液、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和0.9%氯化钠注射液4种输液中的稳定性.方法:用HPLC法测定配伍后他唑巴坦钠、哌拉西林钠的含量变化,并考察配伍液的外观和pH值变化.结果:哌拉西林钠在4种输液中均有良好的稳定性,他唑巴坦钠在5%葡萄糖注射液、0.9%氯化钠注射液、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中的稳定性较好,在10%葡萄糖注射液中不稳定.结论:注射用他唑巴坦钠/哌拉西林钠与输液配伍时应首选5%葡萄糖注射液,与0.9%氯化钠注射液、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可以配伍,但宜在4h内滴完,与10%葡萄糖注射液的配伍应尽量减少.

    作者:安岳平;蔡志波 刊期: 2002年第07期

  • 对盐酸溴己新片鉴别方法的改进

    <中国药典>中盐酸溴己新片的鉴别方法专属性不够强,影响了该药的真伪鉴别,本文作者对此作了改进和分析讨论,以供同行参考.

    作者:朱育成 刊期: 2002年第07期

  • 人工蛹虫草子实体对荷肝癌小鼠的抑瘤作用及提高NK,IL-2活性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人工蛹虫草子实体(Cordyceps Militaris,CM)对实验性肝癌的抑瘤作用及免疫调节机制.方法:建立荷肝癌(H22)小鼠模型,观察CM对肿瘤生长和NK细胞、IL-2活性的影响.结果:CM能显著抑制肿瘤生长,大剂量CM的抑瘤率迭39.5%,并可明显提高荷肝癌小鼠NK细胞活性和IL-2产生的能力.结论:CM具有抑瘤作用,除直接作用外,还可使宿主特异性免疫功能增强而获明显的免疫保护效应,这在其扶正抗癌的作用中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作者:孙艳;官杰;王琪 刊期: 2002年第07期

  • 延年胶囊对老年大鼠SOD,LPO,T淋巴细胞转化率的影响

    目的:验证延年胶囊的抗衰老作用.方法:以Wistar大鼠为研究对象,检测红细胞SOD酶活性、红细胞LPO含量、T淋巴细胞转化率.结果:对老年大鼠,延年胶囊能提高SOD酶活性,降低LPO含量,提高T淋巴细胞转化率,且效果明显(P<0.01).结论:延年胶囊能维持机体的免疫平衡,同时能提高细胞代谢水平,从而发挥其抗病、抗衰老作用.

    作者:夏代全;李安荣 刊期: 2002年第07期

  • 常用饮片山药的真伪鉴别

    用无药用价值的木薯假冒山药的现象在医药市场上日益严重.从形态特征、显微结构、生化检测等方面介绍了山药的真伪鉴别方法.

    作者:叶明远 刊期: 2002年第07期

  • 医药企业如何占领OTC市场

    众所周知,中国OTC市场具有巨大的潜力.据有关机构对中国OTC市场的研究认为,1996年我国OTC药品市场销售总额为13亿美元,1998年销售总额为20亿美元,2000年销售总额为30亿美元,平均年增长率为30%~36%.

    作者:徐荣周 刊期: 2002年第07期

  • 香远溢清一支莲--记山东莱芜市药品监督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周常发

    作者:王峰 刊期: 2002年第07期

  • 反相HPLC法测定雌酮硫酸酯哌嗪片的含量

    目的: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雌酮硫酸酯哌嗪含量.方法:采用ODS Hypersil色谱柱(5μm,250mm×4.6mm),以甲醇-乙腈-0.1mol/L磷酸二氢钾缓冲液(20:20:60)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13nm.结果:线性范围为雌酮硫酸酯哌嗪0.3~2.2ug/mL,r=0.999 7;平均回收率为99.36%,RSD=0.93%.结论:反相HPLC法测雌酮硫酸酯哌嗪含量快速、无干扰、精密度好、灵敏度高.

    作者:郝素娥 刊期: 2002年第07期

  • 药品零售:降低铺货风险之要诀

    作者:付云庚 刊期: 2002年第07期

  • 一种新型给药系统--聚烯烃非PVC软包装输液

    目的:介绍聚烯烃非PVC软包装输液给药系统.方法:根据目前聚烯烃非PVC软包装输液产品的生产、质量控制、产品特点、应用情况及发展前景,对这种新型给药系统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聚烯烃非PVC软包装输液产品较其它包装的输液产品在生产、质量、运输、使用及环保等方面更具有优越性.结论:聚烯烃非PVC软包装输液是一种很有前途的新型给药系统.

    作者:张立贤;潘玮琪;曹彦杰;褚振辉;李顺康;刘庆华 刊期: 2002年第07期

  • 结肠康片配合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130例

    用结肠康片配合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130例,结果痊愈8例(6.1%),显效60例(46.2%),有效52例(40%),无效10例(7.7%),总有效率92.3%.提示结肠康片配合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有较好疗效.

    作者:朱庄松;林建昌;张荣在 刊期: 2002年第07期

  • 药用气雾剂的喷雾研究与环境保护

    气雾剂是指将药物与适宜的抛射剂共同装封于具有特制阀门系统的耐压容器中所制成的一种给药系统,使用时借助抛射剂的压力,将容器中的内容物喷射成雾滴或泡沫等形式于呼吸道、阴道、鼻腔黏股或皮肤表面,发挥局部或全身作用,还可用于环境空间消毒.

    作者:汪国华;钟华林;汪芸 刊期: 2002年第07期

  • 中国的新药保护制度利弊谈

    作者:宋瑞霖 刊期: 2002年第07期

  • 桑叶的药理研究进展

    概述桑叶近几年来的药理研究概况,指出桑叶具有抗糖尿蝌病、消除氧自由基及延长寿命的功效,为该品种的进一步开发研究提供了思路.

    作者:高志刚;成晓杰 刊期: 2002年第07期

  • 我院1999-2001年非甾体抗炎药应用分析

    目的:探讨非甾体药物的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引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本院1999-2001年间应用的非甾体抗炎药的品种、金额、DDDs及日用药品金额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年来我院非甾体抗炎药销售金额和用药频度基本平稳.结论:我院非甾体抗炎药用药基本合理.

    作者:苏冰 刊期: 2002年第07期

  • 医院配制的消毒剂微生物污染严重

    目的:考察消毒剂微生物污染程度.方法:<中国药典>200年版附录中微生物限度检查法.结果:7个品种28批消毒剂污染率达32.1%.结论:应尽快制订消毒剂的微生物限度标准,以保证消毒剂质量.

    作者:马静芬 刊期: 2002年第07期

中国药业杂志

中国药业杂志

主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主办:重庆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