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皂角刺及其混伪品的鉴别

谢红

关键词:皂角刺, 混伪品, 皂荚, 性状特征, 鉴别方法, 豆科植物, 本草纲目, 外观, 棘刺, 干燥
摘要:皂角刺为豆科植物皂荚Gleditsia sinensis Lam.的干燥棘刺,又名天丁、皂针,始载于<本草纲目>皂荚项下.笔者在近年的实际工作中发现了数种伪品,现将其正伪品的外观性状特征及鉴别方法介绍如下.
中国药业杂志相关文献
  • 滤膜、过滤器的选择及其在制药除菌中的应用

    传统过滤只能滤去空气中的尘埃、液体中的异物微粒,很难去除微生物活体(细菌、病毒及热原体);薄膜过滤是微孔筛分,大于孔径的微粒均被截留,微生物粒子大小为0.5~2.0μm,只要选用0.45μm的微孔滤膜即可将微生物截留去除,用0.22μm的微孔滤膜则可能将病毒、热原体去除..制药工业在无菌空气、无菌药液的制造工艺中,终端采用微孔滤膜过滤能获得满意的效果.

    作者:宋宇;张小清;黄雨荪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乙肝疫苗制备技术及使用方法的研究进展

    二十多年前开始的乙型肝炎(HB)疫苗接种无疑取得了巨大成功.在广泛使用HB疫苗的所有人群(如医务人员)中,HBA发病率显著下降.然而,乙肝疫苗需多次接种才达完全免疫,辍种率达7%,严重影响了免疫效果[1],同时也导致疫苗总费用的80%~90%要用于疫苗储运和医护开支[2].因此,首次接种疫苗即获完全免疫是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应用开发计划署(WHO/UNDP)疫苗发展规划的主要目标之一[3].全程免疫需接种3剂疫苗,这可降低免疫覆盖率:1%~10%的健康者对疫苗应答不佳,该百分率在老年人中保持恒定[1].另外,对有可能逃避现有疫苗保护作用的HBsAg突变株存有争论.鉴于这些原因,目前正在研制新的更好的HB疫苗,以增强疫苗的免疫原性,简化HB疫苗接种.

    作者:李永新;高振同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HPLC法测定肌苷片的含量

    目的:用HPLC法测定肌苷片的含量.方法:采用HypersilODS2柱,以0.05mol/L的醋酸钠缓冲液(pH 5.0)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48nm.结果:平均回收率为99.5%,RSD为0.41%.结论:该法操作简便,快速、准确,重现性、稳定性好,是肌苷片含量测定的一种理想方法.

    作者:张利;唐双焱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不剥糖衣测定氯霉素片的含量

    目的:研究糖衣对氯霉素片含量测定的影响.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并做配对设计的t检验.结果:糖衣溶液在200~400nm范围内无吸收,平均回收率为99.56%(n=5),RSD为0.57%,P>0.05(n=4),无显著性差异.结论:糖衣对氯霉素片的含量测定无干扰,不剥糖衣即可测定含量.

    作者:王志萍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促进剂预处理皮肤对环吡酮胺经皮渗透的影响

    目的:考察透皮促进剂对环吡酮胺经皮渗透的影响.方法:用透皮促进剂预处理离体小鼠皮肤,以改良的Franz扩散装置进行体外渗透实验.结果:环吡酮胺经皮渗透符合零级动力学过程,几种透皮促进剂的促渗作用大小依次为月桂氮酮-丙二醇(1:1)>二甲基亚砜>月桂氮酮>水溶性月桂氮酮>N-甲基吡咯烷酮>薄荷油.结论:体外实验证明,透皮促进剂可增加环吡酮胺的透皮吸收.

    作者:谭晓兰;朱健平;高丽丽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牙痛-粒丸中雄黄含砷量

    采用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中成药牙痛一粒丸中雄黄含砷量,大特点是不受其它药材成分的干扰,适用范围广,可同时完成多批量试样测定.平均回收率为99.9%,RSD为0.64%(n=6).

    作者:赵爱丽;高磊;陈秀勤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皂角刺及其混伪品的鉴别

    皂角刺为豆科植物皂荚Gleditsia sinensis Lam.的干燥棘刺,又名天丁、皂针,始载于<本草纲目>皂荚项下.笔者在近年的实际工作中发现了数种伪品,现将其正伪品的外观性状特征及鉴别方法介绍如下.

    作者:谢红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板蓝根提取液抗流感病毒的药效学试验

    目的:观察并比较板蓝根不同提取成分抗流感病毒作用.方法:采用鸡胚体外培养法对不同浓度的药物进行抗流感病毒的效能测定.结果:0.025g/L浓度的提取液A对流感病毒有抑制作用,而提取液B对流感病毒无抑制作用.结论:板蓝根提取液A可有效抑制流感病毒.

    作者:张大志;易井海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常山与其伪品土常山的鉴别

    通过对常山与土常山的性状、显微特征和紫外吸收光谱的鉴别,表明它们有显著的区别,确认土常山不是常山,不能作常山入药.

    作者:潘锋;张节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实事求是地推进药品分类管理制度的实施

    <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分类管理办法>(试行)于2000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这是我国药品监管工作的又一重大举措.但是,根据我国药品管理的现状和实际,实施分类管理尚有许多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

    作者:周志萍;孙启龙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薄层扫描法测定梅花点舌丸中血竭素含量

    用双波长薄层扫描法测定梅花点舌丸中血竭素的含量,λs=475nm,λR=600 nm,在0.21~1.05μg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92.供试品的同板和异板精密度试验,RSD值分别为1.39%和4.47%(n=5).结果准确,加样回收率为98.5%,RSD为1.20%(n=6).

    作者:王玉华;张莎莎;王伟;郭文华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左旋多巴片的体外溶出度考察

    为考察左旋多巴片的溶出度,按《中国药典》2000年版溶出度测定法第一法测定了国内四厂家生产的左旋多巴片的溶度。结果表明,各厂的左旋多巴片的溶出参数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

    作者:黄雪梅;刘淑华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传统中药新剂型的研究概况

    综述了近年来中药的新剂型如滴丸、栓剂、袋泡剂和浓缩袋泡剂、膜剂、软胶囊、微囊、气雾剂、滴鼻剂、薄膜包衣片、靶向制剂的研究概况与临床应用.

    作者:史宇翔;苏嫦娥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我国医药产业发展速度与经济效益的比较研究

    1 我国医药产业发展速度与经济效益现状1.1 我国医药产业的发展速度我国自1978年实行改革开放,到1995年,医药经济以年均18%的左右的速度取得了长达18年之久的持续高速发展,其增长速度明显高于全国工业平均12.6%的增长速度。

    作者:陈晶;钟素艳;林永丹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药学服务是社会药店面临的新课题

    药学服务是指药师通过直接地和负责地对病人提供可信赖的药物治疗,以达到提高和改善病人生命质量的目的,它要求药师从以药物为中心转变到以病人为中心上来,药学服务对于我国社会药店和驻店药师来说,都是一个全新的课题.

    作者:赵汝民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国产硝苯地平缓释制剂的研究进展

    从制备工艺、释放度、药代动力学、降压谷峰比值几个方面介绍国产硝苯地平缓释制剂的研究进展.国产硝苯地平缓释制剂在技术指标上可以与进口同类产品相媲美,因其适合国情的价格,更适合国内患者使用.

    作者:肖亚宝;崔生法;周中根;李汉蕴;陈建华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浅谈企业GM P管理中防治混药和污染的措施

    一、发生混药和污染的常见因素(一)混药1.厂房条件因素(1)生产区域过小生产区域过小,易使操作人员心理压力加大,工作无秩序.

    作者:王丽云;候仁秀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论医药企业的管理创新

    企业管理创新,是指根据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生产经营的客观规律和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态势,对传统的管理模式及相应的管理方式和方法进行改进、改革和改造,创建新的管理模式、方式和方法.管理创新是行之有效的管理的继承和发展,而不是对传统管理的一概否定.它是学习借鉴国内外先进管理经验的学创结合之举,而不是机械照搬和盲目排外.管理创新包含着不同时间范围、空间范围的创新.检验的标准首要的是看它在实践中是否提高了工作效率和经济效益,是否经得起市场的考验.

    作者:汤少梁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辅料在中药制剂中的应用开发前景

    讨论了辅料在发展中药制剂新剂型中的重要地位及其应用开发的前景,也介绍了环糊精与甲壳胺两类辅料的基本性质以及在药剂中的作用与用途.

    作者:李斐;施顺清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论中药企业GMP的实施

    一、中药GMP改造面临的挑战与机遇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保健意识的日益增强,人们对西药的毒副作用的认识也更进一步,一个回归大自然和重新重视天然药物的历史机遇使中药进入新的发展时期.由于传统医药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全球已形成巨大的科研、生产和销售网络.首先是日本、韩国等传统医药工业大国加强了传统医药的现代化研究,提高生产管理水平,实施GMP认证,其中日本已将不少汉方药列入医疗保险.我国台湾地区也加强了现代中药研究,把传统中药的适应范围大大推进了一步.台湾地区70多家中药生产厂中有半数以上通过了GMP认证.与此同时,西方的天然药物生产和销售也异军突起,发展迅速,90年代以来每年以近两位数的比例增长.

    作者:陈敬;邵蓉 刊期: 2001年第05期

中国药业杂志

中国药业杂志

主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主办:重庆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