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辅料在中药制剂中的应用开发前景

李斐;施顺清

关键词:辅料, 中药制剂, 环糊精, 甲壳胺
摘要:讨论了辅料在发展中药制剂新剂型中的重要地位及其应用开发的前景,也介绍了环糊精与甲壳胺两类辅料的基本性质以及在药剂中的作用与用途.
中国药业杂志相关文献
  • 不剥糖衣测定氯霉素片的含量

    目的:研究糖衣对氯霉素片含量测定的影响.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并做配对设计的t检验.结果:糖衣溶液在200~400nm范围内无吸收,平均回收率为99.56%(n=5),RSD为0.57%,P>0.05(n=4),无显著性差异.结论:糖衣对氯霉素片的含量测定无干扰,不剥糖衣即可测定含量.

    作者:王志萍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HPLC法测定肌苷片的含量

    目的:用HPLC法测定肌苷片的含量.方法:采用HypersilODS2柱,以0.05mol/L的醋酸钠缓冲液(pH 5.0)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48nm.结果:平均回收率为99.5%,RSD为0.41%.结论:该法操作简便,快速、准确,重现性、稳定性好,是肌苷片含量测定的一种理想方法.

    作者:张利;唐双焱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几种有毒药材的真伪鉴别

    对常见药材有毒伪品或混杂品的特性进行描述,以便作真伪鉴别.如雷公藤误作昆明山海棠,牛扁误作秦艽,博落回误作虎杖,天仙子误作菟丝子,曼陀罗子误作冬葵子或补骨脂,桃儿七误作龙胆或威灵仙,洋金花误作凌霄花,砒石误作石膏等.

    作者:朱小平;李水福;范火发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常山与其伪品土常山的鉴别

    通过对常山与土常山的性状、显微特征和紫外吸收光谱的鉴别,表明它们有显著的区别,确认土常山不是常山,不能作常山入药.

    作者:潘锋;张节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医疗机构制剂配制质量管理规范(试行)》颁布施行

    [本刊讯]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局长郑筱萸3月13日签发第27号局长令,宣告<医疗机构制剂配制质量管理规范(试行)>(下简称<规范>)正式发布并从发布之日起施行.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数理统计参数区间估计在菌数测定中的应用

    目的:药品微生物限度检查菌数测定中,平皿间菌落数一般差异较大,<中国药典>2000年版对差异的容许限尚无规定,为保证测定结果的可靠,须对差异有所限定.方法和结果:应用数理统计参数区间估计,根据平皿菌落数服从泊松(Poisson)分布的特点,提出其置信区间推荐公式结论:该公式的应用,可以增加测定结果的可信度,提高平皿菌落计数法的科学性.

    作者:章展煌;沈春燕;陈益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盐制全蝎的历史初探

    药用全蝎从古至今多用盐制,笔者对全蝎盐制的历史渊源作了探讨,得出盐制全蝎的目的在于利用盐的理化性质,对全蝎起到防腐和便于贮存的作用,其次便是掺伪炮制,使全蝎增重而获利;提出新的加工制作方法.

    作者:高广生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滤膜、过滤器的选择及其在制药除菌中的应用

    传统过滤只能滤去空气中的尘埃、液体中的异物微粒,很难去除微生物活体(细菌、病毒及热原体);薄膜过滤是微孔筛分,大于孔径的微粒均被截留,微生物粒子大小为0.5~2.0μm,只要选用0.45μm的微孔滤膜即可将微生物截留去除,用0.22μm的微孔滤膜则可能将病毒、热原体去除..制药工业在无菌空气、无菌药液的制造工艺中,终端采用微孔滤膜过滤能获得满意的效果.

    作者:宋宇;张小清;黄雨荪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辅料在中药制剂中的应用开发前景

    讨论了辅料在发展中药制剂新剂型中的重要地位及其应用开发的前景,也介绍了环糊精与甲壳胺两类辅料的基本性质以及在药剂中的作用与用途.

    作者:李斐;施顺清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促进剂预处理皮肤对环吡酮胺经皮渗透的影响

    目的:考察透皮促进剂对环吡酮胺经皮渗透的影响.方法:用透皮促进剂预处理离体小鼠皮肤,以改良的Franz扩散装置进行体外渗透实验.结果:环吡酮胺经皮渗透符合零级动力学过程,几种透皮促进剂的促渗作用大小依次为月桂氮酮-丙二醇(1:1)>二甲基亚砜>月桂氮酮>水溶性月桂氮酮>N-甲基吡咯烷酮>薄荷油.结论:体外实验证明,透皮促进剂可增加环吡酮胺的透皮吸收.

    作者:谭晓兰;朱健平;高丽丽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银杏叶开发应用研究现状

    概述了银杏叶化学成分的影响因素、采收加工方法、制剂质量、开发前景和存在问题,提出了银杏叶研究开发利用的发展方向.

    作者:刘顺良;张喜旺;郭翠英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左旋多巴片的体外溶出度考察

    为考察左旋多巴片的溶出度,按《中国药典》2000年版溶出度测定法第一法测定了国内四厂家生产的左旋多巴片的溶度。结果表明,各厂的左旋多巴片的溶出参数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

    作者:黄雪梅;刘淑华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薄层扫描法测定梅花点舌丸中血竭素含量

    用双波长薄层扫描法测定梅花点舌丸中血竭素的含量,λs=475nm,λR=600 nm,在0.21~1.05μg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92.供试品的同板和异板精密度试验,RSD值分别为1.39%和4.47%(n=5).结果准确,加样回收率为98.5%,RSD为1.20%(n=6).

    作者:王玉华;张莎莎;王伟;郭文华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牛磺酸片含量测定方法的研究

    牛磺酸具有消炎镇痛,解热抗惊厥作用.该品种的含量测定方法有中和法[1,2]、氮测定法[3,4]、HPLC法[5]、GC法[5,6].采用中和法测定含量时,需加甲醛溶液与牛磺酸作用1h后,才进行滴定,且辅料对滴定终点的干扰大.氮测定法,操作费时,繁琐.HPLC法与GC法仪器较贵重.本文拟定的方法均能满足广大中小型药厂及基层药检部门对该品种的质量控制.

    作者:黄果;侯玲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牙痛-粒丸中雄黄含砷量

    采用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中成药牙痛一粒丸中雄黄含砷量,大特点是不受其它药材成分的干扰,适用范围广,可同时完成多批量试样测定.平均回收率为99.9%,RSD为0.64%(n=6).

    作者:赵爱丽;高磊;陈秀勤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我国医药产业发展速度与经济效益的比较研究

    1 我国医药产业发展速度与经济效益现状1.1 我国医药产业的发展速度我国自1978年实行改革开放,到1995年,医药经济以年均18%的左右的速度取得了长达18年之久的持续高速发展,其增长速度明显高于全国工业平均12.6%的增长速度。

    作者:陈晶;钟素艳;林永丹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山栀子与水栀子的形态组织学研究

    对山栀子、水栀子进行了生药性状、组织构造和粉末特征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山栀子与水栀子外观形态有明显的区别;水栀子内果皮石细胞形状和草酸钙簇晶的大小与山栀子有明显的异,并发现山栀子与水栀子石细胞中均含有草酸钙柱晶,为栀子药材的鉴别提供依据.

    作者:付小梅;葛菲;褚小兰;袁春林;范崔生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复方龙眼参注射液的临床前毒性和安全性试验研究

    目的:对复方龙眼参注射液的毒性和安全性进行研究.方法:采用安全限度试验、全身过敏试验、局部刺激试验、溶血性试验,观察复方龙眼参注射液的安全性.结果:复方龙眼参注射液的安全限度试验、全身过敏试验、局部刺激试验、溶血性试验均符规定.结论:研究表明,复方龙眼参注射液临床用药是安全的.

    作者:蒋伟哲;黄雪梅;陈宗波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皂角刺及其混伪品的鉴别

    皂角刺为豆科植物皂荚Gleditsia sinensis Lam.的干燥棘刺,又名天丁、皂针,始载于<本草纲目>皂荚项下.笔者在近年的实际工作中发现了数种伪品,现将其正伪品的外观性状特征及鉴别方法介绍如下.

    作者:谢红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盐酸普鲁卡因注射液的含量

    目的: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盐酸普鲁卡因注射液的含量.方法:按处方比例制成10μg/ml的盐酸普鲁卡因溶液,于290nm波长处测吸收度.结果:盐酸普鲁卡因在2.086~10.43μg/ml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9),平均回收率为99.35%,RSD=0.24%.结论:本法与用内指示剂作为判断终点的亚硝酸钠法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且本法操作简便,快速,结果准确可靠.

    作者:黄萍;罗玲 刊期: 2001年第05期

中国药业杂志

中国药业杂志

主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主办:重庆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