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粉防己碱对心血管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敖行述;何华美;张乐之

关键词:粉防己碱, 离子通道, 缺血-再灌注, 肺动脉高压, 心肌肥厚, 血管平滑肌增殖, 心血管活性物质
摘要:目的:介绍粉防己碱对心血管新的药理作用,供进一步开发此药作参考.方法:对近年来国内外期刊中相关文献进行检索、综述.结果:粉防己碱是钙通道阻滞剂,对钙激活钾通道有双向调节作用,对心血管系统除具有已熟知的抗高血压、抗心律失常、扩张冠脉等作用外,还具有抗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抗肺动脉高压、抗血管平滑肌增殖、抗心肌细胞肥厚和调节心血管活性物质释放等新型药理作用.结论:粉防己碱在心血管疾病的防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值得进一步开发.
中国药业杂志相关文献
  • 全蝎的质量问题及其鉴别方法

    全蝎为钳蝎科动物东亚钳蝎(Buthus martensii Karch)的干燥全体,为一种药用价值极高的名贵药材,目前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并已开发了较多的保健品.就常见的质量问题及其鉴别方法加以总结,以供参考.

    作者:李洪春;王丽华 刊期: 2000年第07期

  • 痤疮宁乳膏主药的含量测定

    目的:测定痤疮宁乳膏中过氧化苯甲酰、甲硝唑的含量.方法:采用间接碘量法测定过氧化苯甲酰的含量;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甲硝唑的含量,测定波长312nm.结果:过氧化苯甲酰的平均回收率为99.4%,RSD为0.42%(n=6);甲硝唑的平均回收率为100.6%,RSD为0.35%(n=6).结论:含量测定方法简便、准确,适宜于该制剂的质量控制.

    作者:孙静;赵春香;李春实 刊期: 2000年第07期

  • 新霉素凝胶的制备及临床应用

    目的:研究新霉素凝胶的制备并观察其临床疗效.方法:将新霉素、氢氧化钠、尼泊金混合溶液与溶胀后的聚乙二醇卡波姆相混合,反应生成凝胶剂;随机选取32例皮肤感染患者,以百多邦为对照组,进行疗效观察.结果:制备的新霉素凝胶,细腻、光洁、透明,稳定性好,释放药物快;1~2个疗程,治愈率为87.5%,有效率为100%.结论:新霉素凝胶明显优于新霉素软膏(凡士林基质),与百多邦软膏相比,疗效相当,且价格低廉,易被患者接受.

    作者:沈启玮;魏必荣;杨名桂;李行初;张洁 刊期: 2000年第07期

  • 粉防己碱对心血管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目的:介绍粉防己碱对心血管新的药理作用,供进一步开发此药作参考.方法:对近年来国内外期刊中相关文献进行检索、综述.结果:粉防己碱是钙通道阻滞剂,对钙激活钾通道有双向调节作用,对心血管系统除具有已熟知的抗高血压、抗心律失常、扩张冠脉等作用外,还具有抗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抗肺动脉高压、抗血管平滑肌增殖、抗心肌细胞肥厚和调节心血管活性物质释放等新型药理作用.结论:粉防己碱在心血管疾病的防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值得进一步开发.

    作者:敖行述;何华美;张乐之 刊期: 2000年第07期

  • 21世纪中医药发展战略(下)

    三、世界三大中药市场及有关法规1972年尼克松访华,目睹了我国针刺麻醉的神奇效果,随后,世界上掀起了针灸热,也带动了中医药逐步为世界各国所了解.今天,针灸已为世界大多数国家所承认,列入了医疗保险.但是,迄今为止,除韩国等个别国家承认中医之外,世界各国基本上不承认中医.就连日本应用中医药一千多年,今天也只是承认中药(汉方药)而不承认中医,所以至今日本没有中医师,中药都是由西医开方应用的.

    作者:贾谦 刊期: 2000年第07期

  • 氟喹诺酮类与其它药物的相互作用

    氟喹诺酮类药(Fluropquinoloncs,FQs)以其抗菌谱广、抗菌活性强、在机体组织中分布广、细胞内透性强、不良反应相对较少等特点被广泛应用,已成为治疗细菌感染性疾病的主要药物之一.但随着应用增加,与其它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报道逐渐增多,轻者疗效减弱,重者产生严重的毒性反应,临床用药应予高度重视,慎重地配伍用药.

    作者:李元福;疏义杰 刊期: 2000年第07期

  • 联立方程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华氏膏的含量

    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苯甲酸和水杨酸混和物的含量,不经分离在296.2nm和227.2nm处测定吸收度,以水杨酸的含量,通过联立方程推算出苯甲酸的含量.平均回收率苯甲酸为99.86%,RSD为1.07%;水杨酸为98.53%,RSD为0.75%(n=5).

    作者:陈灵;黄怡 刊期: 2000年第07期

  • 中药材的成分分析与贮藏保管

    从中药的化学成分方面入手,分析做好中药材保管的重要性,并提出一些解决方法.

    作者:傅菊初 刊期: 2000年第07期

  • 热毒清口服液的制备及质量控制

    目的:对热毒清口服液的制备及质量控制方法进行了研究.方法:选择蒸馏、水提醇沉提取有效成分,采用TLC方法对处方主要成分进行定性鉴别.结果:本制剂工艺稳定,TLC得到有效分离,专属性强,重现性好.结论:该制剂处方设计合理、制备简单,分析方法可靠、快捷、无相互干扰.

    作者:朱山寅 刊期: 2000年第07期

  • 浙江杜瓜子初探

    通过实验确证了浙江杜瓜子的来源、应用地区和范围;同时对其利用价值进行初探,以便更充分利用当地的优势中药资源,提高经济价值.

    作者:卢尚书;杨菊妹;陈锡林 刊期: 2000年第07期

  • 依诺沙星滴耳液含量及有关物质的HPLC测定

    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依诺沙星滴耳液的含量及有关物质.采用硅胶柱,以pH为3.0的0.05mol/L柠檬酸-乙腈(85:15)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68nm.线性范围40~320μg/ml,r=0.9996,平均回收率为99.7%,RSD为0.62%(n=5).方法简便,准确.

    作者:廖学辉;郑小梅 刊期: 2000年第07期

  • 我院1999年降脂药物的使用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老年化人口增加,同时生活节奏加快,生活方式改变,尤其饮食习惯向高热能、高脂化发展,脑梗塞、冠心病、高血压等循环系统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持续上升,成为威胁生命的第一大杀手.血脂水平升高是引起动脉粥样硬化(AS)和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原因,因而降脂药物临床应用日益广泛,已成为当今医疗、保健不可缺少的药物.本文就我院1999年度降脂药物临床应用情况,对照深圳市制定的医疗保险用药目录作一用药分析,以提供用药信息,并对制定修改我院基本药物中的降脂药物部分提供依据.

    作者:刘新宇;吴芳 刊期: 2000年第07期

  • 林可霉素静脉滴注致过敏性休克1例

    1病例资料患者男,23岁,右股骨开放性骨折,在硬膜外麻醉下行右股骨清创缝合术后,因有青霉素高度过敏史,故给予林可霉素静脉滴注.第一次静脉滴注完毕无反应.

    作者:赵淑惠 刊期: 2000年第07期

  • 黄药子的研究进展

    黄药子(Dioscorea bulbifera L.)又名黄独、木药子、山慈姑、香芋、黄金山药,为薯蓣科植物黄独的块茎.其药用历史悠久,始载于<开元本草>.临床上[1]除单独或与其它药物配伍治疗各种甲状腺疾病外,还用于治疗各种癌症,均取得一定疗效.目前发现黄药子的化学成分具有多种药理功效,如抗癌、止血、抑菌、抗病毒等,同时也发现其具有一定的副作用,如致中毒性肝炎[2].现将近年来其化学、药理作用、毒性研究作一综述.

    作者:张杏红;李建恒;候大宜 刊期: 2000年第07期

  • 复方葡萄糖注射液细菌内毒素检查方法的研究

    用细菌内毒素检查法(BET)研究复方葡萄糖注射液(GNK)对细菌内毒素检查的干扰,增强抑制试验表明,该药对BET具抑制作用,但稀释至原液的两倍后,却对BET无干扰抑制作用,因此可用0.25EU/ml的鲎试剂检测GNK.

    作者:徐英宏;唐守林 刊期: 2000年第07期

  • 影响中药挥发油含量的因素

    常用中药如薄荷、荆芥、枳壳、肉桂、砂仁等都含挥发油.挥发油是一种能在常温下挥发、能随水蒸气蒸馏、以萜烯、倍半萜烯及它们的含氧衍生物为主要成分的油状液体,有着显著的药理作用和临床疗效,属中药的有效成分,如薄荷挥发油有发汗、解热及兴奋中枢的作用,陈皮的挥发油对胃肠有温和的刺激作用,能促进消化液分泌,排除肠内积气.

    作者:周丽娜 刊期: 2000年第07期

  • 前列地尔注射液治疗冠心病心肌缺血40例

    临床上对于冠心病的治疗,大多以扩冠、心肌营养代谢药治疗为主,以硝酸酯类较常用.自1998~1999年,我们应用前列地尔注射液(PGE1微脂质载体制剂,商品名凯时)治疗了40例不同程度心肌缺血的冠心病患者,与传统的扩冠药物进行对比,收到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邱惠;毛林 刊期: 2000年第07期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醋酸氯己定溶液的含量

    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醋酸氯己定溶液的含量.醋酸氯己定浓度在32~158μg/ml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99.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3%,RSD=0.3%(n=5).

    作者:李晔;徐宏祥 刊期: 2000年第07期

  • 应加强中小医院的药品质量监督管理

    近年来,随着诊断技术和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大量新药用于临床,但由于药品市场流通秩序比较混乱,假劣药品泛滥情况较为严重,不正当的经营手段给假劣药品进入药品批发部门及医院提供了可乘之机,特别是中小医院,由于规章制度不健全,对药品质量监督管理不力,从而存在药品质量隐患,给用药安全造成威胁.就目前中小医院药品质量监督管理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

    作者:唐广芬 刊期: 2000年第07期

  • 药品生产企业面对非处方药市场的策略

    对药品进行处方药和非处方药分类管理,是国际上通行、有效的药品分类管理模式.自美国于20世纪50年代率先实施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分类管理制度以来,世界上已有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通过立法对药品实行分类管理.由于OTC药物具有安全有效、质量稳定、使用方便、价格低廉等特点,能较好地满足现代社会人们自我保健和简便、快捷的用药需要,因此其消费在全球范围内出现了快速增长趋势.

    作者:孙利华;梁红;白志荣;马煜程 刊期: 2000年第07期

中国药业杂志

中国药业杂志

主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主办:重庆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