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医实用技术精品课程实训教学设计与探索

方伟;康凤河

关键词:中医实用技术, 精品课程, 实训教学
摘要:实训是实践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向临床技能的关键环节.精品课程教研团队对中医实用技术技能训练环节进行改革与探索,注意强化基础知识、拓展课程的实践内涵,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卫生职业教育杂志相关文献
  • 浅谈如何结合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开展诊断学教学改革

    <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中明确指出:高职高专的教育,以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为根本任务,以适应社会需要为目标,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培养方案[1].

    作者:黄冬冬;张丽丽;陈树君;杨怡;崔福江;孙汝智 刊期: 2009年第17期

  • 高职院校科研管理与教师科研素质提升的相关性研究

    高职院校教师科研素质的提升,与学院科研管理水平相关.分析领导的科研意识、科研管理机构设立、科研管理制度构建、科研管理人员素质等相关因素.研究影响教师科研素质提升的环境和机制.

    作者:徐元俊 刊期: 2009年第17期

  • 打造核心竞争力创新发展卫生职业教育

    通过对职业学校引入职业管理人、进行标准化经营与标准化管理模式的尝试,努力打造职业院校核心竞争力,定位、创立、发展卫生职业教育的专业品牌,实现职业教育的创新发展.

    作者:曹宁 刊期: 2009年第17期

  • 药剂专业教改探讨

    探讨中职药剂专业根据毕业生就业情况进行的课程改革,以及课堂教学中提高教学效果的方法.

    作者:鞠秀兰;王勇 刊期: 2009年第17期

  • 形成性评价在任务型英语教学中应用

    教学评价是教学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传统的评价方式在很多方面阻碍了中职英语教学改革的开展.从中职英语教学评价现状出发,研究形成性评价在任务型英语教学中应用的必然性,并对形成性评价的定义、特点、原则等方面进行论述.

    作者:方莉 刊期: 2009年第17期

  • 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分析

    2006~2008年,我校为社会培养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生834人.面对临床医学专科生就业困难的严峻形势,我校领导高度重视,各职能部门不懈努力,抓机遇,迎挑战,盯准目标,开拓市场,促进毕业生就业,使他们愉快地走上工作岗位.目前,我校就业情况较好,就业质量相对较高,平均一次性就业率为77%.

    作者:刘俐颖 刊期: 2009年第17期

  • 内科学运用以病例为引导教学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以病例为引导教学法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主动学习能力,但其反馈与评价效果却不佳,且存在知识系统性较差、学习节奏慢等不足,由此提出4点对策.

    作者:范亚平;吴琼 刊期: 2009年第17期

  • 注射法说课

    1 说教材1.1 说教材内容本单元介绍的内容是注射法--皮内注射法、皮下注射法、肌内注射法.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全国中等卫生学校教材<护理学基础>(丁言雯主编)第十四章药物疗法和过敏试验法第四节注射法中的操作方法.前-单元介绍了注射原则、操作前准备,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本单元训练的重点要求学生掌握各种注射法注射部位的正确定位方法,初步掌握操作步骤.

    作者:杨潇二 刊期: 2009年第17期

  • 实习护生角色转换分析及对策

    临床实习是护理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护生在实习期间的角色转换对护生向护士转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也影响着护生综合能力的提高.而诸多因素影响着护生临床角色的适应与转换,包括护生自身因素以及带教教师、病人、环境等因素.通过护生自身能力的提高,以及学校、带教教师的正确引导和帮助,可使护生尽快适应临床护士角色转换,提高护理实习质量,为其今后进入临床工作奠定基础.

    作者:孙建华 刊期: 2009年第17期

  • 1 611例患儿肺炎支原体IgM抗体检测结果分析

    目的 通过调查本地区呼吸道疾病患儿肺炎支原体(MP)的感染情况,为相关研究提供流行病学资料.方法 收集西安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2008年1611例呼吸道疾病患儿血清,采用被动凝集法进行MP-IgM抗体检测.结果 1611例患儿MP-IgM抗体阳性693例,阳性率为43.02%.0~3岁、4~6岁、7~13岁年龄段中MP-IgM阳性率分别是43.84%、43.09%、39.63%.4个季度MP-IgM感染的检出率分别是50.45%、49.68%、39.60%、34.53%,其中1和4季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和2季度MP-IgM感染的检出率明显高于3和4季度.结论 各年龄段儿童人群普遍易感MP,有低龄化发展趋势;1和2季度MP感染检出率明显增高,可能与季节和流行有密切关系.

    作者:彭俊凤 刊期: 2009年第17期

  • 高职高专病理生理学实验教学改革初探

    高职高专院校培养的是高技术应用型人才,其突出特点是以技术应用为核心,以职业岗位能力为本位,因而特别重视学生实践操作技能的培养和提高.

    作者:李宜培;王居一 刊期: 2009年第17期

  • 加强高等职业院校教研室主任队伍建设

    教研室主任是基层教学组织的领导者,对学校教学改革、教研室建设、教师培养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就高等职业院校教研室主任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教师加强学习、设立教研室秘书岗位、建立量化考核制度、引进激励机制等措施.

    作者:于丹丹;赵佩瑾;王媛 刊期: 2009年第17期

  • 提高高职院校医用物理实验教学效果的几点建议

    医用物理实验课是医学院校学生接受科学实验方法和技能、技巧训练的前期课程,其在提高和培养医学院校学生综合素质方面起着重要作用.针对提高高职院校医用物理实验教学效果提出几点建议.

    作者:谢稼祥 刊期: 2009年第17期

  • 微创小切口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移位性股骨颈骨折效果分新

    目的 观察微创小切口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MIS-THA)治疗老年移位性股骨颈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MIS-THA治疗老年移位性股骨颈骨折患者共58例,与行常规后外侧入路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HA)组的52例老年移位性股骨颈骨折患者进行比较,评估手术效果和术后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MIS-THA组与常规THA组在术前诊断、年龄、体重、术前髋关节Harris评分、合并症等方面无显著性差异,而2组在失血量(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总输血量、切口长度方面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但术后2组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小切口技术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的特点,可获得与常规手术相同的治疗效果,适合治疗老年移位性股骨颈骨折患者,在临床中可推广应用.

    作者:柳海平;周明旺;王承祥 刊期: 2009年第17期

  • 校院合作工学同步发展卫生职业教育

    校院合作、工学结合是卫生职业教育为基层培养高素质技能型实用人才的有效模式.零距离上岗是改善基层卫技人员缺乏的有效方式,以期实现医院发展有人才、学生就业有岗位、院校办学有生源.

    作者:惠爱玲 刊期: 2009年第17期

  • 换个角度看学困生

    分析目前教师对待学困生的态度,并结合实践,就教育工作者应适当换个角度来看待学困生,促其健康成长提出一些看法.

    作者:张艺 刊期: 2009年第17期

  • 高职护理专业药物学实训课程的开发与探索

    通过分析高职护理专业药物学实践技能教学现状,提出能力本位原则,从课程定位、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方法、教学评价等方面开发具有系统性、实用性的药物学实训课程.

    作者:陈群;宋前流 刊期: 2009年第17期

  • 谈五年制高职护理专业语文拓展性阅读教学中需要处理的3个关系

    高职护理专业语文教学与普通中学语文教学相比,除具有工具性学科的共性特点之外,还存在许多个性特点,如课程目标侧重于护生未来职业岗位所需的语文能力等.文章着力阐述五年制高职护理专业语文拓展性阅读教学需要处理的3个关系.

    作者:孙学明 刊期: 2009年第17期

  • 讨论课教学在内科护理学教学中的运用

    目的 探讨讨论课教学在内科护理学教学中的运用.方法 教师在讲授内科护理学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泌尿系统的过程中,每个系统安排一次讨论课,课前一周布置一个综合巨病例.2006级护理本科生4人一小组,准备讨论内容,讨论课上教师随机抽取4组发言,其余组学生可提问或质疑,结束时教师总结.课后发放问卷调查表.期末由授课教师出题考试.以2005级学生为对照.结果 2006级护理本科生中,87.50%的学生认为讨论课可以提高内科护理学学习兴趣;80%以上的学生认为通过讨论课加深了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并提高了归纳、解决问题能力和探究性思维能力.2006级学生期末内科护理学考试成绩显著高于2005级学生.结论 讨论课教学能使学生提高内科护理学学习兴趣、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提高综合素质.

    作者:柳家贤 刊期: 2009年第17期

  •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破解毕业生就业难题

    当前,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形势非常严峻,就业工作任务十分艰巨.为此,各级政府高度重视,相继出台一系列政策,为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提供保障.

    作者:李顺见;丁丽华;邵芸芸;于莲英 刊期: 2009年第17期

卫生职业教育杂志

卫生职业教育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科教司;甘肃省卫生厅

主办:甘肃省医学科学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