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祥毅
2008年5月12日,在四川省汶川县发生了里氏8级特大地震,甘肃平凉地区也遭受了重大灾害.这场突如其来的地震灾害,不仅给灾区人民造成了巨大的物质损失,也给他们造成了沉痛的心灵创伤.家园被毁之忧、丧失亲人之痛、震灾惨烈之状,盘踞在每个灾区人民的心头.世界卫生组织专家指出,没有哪种灾难能像心理危机那样给人们带来持续而深刻的痛苦.
作者:朱建国 刊期: 2009年第11期
对无助急诊病人,本着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精神,应积极进行抢救,并做好病人的护理工作;在病人物品和医疗费用的管理以及生活料理上,应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
作者:张文波 刊期: 2009年第11期
近年来急诊医学取得了长足进步,与之相应,在急诊医学教学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我院急诊医学教研室承担着多层次、多轨道的教学任务,近5年来承担了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和七年制研究生的临床实习任务.对于本科生来说,临床实习是将理论与临床实践相结合、切身体验临床常规工作的关键环节,对于其未来走上临床工作岗位有着重要意义.急诊医学是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具有很强的实践性.
作者:陆莹;王新春;张德新 刊期: 2009年第11期
分析急危重症护理岗位任务,比较不同版本急危重症护理学教材,分析其特点与不足,探讨开发基于岗位能力需求、符合课程改革和教材建设需要的立体化教材的必要性.
作者:罗红艳 刊期: 2009年第11期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它可使学生的实验能力在做实验的过程中得到提高.实验能力是学生感知、思维和想象等多种能力的集中表现.通过实验可使学生获得观察、记录、分析、设计、评价等心智技能.因此,化学实验是一种既动手、动脑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又是知识与技能融合的过程.但是,由于种种原因,目前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着不少问题,教学现状不容乐观.
作者:吕丹;李全健;杨丽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病原微生物是导致人类患病的重要原因,许多与人类关系密切的病原微生物因其致病率和致死率高,愈来愈被人们所重视.病原生物学是医学的基础课程,其实践课尤为重要,它是了解和认识各种病原微生物的基础.
作者:李新伟;张群枝;任愿 刊期: 2009年第11期
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各行各业的生存与发展越来越需要知识型人才.各高校为了满足这种需要,积极创建和扩大成人教育办学规模.由于我国成人高等教育有相当一部分设立在普通高校中,高校通常用管理普通高校全日制学生的方式和体制来管理成人受教育者,往往沿袭普通高等教育的教学内容及教学方式,忽视了成人高等教育自身特点,这种管理体制势必产生一些不利影响.
作者:李洪萍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目的 了解白银市周边农村高血压发病及诊治情况.方法 在白银市周边4个乡镇中,各随机抽取2个村,每个村随机抽取35~75岁成年人250人,共计2 000人,进行高血压病调查.结果 成年人中,高血压患病率为28.1%,且随着年龄增加,发病率逐渐增加,70岁以上人群高血压发病率为54.1%,高血压病的知晓率为54.2%,高血压病的治疗率为45.2%,高血压病的控制率为5.3%.96.4%的高血压病患者未进行过相关的高血压临床评价及检查.90.0%以上的患者根据症状调整降压药物,使用频繁的降压药物为罗布麻及复方降压片.8个村医均清楚高血压定义,但对高血压病的危险评估及口服降压药物知识和高血压病的危害认识不深.结论 随着农村合作医疗的实施、对农民健康体检的广泛开展及全科医师的培训,高血压病知晓率及治疗率均有明显提高,但由于农村医生专业知识及农民经济情况限制,以及农民防病、治病意识缺乏等原因,高血压痛的控制率仍偏低(5.3%),故农村医生应大力对农民宣传高血压病的危害及其防治知识,指导农村高血压病患者合理使用便宜的降压药物,是目前在我国农村医疗资源有限的前提下,有效提高高血压病治疗率及控制率的途径.
作者:高慧阳;张艳梅;王永琳;金国余;黄兰芳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目的 了解河南省中等医学教育专业设置现状,为中等卫生职业学校充分利用现有教学资源.及时调整专业设置和专业方向,培养符合当前社会需要的中、初级卫生技术人员提供可靠依据.方法 采用统一问卷调查河南省18所普通中等卫生学校和按照地区经济水平分层抽取的19所卫生职业中等学校专业设置情况.结果 各类学校大、中专层次的专业设置无显著差别,不同经济发展地区的学校专业设置无显著差别.结论 河南省中等医学教育专业设置缺乏地方性、针对性和灵活性,未能依据本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各校办学条件设置特色专业,以适应市场需求.
作者:袁媛;杨纪峰;张卫东 刊期: 2009年第11期
阐述目前卫生职业教育的现状、改革的必要,并以卫生职业教育中的护理教育为例探讨新形势下卫生职业教育改革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作者:管慧 刊期: 2009年第11期
学生档案是学生在校期间学习、生活与社会实践的原始记录,能较为全地反映学生的校期间德、智、体、美、劳诸方面发展的情况.学生档案管理工作关系到学生的切身利益和档案凭证作用的有效发挥.学生档案,对用人单位挑选并合理使用毕业生具有重要的参考作用.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和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需求不断变换,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档案如何才能更好地开发利用,如何才能更好地为学生和用人单位服务,是值得探讨的课题.
作者:曹金丽;丁宏伟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由于道德并不能简单传授,其主要是一种非常个人化的社会实践,而且人们常常使这种实践功利化.这样在对医学技术进行道德判断时,就会形成多元的道德判断主体,产生一个道德的判断合理性的问题.所以必须把医学技术本身同临床应用及其社会后果区别开来,我们不该因某些医学技术不道德的应用而谴责医学技术本身,应责备那些控制和应用这类技术的人.
作者:张玉松 刊期: 2009年第11期
预设性教学是遵循一定的教学规律,有目的、有计划地设计教学活动目标、内容、方法、手段与组织形式等,进而提高教学活动效率的一种教学活动[1].生成性教学,指的是在教学的展开过程中由教师和学生根据不同的教学情景,自主构建教学活动的过程[2].生成性教学表现在课堂上,指的是师生教学活动离开或超越了原有的思路和教案;表现在结果上,指的是学生得到了非预期的发展.
作者:蔡丽莺 刊期: 2009年第11期
在临床课教学中,教师必须改变教学模式,树立素质教育观念.从注重绪言课,深刻领会教学大纲,在教学中注重引趣、引学、引用3方面探讨优化教学模式,渗透素质教育理念.从实训、见习和实习3方面探讨素质教育的实施.
作者:迟玉香;张金来 刊期: 2009年第11期
对精品课程教学质量学生评估指标进行实验性探讨,通过对3门精品课程教学质量的评价,以检验评估指标的合理性.结果 显示,专家权重模糊综合评估模式具有综合评价效果,在一定程度上可克服主观因素对评价结果的影响,体现较好的区别性和可比性.
作者:汪红;吴文敏;史铀;庄红 刊期: 2009年第11期
分析护理操作训练中成功率对角色互换后操作影响的原因,并提出解决对策.
作者:王波;李丹琳;闫兰;岳嘉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目的 分析剖宫产指征增加的因素及其适应证变化的原因.方法 对2006年8月至2008年8月行剖宫产产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剖宫产指征在各方面大大放宽,胎儿宫内窘迫、相对性头盆不称、脐带因素、羊水过少、高龄初产、臀位成为剖宫产的主要指征.结论 提高产科医生的技术水平,加强围产期保健及孕产期监护,在一定程度上可降低剖宫产率.
作者:宋蕾 刊期: 2009年第11期
实验是研究一切自然科学的重要手段,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是教学工作的-个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实验教学有利于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其实践能力[1].人体解剖学是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课,它是学习其他基础课与医学临床课的基础.因此,改革解剖学实验教学尤为重要,我们对此进行了初步探索,在实验教学过程中,除使用模型、标本和课件外,还充分利用与人体结构相似或相近的动物器官示教,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解剖学实验教学中应用猪心进行替代,可加深学生对心脏结构和功能的认识,培养其观察和动手能力,激发其学习兴趣.
作者:李文明;李占生 刊期: 2009年第11期
在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中,把就业指导教育贯穿于学生在校教育的全过程,是做好就业工作的基础;转变就业观念,引导学生做好就业前准备,是做好就业工作的前提;因人而异,准确定位学生的实习岗位,是做好就业工作的关键;换位思考,得到学生及其家长的支持,是做好就业工作的保障.
作者:董乐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甲苯胺蓝斑点实验是医学遗传学的传统实验,通过该实验,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理论课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而且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更重要的是能够培养学生独立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但该实验所需的阳性标本尿液不易获得,笔者用一些替代材料模拟阳性标本尿,圆满地完成了实验,取得了满意的教学效果.
作者:莫丽平;吴博文 刊期: 2009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