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晶
当前,有些卫生职业学校以教学改革的名义,极大地削减了数理化课程.有些学校干脆把该课程删了,有些则由必修课改为选修课或是减少课时.如此下去,必定会给卫生职业教育带来很大的损失.数理化作为文化基础,应当成为卫生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者:张伟建 刊期: 2010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美容医疗技术实践教学的考核方法,培养学生的专业操作技能,提高其综合素质.方法 强化学生的动手能力.通过制订技能操作考核项目与评价标准实现考核评价.结果 全院考查中,82人(85.4%)成绩优良.74人参加全国美容师职业技能考试,合格率达100%.结论 技能操作评价标准的制订为强化实践教学、全面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技能提供保障,并能有效提升医学美容专业的人才质量.
作者:北辰 刊期: 2010年第12期
为了更好地实现中等职业教育现代化,不断提高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学籍管理水平,在吉林省逐步实行了学生学籍信息化、智能化、无纸化管理,由吉林省教育厅职教处监制,吉林省农业工程技术学院孙启明老师、赵德明副教授和钱坤老师等人研制开发了吉林省中等职业学校学籍管理系统(简称学籍管理软件)这一高科技软件,该软件自2004年至今推行使用情况良好,下面是笔者使用此软件的几点体会.
作者:王岚 刊期: 2010年第12期
为探索适合中等卫生职业学校护理技术课程的有效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我校护理教研室教师通过改善实验室基础设施,加强实验室物品管理、环境管理、教师管理及学生管理,实施护理技术一体化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取得初步成效.
作者:黄丽微 刊期: 2010年第12期
为了学校的发展,我校对生化实验室进行了科学化的管理.在实验室仪器使用、维护及维修,药品管理、试剂配制及使用,学生实验管理等方面切实开展科学化管理,教育学生从各方面养成节约的好习惯,构建节约型实验室,有效地节约了实验经费,现报告如下.
作者:宋英明 刊期: 2010年第12期
卫生学校部分学生因长期无法与周围同学和谐相处,导致厌学、厌校,甚至出现与同学发生口角、报复对方等行为,班主任可以从培养学生懂得如何尊重他人、帮助他人、与他人友好相处等方面做出努力,缓解学生的交往障碍.
作者:王红莹 刊期: 2010年第12期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农村体育事业是农村全部工作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现运用文献资料调研、逻辑分析、社会学调查等方法,对新农村体育发展的对策进行理性思考,旨在为我国新农村体育向纵深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李继玲;王发斌 刊期: 2010年第12期
卫生类高职院校加强护理专业建设、提升学校整体办学水平除必须充分挖掘一切教学资源、注重内涵建设外,更要得到政府主管部门的全力支持,通过院校结合、形成紧密型合作关系,充分利用院校双方的资源优势开展各种教学、科研、进修学习,做到院校双赢;通过建立护理教育联合体,把医疗卫生行业的技术、设备、管理制度、医院文化等成功地嫁接到学校的教育体系中,使护理教育与临床实践紧密结合,为医疗卫生单位培养符合行业要求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作者:王正才 刊期: 2010年第12期
奥苏伯尔(DavidP Ausubel)是当代美国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他将学生的学习分为机械学习和有意义学习.机械学习,即不加理解、反复背诵的学习,亦即对学习材料进行死记硬背式的学习,它是毫无意义、没有任何价值的学习;而有意义学习是指能够掌握事物的意义,把握事物内部实质性联系的学习,它是有效的、牢固的,且是我们所追求的学习过程和结果.
作者:潘健 刊期: 2010年第12期
1 在中职学校中寓德育于学科教学的重要意义1.1 学科教学是德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中职教育是我国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标是使学生热爱祖国,拥护党的领导和党的基本路线,树立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的理想信念,具有为人民服务、奉献社会的使命感和责任感;逐步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科学的思想方法;自觉遵纪守法,依法维护权益,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健康的心理素质;热爱专业,勤奋学习,勇于创造,大胆实践,具有良好的职业习惯和安全意识、质量意识、效率意识、环境意识.
作者:朱红华;李继伟 刊期: 2010年第12期
病理学是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之间的桥梁学科,学生学好这门课,将对其今后的临床学习起到重要作用.而近年来,随着高校扩招,中等卫生学校的生源质量明显下降,学生普遍存在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自信不足、学习行为不良等问题,加上基础差、理解能力差、自控能力差等特点,学生要学好病理学有一定的难度.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是教育工作者应关注的-个重要问题.
作者:刘小花;廖婉红 刊期: 2010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护理程序在成分输血中的作用.方法 将450例住院患者按住院号单双号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的一般输血护理常规,干预组应用护理程序.结果 干预组在知识缺乏、焦虑方面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在成分输血中应用护理程序,可以更好地保证成分输血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同时能更好地建立良好的合作型护患关系.
作者:孙晓明;李晓丽 刊期: 2010年第12期
医学基础课程作为临床医学专业的主干课程群,其设置的合理性对临床医学专业的教学效果及实现专业培养目标具有重要影响.云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为云南省首批高职高专医学类学校,近年来逐渐拥有专科层次的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生.已先后完成6轮医学基础课程教学,积累了一定的教学经验.
作者:龙榕;宋明武;舒扬;苏斌;刘兰;李冰雪;王丽 刊期: 2010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门诊护理质量缺陷的控制方法.方法 对门诊护理质量缺陷的主要表现形式和主要原因进行分析,提出门诊护理质量缺陷的控制对策,包括对各级护理人员加强在职培训;强化法制观念,规范护理行为;强化质量管理意识,完善护理质控体系;简化就医流程等.结果 通过对门诊护理质量缺陷的控制,将护理活动各个环节可能发生的缺陷消灭在萌芽状态.结论 门诊护理质量缺陷的控制关键在于管理.
作者:刘娟 刊期: 2010年第12期
1 问题的提出随着人口数量的剧增,人类生存空间的扩大,人类对动物虐杀程度的加剧,人们留给大自然与动物的生存空间越来越小,动物为了求得生存,对人类发起了一次又一次疯狂的进攻,从20个世纪致命的埃博拉、艾滋病,到21世纪初肆虐全球的SARS、禽流感、甲型H1N1流感以及卷土重来的西尼罗病毒,大量的传染性疾病在世界各地不断暴发.这些病毒有-个共同点就是它们都来自于动物.如果人类想要健康地生活,就要学会与动物和平共处.以下就人与动物和平共处建立数学模型,从数学的角度分析人与动物和平共处的条件.
作者:高万学 刊期: 2010年第12期
随着医学模式由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临床实践也由原来的以疾病为中心逐步转向以患者为中心.新<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十一条规定,在医疗活动中,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应当将患者的病情、医疗措施和医疗风险等如实告知患者并及时解答其咨询.
作者:树鸣霞 刊期: 2010年第12期
教师是学校宝贵的财富,教师素质、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学校的办学水平和声誉.我校是一所新建的学校,教师队伍非常年轻.2008年暑期来校的青年新教师刚走出大学校门,多数是医疗专业或护理专业毕业,没有接受过师范教育,更没有教学阅历和经验,这给其进行教学工作带来了很大难度.针对这一现状,从2008年下半年开始,我校实行导师制,通过一对一的传、帮、带,切实做好青年新教师(以下简称新教师)的指导工作,很快提高了他们的教学能力、管理水平和综合素质,促进
作者:刘崇峰;刘春艳 刊期: 2010年第12期
为深化对卫生士官护理操作技能教学的改革,通过明确培训目标、狠抓训练实施、坚持学以致用和建立健全制度等教学指导方法,不但为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提供可靠依据,同时也取得较为满意的教学效果.
作者:马翠萍;黄伟峰;姚英 刊期: 2010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婴儿模型在儿科护理实践教学中应用的可行性及效果.方法 对2007级护理4个班的200名学生以婴儿模型为对象进行儿科护理综合技能操作训练,依据儿科护理实践教学大纲,随机将每班学生分成5组,每组10人.每组学生都进行案例讨论、角色扮演.教师随机发放问卷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婴儿模型在儿科护理实践教学中应用可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能力;激发学生的临床判断能力;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结论 以婴儿护理模型为对象进行儿科护理综合实践训练,不仅可以解决临床见习难的问题,还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为培养高素质、技能型护理人才的有效途径.
作者:史小慧 刊期: 2010年第12期
对中等职业学校英语教学中学生的心理因素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旨在中职英语教学中,关注心理以及运用恰当的心理教学策略有利于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心理,从而促进中职学生的和谐、全面发展.
作者:吴玲娜 刊期: 2010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