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桂娥;陈正英;沙永红
目的 探讨注射臭氧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217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CT引导下经皮穿刺腰椎间盘并在椎间盘内及盘外椎间孔附近注射臭氧的方法进行治疗,对其疗效进行随访评估.结果 随访1~12个月,6个月时患者的症状明显改善,12个月时疗效佳.根据Macnab评价标准对其进行评价,结果为6个月总有效率达87.1%,12个月总有效率为88.5%.结论 经皮穿刺注射臭氧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作者:张莉;李家开;刘开坤 刊期: 2010年第06期
外科护理学是一门重要的临床实践课程,为培养适应现代临床护理发展和社区健康服务工作需要的高素质实用型护理人才,在外科护理学实践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综合素质、良好的沟通能力与合作精神的培养,优化教学环节,改革教学方法.我们通过对教学过程中的各个要素进行优化整合,发现能够极大地增强学生的自我学习、自我管理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外科护理学实践课教学的效率和效果.
作者:袁春霞 刊期: 2010年第06期
弱势群体从社会学的视角可以界定为:一个在社会性资源分配上具有经济利益的贫困性、生活质量的低层次性和承受力的脆弱性的特殊社会群体[1].他们不仅经济贫困、生活困难,而且文化素质低下、身心健康状况不良并且参与全民健身意识普遍不高.社会支持是与弱势群体相伴随的概念,社会支持是指在社会互动过程中,个体从其他个人、群体、社会组织或政府机构中获得的物质、情感、信息、归属感等方面的支持[2].
作者:张广林 刊期: 2010年第06期
发展性评价是一种新型的评价方法,笔者分析传统医学物理学实验教学评价的现状,并在此基础上讨论医学物理学实验教学评价内容、标准和形式的改革措施.
作者:张海涛;刘岚 刊期: 2010年第06期
1 确定学生学习英语口语的主体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课堂上,学生是主体,就像运动场上运动员是主体,教练是指导者、启发者一样,因此教师必须调动主体学习英语口语的积极性[2].积极性表现为3方面的内容:目的性、兴趣性和科学性.
作者:蒋姗姗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现分析目前高职医学院校<医用化学>教材的现状,探讨教材建设和改革的原则,提出通过构建知识结构体系、合理整合教学内容、强调内容的启发性、注重图文并茂、努力创新实验教学等多种途径来完善高职医学院校<医用化学>的教材建设.旨在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具有实际操作和创新能力的医学实用型人才.
作者:余先纯;李湘苏;易雪静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现代教育正面临着深刻的变化,我国的职业教育改革也在全面展开,新的职业教育理念应运而生.将关注对学生学习方法、学习能力的培养;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发展需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科研,主动探究获取知识;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的功能;教师不断充实自己,自我提高等职业教育理念融入生物化学的教学中,逐渐形成新的课程体系,以适应学生的发展,适应教育的发展,适应社会对不同层次人才的需求.
作者:于雪黔 刊期: 2010年第06期
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器械的质量控制与管理是关系到患者医疗安全的重要问题.我国曾发生多起因使用不合格的一次性使用输液(血)器、注射器而引发的医院感染事件.它不仅给患者造成了巨大的身心痛苦,而且也给医院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在药物治疗过程中,静脉输液是一种常用的治疗手段,因此,一次性使用输液器也是必不可少的医疗器械之一,其临床应用极广.目前,我国大多数医院都在使用传统输液器,即采用由邻苯二甲酸酯(DEHP)增塑的聚氯乙烯(PVC)制作的输液器,而只有某些特殊药品自配输液器时才使用专用输液器.各医院对传统输液器都有着严格的审核制度,但对与药品一体包装的输液器并未打开单独审验.
作者:王晓亚;魏宁 刊期: 2010年第06期
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社会对护理人员的职业道德提出了新的要求.而护理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关系到护患关系的建立,关系到个人事业的发展,关系到护理事业的发展,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与发展,因此加强对中职护理专业学生的职业道德社会化教育,是学生将来在职场中成功扮演护理人员角色必不可少的一个教育环节.
作者:张秀娟 刊期: 2010年第06期
个体的内外向性格与外语学习的关系一直是学术界悬而未决的问题之一.为在中国特定的社会、文化环境中找到这一问题的答案,现采用汉化版艾森克人格问卷(EPQ)以及大学英语四级考试(CET-4)成绩作为研究工具,发现内向性格更有助于外语学习,并分析出现这个结果的原因.
作者:刘明鹤;乔丽娇 刊期: 2010年第06期
并颁布了<高等教育信息素质能力标准>(Information Literacy Competency Standards for High Education),为信息素质教育提供了评价的框架,为教师、管理人员、图书馆员提供了实施信息素质教育的指南[1].依据我国教育法和国外高校的一些经验,把信息素质教育和专业课程教学融合在一起,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创设类似于科学研究的情景[2],结合图书馆信息素质教育课,让学生学会收集信息,并能分析、利用信息,从而增强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创造能力,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
作者:陈伟群 刊期: 2010年第06期
面对藏医专业西医外科学教学中课程设置不合理、学生基础差异大、教学质量难以提高的现实,提出PBL教学法在西医外科学教学中的应用是实施教学改革的有效途径.现就PBL教学法在西医外科学教学中的应用目的 、应用优势、应用策略等方面进行初步探讨.
作者:黄俊福 刊期: 2010年第06期
2007年护理专业新一轮教学计划、教学大纲与教材在我校护理专业教学中应用时笔者发现其中存在一些问题,针对此提出建议与思考.
作者:陶玉霞;郑超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 进一步探查青少年龋痛的多发因素及龋病的危害,说明及时治疗龋病的必要性,为指导青少年进行口腔卫生保健提供依据.方法 根据<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工作手册>中龋病的检查方法及诊断标准,对广东省茂名卫生学校新生龋病的发病情况进行调查.结果 2002~2008年茂名市青少年患龋率呈逐年下降的趋势,城市患龋率比农村患龋率高.P<0.01.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要预防龋病,减轻或避免龋病对青少年造成的危害,必须重视龋病的多发因素,加强青少年口腔卫生保健工作,并对青少年龋病进行及时有效的充填术治疗等.
作者:陈平;唐玉清 刊期: 2010年第06期
1 语料库与英语词汇教学1.1 语料库语料库是应用计算机技术对海量自然语言材料进行处理(包括预处理、语法自动附码、自动句法分析、语义分析等)、存储,以供自动检索、索引以及统计分析的大型资料库[1].它以容量大、语料真实、检索快捷准确等独特优势在现代语言学研究和语言教育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2].
作者:韩乐;李凤丽;廖虹;孟玲筠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 比较国内2个厂家生产的一次性病毒灭活过滤器的过滤效果,为中心质量管理提供依据.方法 对病毒灭活前后血浆的损失量、血浆总蛋白的回收率、凝血因子FⅧ的回收率、纤雏蛋白原的回收率进行检测,应用SPSS10.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血浆损失量:A厂为(10.4±3.5)ml,B厂为(13.2±2.4)ml,经t检验,t=-2.971、P=0.06>0.05.血浆总蛋白回收率:A厂为(91.3±2.9)%,B厂为(91.9±3.6)%,2个厂家经t检验,T=-0.573、P=0.570>0.05.凝血因子FⅧ总量回收率:A厂为(72.9±5.9)%,B厂为(80.6±8.9)%,2个厂家经t检验,t=-1.790、P=0.104>0.05.纤维蛋白原回收率:A厂为(54.3±7.1)%.B厂为(72.0±10.6)%,经t检验,t=-3.040、P=0.07>0.05.结论 经2个厂家的一次性病毒灭活过滤器灭活过滤的血浆,上述各指标经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灭活过滤后血浆的容量及血浆总蛋白、凝血因子FⅧ、纤维蛋白原含量都有不同程度降低,但均符合国家现行标准(GB-18469-2001)<全血及成分血质量要求>中新鲜冰冻血浆的质量标准.
作者:张玉春;潘登;聂惠芳;梁世艳;关晓梅 刊期: 2010年第06期
口腔医学专业学生的能力培养问题是摆在口腔专业教师面前的一个新课题.笔者结合本专业特点和人才实际需求情况,从构建实践教学体系、建立仿真实训中心、探索产学结合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4个方面进行一些探索与尝试,旨在强化口腔医学专业的实践教学,突出学生职业能力培养.
作者:杜凤芝 刊期: 2010年第06期
1 方法1.1 准备阶段教师在熟悉见习大纲要求的基础上突出重点,按事先安排的见习查房内容提前2 d选择症状、体征、辅助检查典型的患者,并就本次见习查房内容提出若干有代表性的同题,如急性硬膜外血肿的临床表现、诊断要点、治疗原则等,要求学生查阅相关资料,做好见习查房的准备工作.
作者:林坚;尹波;张弩;秦力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静脉输液后穿刺针缓慢退出方法降低穿刺疼痛,减少穿刺出血现象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每日静脉输液一次的成人患者100例.采用输液后缓慢和快速2种退出穿刺针方法,观察2种方法退出穿刺针后是否有疼痛感和出血现象,实验采集数据分别使用组间和配对资料卡方检验方法进行统计学分析处理.结果 穿刺针快速退出方法的疼痛率为59%,出血率为21%.缓慢退出方法的疼痛率为30%,无出血,两者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性别因素对穿刺引起的疼痛无明显影响(P>0.05).结论 静脉输液穿刺针缓慢退出方法引起的疼痛轻微并且未发生出血现象,临床应用效果良好.
作者:艾亦君 刊期: 2010年第06期
解剖学理论枯燥、乏味、难记,但只要恰当地运用记忆技巧,就可提高对知识点的识记效率.
作者:范凤英;黎玉辉 刊期: 2010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