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新时期中职护理专业职业道德社会化教育

张秀娟

关键词:中职护理专业, 职业道德社会化, 教育
摘要: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社会对护理人员的职业道德提出了新的要求.而护理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关系到护患关系的建立,关系到个人事业的发展,关系到护理事业的发展,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与发展,因此加强对中职护理专业学生的职业道德社会化教育,是学生将来在职场中成功扮演护理人员角色必不可少的一个教育环节.
卫生职业教育杂志相关文献
  • 用科学发展观指导检验专业教学管理

    用科学发展观的观点和方法,从教学体系的改革、教学人员的培养、教学分层的实施、教学设施的调配等方面,指导检验专业的教学管理.

    作者:苏盛通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浅谈外科护理学的实践教学方法

    外科护理学是一门重要的临床实践课程,为培养适应现代临床护理发展和社区健康服务工作需要的高素质实用型护理人才,在外科护理学实践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综合素质、良好的沟通能力与合作精神的培养,优化教学环节,改革教学方法.我们通过对教学过程中的各个要素进行优化整合,发现能够极大地增强学生的自我学习、自我管理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外科护理学实践课教学的效率和效果.

    作者:袁春霞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外科护理实验教学中的精细化管理案例

    精细化管理,就是把计划、组织、控制、领导等工作细化,通过细节,有序实施管理,从而达到严谨的境界.精细化管理是一个不断追求好的管理理念,是一种精益求精的方法.

    作者:郏夕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对我院2007~2008年实习大中专学生六步洗手法掌握情况的调查浅析

    目的 探讨大中专学生对六步洗手法的掌握情况,找出医学教学同临床应用之间的差距,以期改进教学方法,更好地保护患者和自己.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和观看学生洗手方法的方式进行调查.结果 有158名大中专学生对此法听说过但不清楚,20名大中专学生不知道,只有22名大中专学生能正确操作,但不经常使用.结论 改进教学方法,缩短教学与临床之间的距离,势在必行.

    作者:何天兰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湘西吉首市203各社区老年人生活自理能力状况分析

    目的 了解少数民族地区老年人生活自理能力状况,促进老年人社区卫生服务工作.方法 采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对湘西自治州吉首市峒河社区向阳居委会的老年人进行调查.结果 受调查的203名老年人生活自理能力完全丧失率为1.0%,其中躯体生活自理能力(PSMS)和工具性日常生活活动功能(IADL)完全丧失率分别为1.0%和3.4%,PSMS的6项功能中,丧失率高的是洗澡(6.9%),IADL的8项功能中,丧失率高的是做饭菜(19.2%).结论 湘西地区老年人生活自理能力丧失状况有区域性特点,在社区卫生服务工作中这应引起重视.

    作者:薛桂娥;陈正英;沙永红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临床护理实践技能课程教学设计

    为适应社会对护理人才的要求,根据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学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的文件精神,我校在进行充分市场调研的基础上,以国家护士执业考试大纲为参考,在行业专家参与下共同研究开设了临床护理实践技能这门课程.该课程有机整合了基础护理技术、内科护理技术、外科护理技术、妇产科护理技术、儿科护理技术、急救及重症监护技术,增加了病案分析和模拟临床实训等综合实训模块,是一门跨学科、多层次、综合性、包含设计性护理实训项目的综合性全新课程.

    作者:刘淑霞;陈月琴;曹心芳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收获与反思——护理技能竞赛后的随感

    通过护理技能竞赛,并结合我校的具体情况,总结收获与反思,以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

    作者:李芳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静脉输液后穿刺针缓慢退出方法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静脉输液后穿刺针缓慢退出方法降低穿刺疼痛,减少穿刺出血现象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每日静脉输液一次的成人患者100例.采用输液后缓慢和快速2种退出穿刺针方法,观察2种方法退出穿刺针后是否有疼痛感和出血现象,实验采集数据分别使用组间和配对资料卡方检验方法进行统计学分析处理.结果 穿刺针快速退出方法的疼痛率为59%,出血率为21%.缓慢退出方法的疼痛率为30%,无出血,两者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性别因素对穿刺引起的疼痛无明显影响(P>0.05).结论 静脉输液穿刺针缓慢退出方法引起的疼痛轻微并且未发生出血现象,临床应用效果良好.

    作者:艾亦君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助产士利器损伤的行为细化及对策

    助产士在做阴道检查和接生的过程中频繁地使用刀、剪、针等利器,极易造成损伤,特别是在会阴裂伤缝合过程中,由于阴道解剖位置的关系,意外切割伤、针刺伤的几率很高.这使助产士不可避免地接触到血液、羊水、恶露或其他分泌物,从而导致与工作有关疾病的发生,危害健康.因此,要关注助产士的职业危害,将潜在的刺伤事故发生的可能性降至低,以保障助产士的健康.笔者对2006~2008年我科助产士发生的利器损伤情况进行了统计,共发生53例,现将具体情况介绍如下.

    作者:张建玲;孙传庆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基于发展性评价的医学物理学实验教学改革初探

    发展性评价是一种新型的评价方法,笔者分析传统医学物理学实验教学评价的现状,并在此基础上讨论医学物理学实验教学评价内容、标准和形式的改革措施.

    作者:张海涛;刘岚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对药品自带输液器存在质量问题的探讨

    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器械的质量控制与管理是关系到患者医疗安全的重要问题.我国曾发生多起因使用不合格的一次性使用输液(血)器、注射器而引发的医院感染事件.它不仅给患者造成了巨大的身心痛苦,而且也给医院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在药物治疗过程中,静脉输液是一种常用的治疗手段,因此,一次性使用输液器也是必不可少的医疗器械之一,其临床应用极广.目前,我国大多数医院都在使用传统输液器,即采用由邻苯二甲酸酯(DEHP)增塑的聚氯乙烯(PVC)制作的输液器,而只有某些特殊药品自配输液器时才使用专用输液器.各医院对传统输液器都有着严格的审核制度,但对与药品一体包装的输液器并未打开单独审验.

    作者:王晓亚;魏宁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新时期中职护理专业职业道德社会化教育

    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社会对护理人员的职业道德提出了新的要求.而护理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关系到护患关系的建立,关系到个人事业的发展,关系到护理事业的发展,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与发展,因此加强对中职护理专业学生的职业道德社会化教育,是学生将来在职场中成功扮演护理人员角色必不可少的一个教育环节.

    作者:张秀娟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基于任务引领的护理学基础课程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护理学基础是护理专业课程体系中的一门主干课程,是使学生具备从事护理工作必需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素质的专业基础课.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护理服务对象和护理工作均对护理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至于在护理人才的教育和培养过程中出现了很多问题,而这些问题正是我们进行课程改革的动力.近年来,我们紧扣护理专业的培养目标,积极探索以任务引领为教学模式的课程改革,以增强学生的职业能力,提高教学质量.

    作者:夏立平;崔佳佳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刍议中等卫生职业教育所用新版《物理应用基础》教材

    笔者通过试用和研读新版<物理应用基础>教材,归纳新教材的特点,并指出新教材中存在的部分瑕疵,旨在使新教材不断改进、不断完善.

    作者:李燕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解剖学中提高知识点识记效率的教学探讨

    解剖学理论枯燥、乏味、难记,但只要恰当地运用记忆技巧,就可提高对知识点的识记效率.

    作者:范凤英;黎玉辉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新大纲、新教材在实施中的现状与思考

    2007年护理专业新一轮教学计划、教学大纲与教材在我校护理专业教学中应用时笔者发现其中存在一些问题,针对此提出建议与思考.

    作者:陶玉霞;郑超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皮肤外科常见手术治疗》视听教材的制作体会

    结合<皮肤外科常见手术治疗>视听教材的设计、制作和应用等问题,探讨如何促进和完善视听教材的设计与制作.

    作者:王莉;李翔;梅琳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性别和季节变化与献血反应的分析比较

    献血反应的发生给献血者带来了一定的身心影响,并且给无偿献血招募工作带来了一定的消极影响.笔者通过对2006~2007年度流动采血车献血者献血反应的统计资料分析发现,性别和季节的变化与献血反应的发生呈相关性,现报告如下.

    作者:陆兴汉;邢志勇;吴佩红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互动教学法在护理教学中的应用

    现探讨在护理教学中应用互动教学法的方式、评价及应注意的问题.

    作者:李琦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大学新生入学教育问题探析及对策研究

    在对大学新生入学教育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教育的重点和选择的模式及对策.

    作者:宋立晓 刊期: 2010年第06期

卫生职业教育杂志

卫生职业教育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科教司;甘肃省卫生厅

主办:甘肃省医学科学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