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飞鹏
笔者在本学年担任我院2007级三年制护理2、7班外科护理学的理论及实训指导教师,在进行外科刷手、穿无菌衣、戴无菌手套实训内容考核时,采用分组进行的方法 ,每个班级分为5组,首先在7班进行了2组学生的考核,发现大部分学生的成绩很不理想, 接下来在2班2组学生的考核中也出现同样的现象,且失分点都在同样的地方,即用无菌小方巾擦干手臂和抛手术衣这2个环节.针对这一现象笔者进行了认真的思考,由于这一操作项目是外科基本的技术操作,也是重点考核项目之一,在学习这一内容时先观看电教片,然后讲授示范,在学生练习过程中又进行了一一指导等强化训练,所以此项操作考核学生不仅都应该能过关,而且应该是准确无误地完成此项操作,对此笔者决定进行研究分析.
作者:柳茁 刊期: 2011年第18期
大肠癌早期症状多不明显,很容易被忽略,粪便隐血试验敏感性高,且标本留取方便,操作方法 简单,患者无痛苦,对大肠癌早期诊断有重要作用.现将结果 报告如下.
作者:王一萍 刊期: 2011年第18期
护士的工作绩效对护士、患者以及护士所在的医疗单位均有一定的影响.良好的工作绩效不仅能促使护士从工作中获得满足感,也能让护士为社会提供更多高质量的健康保障服务.准确而及时地评定护士工作绩效的情况并找出其影响因素,采取有效措施提高护士的工作绩效,可以达到多方共赢的良好局面.现代护士工作压力大,工作强度大,工作时间长,通常认为在影响护士工作绩效的因素当中,工作-家庭冲突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当前有关工作绩效的文献大多数以企业员工为研究对象,有关护士的研究较少.笔者通过说明护士工作绩效、工作-家庭冲突的相关概念,总结国内研究结果 及趋势,以期为国内进一步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作者:宫子木;马智;马超 刊期: 2011年第18期
通过对中职涉外护理专业有关课程设置调查问卷的分析,从英语课程设置、其他课程设置以及涉外护理专业课程对西方护理理念的渗透等3个方面对中职涉外护理专业课程设置的合理性进行系统讨论,指出21世纪涉外护理医护专业教学在课程设置上不仅要适应临床变革和发展,重视对学生专业技能和外语能力的培养,更要注重培养学生对西方先进护理理念的吸收与借鉴.
作者:侯国霞;陈爽;邱尚瑛 刊期: 2011年第18期
借助课程论和教学论等学科理论,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和统计分析法,调查与分析医学类高职高专学校体育教师综合素质的评价指标情况.根据医学类高职高专学校体育教师综合素质评价的现状,分析医学类高职高专学校体育教师必须具备的素质.
作者:李秋平;刘毅 刊期: 2011年第18期
目前,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主要标志的信息技术已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改变着人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方式,也改变着人们的教育观念和学习观念,这给药用植物学的教学带来了深刻影响.药用植物学是一门古老而又博大精深的自然科学,教学中有限的课时量远远满足不了教学的实际需要[1].为此,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我们设计开发了药用植物学专题学习网站,作为对传统教学的补充和完善,已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作者:高德民 刊期: 2011年第18期
职业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人力资源强国建设的重要内容和教育工作的战略重点.在国家关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加强自主创新等一系列战略要求提出的大背景下,加强高等职业教育是大规模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重要基础.但是,目前高职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理想信念缺失、价值取向模糊、学习自信心不足等问题,而这些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高职学生的学习质量.如何从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着手,引导高职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增强高职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从根本上提高其学习质量,是职业教育为社会安定、百姓安居、社会和谐做出贡献的重要基础.现通过对在校大学生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研究,分析高职学生在接受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后价值取向的变化,探索当代高等职业院校专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结合的有效途径.
作者:孙小娅;宋悦宁 刊期: 2011年第18期
高职高专学生就业竞争力问题的研究是一个非常系统、非常现实、非常复杂,并具有相当挑战性的理论课题,笔者结合工作实际,提出提高高职高专护理专业学生就业竞争力的三大支撑,一是提升高职高专学生就业竞争力的自主支持体系;二是提升高职高专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学校支持体系;三是提升高职高专学生就业竞争力的社会支持体系.
作者:邹玉莲;吴丽文 刊期: 2011年第18期
1 调查背景改革开放以来,市场竞争机制使各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压力日益加大,医学院校毕业生的就业压力更加突出,医学专科生因为自身就业定位不准,就业意向趋高,就业压力为突出.基层医疗机构对高职高专医学专业毕业生的需求量大,但大量的医学专业毕业生就业并没有选择到基层、到农村、到社区从事医疗卫生服务,基层、农村、社区卫生医疗单位出现卫生人才断层现象,使就业与需求长时间处于不相协调状态.
作者:张远芝;杨敬博;何国珍;谷军 刊期: 2011年第18期
项目教学法是德国职业教育教学法改革的新模式[1].它把整个学习过程分解为多个具体的项目,设计出项目教学方案,按行动导向设计教学思路.不仅传授给学生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而且培养了他们的职业能力.现代仪器分析技术是药学各专业的专业必修课,主要内容为各种仪器的使用.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使学生具备仪器的操作、维护和数据分析等基本技能.鉴于高职学生的培养方向是面向就业岗位,掌握良好的实际操作技能,与将来的就业零距离接轨,毕业后能够直接上岗,因此,使高职药学各专业学生熟练地掌握和运用此课程知识就显得十分必要.
作者:邹春阳;吕洁;王凤秋 刊期: 2011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对地震伤员开展心理护理的疗效.方法 对青海玉树地震后在我科接受治疗的13名伤员开展创新性心理护理,并分别记录伤员在不同时期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的评价数据,判断心理护理对伤员心理康复的作用.结果 13例地震灾区伤员干预后SAS、SDS分值明显降低,干预前与第1、第2次干预后比较均P<0.01,有显著性差异.第3、第4次干预前后SAS、SDS分值变化不明显,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在对地震伤员治疗的过程中,及时给予心理护理,无论是对伤员专科治疗的配合,还是令其及早康复,融入社会,都是不可或缺的护理措施之一.
作者:刘艳丽;张凤红;谢敏;李桂霞 刊期: 2011年第18期
要构建有效的临床护理教学课堂,除了以学生的学习需求为导向进行教学课程设置外,还要引入先进的教育技术,才能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课堂的魅力,提高教学效果,实现护理教学课堂的优化.
作者:霍建珊;陈彦茹;谢东霞 刊期: 2011年第18期
尽管高等医学院校专业英语教学已实施了多年,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效果一直不理想.目前学生对于专业英语的需求不断增加,英语教学改革势在必行.现对高等医学院校专业英语教学问题进行分析,并根据学生的语言水平以及实际需要,指出公共英语专业化是未来大学英语教学的改革方向,并提出具体的实施建议以供参考.
作者:刘明鹤;郭彩艳 刊期: 2011年第18期
心肺复苏(CPR)作为临床急救的重要内容,是医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临床技能.我校对2006级和2007级中职护理专业学生开展心肺复苏情景教学探索,取得了一定实效.
作者:郑淋旭 刊期: 2011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多媒体技术在儿科护理学实验教学中应用的效果.方法 选取2006级护理专业2个教学班分别作为实验组(n=40)和对照组(n=40).实验组应用多媒体技术开展儿科护理学实验教学,对照组采用传统的示教法.结果 实验组护生的考试成绩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护生对教学效果的评价优于对照组.结论 多媒体技术在儿科护理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效果良好.
作者:靳永萍;刘芳丽 刊期: 2011年第18期
全国高等职业技术第2轮卫生部规划教材<生理学>(供临床、护理、医学影像技术、口腔医学技术、药学、检验等专业使用)已经出版并投入使用,取得了良好反响,现对教材在编写过程中的编写思想、特点及改进措施进行探讨.
作者:彭波 刊期: 2011年第18期
按照学院<关于制订(修订)教学计划的指导意见>的要求,我们针对中药制药技术专业几年来学生就业岗位群的情况,于2010年12月1日~15日进行市场调研,现将调研过程和结果 汇报如下.
作者:胡德奇;刘志梅;张建军;黄竹青;关巍岱 刊期: 2011年第18期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临床护理工作的需要,在护理行业中出现了越来越多的男护士.因此,为了促进护理事业的发展和配合临床需要,医学院校护理专业开始招收男学生.但是在新生报名或其在校期间经常会碰到男学生或其家长问这样的问题:护理工作是否适合男性去做?会不会受到行业歧视?男护士在护理行业中存在的价值和前景如何?下面就这一问题笔者谈谈自己的看法.
作者:杨丽峰 刊期: 2011年第18期
目的 评价腹式呼吸训练对二尖瓣置换术后患者疼痛的干预效果.方法 将87例需做二尖瓣置换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接受我科术前常规的健康教育内容,研究组除接受术前常规健康教育之外,另进行腹式呼吸训练,比较2组患者术后疼痛强度及镇痛药使用次数.结果 研究组患者术后均主动使用了腹式呼吸,疼痛强度显著低于对照组,使用镇痛药次数显著少于对照组.结论 腹式呼吸对缓解二尖瓣置换术后患者的疼痛有积极作用.
作者:甘培英;刘瑞生;朱益华;董晓燕 刊期: 2011年第18期
目前,医学模式正处于从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模式转变的过程中[1],这种转变要求医学科学要从整体来看待疾病,要充分认识到人体是一个复杂的整体,它有生物属性和社会属性,其中社会的、精神的、心理的因素与人的机体健康和疾病关系极大[2].这不仅要求医学生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同时特别强调医学生要有良好的人文情怀和丰厚的文化素养.但是,目前医学院校学生的人文素质相当缺乏,尤其是一些高职高专医学生更为突出.因此,笔者特意申请开设了中国古代医学教育思想这门选修课.
作者:胡海燕 刊期: 2011年第1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