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连荣
中职生大都是中考落榜生,由于个人、社会、家庭、学校等各种因素使他们产生较强的厌学情绪[1].如何在课堂上吸引学生,让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营造轻松、愉快的教学环境,减少教师职业倦怠感已成为职业学校面临的难题.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在课堂教学中融入相声表演艺术,可使课堂氛围快乐、和谐,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作者:彭辉;朱荣富;莫丽平;罗心贤;李雯 刊期: 2011年第09期
掌握儿科实习方法与策略,有利于中专医学实习生在计划时间内掌握儿科学基本知识,学会初步诊治儿科常见病及多发病的方法,提高儿科实习质量.
作者:张云霞 刊期: 2011年第09期
加强和提高军队卫生士官学员综合操作能力是军队卫生士官教育的重要环节.目前,多数院校存在重视理论教学而忽视实践教学问题,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就是营造良好的临床实践氛围,给学员提供更多动手机会[1].临床实习前的外科基本功强化训练就是从理论教学到临床实践的过渡.
作者:张爱群;孙富国;滑树红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围绝经期精神分裂症病人的临床特征.方法 收集40~60岁、首次发病住院或门诊治疗的女性精神分裂症病人80例,随机分为围绝经期组和非围绝经期组.利用自制调查问卷了解病人一般情况及临床特征,用阳性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疾病严重程度.结果 围绝经期组病前诱发因素多,嫉妒妄想、思维形式障碍、情感不协调、紧张焦虑、精神运动性兴奋症状明显高于非围绝经期组(P<0.05,P<0.01),PANSS量表总分、阳性量表得分、一般精神病理量表得分及各因子中偏执、激活性、抑郁、攻击性得分显著高于非围绝经期组(P<0.05).结论 围绝经期精神分裂症病人由于特殊的生理变化及症状、体征赋予围绝经期的特点,致使病程迁延且病情较重,具有异质性特点.
作者:白爱萍;王小全;郭红梅;侯爱国 刊期: 2011年第09期
京剧作为国粹艺术,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结晶,展现了中华千年文化的精髓.它吸收多种地方剧种之精华于一身,并提升至更高的艺术境界,是我国影响大、观(听)众面广的戏曲剧种.京剧被看做是我国艺术的象征,它所具有的独特艺术魅力,不但具有沁人心扉、经久不衰的穿透力,而且还通过演唱活动和视听感受进而影响人们的思想感情,能够荡涤肺腑、陶冶性情、激励志操,从而对人们心理产生效应.
作者:邢自武;蔡丹丰;刘仲彪;姜小艳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结核性脑膜炎的疗效.方法 在抗结核西药治疗基础上配合中药治疗58例,并与单纯西药治疗52例对照观察.结果 治疗组中显效52 例,无效6例, 有效率为89.7%;对照组中显效 39 例,无效13例,有效率为75.0%.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χ2 = 4.03, P < 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结核性脑膜炎可明显提高疗效.
作者:李宝鹃;李星辉;乔燕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双元制教学模式在护理专业技术实训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随机抽取6个班作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双元制教学模式,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模式.课程结束后以考核成绩评价教学效果,并了解实验组学生对双元制教学模式的评价.结果 实验组技术操作成绩及综合能力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实验组90%以上的学生愿意接受双元制教学模式,认为使自身整体素质有了很大提升.结论 双元制教学模式有利于提高实训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作者:杨淑静;李松福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问题-讨论-指导(PDG)教学法在心内科见习教学中的可行性及有效性.方法 将在我院心内科见习的中山大学2004级护理系学生随机分为对照组(39人)和实验组(39人),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带教,实验组采用PDG教学法带教.2周见习结束后对2组学生的护理病历成绩进行比较,同时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进行主观效果评价.结果 从护理病历成绩来看,PDG教学法明显优于传统教学法(P<0.01);实验组各项主观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提示学生对PDG教学法的主观评价明显优于传统教学法(P<0.01).结论 采用PDG教学法可提高见习学生整体素质和临床综合能力,具有可行性及有效性.
作者:冯丽钦;周小香;李清 刊期: 2011年第09期
医药卫生事业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利益,是重大的民生问题.为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医药卫生制度,逐步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满足人民群众的医药卫生需求,缓解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以下简称新医改)于2009年4月正式公布了.
作者:朱玉 刊期: 2011年第09期
近年来,随着我国医疗改革的深入及人们文化素质的提升,人们的用药习惯发生了极大改变,由依靠医生处方用药为主,逐步转变为医生处方和自行购买并行的用药方式.为此,社会药房的数量和规模得到了空前发展,促使药品营销服务人才需求量不断增加,中职药剂专业药品营销方向的培养也应运而生.然而,药剂专业药品营销方向课程设置是否与实用型药品营销人才培养目标相适应,值得中职学校药剂专业教师研究和讨论.笔者结合药剂专业药品营销方向专业课教学实际及该专业毕业生就业、工作情况,谈谈自己对该专业课程设置和教学重点的认识,以求相互交流,共同促进教学改革,培养实用型药品营销人才.
作者:钟德强 刊期: 2011年第09期
在人体解剖学教学中,尸体标本是必备的教具.我们利用课余时间制作了一些人体肌肉和人体器官标本,由于购置有机玻璃标本缸价格昂贵,再者多数标本与购买的标本缸大小不符,既不美观,也影响学生观察.我们通过深入调查研究,借鉴金鱼缸制作方法,自制了简易的标本缸.经过不断尝试和改进,简易标本缸制作方法日趋完善,现总结如下.
作者:卢松;渠继民;李安娜 刊期: 2011年第09期
药理学教学中除采用传统提问、启发、互动、讨论等教学方法外,还应因材施教,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入手,有效增强课堂凝聚力;讲授过程中围绕执业资格考试内容,明确知识点,加深学生记忆;将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以达到药理学学习目标,为培养高素质、实用型人才奠定基础.
作者:马凤云;梁善子;李忠南 刊期: 2011年第09期
校企合作是职业院校与企业在各自不同利益追求的基础上寻求共同发展的一种组织形式.职业教育集团是实现校企合作的新途径,依托职业教育集团这一平台,能够更好地促进校企合作,使校企双方在合作中实现双赢.
作者:张翠英 刊期: 2011年第09期
个性发展是一个国家,乃至一个民族长久内在气质和创造力之所在.传统教育观把人的个性发展与全面发展人为割裂开来,只注重教育的社会功能,忽视了教育促进人的个性发展这一基本功能,从而在客观上扼杀了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性.
作者:宋丽莉;周静茹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目的 掌握家兔高钾血症模型的复制方法,观察高钾血症家兔心电图变化特征及CaCl2 和NaHCO3对高钾血症的抢救和治疗作用.方法 10只家兔麻醉、固定后,用针形电极分别插入相应肢体皮下,连接生物信号采集处理系统通道并选择输入信号为动物心电图,记录正常心电图波形.再在耳缘静脉缓慢注射KCl溶液复制高钾血症模型,观察家兔症状变化及其心电图变化特征,静脉注射CaCl2或NaHCO3,分别观察并记录家兔心电图变化.结果 注射KCl后家兔心电图表现为严重心律失常甚至室颤停搏(P<0.05),静脉注射CaCl2和NaHCO3对缓解高钾血症有一定作用.结论 高钾血症家兔心电图明显异常,静脉快速注射CaCl2和NaHCO3对高钾血症有一定抢救作用.
作者:王照宇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目的 观察应用腺苷进行缺血后处理对重症瓣膜置换术患者再灌注心肌的保护作用.方法 将重症瓣膜置换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20例).A组∶腺苷缺血后处理组,4∶1高钾含血冷停跳液+1mmol/L腺苷,转流开始主动脉阻断后由主动脉根部(或直视下)灌注15~20ml/kg,每半小时灌注8~10ml/kg;B组∶对照组,4∶1高钾含血冷停跳液(不含腺苷),转流开始主动脉阻断后由主动脉根部(或直视下)灌注15~20ml/kg,每半小时灌注8~10ml/kg.2组其他处理相同.分别于体外循环前、升主动脉阻断30分钟、心脏复跳15分钟及术后24小时检测血清肌钙蛋白T(cTnT)、肌酸激酶同工酶-MB(CK-MB)、乳酸脱氢酶(LDH).结果 2组血清cTnT 、CK-MB、LDH水平均明显升高,A组术中、术后血清cTnT 、CK-MB、LDH水平均明显低于B组(P<0.05).结论 腺苷缺血后处理对重症瓣膜置换术患者可以模拟缺血后处理效应所产生的再灌注心肌保护作用.
作者:强毅;强力;李天成;周蓉;杨江玲;徐彦;陈春红;柳德斌 刊期: 2011年第09期
通过详细介绍孔子教学理念在针灸科临床带教中的具体运用及教学效果评估,说明孔子教学理念在更新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和重要意义.
作者:张东淑;王升旭;黄泳;李求实;陈静;杨路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笔者于2008年9月至2009年9月在某三甲医院老干部病房外科进修,了解了该院临床护理基本概况,感触颇深,现总结如下.1临床护理概况
作者:路桂凤;杨凤玲 刊期: 2011年第09期
体育锻炼习惯是人们逐步形成的一种自觉的、经常的、稳定的体育锻炼行为,是现代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体育锻炼不仅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积极健康的休闲娱乐活动,还可以促使学生养成健康生活习惯,预防或减少疾病.笔者对护理专业学生进行了调查和研究,并针对存在的诸多问题,提出相应建议.
作者:朱志敏 刊期: 2011年第09期
当今世界的竞争是人才竞争.为永葆繁荣强盛,我国实施了科教兴国战略,其宗旨是坚持以教育为本,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把我国努力建设成为人力资源强国.为此,传统应试教育逐渐向素质教育转变,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旨在造就高素质、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作者:王德刚 刊期: 2011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