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儿童股骨头缺血性坏死Chiari骨盆截骨术中可吸收棒的应用

刘星;李明;张德文;刘传康;覃佳强;曹豫江

关键词: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骨盆截骨, 内固定, 可吸收棒
摘要:目的:探讨可吸收棒固定骨盆Chiari截骨的疗效.方法:对我科收治的50例53髋(双侧3例)儿童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病人,按Herring外侧柱分型:B型16髋,B/C型5髋,c型32髋,均采用Chiari骨盆内移截骨,截骨断端用可吸收棒内固定术.结果:所有患儿获得随访,髋关节功能明显改善,伸屈可达0~120°,疼痛消失,跛行明显改善.复查X片示股骨头均覆盖良好;骨盆截骨处骨痂丰富,骨折线模糊的时间为6~12周,平均8周.仅早期1例骨盆截骨处有回缩,余52髋骨盆内移截骨固定好,无移位,可吸收棒的低密度影在5~6个月时渐消失.结论:可吸收棒代替克氏针应用于骨盆截骨术,操作简单,固定牢靠,可缩短骨折愈合时间,无明显不良反应,避免二次手术,费用减少.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国产头孢吡肟治疗下呼吸道细菌感染疗效及安全性评价

    目的:评价国产头孢吡肟治疗呼吸系统细菌感染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双盲对照试验设计,以进口头孢吡肟为对照药,试验组和对照组剂量均为每次2g,静脉滴注,每日2次,疗程7~14天.结果:试验组30例,对照组30例.试验组与对照组的临床有效率与痊愈率分别为93.33%、63.33%与96.67%、70%,细菌清除率分别为96%和100%,不良事件发生率分别为3.3%和0%,以上结果统计学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MIC值测定显示,头孢吡肟对大多数细菌的MIC值低于或与其它5种抗菌药物相近.结论:国产头孢吡肟抗菌谱广、抗菌活性强,是一个治疗下呼吸道细菌性感染的高效、安全的抗菌药物,与进口头孢吡肟相当.

    作者:袁喆;辛小娟;黄文祥;李崇智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肿瘤转移抑制基因RECK

    在人类探索肿瘤的曲折道路中,肿瘤转移抑制基因是一大研究热点,其在恶性肿瘤发生、发展和侵袭转移中的作用受到广泛重视.

    作者:张潜英;陈鸿雁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乳腺癌两种途径介入化疗并发症的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两种介入途径治疗乳腺癌所产生的并发症,旨在合理选择介入化疗的途径,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方法:乳腺癌患者91例,分为两组:经尺动脉途径插管行介入化疗组28例(简称尺动脉组)和经股动脉途径插管行介入化疗组63例(简称股动脉组),两组分别在DSA室于局麻下经尺动脉和股动脉插管,将导管置于锁骨下动脉与胸廓内动脉开口交界处的近侧,灌注化疗药物,尺动脉组留置导管行化疗1~2个疗程,股动脉组一次性灌注化疗药物后即拔管,观察并分析两种途径所产生的并发症.结果:尺动脉组发生并发症11例,发生率39.29%;股动脉组发生并发症4例,发生率6.35%(χ2=12.98,P<0.01),两组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结论:经股动脉介入化疗发生的并发症明显低于经尺动脉组,其安全性较高.

    作者:朱晓琴;罗凤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白果内酯治疗大鼠卡氏肺孢子虫肺炎后的形态学变化

    目的:研究经白果内酯治疗后卡氏肺孢子虫肺炎(PCP)大鼠的肺部病理学变化.方法:以地塞米松连续6周皮下注射Wiser大鼠,建立卡氏肺孢子虫肺炎动物模型,腹腔内注射白果内酯30mg/(kg.d)×8天,停药1周后杀鼠取肺,光镜和电镜观察大鼠肺部病理学变化,同时设有感染对照组和正常对照组.结果:经白果内酯治疗后肺印片中卡氏肺孢子虫(Pc)包囊数显著减少,肺部炎症明显吸收.透射电镜观察I型肺泡上皮细胞水肿明显减轻,肺孢子虫滋养体大量空泡形成、细胞器肿胀破坏,髓样结构形成、胞膜破坏和胞质内出现一些电子密度较高的颗粒.结论:白果内酯可杀死卡氏肺孢子虫,经白果内酯治疗后肺部炎症减轻.

    作者:唐小葵;倪小毅;王健;江涛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糖皮质激素鼓室给药治疗突聋的基础与临床研究

    突发性耳聋是耳鼻喉科常见急诊,有报道称其年发病率在十万分之五到二十之间[1],通常表现为突然发生的,中到重度的感音神经性聋,单侧多见,可伴有眩晕及耳鸣.突聋的病因仍未明,关于其发病的过程,目前比较公认的是各种原因导致内耳血管栓塞,痉挛,管壁水肿等,引起内耳局部细胞缺血缺氧性损伤.

    作者:柳庆君;胡国华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机械通气患者两种管饲营养方法的效果比较

    目的:比较机械通气患者两种不同管饲营养方法的效果.方法:将50例需经鼻胃管行胃肠内营养的机械通气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使用滴注法管饲营养液,对照组使用灌注法管饲营养液,分别观察记录两组患者腹胀、恶心呕吐、胃食道返流及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情况.结果:腹胀、恶心呕吐、胃食道返流和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在观察组分别为24%、4%、10.7%和12%,对照组分别为80%、20%、34.3%和32%,统计学处理发现差异有显著性.结论:滴注法管饲营养液,能明显降低患者腹胀、恶心呕吐、胃食道返流及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

    作者:刘雨村;丁敏;彭其玉;黄敏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室性心动过速射频消融治疗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导管射频消融治疗室性心动过速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33例室性心动过速患者进行了电生理检查和射频消融治疗,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30例,致心律失常右室性心肌病3例.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采用起搏标测和(或)激动标测,致心律失常右室性心肌病采用Carto系统标测.平均随访28±17月,观察射频消融治疗效果及安全性.结果:①射频消融治疗即刻成功率90.9%(30/33),失败3例为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远期成功率87.9%(29/33),复发1例为致心律失常右室性心肌病;②所有成功病例在消融过程中均有心室反应;③无任何并发症发生.结论:射频消融治疗室性心动过速的疗效及安全性高;消融过程中出现心室反应可能是成功的指标.

    作者:刘增长;殷跃辉;佘强;兰先斌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HPLC法测定小金丸软胶囊中阿魏酸的含量

    目的:建立小金丸软胶囊中阿魏酸的HPLC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DiamonsilTM C18(4.6×250mm,5μm)色谱柱,流动相为甲醇:1%醋酸水溶液(25:75),流速为1.0ml/min,柱温25℃,检测波长为320nm.结果:阿魏酸在3~18μg/ml与其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回归方程为Y=100708.7X+24(r=0.9991),平均回收率为100.6%(RSD=1.86%,n=5).结论:该方法灵敏度高,准确,重现性好,可作为小金丸软胶囊中阿魏酸含量测定方法.

    作者:王欣;刘新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重组原核表达载体pQE30-hALRIP的构建及鉴定

    目的:构建人肝再生增强因子相互作用肽(hALR interacting protein,hALRIP)重组原核表达载体并进行鉴定.方法: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hALRIP编码区基因,将PCR扩增产物克隆至pMD18-T载体中并测序.利用pQE30质粒载体构建重组原核表达载体pQE30-hALRIP,并通过酶切电泳鉴定重组质粒.结果:构建了重组克隆载体pMD18-hALRIP和重组表达载体pQE30-hALRIP,测序及酶切鉴定与预计相同.结论:成功构建了重组原核表达载体pQE30-hALRIP,为进一步研究该多肽奠定基础.

    作者:邓建川;陈曜;孙航;刘杞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乳腺疾病钼靶摄影诊断误诊分析(附47例报告)

    目的:进一步提高乳腺疾病影像诊断水平.方法:对47例钼靶摄影误诊和病理证实的乳腺疾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误诊为良性病变的恶性肿瘤26例(A组),误诊为恶性病变的良性病变21例(B组).A组钼靶摄影表现:肿块影15例,结节影5例,团片状影2例,未见明显异常4例.B组:肿块影11例,小结节影6例,放射状条索影1例,片状影1例,钙化2例.结论:分析钼靶摄影片时,强调与临床、彩超相结合,可减少误诊,进一步提高诊断水平.

    作者:朱明霞;欧阳羽;谭欢;娄飞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大鼠惊厥持续状态及培养海马神经元惊厥样放电后的BDNF表达研究

    目的:结合在体和体外实验,探索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在惊厥发作后表达的变化.方法:建立生后20天幼年(IRs)及2~3月健康成年(ARs)Wistar大鼠惊厥持续状态(Status convulsion,SC)模型、原代培养海马神经元惊厥样放电模型,采用免疫组化、ELISA对SC后6个时点大鼠海马、惊厥样放电后海马神经元BDNF的表达变化进行观察分析.结果:(1)SC后大鼠海马各区BDNF阳性着色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强,以齿状回更为明显;幼年鼠海马BDNF含量在SC后3h即显著增加(从惊厥前的6.65±1.60pg/μg升至11.22±2.44pg/μg)(P<0.05),至惊厥后1天达到高峰,继之逐渐回落,SC后3天仍显著高于发作前水平,7天接近正常;成年鼠海马BDNF在SC后1天显著增加(从惊厥前的5.91±1.63pg/μg升至13.37±5.61 pg/μg)(P<0.05),至惊厥后3天达到高峰并高于同时点幼年鼠(P<0.05),之后逐渐下降,持续7天左右.(2)原代培养海马神经元惊厥样放电后24h细胞样本BDNF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惊厥发作在动物和细胞模型均引起了自身BDNF的高表达,可能是海马神经元对惊厥损伤的内源性保护反应.幼年与成年大鼠海马惊厥后的BDNF表达在反应速度、维持程度上的差异性可能与未成熟脑对自身的保护性反应有关.

    作者:何志慧;蒋莉;张明;胡越;张晓萍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联合检测CEA、CA19-9、CA50对老年胆管癌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联合检测肿瘤标志物对老年胆管癌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和免疫放射法对35例老年胆管癌患者和31例胆管良性疾病患者静脉血清中CEA、CA19-9和CA50进行测定.结果:诊断胆管癌血清CA19-9、CA50的敏感度较好,分别为80.00%和91.48%;血清CEA的特异度好,为87.10%;联合检测并联法优于串联法,敏感度保持在88.64%,准确度增加.结论:联合检测肿瘤标志物对老年胆管癌的诊断具有协同作用,准确度增加,降低了漏诊率和误诊率.

    作者:孙浩;罗文军;吴晓春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在危重患者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研究比较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PDT)和常规的开放式气管切开术(OT)在SICU危重患者中的应用情况来评价PDT的临床价值.方法:前瞻性随机性研究方法比较PDT组和OT组在住院期间的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与操作相关的死亡率和操作时间.结果:PDT组的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与操作相关的死亡率明显低于OT组(P<0.05),PDT组操作时间6~11分钟,平均8.43±1.70.OT组操作时间14~35min,平均24.45±6.27.结论: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操作简单、方便快捷、并发症发生率低、在SICU危重患者中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作者:凌平;陈晋;张清涛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血清ALP、GGT、AFU、5'-NT联合检查诊断肝病的价值

    目的:探讨血清中的酶对肝癌的诊断价值及联合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分别测定原发性肝癌组40例、转移性肝癌组30例、其它肝病组40例与、正常对照组40例血清标本中碱性磷酸酶(ALP)、γ-谷氨酰转移酶(GGT)、α-L-岩藻糖苷酶(A-FU)和5'-核苷酸酶(5'-NT),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原发性肝癌组、转移性肝癌组中血清酶测定结果显著高于其它肝病组和正常对照组(P<0.05);ALP、GGT、AFU、5'-NT诊断肝癌(包括原发与转移)的阳性率分别为92.2%、91.4%、80.0%、75.7%,与其它肝病组的阳性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ALP、GGT、AFU、5'-NT诊断肝癌的特异性分别为86.4%、82.5%、86.4%、87.5%.结论:联合检测血清中的酶对肝癌起预警作用,有助于肝癌的早期诊断.

    作者:白垚;陈辉;张怡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老年后腹腔镜手术CO2气腹对循环及呼吸的影响

    目的:探讨老年病人行后腹腔镜手术时CO2气腹对血流动力学、气体交换、动脉血气的影响.方法:30例择期后腹腔镜手术病人,年龄大于65岁,ASAⅡ-Ⅲ级,在静脉、吸入复合全身麻醉下完成手术.分别于麻醉前、CO2气腹前、CO2气腹后5、10、30、60、120min时记录血压、心率、血氧饱合度、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等参数,同时行血气分析.结果:CO2气腹后10min,BP、HB显著增高(P<0.05).CO2气腹后30minPetCO2、PaCO2显著增高(P<0.05),随时间延长有加重趋势,60min达高峰,以后变化不大.CO2气腹后30min pH显著下降(P<0.05).结论:老年后腹腔镜手术时CO2气腹对机体有一定影响,应在密切监护下可完成手术.

    作者:古博;闵苏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Survivin与基因治疗

    Survivin是1997年发现的凋亡抑制蛋白(Inhibitor of apoptosis proteins,IAPs)家族的一个新成员,由于其独特的生物学结构,特殊的组织分布及明显的抗凋亡作用,目前越来越受到重视.基因治疗是指以DNA重组,基因转移,基因克隆和表达等技术,将遗传物质转入机体细胞,以达到治疗的目的,其关键是目的基因(靶基因)的选择.本文所涉及的survivin是肿瘤基因治疗的新靶点,现将survivin的功能及与肿瘤的关系及其在肿瘤基因治疗中的作用作一综述.

    作者:曾柯;杜虎;吴小候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应用灰色预测模型GM(1,1)对结核病发病率进行预测

    目的:探讨灰色预测模型GM(1,1)在时间序列资料中的应用;建立结核病登记发病率的预测模型.方法:利用重庆市结核病防治所于1993~2003年登记的结核病发病率资料建立灰色预测模型即残差GM(1,1)模型,并对2004年结核病登记发病率进行预测.结果:残差GM(1,1)模型为:(X)(1)(k+1)=89.5776e0.0392k-85.0913+8(k-1)1.6435e-0.306.8k,1993~2003年预测值的相对误差均小于0.05,关联度>0.6,小误差概率P>0.8;2004年结核病登记发病率预测为5.2942/10万,相对误差为0.0461,修正后的相对误差为0.0121.结论:残差GM(1,1)模型拟合效果结果较为理想,是一种短期内预测精度较高的预测模型.

    作者:易静;杜昌廷;王润华;刘琍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普卢利沙星对呼吸道和泌尿道致病菌的体外抗菌活性研究

    目的:研究普卢利沙星对呼吸道和泌尿道致病菌的体外抗菌活性.方法:采用琼脂二倍稀释法,测定普卢利沙星与左氧氟沙星对221株呼吸道和泌尿道致病菌的低抑菌浓度(MIC).结果:普卢利沙星对所有测试菌的MIC5o、MICoo和敏感率范围分别为0.03~1μg/ml、0.5~4μg/ml及67%~100%,左氧氟沙星分别为0.125~2μg/ml、0.5~8μg/ml及61%~100%.普卢利沙星对大肠埃希菌、阴沟肠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和卡他莫拉菌的MIC90是左氧氟沙星的MIC90的1/2;对肺炎克雷伯菌、变形杆菌、表皮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和粪肠球菌的MIC90与左氧氟沙星的MIC90相等;对流感嗜血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MIC90是左氧氟沙星的MIC90的2倍.结论:普卢利沙星对呼吸道和泌尿道致病菌均具有抗菌活性.

    作者:刘成伟;黄文祥;卓超;李崇智;余登高;郑行萍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结肠癌中有丝分裂关卡基因hsMAD2表达的分析

    目的:研究结肠癌组织中有丝分裂关卡基因HsMAD2的表达.方法:采用定量real-time RT-PCR方法检测18例结肠癌及正常结肠组织中hsMAD2基因表达水平.结果:以hsMAD2基因mRNA拷贝数/GAPDH基因mRNA拷贝数比值为hs-MAD2基因mRNA水平的相对定量值.结肠癌和正常组织中的hsMAD2基因mRNA拷贝数/GAPDH基因mRNA拷贝数比值分别为0.1235±0.0752和0.0312±0.0598.hsMAD2基因的表达水平在结肠癌中显著高于正常结肠组织.结论:hsMAD2基因在结肠癌组织中的高表达,可能与癌细胞的异常增殖有关,是结肠癌发生发展的原因,可为临床结肠癌的治疗提供有效的靶点.

    作者:施琼;翁亚光;蒋洪彦;徐远久;刘子杰;刘青松;蔡燕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肾脏良性病变误诊为肾癌的诊治分析

    目的:探讨提高肾脏良恶性肿瘤的诊断水平,降低误诊率.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1995年~2005年间被误诊的肾脏良性肿瘤患者21例,年龄33~63岁,平均51岁.术前均行超声、CT等影像学检查诊断为肾癌.结果:21例患者均手术治疗.术中行冰冻病理检查3例,提示为肾脏良性占位,行肿块剜除或单纯肾切除;8例行肾癌行根治术,另外10例行单纯性肾切除术,术后病理均为肾脏良性病变.随访1~5年,无复发.结论:少数肾脏良性占位性病变仅通过影像检查很易误诊为肾癌,手术探查及术中冰冻病理检查是降低误诊率的关键.

    作者:何卫阳;苟欣;吴小候;王明;邓远忠;傅劲草 刊期: 2007年第03期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主办:重庆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