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艳芳
目的 探讨宫颈癌患者放疗期间的护理措施.方法 对80例宫颈癌患者手术后放疗的临床护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72例宫颈癌患者经放疗及护理,原发病灶得到有效控制,无放疗并发症的出现,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8例出现并发症的患者经过护理人员的精心护理也全部治愈.结论 对进行放射治疗的宫颈癌患者施行有预见性的护理措施,能够减小放疗的副作用,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刘春燕;万学亮;杨秀霞;张娜 刊期: 2013年第24期
针对食品法律法规与标准课程的特点,结合参与式教学的要求,设计参与式教学过程.参与式教学方法在本课程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课堂教学、参观实训和社会调查等方面,并对实施过程中的注意事项进行归纳总结.
作者:曾维丽;石晓;郭明月 刊期: 2013年第24期
“双师型”教师是在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框架下,对职业学校专业课教师提出的一种特殊要求.作为卫生职业学校,由于其培养对象的独特性、教学内容的专业性、医学技能的实践性等,尤其需要加强“双师型”专业教师队伍建设,而建设一支能适应卫生职业教育教学要求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是确保实践教学顺利有效完成和全面提高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同时也是提高专业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有效途径.下面笔者就卫生职业学校培养“双师型”教师谈点看法.
作者:马芳 刊期: 2013年第24期
从医学英语的教学目标出发,结合当前医学英语课堂枯燥乏味,医学生重阅读、轻交际的现状,主要从英语词汇教学及英语情境教学两个方面阐述如何帮助医学专业学生掌握基本的医学词汇及提高实际交际能力,对医学英语教学如何做到与科研、临床相结合,如何培养出适合国内外临床及医学科研的复合型人才做出有益的探索.
作者:曲文凤 刊期: 2013年第24期
高职院校推行学分制和学生社团建设在高职人才培养目标上具备高度的内部一致性.因此,社团活动学分制管理是推进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和加强高职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需要,也是不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1 社团活动学分制管理实践与探索根据我校要求,大力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充分发挥学生社团对人才培养的作用,我校护理学院把学分制管理引入到社团活动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作者:毕云霄 刊期: 2013年第24期
从抓住国际化发展机遇、落实国际化发展新举措及构建国际化发展新模式、实现国际化梦想3个方面阐述黑龙江护理高等专科学校国际化的发展思路与实践探索,旨在为我国卫生职业教育的国际化提供借鉴.
作者:田国华 刊期: 2013年第24期
高等师范学校的女生一般较多,她们的年龄也比师范类本科院校的女生小,入学年龄一般都在十五六岁,正处于青春期,此时如何引导她们面对各种生理和心理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应使她们正确认识性特征和青春期的自我保健知识,提高自我保护意识,维护自尊,学会自爱;教育和引导她们正确对待青春期的异性交往,从而使她们确立自强、自立、守信的人生信念,努力学习,实现自身价值.
作者:徐守霞 刊期: 2013年第24期
诊断学课程在医学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是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之间的一门桥梁课.但其教学内容抽象,知识量大,传统的课堂教学方法在信息量、生动性与说服力方面有所限制,而多媒体教学则能充分发挥其独特的优势,生动形象地演示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率,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作者:李奇星 刊期: 2013年第24期
目的 了解天津市乡镇卫生院医生工作现状,分析影响培训效果的因素,探讨增强培训效果的对策.方法 通过座谈及问卷调查收集数据和资料.结果 天津市乡镇卫生院医生现有学历以大专为主,工作内容以日常体检、健康教育与咨询、预防保健为主,提高业务水平的途径主要为自学,岗位需求的知识与技能主要以医学心理学知识、预防保健、物理诊断技能为主,影响培训效果的因素主要为工学矛盾及缺乏单位支持.结论 面向乡镇卫生院医生的培训需要教育者、单位管理者及乡镇卫生院医生本人的共同努力.
作者:周海燕 刊期: 2013年第24期
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是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效的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有利于强化教学管理,促进教师、学生的共同发展,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重点论述滨州医学院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的基本思路、评价办法,为今后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不断完善提供借鉴.
作者:刘卫东;高宗华;韩坤 刊期: 2013年第24期
在高职高专助产专业实习前的综合实训中应用任务驱动教学法,研究表明,学生收获较大,对学习过程及效果感到满意,但该教学法仍需完善改进.
作者:彭慧蛟;赵国玺;郑长花;王雪;吴岸晶 刊期: 2013年第24期
“双师素质”护理专业教师是现代护理职业教育对教师的基本要求,护理专业教师“双师素质”的培养日渐受到教育行政部门和培训单位的普遍重视.通过分析护理专业“双师素质”教师的内涵,分析当前职业学校护理专业教师的“双师素质”状况以及护理专业教师培养存在的问题,提出加强护理专业教师培养的建议,以促进护理专业“双师素质”教师快速成长.
作者:花开功 刊期: 2013年第24期
根据对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的分析,对“文本的加工与表达”一节经分析研究后,采用问题驱动和分组协作创作的教学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对教学进行反思.
作者:马海梅 刊期: 2013年第24期
目的 讨论超声在颈动脉狭窄以及脑卒中高危人群中的临床运用价值.方法 选择我院接受超声诊断的340名患者作为对象,其中:原发性高血压189例,冠心病140例,糖尿病128例,下肢动脉疾病87例,并按照年龄分为≥60岁组和<60岁组.所有患者均使用彩色多普勒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统计患者颈动脉狭窄情况,并进行逻辑斯蒂回归分析.结果 颈动脉狭窄在50%~99%的患者数量为94例,其中:颈动脉狭窄在70%~99%(重度狭窄)的患者有27例,占比为7.9%.不同疾病患者颈动脉狭窄情况不同.下肢动脉患者和冠心病患者更容易发生重度颈动脉狭窄.逻辑斯蒂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年龄、冠心病和下肢动脉疾病是颈动脉狭窄的主要原因,P分别为0.009、0.012和0.018,P<0.05.至于性别、吸烟史、高血压和糖尿病等并不是导致患者颈动脉狭窄的主要因素,P分别为0.167、0.982、0.735和0.612,P>1.05.结论 使用超声检查对颈动脉狭窄高危人群进行检测具有重要的临床运用价值.其中:年龄超过60岁、有冠心病和下肢动脉疾病的患者是颈动脉狭窄的高危人群,应该在检测中重点排查,以便及早发现并进行诊断,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傅民;方建华 刊期: 2013年第24期
目的 探讨基层重症医学科的层级管理模式.方法 实行层级管理下的责任制和功能制相结合的排班模式和分层培训及考核.结果 实施层级管理和分层培训后护理质量和护士素质有所提高.结论 层级管理下的责任制和功能制相结合的排班模式和分层培训适合在基层重症医学科使用.
作者:王小平 刊期: 2013年第24期
长期以来,职业教育课程改革止步不前的原因在于课程微观内容的设计与编排未跳出学科体系的藩篱,内容不能随着临床工作内容的发展而发展,内容的排序也使得教师在“教”和学生在“学”时感到困惑,不能与工作实践环节联系,使得学生进入临床后无法完成护理岗位的具体工作,结果是不能培养出真正的职业能力.职业能力是在工作过程中获得的,在课程开发时就需要建立起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观,而按照工作过程的顺序开发课程,才是凸显职业教育特色的课程改革的突破口[1].
作者:李静明;邓向伟;宫晓波;陈敏;张霞;尹卉;宋晶 刊期: 2013年第24期
药物化学是药学专业的一门专业课,其所涉及的药物种类繁多、结构复杂、性质易混,学生学习起来比较困难,甚至会出现畏惧心理.针对药物化学课程的特点,在教学中采取一系列教学方法,能够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
作者:张艳军 刊期: 2013年第24期
目的 掌握白银市预防接种服务现状,探讨提高预防接种服务质量的办法.方法 设计调查问卷,随机抽取基层25%的接种单位进行调查.结果 白银市已建立较为健全的预防接种服务网络;接种点的配置较往年有明显提高,预防接种服务门诊接种率达到100.00%,预防接种服务周期以“月接种”为主,占94.33%;接种人员实际操作技能能够满足工作需要,理论知识还需加强学习.2012年,各类疫苗报告接种率维持在95.00%以上,但接种率调查显示,以县区为单位,仅白银区所有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达90.00%以上,其他县区均有部分疫苗接种率低于90.00%.结论 白银市预防接种工作要继续加强接种点的配置,改善条件、充实人员,对现有的人员加强培训和学习,进行绩效考核.提高白银市接种率的关键是对流动人口和城乡结合人口的管理.
作者:张学太;何涛;朱玉英 刊期: 2013年第24期
形体美逐渐在生活、交际、工作中被人们所认可,它通过各种训练塑造人的优美形体、培养优雅气质、促进心理健康.护理专业学生通过参加形体训练,改善和塑造形体与体态、培养良好气质,从而达到外在的形体美与内在的气质美完美统一.
作者:程倩 刊期: 2013年第24期
天然药物化学是药学专业中理论性很强的一门课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普遍反映其内容多而杂、难而乱.结合自身教学实践,针对天然药物化学教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改善天然药物化学教学的一些思路,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职业素质以及提升教学效果.
作者:李丹苹 刊期: 2013年第2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