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浅谈医学检验专业学生书写实验报告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何丹

关键词:医学检验专业, 实验报告, 实验课程
摘要:针对医学检验专业学生书写实验报告中存在的常见问题,结合实际提出解决方法,提高学生实验报告的书写质量,培养学生严谨的工作作风.
卫生职业教育杂志相关文献
  • 中职后进生转化之我见

    绝大多数后进生之所以“差”,具体讲,就是因为他们大多数缺乏自信心,因此,要解决后进生“差”的问题,应该先解决其自信心缺失的问题,让其克服自卑心理,恢复自信心,满怀信心地学习和生活,这才算是真正的转化.

    作者:王娴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提高医学高职生就业率的对策思考——基于SWOT分析法

    通过借助管理学的SWOT分析法对医学高职专业毕业生就业的优势、劣势、机遇及挑战进行系统分析,并据此提出提高医学高职生就业率的建议和对策.

    作者:郑佳琳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医药高职学生职业精神培养的途径探析

    医药高职学生是医疗卫生行业的后备力量,医药高职学生的职业精神培养关系到医疗卫生事业的健康发展.分析医药高职学生职业精神培养的内涵,并从改革课程体系、结合专业课程教学、借助实践教学平台、培养教师职业精神、建设校园文化、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等角度,阐述医药高职学生职业精神培养的途径.

    作者:赵月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校企合作共建高职院校专业文化的研究与实践

    专业文化是专业建设的核心内容之一.通过介绍专业文化的内涵,了解高职院校专业文化的职业本位、开放融合、前沿引导、区域文化等特点,论述专业文化建设的意义,重点介绍建设高职院校专业文化的内容和建设措施.

    作者:秦雯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以能力为本位改革护理专业第二课堂教育的实践与探究

    分析当前中职护理专业学生就业的主要去向和就业能力的现状以及改革第二课堂教育的必要性,立足对学生护理就业能力的培养,阐述和探究我校改革第二课堂教育的若干实践.通过开展第二课堂教育,加强对护理专业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及人际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医德医风的培养,从总体上提高护理专业学生的就业能力,从而推进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

    作者:廖禹东;郭忠;袁尚华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我国多元文化护理的研究进展

    随着社会的进步及发展,不同国家之间的交往增多,不同民族文化的交流也日益增多,逐步形成了一个多元化的社会体系.护理人员在从事护理活动的过程中,面对不同国度、不同民族、不同语言、不同宗教信仰等具有多种文化因素的服务对象时,既要提供适合他们需要的共性护理服务,又要保证适应个体文化背景需要的特殊护理服务;既要提供与其文化与健康相适应的关怀,又要提供有利于其健康水平提高的有效关怀[1].这就要求护理人员具有相应的文化护理能力.因而,多元文化护理是现代社会条件下护理工作发展的必然趋势[1],护士应运用多元文化护理理论来引导她们的行为和临床决策,从而找到一条佳的途径来解决因文化差异造成的纷繁复杂的问题[2].

    作者:吴慧琼;张慧敏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高等教育过程中研究式实验教学课程的探讨

    针对大学实验的教育现状,在诸多教育工作者的研究基础上作系统分析,努力探索在实验教学中进行研究性教学的途径.

    作者:都建;秦宜德;罗欣;鲁云霞;张胜权;黄海良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不同性别护生校园暴力的发生类型分析

    为了解校园暴力发生的真实状况,于2009年对某地医专护生进行了抽样调查,以分析其发生特点,寻求解决对策,现报告如下.1对象与方法1.1对象以某地医专护生为研究对象,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参考2006年对该校中专护生校园暴力的调查结果[1],取20%作为预期发生率,计算样本量为712.考虑不应答因素预计调查784人,实际发放调查问卷861份,收回有效问卷(问卷内容填写完整,无缺项漏填和逻辑错误的为有效)796份,有效回收率92.5%.796名护生中,男生37人,女生759人.年龄小15岁,大24岁,平均(19.66±1.31)岁.

    作者:孙静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现代教育技术在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实验教学中的合理应用

    现代教育技术在高等卫生职业教育实践教学中的应用加快了教学手段现代化进程,促进了实践教学的改革和教学质量的提高.但是,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在教学中也存在着不合理甚至滥用的现象.结合教学实践,对现代教育技术在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实验教学中的合理应用进行探讨.

    作者:杨朝晔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模拟扮演法在中职有机化学教学中的尝试——以“碳原子之间自相成键”为例

    以中职生的生源情况为出发点,结合图片说明模拟扮演法能将抽象的有机化学知识形象化,并能转化为学生易于接受、教师易于操作的师生互动方式,阐明在中职有机化学教学中运用模拟扮演法的可行性.

    作者:黄肇锋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中职卫校语文教学融入人文教育的方法

    针对目前中职卫校学生的人文素质相对较低的现状,在语文教学中融入人文素质教育是其中一种解决问题的办法.语文教学中融入人文教育的方法有让学生朗读课文、加强学生课外阅读、加强学生对国学经典的学习及课堂外对学生的延伸教育等.

    作者:农淑琴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说课——青年教师的成长之路

    随着卫生职业院校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师资队伍也在不断壮大,其中青年教师占的比例越来越大.青年教师多数是刚从医学院校毕业,缺乏师范院校系统的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虽满腔热忱地投入到教学工作中,但需较长的成长探索之路.如何能找到一条事半功倍的成长捷径,是教育研究者长期探索的课题之一.现就说课这一有助于青年教师快速提高的教研活动形式,针对说课的思路方法做一浅谈.

    作者:谢岚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高职药事管理学第一课教学设计

    为使高职药学生正确认识药事管理学的重要性,提高学习兴趣,对教材第一课的教学内容进行精心设计,着重讲解学科重要性,使学生明确药事管理对指导药学实践具有重要意义,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

    作者:李歆平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关于在卫生士官升级培训中开展第二课堂教育的思考

    根据对2011年度60名升级卫生士官学员在我队培训期间有关第二课堂教育活动的调查,阐述在现代教育条件下,医学生对课外教育的要求和目前在开展第二课堂教育中的不足,并结合工作实践对如何搞好卫生士官升级培训学员第二课堂教育提出想法与建议.

    作者:席阿丽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项目教学法在康复医学概论教学中的应用

    为了培养高技能型人才,国内外各个高职院校都在实施教学改革,其中萌芽于欧洲的“项目教学法”成为近几年高职院校关注的焦点,并被广泛应用于高职院校的各个专业,作为专业基础课程的康复医学概论也作为开展项目教学法的一门课程,以此来提高教学质量.

    作者:贾秀芬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中职生职业生涯规划个案指导

    职业生涯规划(简称生涯规划),又叫职业生涯设计,是指个人与组织相结合,在对一个人职业生涯的主客观条件进行测定、分析、总结的基础上,对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特点进行综合分析与权衡,结合时代特点,根据自己的职业倾向,确定佳的职业奋斗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做出行之有效的安排[1].我校自2008年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以来,职业生涯规划理念已深入学生内心,他们纷纷开始对自己未来的职业发展作规划设计,下面就以对我校口腔工艺技术专业的一名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咨询为例,介绍笔者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指导过程.

    作者:潘馨声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868例手足口病流行病学分析

    手足口病是小儿易感的病毒性传染性皮肤病,个别重症患儿病情进展快,可导致死亡.手足口病是我国法定报告的丙类传染病,近年来在我国局部地区流行.为了更进一步认识本病的流行特点,有效控制疫情,现将我院2010年就诊的868例手足口病患儿的资料进行流行病学分析.

    作者:张琼;郭燕萍;郭菊英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康复治疗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探索

    为适应社会需求,我院康复治疗技术专业以基层就业为导向,以服务社区为宗旨,以培养高素质技能型康复治疗技术人才为目标,校院深度合作创建教育—实践—服务和能力培养的“三结合、递进式”人才培养模式;并构建基于康复治疗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打造“互聘互培”、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学团队;校院合作共建国家级康复治疗技术实训基地;完善多方参与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作者:张绍岚;蔡红星;常唐喜;杨汉正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浅析医院护理人员在职教育与管理

    系统阐述医院护理人员在职教育的内容、意义及培训措施,并对如何实施护理人员在职教育管理进行综述.

    作者:李传兰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方寸之间显英雄——医学院校英语教学中的人文素质培养

    医学教育中,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的双重属性决定了在医学院校开展人文素质培养的重要性.英语作为一门公共基础课,它具有的人文教育功能袁明必须在英语教学中加强人文素质培养,从而大限度地挖掘学生潜力,培养出在听说、阅读、翻译、写作等诸方面拥有较高医学英语水平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作者:赵巧红 刊期: 2013年第02期

卫生职业教育杂志

卫生职业教育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科教司;甘肃省卫生厅

主办:甘肃省医学科学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