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不同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腺肌病疗效观察

陈淑霞

关键词:米非司酮/投药和剂量, 子宫内膜异位症/诊断, 子宫内膜异位症/治疗
摘要: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腺肌病的临床疗效并观察其对内分泌的影响及副作用.方法:选择2003-04~2006-04在漯河市召陵区人民医院就诊并确诊的子宫腺肌病患者60例,随机分为2组:观察Ⅰ组30例服用米非司酮6.25 mg/d,连服6个月;观察Ⅱ组30例服用米非司酮12.5 mg/d,连服6个月.定期随访,比较应用不同剂量米非司酮的疗效、副作用及对内分泌功能的影响.结果:2组痛经症状均有缓解,观察Ⅰ组和观察Ⅱ组痛经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3.3%和96.6%,两组对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观察Ⅰ组恶心症状发生率(20.0%),明显低于观察Ⅱ组(56.7%),观察Ⅰ组血清性激素平均无明显变化,观察Ⅱ组血清孕酮水平明显降低.两组对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超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腺肌病安全、有效、副作用小、对内分泌功能影响小.
中国误诊学杂志相关文献
  • 卵巢外腹膜浆液性乳头状癌11例分析

    现将我们1996-06~2006-10收治的卵巢外腹膜浆液性乳头状癌11例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年龄43~72岁,以55岁以上多见.均以腹胀、纳差及发现腹部包块为主因入院.病程2周~3个月.腹水征多为阳性,妇科检查有时于盆腔可触及形状不规则,质地较硬,实性或囊实性包块,活动度差.超声检查均提示盆腹腔包块,CA125均高于正常.

    作者:任利军 刊期: 2007年第19期

  • 虚实证误诊67例分析

    目的:探讨表里寒热虚实证中易发生误诊的证型.方法:对3 a中我院中医门诊发现并记录明确的误诊病例进行分析总结.结果:本组中错辨虚实证58例(86.6%),错辨寒热证3例(4.5%),错辨表里证6例(9%).结论:虚实证易误诊.

    作者:郑兴河;王五杏;韩立燕;杨滨 刊期: 2007年第19期

  • CD44s和CD44v6 在大肠病变中表达及其预后的意义

    目的:明确CD44s和CD44v6在大肠病变中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85例大肠癌和28例大肠腺瘤及36例癌旁正常肠黏膜中CD44s和CD44v6蛋白表达与分布和临床意义.结果:CD44s 和CD44v6在大肠腺癌中表达率分别为67.1%和92.9%,在伴有不典型增生的大肠腺瘤组织中分别为66.7%和88.9%,两者与癌旁正常肠黏膜组织相比,有显著差异(P<0.01).CD44s和CD44v6蛋白阳性过度表达与大肠癌的临床Duke′s分期密切相关(P<0.01),5 a生存期不足5 a组CD44v6阳性率明显增高(P<0.05)但CD44s和CD44v6蛋白阳性表达均与大肠腺癌分化程度、有无淋巴转移及远处转移不相关(P<0.01).结论:CD44s和CD44v6蛋白阳性表达对大肠癌早期诊断有一定意义,尤以CD44v6意义更大.而且,CD44v6对大肠癌癌患者估计预后有一定意义.

    作者:许东哲;金哲洙;李瑞永 刊期: 2007年第19期

  • 延边儿童末梢血中锌、铁含量905例调查

    锌铁是人体重要的微量元素,特别与儿童的生长发育有着密切关系,因此,及时了解并调节儿童体内微量元素锌铁含量意义重大[1].为了解延边地区儿童末梢血中锌铁含量,我们进行了相关检测及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王玉环;姜春善;崔鲜花 刊期: 2007年第19期

  • 老年人早期左心衰误诊28例分析

    现将2003~2006年我科收治的初诊时被误诊的老年早期不典型左心衰竭28例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男17例,女11例,年龄62~86(平均73)岁,住院天数:2~32(平均16.2) d.

    作者:吴国艳 刊期: 2007年第19期

  • 地奥心血康治疗冻疮疗效观察

    冻疮是寒冷季节常见皮肤病,治疗方法较多,但口服地奥心血康胶囊治疗者尚未见报道.笔者应用该药治疗本病38例,获得满意疗效.总结如下.

    作者:范平 刊期: 2007年第19期

  • 缺陷短波单胞菌致菌血症1例分析

    缺陷短波单胞菌(Brevundimonas diminuta)为革兰染色阴性短小杆菌,菌落特征为灰白色,中心凸起,边缘不整,似草帽状.我们于近期在1例发热、背部皮肤破溃、糖尿病患者血中培养出缺陷短波单胞菌,并取得治疗成功,分析如下.

    作者:樊卫红;王北宁;刘杰;周海峰 刊期: 2007年第19期

  •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23例分析

    股骨粗隆间骨折是老年人常见的一种损伤,且易发生于高龄老年人群,其发生年龄比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年龄偏高5~6岁,患者伤前往往有多种原发病或基础病,如果治疗方法选择不当,易出现合并症.2000年至今我们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该病取得了良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国庆;杨烈东 刊期: 2007年第19期

  • 脑血管疾病误诊为颈椎病1例分析

    对脑血管疾病误诊为颈椎病1例分析如下.1 病历摘要女,73岁.因以头痛、头晕3 d入院.既往发现有冠心病病史10 a余,颈椎病病史3 a余,否认既往有高血压病、糖尿病病史.3 d前在家中无明显诱因出现头痛、头晕伴颈肩酸痛、全身无力、恶心感,无呕吐胃内容物,颈部做旋转时可加重眩晕、头痛,经卧床休息后上述症状无明显好转,遂到本院门诊,体格检查:T 37.3 ℃,BP 130/80 mm Hg.

    作者:刘建成;马文学;刘德讯;罗志堘;张桂英 刊期: 2007年第19期

  • 糖尿病并发急性心肌梗死临床观察

    我们对1995-03~2006-03我院收治的糖尿病并发急性心肌梗死与非糖尿病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资料做一比较,旨在认识糖尿病并发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特征.报告如下.

    作者:宋芙荣;祐红瑞;宋冠男 刊期: 2007年第19期

  • 肺外结核误诊5例分析

    对我院2005~2006年误诊的肺外结核5例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男3例,女2例;年龄20~55(平均42)岁,病程2周~3 a,平均3个月.无结核接触史,初始症状呼吸道症状轻或无,3例高热T 39~40 ℃,1例伴有皮肤反复红斑,1例为腕部囊性包块及手指屈曲活动受限,1例2 a前外院初诊为肝区涨痛,2 a后以腰背痛双下肢麻木入院,住院期间因消化道大出血手术治疗的2例中有1例有明显消化道症状,2例可扪颈部或腋部肿大淋巴结,1例右腋下淋巴结融合粘连肿大,乳房稍大,皮肤色红,乳晕处橘皮样外观,乳头稍内陷.实验室检查:血象增高3例;血沉升高4例;3例行PPD试验,阳性1例;胸片1例诊断肺炎,1例上肺结核,1例可疑结核,2例无异常,诊断肺炎者CT检查为结核;1例肝CT 2 a前为多发低密度病变,2 a后CT复查钙化.1例肠结核行肠镜检查病理示慢性炎症.

    作者:郑立 刊期: 2007年第19期

  • 不孕症经阴道超声输卵管通液术320例分析

    阴道超声检查以逐步广泛地应用到妇产科临床工作中,由于其具有:患者不需憋尿,不受肥胖、术创、肠气体影响,阴道内操作距子宫附件及盆腔脏器近,可应用高频探头,使扫描的影像更清晰,微细结构更明确,以及灵活的扫描断面和患者无痛苦性检查的特点已被临床医生和患者接受.我院根据上述特点,将阴道超声与输卵管通液术相结合.对320例女性不孕患者进行分析,应用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作者:吕彦利;吕新华;朱琳 刊期: 2007年第19期

  • 血液与尿液中葡萄糖检测结果158例分析

    目的:对血液与尿液中葡萄糖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以帮助临床尽早作出诊断与治疗.方法:对158例可疑糖尿病患者同时检测空腹血糖与尿糖.结果:158例糖尿病患者中,血糖检测阳性率为70.25%,而尿糖检测阳性率为63.92%;57例尿糖阴性患者中,只有24例患者的血糖>7.8 mmol/L,101例尿糖阳性患者中,有14例患者血糖<7.8 mmol/L.结论:尿糖测定主要用于筛查疾病和疗效观察而不作为诊断指标,而用于确诊或动态观察时好测定血糖,对一些症状不明显的非典型病例,出现两种方法结果不一致时,应结合临床作进一步检查.

    作者:陈暖;彭学宏;李微 刊期: 2007年第19期

  • 慢性心力衰竭误诊10例分析

    慢性心力衰竭是内科常见多发病之一,临床工作中容易误诊.现将我院2000-01~2006-01期间慢性心力衰竭误诊10例分析如下.

    作者:李中学;连韩 刊期: 2007年第19期

  • 黏膜下浸润麻醉应用于上颌窦穿刺980例分析

    我科2006-01~2007-05对上颌窦穿刺患者980例采用1%利多卡因黏膜浸润麻醉,疼痛轻且省时.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男521例,女459例,年龄8~75岁;首次穿刺590例,2次以上穿刺390例;16号上颌窦穿刺针穿刺860例,穿刺导管针穿刺(5 mm×156 mm)120例.

    作者:高峰;王娟芹;董灵芝;张金聚;房少辉 刊期: 2007年第19期

  • 医疗废物医院感染管理

    目的:加强医疗废物规范化管理,预防医院交叉感染.方法:建立健全以主要负责人为第一责任人的医疗废物管理体系,加强医务人员的医疗废物管理相关知识培训,制作各项管理制度及处置流程图;发挥监督部门职能作用;采取问题反馈,提出整改措施,进行效果评价.结果:管理方法得当,医疗废物处置进入规范化、制度化.结论:加强医疗废物规范管理,是预防和控制医院交叉感染,提高医疗质量的重要保障.

    作者:张静 刊期: 2007年第19期

  • 大月份输卵管妊娠破裂1例分析

    对大月份输卵管妊娠破裂1例分析如下.1 病历摘要女,22岁,孕2产1.末次月经2007-02-25.停经40 d在当地卫生所验尿HCG阳性,未做B超检查.于2007-05-26T06突感整个腹部绞痛,尤以右侧中下腹明显,伴肛门坠胀感,伴头昏,未晕倒.由家人送到本院急诊科就诊,让我科会诊,查:BP 75/54 mm Hg,痛苦貌,面色苍白,腹肌紧张,整个腹部压痛,反跳痛,尤以右下腹明显,移动性浊音阳性.

    作者:邬晓娜;姜泽轩;唐燕妮 刊期: 2007年第19期

  • 住院患者院内感染402例分析

    目的:了解综合性医院住院患者医院感染,探讨其临床特征及对策.方法:对住院患者18 019例合并医院感染402例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医院感染率为2.23%,呼吸系统占首位,ICU科医院感染高.年龄≥60岁、长期住院(≥30 d)、各种侵袭性操作应用是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预防性应用广谱抗生素不能减少院内感染发生率.结论:综合性医院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率较高,通过建立健全预防医院感染的制度和措施;缩短住院时间,尽量减少不必要的侵袭性诊疗操作;合理使用抗生素等措施预防和控制.

    作者:陈卫珍 刊期: 2007年第19期

  • 带状疱疹误诊慢性胆囊炎1例分析

    对带状疱疹误诊慢性胆囊炎1例分析如下.1 病历摘要男,55岁.3 d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上腹胀痛,为持续性钝痛,体位改变时疼痛加剧,疼痛无规律性,无腰肩背部放散痛,行B超检查提示慢性胆囊炎,收入内科治疗2 d,无症状改善.入院后第2天右上腹壁及腰背部出现散在红色小丘疹,皮损进行性发展为丘疱疹和水疱,疼痛剧烈,为针刺样,遂请我科会诊,诊断为带状疱疹转入我科.系统检查未发现其他阳性体征.皮肤科情况:皮损分布于右上腹壁及腰背部,沿皮肤浅表神经呈簇集带状分布,为丘疹、丘疱疹、水疱并存,部分水疱融合成大疱,疱壁紧张,周围绕有红晕,触痛明显.我科治疗:给予抗病毒、止痛、增强免疫力、营养神经及外用药对症治疗1周,水疱干燥,皮疹面积缩小,无新生皮损,患者疼痛缓解.

    作者:姜向阳 刊期: 2007年第19期

  • 食管多发癌及食管、贲门重复癌18例临床X线误漏诊分析

    食管多发癌及食管贲门重复癌,临床并非少见,容易漏诊,本文收集我院近10 a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食管多发癌及食管贲门重复癌18例,结合手术、病理回顾性分析术前钡餐造影资料如下.

    作者:肖永鑫;时维东;孙献勇 刊期: 2007年第19期

中国误诊学杂志

中国误诊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漯河市中心医院 重庆第九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