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暖;彭学宏;李微
本文就我院1998~2006-08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病历进行回顾性分析如下.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我院心内科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117例,AMI诊断均按指南[1]公布的标准.根据症状、心电图及血清心肌酶综合判定[2],所有患者根据发病时有无胸痛主诉分成无胸痛组(NCPMI组)和有胸痛组(CPMI组).NCPMI组41例,男13例,女28例,年龄60~87(73.5±13.5)岁;CPMI组76例,男36例,女40例,年龄48~72(60.0±12.0)岁.41例不典型AMI主要首诊症状为:以突发呼吸困难、不能平卧、胸闷、咳嗽为主要表现者12例,占29.3%;以上腹胀痛、恶心、呕吐等上消化道症状为首发表现者12例,占29.3%;以心悸、气短为主诉而表现为心律失常者10例,占24.4%;以低血压、休克为明显异常体征者5例,占12.2%;其他表现为异位疼痛,如牙痛、咽部疼痛或紧缩感者2例,占4.8%.
作者:罗波 刊期: 2007年第19期
对氟比洛芬酯致惊厥1例分析如下.1 病历摘要女,22岁.因右股骨上段骨折拟腰麻下行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既往无过敏史、无癫痫及精神病史.麻醉前30 min肌注鲁米钠0.1 g、阿托品0.5 mg.L3~4间隙蛛网膜下腔注入0.5%布比卡因10 mg,10 min后测麻醉阻滞平面达T10.手术顺利,术中生命体征平稳.术毕缓慢静脉注射氟比洛芬酯50 mg(北京泰德制药有限公司,批号5027A),1 min后患者突然出现四肢抽搐,口吐白沫,双眼上翻,呼之不应.测SpO2 86%、HR 98次/min、BP 110/62 mm Hg.考虑药物性惊厥,立即面罩供氧,保持呼吸道通畅,静注异丙酚50 mg.2 min后抽搐停止,约30 min后神志恢复,无神经系统后遗症.
作者:吴坛光 刊期: 2007年第19期
现将我们1996-06~2006-10收治的卵巢外腹膜浆液性乳头状癌11例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年龄43~72岁,以55岁以上多见.均以腹胀、纳差及发现腹部包块为主因入院.病程2周~3个月.腹水征多为阳性,妇科检查有时于盆腔可触及形状不规则,质地较硬,实性或囊实性包块,活动度差.超声检查均提示盆腹腔包块,CA125均高于正常.
作者:任利军 刊期: 2007年第19期
目的:了解武汉总医院血液科在医院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建设中的现状.方法:将近2 a患者出、入院、死亡人数及住院费用、年度毛收入等进行对比,从服务人性化、设施宾馆化、技术一流化、费用合理化等方面阐述神经效益和经济效益成效.结果:社会效益成效显著,经济效益达到一般水平.结论:必须以社会效益带动经济效益的发展,医院、科室才会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作者:朱明兰;袁超燕;陈海珍;胡回云;张新华 刊期: 2007年第19期
自1997~2006年以来我院共收治胎盘早剥148例,其中误诊5例.现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孕周26~40+3周,年龄25~35岁,5例中有1例为初孕,2例为初胎但有人流史,2例为第2胎.
作者:李承华;王宁宁 刊期: 2007年第19期
2000-06~2007-03我们应用针刺联合柴胡莪术汤治疗肝癌介入术后顽固性呃逆,效果显著,现总结如下.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肝癌介入化疗栓塞术后患者61例,按就诊顺序随机分组.治疗组31例,男27例,女4例,年龄35~72(平均56.3)岁;原发性肝癌23例,肝转移癌8例,肿瘤直径2.8~12.5 cm;首次介入术后呃逆者5例,多次介入术后26例;病程短者6 d,长17 d.对照组30例,男27例,女3例,年龄37~71(平均54)岁;原发性肝癌24例,肝转移癌6例,肿瘤直径2.4~12 cm;首次介入术后呃逆者3例,多次介入术后27例;病程短者7 d,长15 d.
作者:石跃 刊期: 2007年第19期
1 病例摘要男,6岁.家人代述:患儿中午放学回家偷食肉类过多,下午在校上课时患儿出现肚子痛,随之呕吐,来诊时见患儿精神不振,痛苦面容.查体:T 36.7 ℃,P 96次/min,R 24次/min,BP未查.视诊:腹部平坦,未见胃、肠蠕动波.触诊:腹稍胀伴疼痛,以左下腹压痛明显,无反跳痛,膀胱区无充盈.叩诊:左下腹鼓音较弱.听诊:未闻及肠鸣音,当时考虑小儿贪食肉类食物过多,食之过快,伤及脾胃,导致脾胃失和.小儿饮食多不规律,饥饱无常,活动无常,引起机体胃肠N应激性痉挛,随之给予654-2 4 mg、爱茂儿1支肌内注射,另给予PPA1片、维生素B2 2片,多酶片1片,乳酸菌素片2片,3次/d,口服,于服药2 h后再次出现呕吐,面部潮红,T 38.2 ℃,嘱患儿其家属临时输液观察(生理盐水250 ml,头孢噻肟针2.0地塞米松10 mg;5%葡萄糖250 ml,庆大霉素8万U;10%葡萄糖500 ml维生素C 2.0,甲氰咪胍0.6)后患儿排小便正常,大便稀薄,量多,不成形,按上述药物继续治疗2 d后患儿大小便正常,查体无阳性体征反应.
作者:楚发奎;郭艳 刊期: 2007年第19期
我院1985-01~2007-01临床其他疾病误诊为急性阑尾炎行手术18例,现就其误诊原因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结肠癌(肝曲)2例,分别为64、68岁.肠系膜淋巴肉瘤1例,22岁;肠套叠4例,成人2例,儿童2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穿孔3例,老年人2例,青年人1例.肠系膜淋巴结结核1例.右输尿管结石1例.右输卵管妊娠破裂4例,其中3例未婚.右侧输卵管炎2例,均未婚.本组术中所见2例结肠癌均属中期,缩窄型,近段结肠扩张,阑尾增粗、充血.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穿孔孔径较小,右髂窝有少量炎性积液,阑尾充血.右输卵管妊娠破裂出血者,出血量在150~200 ml,破裂处已凝成血块,出血停止.输卵管炎者其输卵管增粗,呈急性炎症,有少量积脓,阑尾充血.
作者:冷永德;牛洪欣;李坤 刊期: 2007年第19期
Mirizzi综合征(Mirizzi syndrome, MS)是指胆囊颈或胆囊管结石嵌顿,引起胆总管压迫或胆总管狭窄而产生的胆管炎和梗阻性黄疸的综合性征候群[1].发病率占胆囊切除术的0.7%~1.1%[2].其术前诊断困难,术中可因术者对此病认识不足、处理不当而产生严重并发症.现将诊治26例分析如下.
作者:赵建国;翟会侠;吕震;杨华 刊期: 2007年第19期
目的:探讨宫腔镜下输卵管插管治疗输卵管梗阻的疗效.方法:将200例确诊为输卵管梗阻的患者进行宫腔镜下输卵管插管.结果:治愈173例,有效18例,无效9例.讨论:宫腔镜下输卵管插管治疗输卵管梗阻疗效显著,安全可靠.
作者:李燕 刊期: 2007年第19期
慢性心力衰竭是内科常见多发病之一,临床工作中容易误诊.现将我院2000-01~2006-01期间慢性心力衰竭误诊10例分析如下.
作者:李中学;连韩 刊期: 2007年第19期
对我院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误诊为顽固性高血压1例分析如下.1 病历摘要男,46岁.以间断头痛头晕3 a、加重1周于2005-10-27收入院.既往体健.查体:BP 200/140 mm Hg,意识清,言语明,自由体位,呼吸平稳,肥胖体质,颈部粗短,颈静脉无充盈,双肺未闻及罗音,HR 90次/min,律齐,无杂音和心包摩擦音,腹部未闻及血管杂音,双肾区无叩击痛,双下肢不水肿.
作者:白艳玲;庞慧钏;唐玉龙 刊期: 2007年第19期
作者: 刊期: 2007年第19期
对我院2005~2006年误诊的肺外结核5例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男3例,女2例;年龄20~55(平均42)岁,病程2周~3 a,平均3个月.无结核接触史,初始症状呼吸道症状轻或无,3例高热T 39~40 ℃,1例伴有皮肤反复红斑,1例为腕部囊性包块及手指屈曲活动受限,1例2 a前外院初诊为肝区涨痛,2 a后以腰背痛双下肢麻木入院,住院期间因消化道大出血手术治疗的2例中有1例有明显消化道症状,2例可扪颈部或腋部肿大淋巴结,1例右腋下淋巴结融合粘连肿大,乳房稍大,皮肤色红,乳晕处橘皮样外观,乳头稍内陷.实验室检查:血象增高3例;血沉升高4例;3例行PPD试验,阳性1例;胸片1例诊断肺炎,1例上肺结核,1例可疑结核,2例无异常,诊断肺炎者CT检查为结核;1例肝CT 2 a前为多发低密度病变,2 a后CT复查钙化.1例肠结核行肠镜检查病理示慢性炎症.
作者:郑立 刊期: 2007年第19期
目的:探讨髂内动脉假性动脉瘤的临床诊断及影像学特点,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减少误诊.方法:报告1例肾癌、髂内动脉假性动脉瘤的临床资料、影像学特点、诊断和治疗情况,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本病无特异性临床表现,容易误诊,诊断主要依靠影像学检查.结论:髂内动脉假性动脉瘤是一种罕见的疾病,通过综合分析可以做出准确的诊断.手术切除动脉瘤是本病的主要治疗方法,对于高危患者,可采用腔内修复术.
作者:苏顺业;卢洪凯;梁利芹;臧家红;吴海燕 刊期: 2007年第19期
霉菌性胃溃疡临床上少见,文献报道也甚少,其临床表现为上腹部不规则性疼痛、反酸、嗳气、不适等非特异性症状,胃镜下表现与恶性溃疡极其相似,易被误诊误治.现将我院1998~2006年间误诊为胃癌的3例分析如下.
作者:金玉女 刊期: 2007年第19期
急性心肌梗死(AMI)误诊为急腹症的报道在文献中屡见,但急腹症误诊为AMI的报道较少.我们遇见十二指肠球部前壁穿孔与胆囊腹部粘连诱发胆心综合征误诊为急性下壁心肌梗死1例,现分析如下.
作者:熊晶辉;吴莹;陈玉春 刊期: 2007年第19期
我院2004~2006收治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36例,应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联合十二指肠乳头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治疗,取得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文慧;赵颖;李昆鹏;陈志龙 刊期: 2007年第19期
我们在应用金特佳注射液治疗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的过程中发现2例皮肤瘙痒反应,现分析如下.1 病历摘要例1:男,78岁.因反复心前区闷痛10 a余加重伴头昏心悸1周入院.既往有高血压病、颈椎病史,无药过敏史.查体:T 36.2 ℃,R 19次/min,P 92次/min,BP 158/96 mm Hg.神清,自动体位,双肺无特殊.心界不大,律齐,心音低钝,未闻及杂音.腹软,余无特殊.
作者:金立军 刊期: 2007年第19期
我们对河南省红十字血液中心2006年流动采血车的全血献血者随机抽取了2 000名献血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采血过程中和采血后发生的献血反应进行了观察、分析,以便研究掌握献血反应在献血者人群中发生的可能性,从而改进采血工作,更好地保证献血者的身心健康.
作者:闫玉展;冯冬梅;王春艳 刊期: 2007年第1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