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健康教育路径在病毒性肝炎患者优质护理中的应用

吴秀英

关键词:健康教育路径, 病毒性肝炎, 优质护理
摘要:目的 推行优质护理服务,提高患者满意度.方法 实行责任制包干整体护理,按照健康教育路径,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结果 开展优质护理,患者满意度提高.结论 开展优质护理,充分调动了护士的积极性,提升了护理服务内涵,提高了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卫生职业教育杂志相关文献
  • 案例教学法和情景模拟教学法在内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比较

    目的 比较案例教学法和情景模拟教学法在内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对照组主要采用案例教学法,实验组采用情景模拟教学法.从学生学习成绩、学习效果自评、教师同行评价几方面进行评价,比较两组教学效果.结果 两组在学生学习成绩(主观题)、学习效果自评、教师同行评价上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情景模拟教学法更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

    作者:董瑞婕;周肖英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社区卫生技术人员预防保健知识与技能需求调查

    目的 了解社区卫生技术人员预防保健知识与技能需求情况.方法 对天津市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卫生技术人员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从事预防保健工作的人员比例(18.7%)明显高于所学专业为预防医学专业的人员比例(8.9%),经x2检验有显著性差异(P<0.01);社区卫生技术人员对预防保健知识与技能的掌握程度有显著性差异(P<0.01),对预防保健知识与技能的培训需求也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应加强对社区卫生技术人员的预防保健知识与技能培训.

    作者:李研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浅议PBL教学法在诊断学教学中的应用

    在总结多年教学经验的基础上,在诊断学“常见症状”教学中采用PBL教学法,注重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作者:高志荣;张意丽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提高三年制临床医学专业组织胚胎学教学质量的实践

    组织胚胎学是高等医学院校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为了提高组织胚胎学教学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提高组织胚胎学教学质量的方法进行探讨.

    作者:陈旭东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合理配合“教”与“学”提高护理专业病理学教学效果

    病理学是介于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之间的一门桥梁学科,在整个医学教育中处于至关重要的地位.病理学教学过程中,理想的教学效果依赖于“教”与“学”之间的密切配合.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能使“教”与“学”密切配合,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作者:张秀芝;亢春彦;王黎;肖红;薛玉仙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品管圈在降低24小时尿蛋白定量总尿量漏填率中的应用

    目的 了解品管圈活动在降低24小时尿蛋白定量总尿量漏填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成立品管圈,确定“降低24小时尿蛋白定量总尿量漏填率”活动课题,随机对活动前后两组(共214例)患者的24小时尿蛋白定量总尿量的填写情况进行调查,分析漏填原因,制定相应的对策并组织实施.结果 24小时尿蛋白定量总尿量漏填率由25.96%下降到5.45%.结论 品管圈活动对降低24小时尿蛋白定量总尿量漏填率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何雄;杨爱丽;赵桂玲;梁芳;刘彦婷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护士执业资格考试与妇产科护理学教学改革

    目的 探讨妇产科护理学教学如何适应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方法 总结和分析为适应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及其变化在妇产科护理学教学中采取的相应对策、方法,分析其中促进护士执业资格考试通过率提高的因素.结果 (1)学习和掌握护士执业资格考试的目的、宗旨及其要求是提高护士执业资格考试通过率的重要条件.(2)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提高教师自身素质,是制定符合护士执业资格考试要求的教学计划和选用适合的教学方法的基础.结论 调整教学内容、加强临床实习管理、强化考前辅导、改革考试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均可提高妇产科护理学教学质量,提高护士执业资格考试通过率.

    作者:成敏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中职医学检验专业新教学方法探索

    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笔者提出细菌养成计划、自助餐式技能考核、小组模块制授课等中职医学检验专业的新教学方法.

    作者:刘子忱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基于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解剖实验课考试改革

    在解剖实验课教学中通过观察,总结学生不愿主动学习的原因,探索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方法.

    作者:刘立夏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中职数学教学质量浅析

    分析中职数学教学现状,提出相应对策,以提高中职数学教学质量,为培养具有开拓、务实精神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奠定基础.

    作者:吴林祖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提高中职护生脉搏测量准确率的教学策略

    目的 提高中职护生脉搏测量准确率.方法 以我校2011级78名学生为研究对象,分析不能正确测量脉搏的原因,进行针对性训练,对比训练前后测量的准确率.结果 训练前后异常脉搏测量达标率分别为14.1%和84.6%(x2=77.58,P<0.01),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对中职护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强化训练能有效提高脉搏测量准确率.

    作者:邵曙霞;杨慧兰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高职药学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探讨与实践

    以连云港中医药高等职业技术学校药学专业为例,以培养就业为导向的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对传统药学专业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与思考.

    作者:刘世君;吕霞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大屏幕与小黑板之争——从一次教学意外引出的对多媒体教学的思考

    多媒体以其信息传递的快捷性,知识更新的便利性,内容、形式的新颖性,强烈冲击着“黑板+粉笔”的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甚至出现多媒体教学独霸课堂,“黑板+粉笔”被挤出课堂的现象.本文旨在寻找“小黑板”和“大屏幕”间的平衡点,以使两种教学模式各尽其力,各展其能.

    作者:韦庆丽;唐丽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超声检查前健康教育护理体会

    目的 探讨健康教育对超声检查效果的影响,以便更好地改进护理方法.方法 随机抽取我院2012年1-10月386名超声检查患者,按单双号分为两组.单号为健康教育组,于超声检查前实施健康教育护理干预;双号为对照组,超声检查前不作健康教育.结果 健康教育组超声检查图像清晰率、一次性检查成功率、患者配合程度、医患和谐率及工作有效率均优于对照组.结论 实施健康教育护理干预对提高超声检查工作效率,促进医患和谐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宋新荣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抑郁症头痛的小针刀治疗研究

    目的 探讨小针刀治疗抑郁症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70例抑郁症伴头痛症状的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两组均进行氟西汀药物治疗,在此基础上对干预组进行小针刀治疗,并分别于治疗后1、3、5周末计算患者的头痛指数,同时以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定患者的抑郁程度.结果 干预组抑郁症治疗的显效率为62.86%,对照组为37.14%,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干预组头痛治疗的显效率为80.00%,对照组为45.71%,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干预组抑郁症及头痛症状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小针刀治疗抑郁症头痛效果良好.

    作者:周洪鹏;袁雪;阎加民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跟痛症的中西医结合治疗进展

    跟痛症是常见的足部病变.跟痛症的治疗方法多种多样,可选择药物内服、膏药外敷、针灸、手法按摩、激光、手术等治疗方法.治疗的关键是尽可能消除病因、缓解疼痛、改善生活质量、加强康复锻炼.查阅近年国内外有关文献,对跟痛症的治疗策略及其适应证、有关的新进展作综述.

    作者:冯康虎;方鹏飞;张文贤;宋渊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教师量化考核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剖析目前我校实施教师量化考核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对策,从而完善绩效量化考核体系.

    作者:胡利萍;谭白梅;周轩;文凤菊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口腔修复工工作绩效评价及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构建口腔修复工工作绩效评价指标体系,验证其实用性,分析工作绩效的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德尔菲专家咨询法建立评价指标体系,确定指标权重.结果 从工作态度、工作能力、工作业绩3方面确定二级指标,对各指标赋予权重.对参加过卫生行业职业技能鉴定考试的107名口腔修复工的工作绩效进行实证研究.结论 该评价指标体系基本上与口腔修复工的岗位职责相适应,方法科学、结构合理、可操作性强,对于评价口腔修复工工作绩效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同时,众多因素均能影响口腔修复工的岗位胜任力及工作绩效.

    作者:师娜娜;靖瑞锋;崔霞;王小万;冯芮华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反思讨论法在病理生理学教学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反思讨论法在病理生理学教学中的应用.方法 将2011级护理学专业专科650名学生分为试验组(324名)与对照组(326名).试验组采用反思讨论法教学,对照组采用传统式授课法.结果 试验组学生的病理生理学课程考核成绩比对照组好,差异有显著性(P<0.001);试验组对教学效果的评价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01);试验组学期末评判性思维能力得分高于对照组,除寻求真相和开放思想外,差异有显著性(P<0.001).结论 反思讨论法能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培养其评判性思维能力.

    作者:萧赪;莫文娟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医院办护校工学结合护理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本文回顾性总结20世纪60至80年代国内普遍采用的医院附属护校、医院办护士班培养护理紧缺人才的办学模式,分析其效果、经验、教训,针对课程结构、毕业生质量等主要问题,提出建设性意见和建议,为相关院校建设护理专业提供参考.

    作者:沈晓洁;王立文;瞿光耀 刊期: 2014年第01期

卫生职业教育杂志

卫生职业教育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科教司;甘肃省卫生厅

主办:甘肃省医学科学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