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君;张瑜;郭大静;熬梦;郑元义;王志刚
目的 检测强直性脊柱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急性时相反应蛋白表达水平,探讨其与强直性脊柱炎发病的关系.方法 收集10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和9例健康对照,提取外周血单个核细胞,采用相对和绝对定量的等量异位标签串联质谱技术检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的急性时相反应蛋白表达水平,并运用Western blot方法进行验证差异表达的触珠蛋白(Hp)和铜蓝蛋白(Cp).结果 基于质谱分析的蛋白组学显示,19种急性时相反应蛋白在强直性脊柱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主要包括补体C3、纤粘蛋白(FN1)、血浆酶原(PLG)、转铁蛋白(TF)、Hp和Cp;Western blot检测Hp和Cp的表达水平与相对和绝对定量的等量异位标签串联质谱技术检测结果具有相同的变化趋势.结论 急性时相反应蛋白差异表达可能参与了强直性脊柱炎的发生、发展,有望作为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生物标记物.
作者:蔡安季;戴勇;李武县;李紫微;涂植光 刊期: 2013年第19期
中枢神经系统室管膜瘤属于少见肿瘤,可分布于颅内及脊髓内.其中脑室管膜瘤好发于儿童及青少年,通常位于脑室系统中,多生长在后颅窝,尤以第四脑室底壁多见[1],也见于脑实质内;而脊髓室管膜瘤好发于成人,多起自颈髓,尤以颈延交界区多见[2].现将本院2013年3月收治的1例经病理检查证实的脊髓、颅内广泛浸润的透明细胞室管膜瘤报告如下.
作者:陈晓燕;刘娟 刊期: 2013年第19期
目的 探讨O-型糖链合成的抑制对肠分化细胞内细菌侵袭数量和细胞内MUC2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 对肠分化细胞(HT-29-Gal)用O-型糖链抑制剂(benzyl-N-acetyl-α-D-galactosaminide,benzyl-α-GalNAc)处理,采用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检测MUC2 mRNA和蛋白的表达情况.并将HT-29-Gal细胞及benzyl-α-GalNAc处理的HT-29-Gal细胞分别与肠致病性大肠杆菌(enteropathogenic E.coli,EPEC)和肠出血性大肠杆菌(EHEC O157∶ H7) 37℃孵育2h,再加入100 μg/mL的庆大霉素,杀灭细胞外及粘附于细胞表面的细菌.后采用系列稀释克隆计数法观察benzyl-α-GalNAc 处理的HT-29-Gal细胞对细菌侵袭的影响.结果 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检测发现经benzyl-α-GalNAc处理的HT-29-Gal细胞MUC2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侵袭入benzyl-α-GalNAc处理的HT-29-Gal细胞的EPEC和EHEC O157∶H7的数量较对照细胞显著增加(P<0.05).结论 抑制HT-29-Gal细胞黏蛋白O-型糖链的合成导致侵袭入细胞内细菌数量增加和MUC2的表达降低.
作者:叶钧;宋丽丽;刘韵;田音;潘琼;彭志红;汪荣泉 刊期: 2013年第19期
目的 探讨采用PHILOS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2010年1月至2012年6月应用PHILOS锁定钢板治疗16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通过影像学资料、Constant-Murley评分(Constant-Murley score,CMS)及美国肩肘外科医师(American shoulder and elbow surgeons,ASES)评分对患者骨折愈合情况、肩关节功能及并发症等进行评估.结果 16例患者均获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7(6 ~25)个月.16例(100%)患者获得骨性愈合,14例患者基本获得解剖复位(87.5%),1例(6.2%)患者术后肩关节轻度疼痛,1例(6.2%)患者术后肩关节功能严重障碍.所有病例无钢板螺钉断裂、肱骨头缺血性坏死发生;平均ASES评分为80.5(40 ~96)分,平均Constant评分为72.4 (32~93)分;其中患肢肩关节功能优12例(75.0%)、良3例(18.8%)、差1例(6.2%).结论 采用PHILOS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粉碎型骨折,尤其对老年性骨质疏松患者,不仅可提供稳定的骨折固定,而且能进行早期功能锻炼,从而取得较好的疗效.
作者:黄伟弘;倪卫东;宋昭君 刊期: 2013年第19期
目的 探讨在4℃条件下用含川芎嗪的UW液保存不同时间后大鼠异体神经再生的影响,阐明川芎嗪在短期内能促进异体神经再生.方法 取3月龄雄性清洁级成年健康Wistar大鼠56只(受体),体质量200~ 250 g,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A'、B、B'、C、C'、D组,每组8只.取3月龄雄性清洁级成年SD大鼠24只(供体),体质量200~250 g,切取双侧坐骨神经干约15 mm,共取48条神经,经生理盐水冲洗后随机放入24根冻存管中(每根冻存管含2条供体神经),随机分为6组,于4℃条件下,任选3组分别经含川芎嗪的UW液分别保存4、6、12周后,作为实验A、B、C组神经修复供体,剩余3组用不含川芎嗪的UW液分别保存4、6、12周后,作为对照A'、B'、C'组神经修复供体.D组为新鲜自体神经移植组.术后4、8、12周行大体观察,术后12周行电生理检测,光镜、电镜观察神经再生情况.结果 术后12周检测腓肠肌湿质量、电生理情况,A、D两组优于其他组,但D组优于A组,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12周移植神经段行HE染色光镜观察结果显示,C组及C'组炎症反应重且空泡变性为明显,D组炎症反应轻,镜下见A、D两组神经纤维排列较规则.术后12周行透射电镜检测结果显示,A、D两组再生的有髓神经纤维较多,并可见少许无髓神经纤维,髓鞘完整,呈同心圆排列,细胞器丰富;B组镜下情况差于A组,C、C'组再生的有髓神经纤维较少,并见结缔组织结构.结论 在4周内保存异体神经,川芎嗪可改善其神经再生效果.
作者:钟建;阳明明;蒋电明 刊期: 2013年第19期
目的 模拟微种植体不同高度与角度植入成年人上颌后牙区并通过锥形束CT(cone 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测量分析其周围骨密度值.方法 选取30例成人CBCT影像资料为研究对象,对上颌骨进行扫描重建,从上颌第一前磨牙远中开始,将每个牙根间区域(不包括上颌结节)距离牙槽嵴顶2、4、6、8、10 mm处作为模拟植入点,分别测量与牙槽骨表面成30°、45°、60°、90°的4个不同角度模拟植入的直径为1.5 mm、长度为6.0mm的种植体外周1 mm的骨质密度.结果 在不同高度同一角度,不同角度同一高度,骨密度值对比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P<0.01).在同一高度时,30°的骨密度值均大于其他各组,在同一角度时,位置越高骨密度值越大.结论 通过CBCT测量分析了不同高度与角度将模拟微种植体植入上颌后牙区的外周骨密度大小.
作者:沈月腾;胡露露;宋锦鳞;邓锋;高翔 刊期: 2013年第19期
目的 从人肺泡上皮细胞甲酰肽受体激动剂——膜联蛋白A1(Annexin A1,AnxA1)的表达变化,探讨植物雌激素影响缺氧肺部炎症浸润的机制.方法 人肺泡Ⅱ型上皮细胞(A549)接种于60 mm培养皿中常规培养,待培养皿中细胞长满约70%,根据是否用药分为:对照组(溶剂DMSO对照)、染料木黄酮(genistein,Gen)组、大豆苷元(daidzein,DD)组,每组细胞再根据是否缺氧再分为常氧组(N)、缺氧组(H).Gen组、DD组于缺氧处理前分别加入Gen及DD,终浓度均为15 μmol/L.缺氧组细胞置于缺氧培养箱(1%O2)24h.取细胞培养上清及细胞裂解离心上清,结合甲酰肽受体特异性抑制剂tBoc2,通过趋化实验,检测其甲酰肽受体激动活性.用Western blot分析AnxA1、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核因子-κB (NF-κB)在蛋白水平的变化,用RT2-PCR法分析其mRNA水平的变化.结果 缺氧后的细胞冻融上清及培养上清趋化活性显著高于常氧组(P<0.05),而植物雌激素处理后,两种上清的趋化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Western blot与RT2-PCR检测结果显示,缺氧组AnxA1在蛋白水平和mRNA水平均高于常氧组(P<0.05),两种植物雌激素不同程度地削弱了缺氧对AnxA1的上调效果,同时对HIF-1α、NF-κB的蛋白水平也产生同样的影响.结论 植物雌激素削弱了缺氧对AnxA1基因表达的上调效应,其机制与HIF-1 α、NF-κB信号途径有关.
作者:杨娟;李晓栩;陈建;官立彬;黄瑊;白志川 刊期: 2013年第19期
目的 筛选具有显著促进巨核细胞增殖、分化和血小板生成活性的血小板生成素模拟肽(TMP)二联体线性多肽,并观察其对血小板减少症的救治作用.方法 设计合成系列TMP二联体线性多肽,其中两个头尾串联的TMP之间设置不同长度的连接肽,CCK-8法检测并筛选促巨核细胞增殖活性强的TMP二联体多肽,Western blot分析TMP二联体多肽激活STAT5和ERK1/2磷酸化情况,流式细胞术分析小鼠骨髓来源Sca+-Ⅰ细胞经TMP二联体多肽处理后巨核细胞标志分子CD41、CD61的表达变化.BALB/c小鼠用5 Gyγ射线全身一次性照射后皮下注射TMP二联体多肽,每天1次,连续用药7d,分析外周血血小板水平变化和骨髓造血组织病理改变.结果 连接肽长度和氨基酸组成可显著影响TMP二联体多肽的促巨核细胞增殖活性,其中由1个脯氨酸(P)和8个甘氨酸(G8)连接的TMP二联体活性较为突出.TMP-PG8-TMP多肽处理能够显著促进巨核细胞中STAT5和ERK1/2的磷酸化,该多肽连续作用14 d能够较IL-3对照组显著上调Sca+-Ⅰ细胞CD41、CD61的双阳性表达率[(83.26±5.38)%vs(15.70±2.12)%,P<0.01].此外,体内应用该多肽能够较辐照对照显著提高急性辐射损伤小鼠外周血血小板低值水平(164.8×109/L vs 53.0×109/L),并使血小板水平提前4d恢复.结论 通过筛选连接肽终获得具有显著促巨核细胞增殖和血小板生成活性的TMP二联体线性多肽.
作者:张舟;陈芳;曾东风;许杨;王崧;申明强;陈默;陈石磊;粟永萍 刊期: 2013年第19期
歪鼻畸形多是先天性的,亦有后天外伤引起的[1],患有歪鼻畸形者,往往需要鼻综合整形来矫正[2].临床上矫正歪鼻畸形的方法较多.然而,采用自体脂肪矫治歪鼻的方法目前临床少见报道,我科自2009年2月至2012年12月对26例患者行自体脂肪颗粒移植对歪鼻进行鼻外形微整形取得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姚翠英;严玲玲;李芸;钟文慧;陈芳;勾庆芬;付冰川;田霞;邵芳 刊期: 2013年第19期
目的 建立类鼻疽伯克霍尔德氏菌感染人肺癌上皮细胞A549的细胞模型.方法 优化类鼻疽伯克霍尔德杆菌感染A549细胞的感染条件(如MOI、感染时间),通过活细胞工作站动态观察、Giemsa染色、激光共聚焦、透射电镜确证胞内感染和宿主细胞的形态变化,通过炎症因子IL-8和TNF-α的检测,分析病原菌入胞率和宿主反应性,评价该模型中病原菌侵入A549导致多核巨细胞(muhinuclear giant cell,MNGC)形成的特点和病理损伤规律.结果 透射电镜结果显示类鼻疽伯克霍尔德氏菌侵入到胞内的时间早是4h.通过Giemsa染色形态观察,类鼻疽伯克霍尔德氏菌感染后早8h可观察到典型MNGC的形成.随着感染时间的延长,MNGC形成率和炎症因子IL-8逐渐升高,而TNF-α在此模型中变化不明显.结论 成功构建类鼻疽伯克霍尔德氏菌感染A549细胞模型.
作者:毛婵;李倩;方瑶;潘静;顾江;唐彬;李娜;张卫军 刊期: 2013年第19期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的茶多酚(tea polyphenol,TP)对草甘膦(glyphosate,GLY)诱导小鼠睾丸支持细胞(sertoli 细胞)氧化损伤及凋亡的拮抗作用.方法 体外原代培养小鼠sertoli细胞,90 mg/L GLY培养液处理细胞形成sertoli细胞损伤模型,加入不同剂量TP(浓度分别为10、20、40、80 mg/L),形成4个拮抗组,另设由正常培养基形成的对照组;各组细胞培养24h后,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生长情况及形态改变;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法检测细胞毒性;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情况;检测细胞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 oxidase dimutase,SOD)活性、谷胱甘肽(glutathione,GSH)及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结果 GLY处理组细胞出现收缩变小、脱落、甚至破碎,细胞的存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为对照组的47.03%;细胞内LDH活性明显高于对照组;细胞凋亡指数为(37.0±4.0)%,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细胞内SOD活性、GSH含量与对照组相比明显降低,而MDA含量明显升高(P<0.05).各拮抗组与GLY处理组相比,细胞形态有不同程度改善,尤其是拮抗组4(TP 80 mg/L)细胞生长状况明显好转,碎片明显减少;细胞的存活率、SOD活性及GSH含量明显升高(P <0.05,P<0.01);细胞凋亡指数、LDH活及MDA含量明显下降(P<0.05,P<0.01).结论 GLY对小鼠sertoli细胞具有诱导细胞凋亡及抑制细胞增殖,降低细胞抗氧化能力的影响,TP对GLY造成的这些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作者:赵文红;俞慧;张建国;江城梅 刊期: 2013年第19期
目的 筛选并优化了和厚朴酚自微乳化给药系统(honokiol-SMEDDS)的处方.方法 利用溶解度,辅料配伍实验及伪三元相图筛选空白处方,以粒径和体外释放评价为指标选取佳处方.结果 优化后的honokiol-SMEDDS处方油相为辛癸酸甘油酯(MCT),表面活性剂为聚氧乙烯氢化蓖麻油(Cremophor RH40),助表面活性剂为二乙二醇单乙基醚(Transcutol P),油相比例20%,表面活性剂与助表面活性剂的比值Km为2,载药量为10%,平均粒径为28 nm.结论 成功制备了honokiol-SMEDDS,显著提高了和厚朴酚的溶解度.
作者:甘露;田睿;郭锋;王春晖;左的于;张良珂 刊期: 2013年第19期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交通事故或其他外伤所致的肋骨骨折越来越常见,具有社会意义的不全性骨折常常漏诊,因此,对影像诊断提出了较高要求[1-2].多层螺旋CT是胸部创伤影像学检查的重要方法之一,在扫描速度、范围、图像分辨率及后处理功能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3].本研究通过回顾性分析201 1年1月至2012年12月656例肋骨骨折病例,探讨16层螺旋CT不同层厚的联合应用对肋骨不全性骨折的诊断价值,以期为临床诊治及法医学鉴定提供可靠依据,避免医疗纠纷[4].
作者:刘历;杨艺;黄兴涛;李琦 刊期: 2013年第19期
目的 研究芳樟醇R-和S-对映异构单体的体外抗菌活性.方法 采用琼脂稀释法和微量稀释法检测R-和S-芳樟醇的抗菌活性指标,包括MIC、MBC、B/I、抑菌曲线、半数抑制量(IC50)、杀菌曲线.结果 R-和S-芳樟醇对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29213、25923)、表皮葡萄球菌(ATCC12228、ATCC35984)、大肠杆菌(ATCC25922)均具有抗菌活性,敏感细菌的MIC值位于1.024~4.096 mg/mL,R-芳樟醇对部分细菌抗菌活性稍强于S-芳樟醇,两种构型芳樟醇B/I值均处于1~2范围内.而铜绿假单胞菌(ATCC27853)未检测出MIC值(MIC>8.192 mg/mL).R-芳樟醇对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25923、ATCC29213)的IC5o小于S-芳樟醇(P<0.05).两者的抗菌效应曲线均具有明显的时效和量效关系.结论 R-和S-芳樟醇具有良好的抗菌活性,两者抗菌活性可能存在细微的差异.
作者:胡小刚;陈剑鸿;夏培元;黄明春;冯伟 刊期: 2013年第19期
目的 探讨低氧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粘附能力的影响.方法 采用SD大鼠20只,年龄6~8周、雌雄不限、体质量100~120 g,获取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流式细胞鉴定实验细胞CD54、CD29、CD90、CD45表达.根据细胞培养及冲涮实验时的细胞氧环境,实验分组为4组:A组(20% O2培养20%O2冲涮组);B组(1%O2培养1% O2冲涮组);C组(20%O2培养1%O2冲涮组)和D组(1% O2培养20%O2粘附冲涮组),比较不同组下剪切力冲涮细胞的残留率.研究不同氧浓度变化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表达缺氧诱导因子-lα(hypoxia inducible factor,HIF-1 α)和血管细胞粘附分子(vascularcell adhesion molecule,VCAM-1)的影响.结果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1%O2环境下(B、C组)粘附能力增强,在20%O2环境下(A、D组)粘附能力减弱(P <0.05);HIF-1α表达水平在1%O2环境下(B、C组)增强(P<0.05).结论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随着粘附时间越长,细胞粘附能力也逐渐增强,经过低氧处理细胞的粘附力提高时间快于常氧环境.
作者:文飞;王立维;黄文 刊期: 2013年第19期
目的 探讨聚己内酯/胶原(PCL/COL)支架纳米纤维方向对小鼠成骨前体细胞(MC3T3-E1)形态、增殖、分化的影响.方法 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非取向和取向的PCL/COL纳米纤维支架的形貌进行观察;将MC3T3-E1细胞接种在非取向与取向的PCL/COL纳米纤维支架上,通过SEM及激光共聚焦显微镜(LSCM)观察细胞在两组材料上的生长形态,CCK-8法检测细胞在两组材料上的增殖情况,Real-time RT-PCR检测细胞在两组材料上成骨分化的功能性基因Ⅰ型胶原(COL Ⅰ)、碱性磷酸酶(ALP)、骨钙素(OCN)的表达情况.结果 非取向PCL/COL纳米纤维支架的纤维方向无规则,取向PCL/COL纳米纤维支架的纤维方向相同,两者纤维直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分别为(586±239) nm和(625±155)nm;SEM及LSCM检测结果显示MC3T3-E1细胞在非取向的纳米纤维上呈星形生长,细胞骨架呈不规则形态,而在取向纳米纤维上呈扁长形生长,且细胞骨架沿纳米纤维方向整齐排列;CCK-8检测结果显示在1、3、5d和7dMC3T3-E1细胞在非取向与取向PCL/COL纳米纤维支架上的增殖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eal-time RT-PCR检测结果显示MC3T3-E1细胞在两组材料上COLⅠ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细胞在非取向组较取向组能表达更多的ALP和OC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非取向和取向的PCL/COL纳米纤维支架均能提供一个良好的微环境,利于MC3T3-E1细胞的生长、增殖,同时非取向PCL/COL纳米纤维支架较取向PCL/COL纳米纤维支架更有利于MC3T3-E1细胞的成骨分化,是一种有应用前景的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
作者:路菊 刊期: 2013年第19期
目的 探讨全血γ干扰素诱导蛋白-10(IP-10)对活动性结核病的辅助诊断价值.方法 检测66例活动性肺结核病患者、40例非结核呼吸疾病患者及40例健康对照者血浆中非特异性IP-10的水平;分别应用纯化的结核分枝杆菌特异性蛋白早期分泌性靶抗原石(EAST-6)和培养液蛋白10 (CFP10)体外刺激患者全血,检测活动性结核病组、非结核呼吸疾病组和健康对照组人群全血中IP-10的释放水平;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比较非特异性IP-10和特异性IP-10对活动性肺结核的诊断效能.结果 活动性结核病组患者血浆中非特异性IP-10的水平为(139.6±124.2) pg/mL,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33.5±17.7) pg/mL,P<0.05];而与非结核呼吸疾病组[(88.1±73.3) pg/mL]无明显差别(P>0.05).经ESAT-6及CFP10诱导后,活动性结核病组患者全血IP-l0释放水平为(146.0±167.1) pg/mL,显著高于非结核呼吸疾病组[(26.6 ±9.7) pg/mL,P<0.01]与健康对照组[(24.2±9.7) pg/mL,P<0.01].经过ROC分析,结核特异性的IP-10诊断结核病的临界值为41.2 pg/mL,敏感度为68.2%,特异度为93.7%.特异性IP-10 ROC曲线下面积为0.905,高于非特异性IP-10(0.747,P<0.01).结论 IP-10可作为活动性结核病的辅助诊断方法.采用结核特异性IP-10较血浆非特异性IP-10能够提高活动性肺结核的诊断效能.
作者:罗效梅;熊玉霞;曹均;王燕妮;杨刚毅;李伶;廖涌 刊期: 2013年第19期
作者:刘良明 刊期: 2013年第19期
重症手足口病包括脑膜炎、脑炎、脊髓炎,神经源性肺水肿和循环衰竭,进入肺水肿和循环衰竭阶段和病死率高达83%[1].探讨重症、危重症手足病临床特征,早期判断重症病例,对手足口病的积极诊治和减少死亡具有重要的意义.现对我院2012年4-8月收治的76例重症、危重症手足口病病例进行分析和总结,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晴;谭丽;敖仇波;胡绍举;方芳 刊期: 2013年第19期
随着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技术和器械的进步,很多冠状动脉复杂病变已成为PCI术适应证,但对于冠状动脉分叉病变采用复杂策略PCI术后支架内血栓形成(in-stent thrombosis,ST)的并发症也随之增加,并带来严重心血管事件后果,已成为介入心脏病学发展的巨大障碍[1].作为目前强的抗血小板聚集药物,近来研究证实不同时期应用小剂量血小板膜糖蛋白(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替罗非班具有良好疗效,可减少术后主要心血管事件的发生[2].为了解大剂量替罗非班是否能更有效防治冠状动脉分叉病变复杂策略的Crush或Culottes支架术术后支架内血栓形成及其安全性,本研究对比分析了PCI术后予以常规剂量及大剂量替罗非班的安全性及对支架内血栓的影响.
作者:杨永曜;吴强;杨天和;蒋清安;唐峰;谭洪文;张长海 刊期: 2013年第1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