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关于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培养的思考

兰萍;何俊峰;马平;王文英;方倩

关键词:医学生, 医患沟通, 人际交往
摘要:医学是一门社会实践性及专业性都很强的学科,所服务的对象是具有复杂社会关系并患有疾病的人,因此医患沟通是贯穿于整个医疗活动过程中的特殊的人际交往过程,沟通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工作成效[1]。高等医学院校是培养我国未来医务工作者的摇篮,如何培养医学生的沟通能力、提高医学生的整体素质,无疑成为医学院校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
卫生职业教育杂志相关文献
  • 适于中职护理专业的计算机任务驱动教学设计探究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计算机教学中被广泛使用,实践证明,这种教学方法在计算机教学中是相当有效的。在实际教学中,如何设计教学任务是任务驱动教学的关键所在。现针对中等职业学校护理专业就如何设计教学任务进行探讨。

    作者:赵德元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医学院校有机化学实验双语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随着教育全球化,开展双语教学成为高等学校培养复合型人才的重要途径。阐述遵义医学院医学专业有机化学实验双语教学模式的探索和实践,并介绍双语教学过程中的经验。

    作者:张磊;王京;史大斌;万小强;江波;谭莉莉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从执业医师资格考试探索临床医学专业病理学教学改革

    执业医师资格考试作为世界通行的医疗行业人才的准入制度,已成为衡量各医学院校教学质量的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自1999年5月1日实施以来,已有十五六年时间。作为医师行业的准入性考试,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全面考核了学生的临床思维、综合素质及实践操作等多方面的能力[1]。病理学作为连接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桥梁学科,同时也是执业医师资格考试的必考科目,在教学过程中,以执业医师资格考试为导向,转变教学观念,优化教学大纲,改革教学方法,调整考核方式,对提高病理学教学质量、推动实现“培养医师专业能力”的教学目标意义深远。

    作者:张洁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关于职业道德与法律课程教材特点分析与教学方法运用的探究

    《职业道德与法律》[1]作为国家规划新教材,紧紧围绕中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遵循职业道德教育教学规律,从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需要出发,在课程结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了新的探索与改革创新。因此,在教学实践中也对中职开展职业道德和法制教育起到了重要的理论指导作用,是一本难得的好教材。

    作者:吴妍;李锋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合作性学习模式在高职护生临床实训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探讨合作性学习模式在高职护生临床实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高职护生121人分为对照组(60人)和实验组(61人),对照组采用传统临床实训方法,实验组采用合作性学习模式。通过操作考核成绩和自行设计的问卷评价两种学习模式的效果。结果实验组的操作考核成绩为(97.8±2.1)分,对照组的操作考核成绩为(96.7±2.3)分,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合作性学习模式与传统实训模式相比,有利于提高合作能力、提高评判性思维能力、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激发学习兴趣及增强学习效果,但在增强自信心、提高沟通能力和提高学习的自觉性方面存在不足。结论合作性学习模式在高职护生临床实训中应用效果较好,值得推广,但需要进一步探索在实训课中实施合作性学习模式时应如何增强护生的自信心及沟通能力。

    作者:杨洋;冯新玮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独立学院护理专业开展临床路径实践教学模式的分析

    通过分析临床路径实践教学的必要性与可行性,探讨临床路径教学在护理实习带教中的应用价值,总结临床路径教学法在促进护生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带教教师的自我完善以及实习带教管理的不断提高等方面的优势,鼓励在独立学院护理专业实习教学中推广应用。

    作者:袁群;黄颖;易霞;张银华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一线两面三平台”实验教学模式在天然药物成分提取分离技术教学中的应用

    总结天然药物成分提取分离技术实验教学的经验,通过转变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加强基本技能训练、改进实验考核方法等,建立“一线二面三平台”的实验教学模式,以期提高天然药物成分提取分离技术的实验教学质量。

    作者:吴方评;杨勇;杨宏健;金苹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加强医学院校教学质量监控中“教师评学”环节的研究与对策

    为进一步提高医学教学质量,规范医学教育管理,同时以学生为中心,大力发展素质教育,按照《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临床医学专业(试行)》要求,医学院校需要在“学生评教”的基础上,建立并完善“教师评学”环节,准确掌握医学生的学习状况和学习风气,从而实现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提升教学质量、强化教学效果的教育目的。

    作者:孙晓楠;刘莹;张静;郑葵阳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思维导图应用于内科护理学教学的尝试

    思维导图作为一种新型的学习方法,能使所学知识系统化、形象化,有助于学生掌握所学内容。内科护理学内容繁多、系统性强,使用思维导图既可帮助教师厘清思路,又可帮助学生把握重点及各知识点的相互联系,同时也能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及临床发散思维能力。

    作者:马俊英;张淑静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构建“二级三方”临床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探索与实践

    我院在“全面、全程、全员”质量管理思想的指导下,初步建立和实施“二级三方”的临床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体系。通过几年的探索与实践,在促进临床教学改革、提升教学质量方面可发挥积极作用。

    作者:曹林忠;张晓刚;薛朝晖;张欣;张晋陇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小组合作学习在基础护理实训教学改革中的应用

    目的:研究小组合作学习在基础护理实训教学改革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抽取2013级护理专业两个班,分别作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小组合作实训及考核模式,对照组采用传统模式。将两组技能成绩进行对比,通过问卷及自我效能感调查,反馈护生对改革方法的效果评价。结果实验组静脉注射、导尿术、期末考核成绩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绝大多数实验组护生认为小组合作学习能提高自我效能感,明显改善学习态度和学习效果;实验组自我效能感得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小组合作学习可增强护生的实训效果,也有利于护生职业综合素质的提高。

    作者:吴孝妃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多元互动教学模式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随着新一轮教学改革的逐步展开,教改的重心再次转移到教学方法的转变和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上来。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实验证明,多元互动教学模式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改变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式,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及英语语言的实际应用能力,同时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作者:张朝慧;邵广宇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在基础护理课堂教学中兼顾育人功能的探索与实践

    做人应追求精益求精,这样才能上进;做人应向榜样看齐,这样才有目标。因此,会做人才会学习。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对教书育人曾精辟地概括为“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高职院校专业教师教书育人主要体现在以专业课教学为主,挖掘不同教学环节的德育资源,落实教书育人的理念。实践证明,与专业课教学相互渗透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贴近学生、贴近生活,具实效性[1]。故本学期开学之初,利用基础护理课程的课堂前5分钟,确定了“今日话题”。

    作者:陈桂园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双师型”教师担任卫生高职校班主任工作的优势探讨

    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有其独特的优势,其队伍建设对职业教育的发展意义重大。班级是学校进行教学与管理的基本单位,班级状况直接影响着学生的生活、学习和成长,而班主任是班级直接的管理者和引导者,故班主任工作任重而道远。高职校学生有自身特点,“双师型”教师担任该层次学生的班主任更有优势。

    作者:刘艳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改良阴式子宫全切术对患者盆底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对比研究非脱垂改良阴式子宫全切术与经腹子宫全切术后1年、3年、5年对患者盆底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分析5年内在酒泉市人民医院妇产科行子宫全切术16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将采用改良阴式子宫全切术的82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将采用经腹子宫全切术的84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分析两组患者子宫全切术后的盆底功能及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阴道顶端脱垂、压力性尿失禁、腹腔粘连、影响性生活质量、术后抑郁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改良阴式子宫全切术与经腹子宫全切术相比,对患者创伤更小,可有效预防子宫全切术后盆底功能的障碍,生活质量明显高,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王丽红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PBL案例的写作要点剖析

    现代临床医学和生物医学的飞速发展给高等医学教育提出了新的课题和挑战。基于问题的教学模式(Problem-Based Learning,PBL),以学生自我学习和小组讨论为核心的教学方法已经引起医学教育界的广泛关注。 PBL教学模式指在教师引导下,学生对案例进行分析,通过把案例中涉及的临床实践和医学科研重点问题重新构建和情景再现,寻找和发现问题,查阅相关文献和展开小组讨论,终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从而实现自主学习目标的教学方法。

    作者:侯妮;倪磊;王爱英;胡晓岩;黄辰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临床护理教学查房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教学查房的有效方法,提高临床教学质量。方法将我院实习护生139人随机分成观察组(67人)和对照组(72人)。观察组采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带教方法进行临床护理教学查房,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实习带教方法进行临床护理教学查房。结果观察组实习护生理论知识掌握、护理程序应用及护理体检、护理病历书写成绩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的护理教学查房模式能使护生主动探索医学知识,有利于提高临床教学质量。

    作者:周爱君;郭方明;吴玲玲;陈惠卿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冠心病病人对医保定岗医师制度满意度的调查

    目的:了解冠心病病人对医疗保险(简称医保)定岗医师制度的满意度。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方法对常德市的两所医保定点医院的200名冠心病病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定岗组医保病人对医院、医师、护士的满意率高于非定岗组(P<0.05)。结论医保定岗医师制度可提高医保病人的满意度。

    作者:杨丽;汤勇;张德春;陈琳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高职制药专业“订单式”人才培养课程体系改革的研究

    “订单式”是高职教育领域的一种人才培养模式,能够有效实现在校和就业的无缝对接,目前已经得到广泛的认可。基于校企联合的有利平台,制订出高职教育制药专业“订单式”人才培养方案,构建相适应的教学课程体系,满足企业岗位技能与素质的需要,是达到高职教育制药专业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关键。

    作者:赵亚丽;吴英;张祥云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高年级医学生作为标准化病人的培训

    目的:探讨建立适合我国护理本科教学的学生标准化病人(SSP)筛选、培训及考核方案。方法招募兰州大学五年制本科临床医学专业四年级学生30名,经SSP规范培训及考核录取18名合格者作为研究对象,用于护理本科生的客观结构化临床考核(Objective Structured Clinical Examination,OSCE)。调查护理本科生及护理专家对SSP模拟准确度和一致性的满意度,分析评价SSP筛选、培训、考核方案的实用性和可靠性。同时调查SSP的工作感受。结果87.0%的护理专家和85.0%的护理本科生对SSP的模拟水平评价为满意;91.3%的护理专家和83.2%的护理本科生对SSP的表演一致性评价为满意。SSP在护理教学中的快乐感是影响其选择继续担任SSP的重要因素(P<0.05)。结论高年级医学生经过系统培训后能够成为理想的SSP并用于临床护理实践教学,同时可以减少培训SSP的经费和时间。

    作者:张玉芳;杨雪梅;盖琼艳;张清霞;李彦俊;刘萌萌 刊期: 2015年第20期

卫生职业教育杂志

卫生职业教育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科教司;甘肃省卫生厅

主办:甘肃省医学科学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