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亚丽;吴英;张祥云
执业医师资格考试作为世界通行的医疗行业人才的准入制度,已成为衡量各医学院校教学质量的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自1999年5月1日实施以来,已有十五六年时间。作为医师行业的准入性考试,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全面考核了学生的临床思维、综合素质及实践操作等多方面的能力[1]。病理学作为连接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桥梁学科,同时也是执业医师资格考试的必考科目,在教学过程中,以执业医师资格考试为导向,转变教学观念,优化教学大纲,改革教学方法,调整考核方式,对提高病理学教学质量、推动实现“培养医师专业能力”的教学目标意义深远。
作者:张洁 刊期: 2015年第20期
卫生学是临床医学专业留学生的必修课。为进一步提高临床医学留学生的卫生学教学质量,我们总结出留学生卫生学英文授课方法包括:制订教学大纲,编写英文教材;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课前充分准备;采用启发式教学,改进教学方法;优化实验内容,强调实验考核。
作者:任香梅;邵继红;徐莉春;吴秋云;周丽;李远宏 刊期: 2015年第20期
为进一步提高医学教学质量,规范医学教育管理,同时以学生为中心,大力发展素质教育,按照《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临床医学专业(试行)》要求,医学院校需要在“学生评教”的基础上,建立并完善“教师评学”环节,准确掌握医学生的学习状况和学习风气,从而实现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提升教学质量、强化教学效果的教育目的。
作者:孙晓楠;刘莹;张静;郑葵阳 刊期: 2015年第20期
探讨过渡期“三明治”教学模式在地方院校医学教育中的构建原则和实施方法,同时总结经验,分析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相应的解决方案,为过渡期“三明治”教学模式在医学教育中的应用奠定基础。
作者:王昌明;汪丽燕;梁志清;白纪红 刊期: 2015年第20期
目的:调查甘肃省哈萨克族、裕固族和汉族人群的血脂水平,探讨不同民族人群血脂水平与饮食习惯的关系。方法选择甘肃省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少数民族聚居地的哈萨克族、裕固族和汉族(年龄≥35岁)的常住居民共900人(每个民族300人)为调查对象,按整群随机的原则将每个民族的调查对象分为35~45岁组、46~55岁组和大于55岁组,分别测定每组人群的体质指数(BMI)、血清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甘油三酯(TG),观察3个民族不同年龄组间以上指标检测水平的差异,分析其与饮食习惯的相关关系。结果同年龄组裕固族血清TC、LDL-C、TG、HDL-C水平较其余两个民族高(P<0.05);哈萨克族TC、LDL-C、TG、HDL-C水平较汉族高(P<0.05);各民族间体质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浆血脂水平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存在明显的民族差异,饮食习惯是血脂水平的主要影响因素。
作者:刘国军;温世斌 刊期: 2015年第20期
针对中职学生作文存在的问题分析原因,结合体验式写作教学理论进行教学探索实践,主要通过注重学生的生活体验、阅读体验、写作自由体验、评价体验4个措施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作者:赵丽 刊期: 2015年第20期
医学临床实践学习是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向临床工作过渡、实现医学生就业准备教育以及职业定位的重要阶段,是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抽象模式与具体思维结合的重要教学过程[1]。通过临床实习,有助于促进学生理论与实践知识的融合,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和临床应用能力,使学生更快适应临床工作的实际需要,对实现面向基层、农村和社区服务的技能型、应用型高职高专临床医学人才的培养目标具有重要意义,也一直是我国高职高专医学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的重要研究内容。因此,针对高职高专进行临床实践的学生开展问卷调查研究,对比分析当前高职高专医学生临床实践的学习现状,认清制约当前高职高专临床医学生实践技能水平的因素,可为构建与高职高专医学院校临床医学培养目标相适应的、满足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需要的医学专门人才的实践教学体系提供参考,现将相关研究介绍如下。
作者:方家选;张东献;郭延东 刊期: 2015年第20期
目的:了解营养改善计划实施后中小学生的营养知识、态度、行为情况,为更好地推行营养改善计划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抽取实施营养改善计划的周口市试点县8所中小学的部分学生,对其进行营养知信行问卷调查。结果该地2122名中小学生中,营养知识知晓率为51.0%,中学生高于小学生(P<0.05);89.0%的中小学生具有良好的营养态度,中学生好于小学生(P<0.05);健康营养行为的总发生率为58.6%,中学生低于小学生(P<0.05);不良营养行为的总发生率为17.1%,中学生与小学生比较,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营养改善计划实施后,贫困县中小学生具备良好的营养态度,但营养知识水平有待提高,仍需培养其健康营养行为,改变不良营养行为。
作者:孙静 刊期: 2015年第20期
思维导图作为一种新型的学习方法,能使所学知识系统化、形象化,有助于学生掌握所学内容。内科护理学内容繁多、系统性强,使用思维导图既可帮助教师厘清思路,又可帮助学生把握重点及各知识点的相互联系,同时也能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及临床发散思维能力。
作者:马俊英;张淑静 刊期: 2015年第20期
现代临床医学和生物医学的飞速发展给高等医学教育提出了新的课题和挑战。基于问题的教学模式(Problem-Based Learning,PBL),以学生自我学习和小组讨论为核心的教学方法已经引起医学教育界的广泛关注。 PBL教学模式指在教师引导下,学生对案例进行分析,通过把案例中涉及的临床实践和医学科研重点问题重新构建和情景再现,寻找和发现问题,查阅相关文献和展开小组讨论,终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从而实现自主学习目标的教学方法。
作者:侯妮;倪磊;王爱英;胡晓岩;黄辰 刊期: 2015年第20期
目的:探索实习结束后本科实习护生专业认同现状及其相关因素。方法于2014年6月—9月,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和护生专业认同调查问卷对石河子大学141名完成临床实习的本科护生进行调查。结果本科实习护生专业认同总分为(69.80±9.54)分,属一般认同水平,不同性别的护生在专业认同总分及专业技能、专业期望维度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录取方式在专业情感、专业意志、专业期望维度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义务教育阶段教学单位应注重专业介绍,高校及教学医院针对本科护生应加强专业认同的指导,培养护生积极的专业意志与专业情感,提高其专业认同度。
作者:胡建新;刘明秀;周静;李萍 刊期: 2015年第20期
目的:研究小组合作学习在基础护理实训教学改革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抽取2013级护理专业两个班,分别作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小组合作实训及考核模式,对照组采用传统模式。将两组技能成绩进行对比,通过问卷及自我效能感调查,反馈护生对改革方法的效果评价。结果实验组静脉注射、导尿术、期末考核成绩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绝大多数实验组护生认为小组合作学习能提高自我效能感,明显改善学习态度和学习效果;实验组自我效能感得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小组合作学习可增强护生的实训效果,也有利于护生职业综合素质的提高。
作者:吴孝妃 刊期: 2015年第20期
目的:了解冠心病病人对医疗保险(简称医保)定岗医师制度的满意度。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方法对常德市的两所医保定点医院的200名冠心病病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定岗组医保病人对医院、医师、护士的满意率高于非定岗组(P<0.05)。结论医保定岗医师制度可提高医保病人的满意度。
作者:杨丽;汤勇;张德春;陈琳 刊期: 2015年第20期
为使学生适应时代的发展和新时期社会对新型口腔医学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肇庆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口腔系基于高职高专口腔医学生在未来就业岗位的工作场景进行口腔临床英语课程设计,并采取课堂模拟情景教学和课外微课网络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辅以注重激励和引导的形成性考核,激发学生对专业英语的学习兴趣,切实提高学生的口腔临床英语会话能力,同时有助于促进学生对口腔医学专业知识的掌握和医患沟通能力的培养。
作者:黎祺;梁玮;朱亚利;张少姬 刊期: 2015年第20期
目的:观察温经化瘀汤治疗寒凝血瘀型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4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西医综合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温经化瘀汤治疗,连续治疗4个月经周期,观察两组患者的综合疗效、血液流变学变化及超声声像图改变情况。结果治疗后对照组总有效率达85.11%,治疗组总有效率达97.87%,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高切黏度、低切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均降低(P<0.05),两组超声声像图治疗前后比较,均有显著变化(P<0.05),治疗组变化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温经化瘀汤能有效治疗寒凝血瘀型慢性盆腔炎,超声观察便捷、廉价、直观,可为临床对疾病的诊断提供有力依据,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值得推广。
作者:刘佳;盛丽;张宝洲;王维斌;武权生 刊期: 2015年第20期
药学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专业技能和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针对目前受教育的主要对象“90后”学生的共有特征,提出以学生为教学主体的基于自主学习的专业综合实验教学方法,并通过实验案例与调查问卷深入分析与验证该教学方法在综合实验教学中的优势,这对药学实验教学方法的改革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作者:史凡;杨红;武佳;宋亚芳 刊期: 2015年第20期
笔者对本院2014级222名高职护生第一学年第一学期开设的正常人体功能课程期末考试的拟题范围、复习状况、考题选择、期末考试成绩及不同成绩人数分布进行分析,以探索高职护生考试状况与学习态度的相关性。
作者:孙永波 刊期: 2015年第20期
目的:对比研究非脱垂改良阴式子宫全切术与经腹子宫全切术后1年、3年、5年对患者盆底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分析5年内在酒泉市人民医院妇产科行子宫全切术16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将采用改良阴式子宫全切术的82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将采用经腹子宫全切术的84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分析两组患者子宫全切术后的盆底功能及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阴道顶端脱垂、压力性尿失禁、腹腔粘连、影响性生活质量、术后抑郁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改良阴式子宫全切术与经腹子宫全切术相比,对患者创伤更小,可有效预防子宫全切术后盆底功能的障碍,生活质量明显高,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王丽红 刊期: 2015年第20期
为建立与人才市场需求相适应的中职药剂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并建立与之相适应的课程体系、教学模式,促进该专业不断优化、发展更加稳健,使本专业培养的学生更符合社会需求,卫生类中职学校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的改革势在必行。
作者:廖发菊 刊期: 2015年第20期
通过分析临床路径实践教学的必要性与可行性,探讨临床路径教学在护理实习带教中的应用价值,总结临床路径教学法在促进护生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带教教师的自我完善以及实习带教管理的不断提高等方面的优势,鼓励在独立学院护理专业实习教学中推广应用。
作者:袁群;黄颖;易霞;张银华 刊期: 2015年第2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