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甘肃省汉族、哈萨克族和裕固族人群血脂谱的研究

刘国军;温世斌

关键词:汉族, 哈萨克族, 裕固族, 血脂谱
摘要:目的:调查甘肃省哈萨克族、裕固族和汉族人群的血脂水平,探讨不同民族人群血脂水平与饮食习惯的关系。方法选择甘肃省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少数民族聚居地的哈萨克族、裕固族和汉族(年龄≥35岁)的常住居民共900人(每个民族300人)为调查对象,按整群随机的原则将每个民族的调查对象分为35~45岁组、46~55岁组和大于55岁组,分别测定每组人群的体质指数(BMI)、血清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甘油三酯(TG),观察3个民族不同年龄组间以上指标检测水平的差异,分析其与饮食习惯的相关关系。结果同年龄组裕固族血清TC、LDL-C、TG、HDL-C水平较其余两个民族高(P<0.05);哈萨克族TC、LDL-C、TG、HDL-C水平较汉族高(P<0.05);各民族间体质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浆血脂水平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存在明显的民族差异,饮食习惯是血脂水平的主要影响因素。
卫生职业教育杂志相关文献
  • 预见习教学方式在妇产科教学中的作用

    目的:探讨预见习教学方式在妇产科教学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21名本科学生,分为预见习组(n=145)和对照组(n=76)。预见习组在一年级课程结束后的暑假接受预见习教学,返校1个月后对预见习组进行问卷调查,对预见习组和对照组进行知识测验。后期的见习、实习内容及时间两组均相同。分析预见习组的问卷调查结果,并研究两组学生知识测验、妇产科临床见习和实习成绩,了解两组教学效果。结果预见习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职业崇高性的认识、提供给学生认识临床的机会、有利于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同时,预见习组学生的知识测验结果、临床见习成绩及临床实习成绩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预见习教学有助于提高妇产科教学水平。

    作者:夏梦;刘军秀;王晶;何勉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农村医学专业人才需求和专业改革现状分析

    为适应农村、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的需要,加强对学生临床实践及应用能力的训练,以适应职业岗位需求为导向,以能力培养为主线,优化人才培养方案,为农村、社区提供“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的应用型医疗人才。我校组织各科室主任及骨干教师到鄂尔多斯市周边的乡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村卫生室等19家医疗机构进行了农村医学人才需求情况与专业改革调研,现将人才需求和专业改革现状分析如下。

    作者:高丽芳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改良阴式子宫全切术对患者盆底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对比研究非脱垂改良阴式子宫全切术与经腹子宫全切术后1年、3年、5年对患者盆底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分析5年内在酒泉市人民医院妇产科行子宫全切术16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将采用改良阴式子宫全切术的82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将采用经腹子宫全切术的84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分析两组患者子宫全切术后的盆底功能及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阴道顶端脱垂、压力性尿失禁、腹腔粘连、影响性生活质量、术后抑郁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改良阴式子宫全切术与经腹子宫全切术相比,对患者创伤更小,可有效预防子宫全切术后盆底功能的障碍,生活质量明显高,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王丽红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高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建设的探索和实践

    探讨高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建设,从院校多元合作,完善人才培养模式;校企紧密合作,共建优质核心课程;专兼结合,打造高素质“双师”教学团队;行业参与,建设功能完备的校内外实训基地;发挥专业优势,提升社会服务能力等多方面进行探索和实践。

    作者:褚静英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小组合作学习在基础护理实训教学改革中的应用

    目的:研究小组合作学习在基础护理实训教学改革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抽取2013级护理专业两个班,分别作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小组合作实训及考核模式,对照组采用传统模式。将两组技能成绩进行对比,通过问卷及自我效能感调查,反馈护生对改革方法的效果评价。结果实验组静脉注射、导尿术、期末考核成绩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绝大多数实验组护生认为小组合作学习能提高自我效能感,明显改善学习态度和学习效果;实验组自我效能感得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小组合作学习可增强护生的实训效果,也有利于护生职业综合素质的提高。

    作者:吴孝妃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高年级医学生作为标准化病人的培训

    目的:探讨建立适合我国护理本科教学的学生标准化病人(SSP)筛选、培训及考核方案。方法招募兰州大学五年制本科临床医学专业四年级学生30名,经SSP规范培训及考核录取18名合格者作为研究对象,用于护理本科生的客观结构化临床考核(Objective Structured Clinical Examination,OSCE)。调查护理本科生及护理专家对SSP模拟准确度和一致性的满意度,分析评价SSP筛选、培训、考核方案的实用性和可靠性。同时调查SSP的工作感受。结果87.0%的护理专家和85.0%的护理本科生对SSP的模拟水平评价为满意;91.3%的护理专家和83.2%的护理本科生对SSP的表演一致性评价为满意。SSP在护理教学中的快乐感是影响其选择继续担任SSP的重要因素(P<0.05)。结论高年级医学生经过系统培训后能够成为理想的SSP并用于临床护理实践教学,同时可以减少培训SSP的经费和时间。

    作者:张玉芳;杨雪梅;盖琼艳;张清霞;李彦俊;刘萌萌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四川省泸州地区初级养老护理员培训初探及体会

    目的:探讨四川省泸州地区初级养老护理员的培训方式和机制。方法以泸州医学院护理学院为基地,联合泸州市民政局和四川省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共同组成养老护理员培训机构,培训学员113名,培训结束时对其进行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考核,并采用问卷调查法对学员进行理论课教学内容、实践课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安排、培训总体情况的满意度及建议等项目的调查。结果学员理论成绩和操作成绩均合格,持双证上岗。学员对理论课授课教师、实践课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安排、总体培训效果满意度较高,满意率分别为96.40%、91.80%、92.30%、90.00%、89.20%。结论政校合作培训养老护理员能够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值得进一步推广。

    作者:杨晓玲;张世友;鞠梅;陈丽;曾建霜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高职口腔医学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探索

    我国高职口腔医学技术教育发展历史短、速度快,许多问题有待解决,其中为主要的一个问题就是课程体系改革。针对目前口腔医学技术专业的教学现状,为培养适应行业企业实际发展需要的人才,从课程结构、课程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模式、考核机制等方面进行探索与研究。

    作者:谢丽娜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专业教育教学改革实践的探讨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和我国疾病预防控制体系的调整,如何加强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提高其培养质量,成为新世纪高等医学教育教学改革的重点。以构建符合民族地区特色的复合型公共卫生人才培养模式、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为目标,着眼于宁夏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就目前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专业的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实践环节及人文医学素质等方面的综合培养模式进行分析和探讨,以使新修订的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专业培养方案更加科学、合理。

    作者:杨惠芳;张毓洪;乔慧;杨建军;张鹏举;韩炜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一线两面三平台”实验教学模式在天然药物成分提取分离技术教学中的应用

    总结天然药物成分提取分离技术实验教学的经验,通过转变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加强基本技能训练、改进实验考核方法等,建立“一线二面三平台”的实验教学模式,以期提高天然药物成分提取分离技术的实验教学质量。

    作者:吴方评;杨勇;杨宏健;金苹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加强医学院校教学质量监控中“教师评学”环节的研究与对策

    为进一步提高医学教学质量,规范医学教育管理,同时以学生为中心,大力发展素质教育,按照《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临床医学专业(试行)》要求,医学院校需要在“学生评教”的基础上,建立并完善“教师评学”环节,准确掌握医学生的学习状况和学习风气,从而实现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提升教学质量、强化教学效果的教育目的。

    作者:孙晓楠;刘莹;张静;郑葵阳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多措并举加强职业院校学生安全教育

    泰山护理职业学院是一所女生比重达85%以上的职业院校,如何保护学生尤其是女生的安全是摆在学校特别是学生管理者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为了解学生的安全意识和防护能力,有的放矢地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教育,我们于2012年对1476名新生(其中女生1287名)进行了问卷调查。通过数据分析发现,68.8%的学生对安全常识的认知度不高;49.4%的学生不会火灾逃生;49.2%的学生会随意向陌生人透露个人信息;不少于21.9%的学生法制观念淡薄,自控能力差,遇事常采取错误甚至极端的行为;49.5%的学生缺乏自信;19.2%的学生心理封闭;近30.0%的学生以自我为中心;97.5%的学生对性知识、性健康了解不多甚至不了解。

    作者:朱菲菲;刘琳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高职高专医学生临床实践学习现状的研究

    医学临床实践学习是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向临床工作过渡、实现医学生就业准备教育以及职业定位的重要阶段,是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抽象模式与具体思维结合的重要教学过程[1]。通过临床实习,有助于促进学生理论与实践知识的融合,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和临床应用能力,使学生更快适应临床工作的实际需要,对实现面向基层、农村和社区服务的技能型、应用型高职高专临床医学人才的培养目标具有重要意义,也一直是我国高职高专医学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的重要研究内容。因此,针对高职高专进行临床实践的学生开展问卷调查研究,对比分析当前高职高专医学生临床实践的学习现状,认清制约当前高职高专临床医学生实践技能水平的因素,可为构建与高职高专医学院校临床医学培养目标相适应的、满足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需要的医学专门人才的实践教学体系提供参考,现将相关研究介绍如下。

    作者:方家选;张东献;郭延东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温经化瘀汤治疗寒凝血瘀型慢性盆腔炎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温经化瘀汤治疗寒凝血瘀型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4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西医综合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温经化瘀汤治疗,连续治疗4个月经周期,观察两组患者的综合疗效、血液流变学变化及超声声像图改变情况。结果治疗后对照组总有效率达85.11%,治疗组总有效率达97.87%,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高切黏度、低切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均降低(P<0.05),两组超声声像图治疗前后比较,均有显著变化(P<0.05),治疗组变化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温经化瘀汤能有效治疗寒凝血瘀型慢性盆腔炎,超声观察便捷、廉价、直观,可为临床对疾病的诊断提供有力依据,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值得推广。

    作者:刘佳;盛丽;张宝洲;王维斌;武权生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关于高等医学院校成人业余教育招生工作的思考

    面对医学院校成人生源逐年减少的现状与挑战,医学院校成人业余教育者应积极分析原因、探求对策、不断创新,努力办出医学院校成人业余教育的特色和优势,使成人教育在新形势下仍能继续发挥其培养人才的作用,为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作者:谭珍媛;梁秋云;洪坚善;莫税英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关于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培养的思考

    医学是一门社会实践性及专业性都很强的学科,所服务的对象是具有复杂社会关系并患有疾病的人,因此医患沟通是贯穿于整个医疗活动过程中的特殊的人际交往过程,沟通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工作成效[1]。高等医学院校是培养我国未来医务工作者的摇篮,如何培养医学生的沟通能力、提高医学生的整体素质,无疑成为医学院校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

    作者:兰萍;何俊峰;马平;王文英;方倩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大学生评教态度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采用自编的大学生评教态度调查问卷对525名甘肃省某高校大学生的评教态度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学生认为评教只是学校规定要限时完成的任务,与自己并没有太大的关系,因而不太重视评教活动;影响大学生评教态度的因素主要为非教学因素,因而现行的学生评教制度无法保证评教结果的准确性和真实性。针对调查中发现的影响大学生评教态度的各种问题,提出应向学生和教师及时反馈评教结果;注重过程性评价,让学生能够通过评教及时受益;探索学生实名评教制度与学生投诉权益保障制度,以避免和减少虚假评教与恶意评教;学校应真正践行“以人为本”的教育管理理念,为学生评教提供更多的便利。

    作者:李鹏程;罗媛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高职制药专业“订单式”人才培养课程体系改革的研究

    “订单式”是高职教育领域的一种人才培养模式,能够有效实现在校和就业的无缝对接,目前已经得到广泛的认可。基于校企联合的有利平台,制订出高职教育制药专业“订单式”人才培养方案,构建相适应的教学课程体系,满足企业岗位技能与素质的需要,是达到高职教育制药专业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关键。

    作者:赵亚丽;吴英;张祥云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在基础护理课堂教学中兼顾育人功能的探索与实践

    做人应追求精益求精,这样才能上进;做人应向榜样看齐,这样才有目标。因此,会做人才会学习。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对教书育人曾精辟地概括为“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高职院校专业教师教书育人主要体现在以专业课教学为主,挖掘不同教学环节的德育资源,落实教书育人的理念。实践证明,与专业课教学相互渗透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贴近学生、贴近生活,具实效性[1]。故本学期开学之初,利用基础护理课程的课堂前5分钟,确定了“今日话题”。

    作者:陈桂园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浅谈高职高专医学生情商培养模式及评价探究

    1情商内涵及其重要性情商[1](Emotional Quotien,EQ)是情绪商数的简称,它是评价一个人做人能力的重要参数。在成功的要素之中,智商只起大约20%的作用,而80%的因素则是情商。无数实例反复证明,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一个人成败的决定性条件[2]。当前,大学生发生心理危机的案例层出不穷,从十几年前的清华大学投毒案到马加爵杀人案,再到如今的复旦大学投毒案,充分暴露了当代大学生人际关系处理能力、情绪控制及自我调节能力、面对挫折的心理承受能力的欠缺。因此,情商教育意义重大。

    作者:李庆洁;张蕾;陈莉 刊期: 2015年第20期

卫生职业教育杂志

卫生职业教育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科教司;甘肃省卫生厅

主办:甘肃省医学科学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