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临床护理教学查房中的应用

周爱君;郭方明;吴玲玲;陈惠卿

关键词:建构主义, 临床护理, 教学查房
摘要:目的:探讨临床护理教学查房的有效方法,提高临床教学质量。方法将我院实习护生139人随机分成观察组(67人)和对照组(72人)。观察组采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带教方法进行临床护理教学查房,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实习带教方法进行临床护理教学查房。结果观察组实习护生理论知识掌握、护理程序应用及护理体检、护理病历书写成绩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的护理教学查房模式能使护生主动探索医学知识,有利于提高临床教学质量。
卫生职业教育杂志相关文献
  • 对职业院校中药传统技能大赛的思考与体会

    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是展示学校教学成果的重要平台,也是职业院校师生展示自我的平台。随着国家教育部将职业技能大赛提升到全新的高度,各个院校也越来越重视技能大赛。如何将技能大赛与教学有效融合是目前职业院校亟待解决的问题。现就职业院校中药传统技能大赛展开讨论,旨在提高教学技能水平。

    作者:李红芳;许响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适于中职护理专业的计算机任务驱动教学设计探究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计算机教学中被广泛使用,实践证明,这种教学方法在计算机教学中是相当有效的。在实际教学中,如何设计教学任务是任务驱动教学的关键所在。现针对中等职业学校护理专业就如何设计教学任务进行探讨。

    作者:赵德元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比较不同类型髓内钉在胫骨干骺端骨折治疗中的应用疗效及手术技巧的探究

    目的:比较专家型胫骨髓内钉与改良带锁髓内钉辅以阻挡钉治疗胫骨干骺端骨折的疗效。方法2008年5月至2014年5月收治30例胫骨骨折患者,分别行专家型胫骨髓内钉内固定术(专家型组,15例)和改良型带锁髓内钉辅以阻挡钉内固定术(改良型组,15例)。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住院时间、完全负重开始时间、患肢功能恢复情况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等,同时总结手术技巧。结果两组患者的手术出血量、手术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型组患者的住院时间长于专家型组(P<0.05),完全负重开始时间晚于专家型组(P<0.05);术后患肢功能恢复情况:改良型组:优8例,良3例,可4例;专家型组:优13例,良1例,可1例。两组患者均未见切口裂开、感染、骨不连、内固定松动等并发症的发生。结论采用专家型髓内钉和改良型带锁髓内钉辅以阻挡钉治疗胫骨干骺端骨折均可收到良好的临床效果,但专家型髓内钉要比改良型带锁髓内钉疗效更好。

    作者:李正文;申国庆;谈应东;张浩;陈俊麒;高发旺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多措并举加强职业院校学生安全教育

    泰山护理职业学院是一所女生比重达85%以上的职业院校,如何保护学生尤其是女生的安全是摆在学校特别是学生管理者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为了解学生的安全意识和防护能力,有的放矢地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教育,我们于2012年对1476名新生(其中女生1287名)进行了问卷调查。通过数据分析发现,68.8%的学生对安全常识的认知度不高;49.4%的学生不会火灾逃生;49.2%的学生会随意向陌生人透露个人信息;不少于21.9%的学生法制观念淡薄,自控能力差,遇事常采取错误甚至极端的行为;49.5%的学生缺乏自信;19.2%的学生心理封闭;近30.0%的学生以自我为中心;97.5%的学生对性知识、性健康了解不多甚至不了解。

    作者:朱菲菲;刘琳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浅谈高职高专医学生情商培养模式及评价探究

    1情商内涵及其重要性情商[1](Emotional Quotien,EQ)是情绪商数的简称,它是评价一个人做人能力的重要参数。在成功的要素之中,智商只起大约20%的作用,而80%的因素则是情商。无数实例反复证明,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一个人成败的决定性条件[2]。当前,大学生发生心理危机的案例层出不穷,从十几年前的清华大学投毒案到马加爵杀人案,再到如今的复旦大学投毒案,充分暴露了当代大学生人际关系处理能力、情绪控制及自我调节能力、面对挫折的心理承受能力的欠缺。因此,情商教育意义重大。

    作者:李庆洁;张蕾;陈莉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三站式”和“一站式”毕业实习模式对康复治疗技术专业技能培养的影响

    目的:探讨不同毕业实习模式对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学生实践技能和临床综合能力的影响。方法将64名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的学生分为“三站式”轮转实习模式组(观察组)和“一站式”传统实习模式组(对照组),采用理论考试、技能考核和学生对实习模式的认可度等来评价两组实习质量。结果观察组的实习生治疗技能成绩、对本组实习模式的认可度、毕业首次就业率及对口就业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三站式”轮转实习模式能明显提高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学生的临床技能和综合能力,且学生认可度高,有利于对口就业。

    作者:谭燕泉;励建安;伊文超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浅谈微课在天然药物学基础教学中的应用

    天然药物学基础是中职药剂专业重要的专业课之一,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能够鉴定生药的真伪优劣。这门课概念和专业术语繁杂、语言抽象,而且直观性强,对于中职学生而言,如果缺乏多媒体互动教学手段,学生学起来就会感到枯燥乏味,确实有难度。为了改变这一现状,针对本学科特点,在近几年的教学实践中,笔者采用多种形式的微课教学法,在较短的时间内讲授一个知识点,加深了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突出了培养目标。该教学法能激发学生的专业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通过不断尝试,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作者:王桂香;陈柏合;韩超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思维导图应用于内科护理学教学的尝试

    思维导图作为一种新型的学习方法,能使所学知识系统化、形象化,有助于学生掌握所学内容。内科护理学内容繁多、系统性强,使用思维导图既可帮助教师厘清思路,又可帮助学生把握重点及各知识点的相互联系,同时也能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及临床发散思维能力。

    作者:马俊英;张淑静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多元互动教学模式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随着新一轮教学改革的逐步展开,教改的重心再次转移到教学方法的转变和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上来。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实验证明,多元互动教学模式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改变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式,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及英语语言的实际应用能力,同时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作者:张朝慧;邵广宇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任务驱动型教学在生化实验教学中应用的困难

    任务驱动型教学法被认为是一种适用于实验性、实践性或操作性较强的课程的教学方法。然而在现行医学院校基础医学教学体系下,该教学方法在生物化学实验教学应用过程中受到培养计划、教学大纲、教辅人员、实验室和后勤管理部门的长期制约,需要学校在教学改革顶层设计时,协调相关部门,才能确保课程改革顺利进行。

    作者:李崇奇;蔡望伟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口腔临床医学操作技能考试在口腔医学教育中的应用研究与实践

    《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于1999年5月1日正式实施。医师法对建立国家医师资格考试制度、医师执业注册制度和考核培训制度做出了明确规定和要求。这部法律规定所有的医学院校毕业生必须通过由卫生部组织的全国统一考试,取得执业资格后才能成为医生。我国的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分为实践技能考试和理论考试两部分,实践技能考试的目的在于测试考生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并作为参加全国统一医学综合笔试的前提,而综合笔试旨在考核考生掌握专业基础理论知识的程度和综合分析能力。因此,通过执业医师资格考试,既能考查申请医师资格者的专业知识与能力,又能反映出医学教育质量与水平,进而促进教学改革。执业医师资格考试表明我国执业医师的准入已走向制度化、国际化,同时也是保障医疗安全和医师权益的必要措施。执业医师资格考试为医师要达到执业的基本要求提供了根本保证,也对口腔医学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口腔医学生在校期间必须得到正规的培养,在医学理论、临床技能操作、临床思维等方面必须达到一定的要求,才有可能顺利通过考试,获得执业医师资格。

    作者:尚德志;孙美娜;赵秀;王国利;姜志清;张霄华;汪大鹏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从执业医师资格考试探索临床医学专业病理学教学改革

    执业医师资格考试作为世界通行的医疗行业人才的准入制度,已成为衡量各医学院校教学质量的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自1999年5月1日实施以来,已有十五六年时间。作为医师行业的准入性考试,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全面考核了学生的临床思维、综合素质及实践操作等多方面的能力[1]。病理学作为连接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桥梁学科,同时也是执业医师资格考试的必考科目,在教学过程中,以执业医师资格考试为导向,转变教学观念,优化教学大纲,改革教学方法,调整考核方式,对提高病理学教学质量、推动实现“培养医师专业能力”的教学目标意义深远。

    作者:张洁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高年级医学生作为标准化病人的培训

    目的:探讨建立适合我国护理本科教学的学生标准化病人(SSP)筛选、培训及考核方案。方法招募兰州大学五年制本科临床医学专业四年级学生30名,经SSP规范培训及考核录取18名合格者作为研究对象,用于护理本科生的客观结构化临床考核(Objective Structured Clinical Examination,OSCE)。调查护理本科生及护理专家对SSP模拟准确度和一致性的满意度,分析评价SSP筛选、培训、考核方案的实用性和可靠性。同时调查SSP的工作感受。结果87.0%的护理专家和85.0%的护理本科生对SSP的模拟水平评价为满意;91.3%的护理专家和83.2%的护理本科生对SSP的表演一致性评价为满意。SSP在护理教学中的快乐感是影响其选择继续担任SSP的重要因素(P<0.05)。结论高年级医学生经过系统培训后能够成为理想的SSP并用于临床护理实践教学,同时可以减少培训SSP的经费和时间。

    作者:张玉芳;杨雪梅;盖琼艳;张清霞;李彦俊;刘萌萌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实验设计在卫生理化检验技术教学中的应用

    目的:引入实验设计的教学方法,提高卫生理化检验技术课程的教学效果。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将研究对象分为实验组(实验设计组)和对照组(传统传、帮、带组),将考核成绩用SPSS19.0软件进行分析。结果引入实验设计教学方法后,实验组学生学习兴趣明显增强,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提高,综合成绩和评教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实验设计在卫生理化检验技术教学中可推广应用。

    作者:李静雅;李红恩;隆波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案例教学法在五年制高职五官科护理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探讨案例教学法在五年制高职护理专业五官科护理学课堂教学中应用的效果。方法随机抽取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南京卫生分院护理专业三年级10个班级的学生作为实验组(5个班)和对照组(5个班),分别实施案例教学法和传统教学法。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对各自教学法主观评价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各项考试成绩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案例教学法引入五年制高职五官科护理学的教学中,可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作者:董兆;孙利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温经化瘀汤治疗寒凝血瘀型慢性盆腔炎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温经化瘀汤治疗寒凝血瘀型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4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西医综合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温经化瘀汤治疗,连续治疗4个月经周期,观察两组患者的综合疗效、血液流变学变化及超声声像图改变情况。结果治疗后对照组总有效率达85.11%,治疗组总有效率达97.87%,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高切黏度、低切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均降低(P<0.05),两组超声声像图治疗前后比较,均有显著变化(P<0.05),治疗组变化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温经化瘀汤能有效治疗寒凝血瘀型慢性盆腔炎,超声观察便捷、廉价、直观,可为临床对疾病的诊断提供有力依据,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值得推广。

    作者:刘佳;盛丽;张宝洲;王维斌;武权生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农村医学专业人才需求和专业改革现状分析

    为适应农村、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的需要,加强对学生临床实践及应用能力的训练,以适应职业岗位需求为导向,以能力培养为主线,优化人才培养方案,为农村、社区提供“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的应用型医疗人才。我校组织各科室主任及骨干教师到鄂尔多斯市周边的乡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村卫生室等19家医疗机构进行了农村医学人才需求情况与专业改革调研,现将人才需求和专业改革现状分析如下。

    作者:高丽芳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Seminar教学法对培养医学生科研能力的研究

    目的:增强电镜技术实验教学的效果,培养医学生主动进行科研和思考问题的能力。方法以课题“米诺环素对脊髓损伤大鼠超微结构的影响”为例,引入Seminar教学法。结果学生普遍对采用Seminar教学法的实验教学内容和方式满意。结论在电镜技术实验教学中应用Seminar教学法,有助于培养医学生科研方面的探索及创新能力。

    作者:陈萌;赵淑敏;韩莉;郑小影;刘胜;马卫军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PBL结合CBL教学法在护理学导论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PBL结合CBL教学法在护理学导论教学中的作用。方法随机选取我校2014级护理专业1班和4班共220人作为研究对象,4班110名学生为对照组,实施传统的教学方法;1班110名学生为实验组,实施PBL结合CBL教学法。结果实验组期末理论测试成绩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学生对课程教学效果的评价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PBL结合CBL教学法可有效激发学生学习护理学导论的内在动力,能提高学生的自学、沟通、团队协作和人文关怀能力。

    作者:李为华;李双力;翟颖莉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浅谈高职高专卫生信息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

    通过对高职高专卫生信息管理专业人才市场需求及职业资格准入情况的调研分析,认为高职高专卫生信息管理专业课程的设置应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实践技能和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坚持统一性与灵活性相结合的原则,构建包括公共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专业基础选修课、专业选修课、专业素质拓展课和实践教学课七大模块的课程体系框架。

    作者:王秋红 刊期: 2015年第20期

卫生职业教育杂志

卫生职业教育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科教司;甘肃省卫生厅

主办:甘肃省医学科学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