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红芳;许响
目的:引入实验设计的教学方法,提高卫生理化检验技术课程的教学效果。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将研究对象分为实验组(实验设计组)和对照组(传统传、帮、带组),将考核成绩用SPSS19.0软件进行分析。结果引入实验设计教学方法后,实验组学生学习兴趣明显增强,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提高,综合成绩和评教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实验设计在卫生理化检验技术教学中可推广应用。
作者:李静雅;李红恩;隆波 刊期: 2015年第20期
作为留学生的教学医院,通过从实习前合理选择教材、实习中调整教学方法、实习后重视课后反馈等方面改进教学方法,结合医学留学生的特点及留学生教学现状,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合理使用教学语言、提高教学质量等方面提高教师教学能力,提高留学生的实习质量。
作者:王亚娟;王爱华;刘小梅 刊期: 2015年第20期
目的:探讨合作性学习模式在高职护生临床实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高职护生121人分为对照组(60人)和实验组(61人),对照组采用传统临床实训方法,实验组采用合作性学习模式。通过操作考核成绩和自行设计的问卷评价两种学习模式的效果。结果实验组的操作考核成绩为(97.8±2.1)分,对照组的操作考核成绩为(96.7±2.3)分,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合作性学习模式与传统实训模式相比,有利于提高合作能力、提高评判性思维能力、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激发学习兴趣及增强学习效果,但在增强自信心、提高沟通能力和提高学习的自觉性方面存在不足。结论合作性学习模式在高职护生临床实训中应用效果较好,值得推广,但需要进一步探索在实训课中实施合作性学习模式时应如何增强护生的自信心及沟通能力。
作者:杨洋;冯新玮 刊期: 2015年第20期
思维导图作为一种新型的学习方法,能使所学知识系统化、形象化,有助于学生掌握所学内容。内科护理学内容繁多、系统性强,使用思维导图既可帮助教师厘清思路,又可帮助学生把握重点及各知识点的相互联系,同时也能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及临床发散思维能力。
作者:马俊英;张淑静 刊期: 2015年第20期
执业医师资格考试作为世界通行的医疗行业人才的准入制度,已成为衡量各医学院校教学质量的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自1999年5月1日实施以来,已有十五六年时间。作为医师行业的准入性考试,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全面考核了学生的临床思维、综合素质及实践操作等多方面的能力[1]。病理学作为连接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桥梁学科,同时也是执业医师资格考试的必考科目,在教学过程中,以执业医师资格考试为导向,转变教学观念,优化教学大纲,改革教学方法,调整考核方式,对提高病理学教学质量、推动实现“培养医师专业能力”的教学目标意义深远。
作者:张洁 刊期: 2015年第20期
现代临床医学和生物医学的飞速发展给高等医学教育提出了新的课题和挑战。基于问题的教学模式(Problem-Based Learning,PBL),以学生自我学习和小组讨论为核心的教学方法已经引起医学教育界的广泛关注。 PBL教学模式指在教师引导下,学生对案例进行分析,通过把案例中涉及的临床实践和医学科研重点问题重新构建和情景再现,寻找和发现问题,查阅相关文献和展开小组讨论,终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从而实现自主学习目标的教学方法。
作者:侯妮;倪磊;王爱英;胡晓岩;黄辰 刊期: 2015年第20期
目的:研究“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改革的效果和存在的问题,为进一步制订学生相应的学习策略奠定基础。方法抽取参与“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改革的2012级、2013级全科医学专业的学生进行相关问卷调查。结果分别有87.80%、82.92%的学生认为“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能够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增强团队协作意识,有70.74%的学生认为课堂教学改革可以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75.61%的学生表示课堂教学改革让他们感到无所适从,甚至有抵触心理。结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相对于传统“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能提升学生的多项素质,但在教学实践中,学生仍存在不适应现象。
作者:黄芳;龙艳丹;陈家兴;谢亮;黄琴;黄炳臣;罗春英 刊期: 2015年第20期
近年来,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发展迅速,但也存在体制机制不够完善、政府行政部门的引导作用不够以及行业企业履行的义务不到位和参与积极性不高等问题,有必要从完善职教集团内部机制、加大政府部门统筹力度以及调动行业企业参与热情等方面来进一步推进和引导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发展。
作者:林春明 刊期: 2015年第20期
目的:增强电镜技术实验教学的效果,培养医学生主动进行科研和思考问题的能力。方法以课题“米诺环素对脊髓损伤大鼠超微结构的影响”为例,引入Seminar教学法。结果学生普遍对采用Seminar教学法的实验教学内容和方式满意。结论在电镜技术实验教学中应用Seminar教学法,有助于培养医学生科研方面的探索及创新能力。
作者:陈萌;赵淑敏;韩莉;郑小影;刘胜;马卫军 刊期: 2015年第20期
目的:探讨预见习教学方式在妇产科教学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21名本科学生,分为预见习组(n=145)和对照组(n=76)。预见习组在一年级课程结束后的暑假接受预见习教学,返校1个月后对预见习组进行问卷调查,对预见习组和对照组进行知识测验。后期的见习、实习内容及时间两组均相同。分析预见习组的问卷调查结果,并研究两组学生知识测验、妇产科临床见习和实习成绩,了解两组教学效果。结果预见习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职业崇高性的认识、提供给学生认识临床的机会、有利于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同时,预见习组学生的知识测验结果、临床见习成绩及临床实习成绩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预见习教学有助于提高妇产科教学水平。
作者:夏梦;刘军秀;王晶;何勉 刊期: 2015年第20期
中职护理专业学生绝大多数为十六七岁的少女,她们在心理上处在一个急剧变化的时期。要真正地做好中职护理班级的班主任工作,只有权力性影响力是远远不够的,班主任还要发挥自己的非权力性影响力,这样才能充分挖掘护生的潜能,充分地发挥她们的主观能动性,使她们在班级管理中能更自觉、更配合。
作者:宋建军 刊期: 2015年第20期
采用自编的大学生评教态度调查问卷对525名甘肃省某高校大学生的评教态度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学生认为评教只是学校规定要限时完成的任务,与自己并没有太大的关系,因而不太重视评教活动;影响大学生评教态度的因素主要为非教学因素,因而现行的学生评教制度无法保证评教结果的准确性和真实性。针对调查中发现的影响大学生评教态度的各种问题,提出应向学生和教师及时反馈评教结果;注重过程性评价,让学生能够通过评教及时受益;探索学生实名评教制度与学生投诉权益保障制度,以避免和减少虚假评教与恶意评教;学校应真正践行“以人为本”的教育管理理念,为学生评教提供更多的便利。
作者:李鹏程;罗媛 刊期: 2015年第20期
《职业道德与法律》[1]作为国家规划新教材,紧紧围绕中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遵循职业道德教育教学规律,从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需要出发,在课程结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了新的探索与改革创新。因此,在教学实践中也对中职开展职业道德和法制教育起到了重要的理论指导作用,是一本难得的好教材。
作者:吴妍;李锋 刊期: 2015年第20期
目的:探讨四川省泸州地区初级养老护理员的培训方式和机制。方法以泸州医学院护理学院为基地,联合泸州市民政局和四川省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共同组成养老护理员培训机构,培训学员113名,培训结束时对其进行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考核,并采用问卷调查法对学员进行理论课教学内容、实践课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安排、培训总体情况的满意度及建议等项目的调查。结果学员理论成绩和操作成绩均合格,持双证上岗。学员对理论课授课教师、实践课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安排、总体培训效果满意度较高,满意率分别为96.40%、91.80%、92.30%、90.00%、89.20%。结论政校合作培训养老护理员能够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值得进一步推广。
作者:杨晓玲;张世友;鞠梅;陈丽;曾建霜 刊期: 2015年第20期
目的:探讨PBL结合CBL教学法在护理学导论教学中的作用。方法随机选取我校2014级护理专业1班和4班共220人作为研究对象,4班110名学生为对照组,实施传统的教学方法;1班110名学生为实验组,实施PBL结合CBL教学法。结果实验组期末理论测试成绩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学生对课程教学效果的评价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PBL结合CBL教学法可有效激发学生学习护理学导论的内在动力,能提高学生的自学、沟通、团队协作和人文关怀能力。
作者:李为华;李双力;翟颖莉 刊期: 2015年第20期
泰山护理职业学院是一所女生比重达85%以上的职业院校,如何保护学生尤其是女生的安全是摆在学校特别是学生管理者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为了解学生的安全意识和防护能力,有的放矢地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教育,我们于2012年对1476名新生(其中女生1287名)进行了问卷调查。通过数据分析发现,68.8%的学生对安全常识的认知度不高;49.4%的学生不会火灾逃生;49.2%的学生会随意向陌生人透露个人信息;不少于21.9%的学生法制观念淡薄,自控能力差,遇事常采取错误甚至极端的行为;49.5%的学生缺乏自信;19.2%的学生心理封闭;近30.0%的学生以自我为中心;97.5%的学生对性知识、性健康了解不多甚至不了解。
作者:朱菲菲;刘琳 刊期: 2015年第20期
目的:探讨不同毕业实习模式对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学生实践技能和临床综合能力的影响。方法将64名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的学生分为“三站式”轮转实习模式组(观察组)和“一站式”传统实习模式组(对照组),采用理论考试、技能考核和学生对实习模式的认可度等来评价两组实习质量。结果观察组的实习生治疗技能成绩、对本组实习模式的认可度、毕业首次就业率及对口就业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三站式”轮转实习模式能明显提高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学生的临床技能和综合能力,且学生认可度高,有利于对口就业。
作者:谭燕泉;励建安;伊文超 刊期: 2015年第20期
我国高职口腔医学技术教育发展历史短、速度快,许多问题有待解决,其中为主要的一个问题就是课程体系改革。针对目前口腔医学技术专业的教学现状,为培养适应行业企业实际发展需要的人才,从课程结构、课程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模式、考核机制等方面进行探索与研究。
作者:谢丽娜 刊期: 2015年第20期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和我国疾病预防控制体系的调整,如何加强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提高其培养质量,成为新世纪高等医学教育教学改革的重点。以构建符合民族地区特色的复合型公共卫生人才培养模式、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为目标,着眼于宁夏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就目前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专业的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实践环节及人文医学素质等方面的综合培养模式进行分析和探讨,以使新修订的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专业培养方案更加科学、合理。
作者:杨惠芳;张毓洪;乔慧;杨建军;张鹏举;韩炜 刊期: 2015年第20期
通过对高职高专卫生信息管理专业人才市场需求及职业资格准入情况的调研分析,认为高职高专卫生信息管理专业课程的设置应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实践技能和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坚持统一性与灵活性相结合的原则,构建包括公共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专业基础选修课、专业选修课、专业素质拓展课和实践教学课七大模块的课程体系框架。
作者:王秋红 刊期: 2015年第2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