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宁;吴群红;靖雪妍;郝艳华;陈丽丽
临床教学是实践和检验医学人文素质的重要阶段,也是培养医学生综合能力和人文素养的关键环节。本文通过分析我国目前加强医学人文素质教育的必要性,结合临床教学经验,阐述临床实践阶段医学人文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
作者:彭小燕;邬贤斌;王喜梅 刊期: 2015年第17期
目的:探讨血液检验在贫血诊断与鉴别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健康对照组100例,实验组157例,实验组分为缺铁性贫血组、地中海贫血组、再生障碍性贫血组,静脉采血1.0~2.0 ml用EDTA-K2抗凝,应用贝克曼库尔特的LH-750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在2 h内测定。结果研究对象基本构成差异无显著性(P>0.05)。实验组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含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缺铁性贫血组与对照组比较:MCV、MCH低于对照组,而RDW增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地中海贫血组与对照组比较:MCV、MCH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而RDW正常;再生障碍性贫血组与对照组比较:RDW、MCH正常,而MCV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含量可作为判断是否存在贫血的指标, MCH、MCV及RDW可作为鉴别贫血类型的指标。
作者:王晓红 刊期: 2015年第17期
科学合理的排课是学校建立稳定教学秩序的基本保证,也是调动教师教学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关键。本文从排课准备、排课过程及排课后的调整等重点环节对排课流程进行论述,以期排出更高质量的课表。
作者:徐明丽 刊期: 2015年第17期
病理学实验教学是培养医学生病理诊断思维,提高临床实践技能和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目前病理学实验教学中存在教学方法单一、内容陈旧、学习资源匮乏、专业特色不突出等问题,不能满足应用型医学人才培养要求。因此需要在实验教学方法、手段、内容等方面进行优化与改革,以提高病理学实验教学质量,培养应用型人才。
作者:叶松山;卞华;徐国昌;杨雷;毛秉豫 刊期: 2015年第17期
本文以笔者设计的一节微课为例来介绍微课制作过程,分析每个环节的重点和注意事项,将微课设计制作过程中的心得体会与同行分享。
作者:伍励涛 刊期: 2015年第17期
设计良好的说课能把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起来,有利于提高教研活动的实效性、教师备课质量、课堂教学效率、教师自身素质。本文以“原发性高血压病人的护理”为例,从说教材、析学情、定目标、研策略、述过程、谈反思6方面进行说课设计。
作者:计亚萍 刊期: 2015年第17期
通过走访和问卷调查对定西市新入职初中生物和小学科学教师进行抽样调查,发现部分教师存在专业知识薄弱、职业素质低、创新精神和意识匮乏、理论与实践脱节现象。为此,笔者从职业岗位,主要工作任务,人才培养目标,人才知识、能力、素质结构,课程设置等方面探讨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生物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作者:禹娟红;韩黎明 刊期: 2015年第17期
教学活动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集多种角色于一体。2011年3月,护理学被批准为国家一级学科。护理学地位的提升、卫生保健体制改革的深入、经济全球化进程的推动以及国家对高层次护理人才需求的不断增加[1],要求护理专业教师跟随时代发展的脚步,不断完善自己。
作者:朱迪;杨培常;张艳;刘东玲;王晶晶;秦颖;王淑粉;周敏;张建阁 刊期: 2015年第17期
目的:评价射干麻黄汤加减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哮喘病专科门诊诊断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患者150例为研究对象,以射干麻黄汤为基础方,辨证加减治疗,并观察疗效。结果患者服药3剂后表征明显缓解143例,占95.3%;减轻7例,占4.7%;有效率100.0%。咳嗽明显缓解87例,占58.0%;减轻25例,占16.7%;无缓解38例,占25.3%;有效率74.7%。喘息或憋气缓解107例,占71.3%;减轻12例,占8.0%;无效31例,占20.7%;有效率79.3%。治疗总有效率84.7%。结论射干麻黄汤加减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上呼吸道感染,其解表定喘的疗效是值得肯定的,但对痉咳效果较差。
作者:龚兵;张小荣;高蓉 刊期: 2015年第17期
目的:了解安徽省淮南市养老服务机构老年护理人员现状及需求。方法以淮南市多家养老服务机构270名老年护理人员为调查对象,采用自制调查问卷进行老年护理人员现状及需求调查。结果淮南市老年护理人员年龄偏大,学历层次偏低,养老护理员证书持有率低,专业培训需求强烈。绝大多数养老服务机构支持职业院校开设老年护理专业,希望老年护理专业毕业生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及能力。结论职业院校应以我国快速老龄化的现实情况为契机,加快老年护理专业建设,培养充足的实用型老年护理人才,促进我国老年护理产业大力发展。
作者:陈瑜;符秀华;李蔚然;江新华 刊期: 2015年第17期
公务员录用体检需遵循相关政策、体检标准和操作手册规范。在实践中,我院采取了检前、检中、检后质量控制方法,保证公务员录用体检高质量完成。
作者:张文欣;黄国秀;阳文捷 刊期: 2015年第17期
针对当前大学生政治和价值信仰缺失、信念模糊及诚信意识缺乏现状,提出利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培养其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提高思想道德水平,提升高等教育质量。
作者:尹顺民 刊期: 2015年第17期
目的:观察中风膏对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口服中风膏结合甲磺酸倍他司汀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31例。疗程结束后观察总有效率及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结果治疗组在总有效率和改善椎—基底动脉血流方面效果显著。结论中风膏对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赵宏廷;李晓斌 刊期: 2015年第17期
目的:对亚低温治疗在高血压脑出血中的应用效果及护理进行探究。方法将我院ICU 2013年4月至2014年3月接收的46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均在发作6 h以内进行治疗)随机分为亚低温组与对照组,各23例,比较两组各项临床资料。结果亚低温组病死率低于对照组,3个月后30.43%的患者恢复良好,明显好于对照组(10.33%),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亚低温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可降低致残率及病死率,有效改善患者预后及生活质量。
作者:毛慧玲 刊期: 2015年第17期
目的:通过高校开展社区居民心肺复苏(CPR)健康教育实践,探索建立高校介入下的社区健康教育模式。方法在社区居民委员会的积极动员组织下,高校根据社区健康需要,成立健康教育团队,运用多种方法进入社区开展CPR健康教育。结果 CPR一次培训技能考核成绩合格率为85.0%,健康教育效果较好,受到社区居民的欢迎;参加社区健康教育的青年志愿者在实践中成长获益;推动社区急救志愿者服务队的建立。结论高校介入下的社区健康教育模式具有可实施性,值得推广,是满足社区健康需要的有效途径,同时促进了社区和高校健康教育的建设和发展。
作者:陈靖;袁亮;吴运生;司元;付平;丁琳 刊期: 2015年第17期
目的:以人体解剖学教学为例,研究标本与模型辅助教学效果的差异。方法让对照组学生仔细观摩模型;让实验组学生反复甄别教学标本,验证其结构。两组均由同一教师对同一内容进行教学,同时用相同内容进行测试,对测试成绩建立数据库,应用SPSS21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实验组测试成绩高于对照组,且有显著性差异。结论使用标本教学效果优于模型。
作者:崔玉发;屈丰;米树文;龙军 刊期: 2015年第17期
从病人满意度概念、研究工具等方面进行综述,分析国内外医疗服务顾客满意度研究现状,探讨医院病人满意度测评管理体系,指出现有研究工作的局限性,提出医疗服务顾客满意度在医院管理方面的重要性及管理对策,从而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作者:杨道能 刊期: 2015年第17期
目的:调查我院高职护理专业学生感知学习风格,为正常人体结构课程教学改革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感知学习风格偏好调查问卷”对我院714名大一新生进行调查,对收集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73%的学生具有3种及以上的主要感知学习风格,13%的学生具有2种主要感知学习风格;11%的学生只有1种主要感知学习风格;3%的学生无主要感知学习风格;男女生感知学习风格类型分布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每种学习风格的平均分为:视觉型学习模式(39.6分)、听觉型学习模式(37.81分)、动手型学习模式(40.96分)、触觉体验型学习模式(40.29分)、个人型学习模式(36.66分)和小组型学习模式(38.60)。受欢迎的是动手型和触觉体验型学习;学生在听觉型学习风格上的差异大。结论高职护理专业学生的学习风格偏好呈多样化,这就需要教师开展多样化、个体化教学活动,以提高教学效果。
作者:金建明;周瑞芳;朱蓓;张黎明;俞大力 刊期: 2015年第17期
目的:评价数码显微镜互动系统在临床检验基础形态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在临床检验基础课程形态学实验教学中,以苏州大学医学检验专业2002—2004级学生(采用传统光学显微镜教学模式)为对照组,2005—2008级学生(采用数码显微镜互动系统教学模式)为实验组,回顾性统计分析两组考试成绩,并通过问卷调查比较两种教学模式的优缺点。结果实验组理论考试和实验操作考试成绩均优于对照组。结论数码显微镜互动系统优化了教学模式,提高了教学质量,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虞培娟;张萍;严茹红;潘扬;孙兰云;曹颖;郭敏;朱雪明 刊期: 2015年第17期
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是由外周静脉(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头静脉)穿刺插入,尖端定位于上腔静脉或锁骨下静脉的导管,主要用于肿瘤化疗及需长期输液、输注高营养药物的患者,为其提供一种安全、快捷的静脉通道,避免高渗药及化疗药局部渗漏引起的严重后果,保证了患者的治疗安全,并且在危重患者的抢救过程中,表现出独特优势[1]。 PICC操作安全、方便,在直视下进行血管穿刺。药物由上腔静脉直接进入心脏,降低了药物性静脉炎的发生率。我科于2012年12月至2014年12月,对66例肿瘤患者行PICC化疗,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金七妹 刊期: 2015年第1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