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炳柱;康岚;杨鹏飞;杨宝山
阿司匹林合成设计性实验给学生提供了一个不受约束、大胆创新、充分发挥自身才智的平台,增强了学生学习自主性、团体协作能力以及敢于实践和勇于创新的意识,培养了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和环保意识。
作者:路秋丽;刘若清;朱晓彤;刘永民 刊期: 2015年第17期
本文以新编实用英语课程为例,结合畜牧兽医专业,探讨了大学公共英语课程项目化教学整体设计的应用。项目化课程立足职业岗位要求,以现实职业领域中的生产、管理、经营、服务等实际工作内容和过程为课程核心,以典型的职业工作任务或工作项目为课程主体内容,并与国家相关职业资格标准要求相衔接,由若干个项目课程组成课程模块,进而有机构成与职业岗位实际业务密切对接的课程体系。
作者:杨玉鹏 刊期: 2015年第17期
目的:了解高职男护生学习适应性现状,以促进学生有效学习。方法采用大学生学习适应性量表,对某高职院校2011级和2012级护理专业170名男护生进行学习适应性现状调查。结果男护生总体学习适应性处于中等水平以上,不同年级男护生学习适应性整体状况无显著性差异;填报志愿不同、母亲文化程度不同的男护生学习适应性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高职男护生存在学习适应性差异,应特别关注非第一志愿、母亲文化程度低的男护生,提高其学习兴趣。
作者:张丽芳 刊期: 2015年第17期
探索中职护理概论一体化教学模式下课外活动实践方法与效果。课外活动体现了护理专业教育特点,是课堂教学的有益延伸和补充,在丰富学生课余生活、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增加专业知识及增强专业能力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
作者:张超美;林芳;蒋羽霏;袁汉创;俞荣;阳文菊 刊期: 2015年第17期
目的:探讨颅脑创伤后脑性盐耗综合征的诊断、发病机制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28例颅脑创伤后并发低钠血症患者的临床特点与治疗方法。结果经补液、补钠等治疗后,21例血钠、尿钠恢复正常,痊愈出院;3例好转,出院后恢复正常;2例死亡,均因原发性颅脑损伤;2例主动出院。结论颅脑创伤后脑性盐耗综合征的诊断关键在于监测血钠、尿钠及血容量变化,治疗原则为补钠和补充血容量。
作者:张崇岳;卫明;杨勇;黄宗涛;张学基 刊期: 2015年第17期
目的:评价数码显微镜互动系统在临床检验基础形态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在临床检验基础课程形态学实验教学中,以苏州大学医学检验专业2002—2004级学生(采用传统光学显微镜教学模式)为对照组,2005—2008级学生(采用数码显微镜互动系统教学模式)为实验组,回顾性统计分析两组考试成绩,并通过问卷调查比较两种教学模式的优缺点。结果实验组理论考试和实验操作考试成绩均优于对照组。结论数码显微镜互动系统优化了教学模式,提高了教学质量,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虞培娟;张萍;严茹红;潘扬;孙兰云;曹颖;郭敏;朱雪明 刊期: 2015年第17期
本文以笔者设计的一节微课为例来介绍微课制作过程,分析每个环节的重点和注意事项,将微课设计制作过程中的心得体会与同行分享。
作者:伍励涛 刊期: 2015年第17期
目的:探讨血液检验在贫血诊断与鉴别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健康对照组100例,实验组157例,实验组分为缺铁性贫血组、地中海贫血组、再生障碍性贫血组,静脉采血1.0~2.0 ml用EDTA-K2抗凝,应用贝克曼库尔特的LH-750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在2 h内测定。结果研究对象基本构成差异无显著性(P>0.05)。实验组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含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缺铁性贫血组与对照组比较:MCV、MCH低于对照组,而RDW增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地中海贫血组与对照组比较:MCV、MCH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而RDW正常;再生障碍性贫血组与对照组比较:RDW、MCH正常,而MCV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含量可作为判断是否存在贫血的指标, MCH、MCV及RDW可作为鉴别贫血类型的指标。
作者:王晓红 刊期: 2015年第17期
在中职生健康评估实践教学中运用四阶段教学法,将教与学、讲与练相结合,听、看、做、思、练环环相扣,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该教学法有以下优势:有助于师生共同准确把握学习目标;。面向全体学生,达到教与学的统一;突出学习互动优势;对教师能力提出更高要求。
作者:黄燕卿 刊期: 2015年第17期
生理学是研究生物体生命活动现象和组成部分功能的一门科学,人体生理学的任务就是研究构成人体各个系统的器官和细胞的正常活动过程,是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内容繁杂、抽象,概念较多。为完成教学任务,教师授课时讲授的内容多、容量大,但课堂反馈效果并不理想,学生普遍反映难懂、不易记忆。教改是教学中永恒的课题。为提高生理学教学效果,教师不断创新教学模式,如PBL(问题为中心)和CBL(病案为中心)板块式教学法、翻转课堂教学法等,且在实践中取得了一定成效。在当前教育信息化时代,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使教学内容更有趣,教学方法更便捷,教学效果更突出,同时教育资源也逐渐向主体化、微型化方向发展,微课应运而生,并在短时间内得到教育界认同。
作者:袁磊 刊期: 2015年第17期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社会需求的不断提高,高等教育事业面临着新的挑战。当前本科生培养存在的缺陷日益突显,理论知识学习与实践教学脱节越来越严重,学生工作适应能力和竞争力迅速下降,“眼高手低”现象非常普遍。本文以营养与食品卫生学为例,在分析传统实践教学及实验室管理方式存在的弊端基础上,探讨实践教学、实验室管理全面开放模式及实施办法,为高校专业课程实践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作者:王少康;张红;杨立刚;孙桂菊;许洛盛;许余玲;沈孝兵 刊期: 2015年第17期
目的:评价射干麻黄汤加减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哮喘病专科门诊诊断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患者150例为研究对象,以射干麻黄汤为基础方,辨证加减治疗,并观察疗效。结果患者服药3剂后表征明显缓解143例,占95.3%;减轻7例,占4.7%;有效率100.0%。咳嗽明显缓解87例,占58.0%;减轻25例,占16.7%;无缓解38例,占25.3%;有效率74.7%。喘息或憋气缓解107例,占71.3%;减轻12例,占8.0%;无效31例,占20.7%;有效率79.3%。治疗总有效率84.7%。结论射干麻黄汤加减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上呼吸道感染,其解表定喘的疗效是值得肯定的,但对痉咳效果较差。
作者:龚兵;张小荣;高蓉 刊期: 2015年第17期
目的:建立紫归子妇炎康泡腾栓薄层色谱质量标准。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分别对紫归子妇炎康泡腾栓制剂中当归、紫草、苦豆子的活性成分进行鉴别。结果当归、紫草、苦豆子的薄层色谱鉴别均可清晰观察到特征性斑点。结论薄层色谱鉴别方法能系统鉴别该制剂中3味中药(当归、紫草、苦豆子),且阴性无干扰。该薄层色谱鉴别方法可以作为紫归子妇炎康泡腾栓定性质量控制的依据。
作者:武静莲;姜林芬;吴红梅;胡林海;胡芳弟 刊期: 2015年第17期
目的:探讨老年心肌梗塞与血脂、脂蛋白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选择58例老年急性心肌梗塞患者为患病组,50例老年体检健康者为对照组,用东芝50全自动分析仪按常规方法测定其血脂和脂蛋白。结果两组血清低密度脂蛋白(LDL-c)及载脂蛋白B(ApoB)差异有显著性,而血脂、脂蛋白指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血脂、脂蛋白水平仅反映脂代谢状态,可用作冠心病风险程度的估计,但不是冠心病的诊断指标。
作者:魏家贵;杜景柏 刊期: 2015年第17期
本文介绍中药学教学的一些成功经验。中药学教学的关键是以药性理论贯穿始终,以学生为主体,教与学都注重课程间及章节内在联系,构建整体观念。学生要熟记目录,掌握学科框架;充分利用学习迁移原理提高学习效率。教师要控制作业难度,合理调控动机激起水平,并适当增删教学内容,达到既“授之以鱼”又“授之以渔”的目的。
作者:杨锦华;曹惠英 刊期: 2015年第17期
药品营销是高职药品类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其教学效果直接关系到学生药品营销能力。为克服教学弊端,改善教学效果,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切实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我们重新对课程进行整体设计。在教学中,尝试采用实物教学、自主选择、任务教学、影片教学、角色扮演、情景教学、论坛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以期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作者:姜莉莉;吴佳新 刊期: 2015年第17期
目的:探讨早期腹肌加强训练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平衡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7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治疗组除采用常规康复训练外,还采用腹肌加强力量训练;对照组只进行常规康复训练。采用Fugl-meyer平衡反应测试、Berg平衡量表评定两组训练效果。结果治疗组治疗后Fugl-meyer、Berg评分显著改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早期腹肌加强训练可促进平衡功能恢复,对脑梗死患者的预后有良好效果。
作者:黄飞;花佳佳 刊期: 2015年第17期
从医院实际出发,基于目标管理、平衡计分卡、关键指标、千分制指控考核等多种绩效管理理论的整合,依托医院信息化对构建医院职能科室绩效管理体系的实践进行探讨。
作者:王焕芳;要跟东;周志强;王晓君 刊期: 2015年第17期
目的:探讨手术室实行专科分组后对提高护理质量的意义及对护理人员个人成长的作用。方法将我科护理人员分为4个专科组,定期轮换,对实施效果进行调查分析。结果专科分组后,护士配合手术的主动性、准确性、熟练性和医生满意度得到了提高,同时也对护士自身专业发展起到了很好的作用。结论手术室实施专科分组,有利于提高手术配合质量,有利于护士专业发展,能有效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
作者:张丽 刊期: 2015年第17期
针对我校学生在全国技能大赛静脉输液操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应对训练技巧,提高选手操作水平、应变能力、沟通能力、人文关怀意识、无菌观念及“三查七对”意识。
作者:崔雪艳 刊期: 2015年第1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