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飞;花佳佳
本文介绍中药学教学的一些成功经验。中药学教学的关键是以药性理论贯穿始终,以学生为主体,教与学都注重课程间及章节内在联系,构建整体观念。学生要熟记目录,掌握学科框架;充分利用学习迁移原理提高学习效率。教师要控制作业难度,合理调控动机激起水平,并适当增删教学内容,达到既“授之以鱼”又“授之以渔”的目的。
作者:杨锦华;曹惠英 刊期: 2015年第17期
目的:以人体解剖学教学为例,研究标本与模型辅助教学效果的差异。方法让对照组学生仔细观摩模型;让实验组学生反复甄别教学标本,验证其结构。两组均由同一教师对同一内容进行教学,同时用相同内容进行测试,对测试成绩建立数据库,应用SPSS21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实验组测试成绩高于对照组,且有显著性差异。结论使用标本教学效果优于模型。
作者:崔玉发;屈丰;米树文;龙军 刊期: 2015年第17期
目的:通过高校开展社区居民心肺复苏(CPR)健康教育实践,探索建立高校介入下的社区健康教育模式。方法在社区居民委员会的积极动员组织下,高校根据社区健康需要,成立健康教育团队,运用多种方法进入社区开展CPR健康教育。结果 CPR一次培训技能考核成绩合格率为85.0%,健康教育效果较好,受到社区居民的欢迎;参加社区健康教育的青年志愿者在实践中成长获益;推动社区急救志愿者服务队的建立。结论高校介入下的社区健康教育模式具有可实施性,值得推广,是满足社区健康需要的有效途径,同时促进了社区和高校健康教育的建设和发展。
作者:陈靖;袁亮;吴运生;司元;付平;丁琳 刊期: 2015年第17期
目的:探讨新疆地区临床护士对男护士的认可情况,为男护士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实现自身价值提供参考。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调查新疆地区临床护士对男护士的认可度。结果有31.8%的女护士愿意接受男护士护理,37.6%的勉强愿意接受男护士护理,30.6%的不愿意接受男护士护理;59.0%的女护士认为男性适合护理职业,41.0%的认为男性不适合护理职业;87.9%的女护士认为护理行业需要男护士,12.1%的认为不需要男护士。结论医院应加强对男护士的优势宣传,合理接收男护士,使男护士加入到临床科室,发挥自身优势。
作者:王燕妮;林素兰;袁碧 刊期: 2015年第17期
目的:了解西部少数民族地区护士多元文化护理的认知水平及相关因素,为多元文化护理课程设置与继续教育提供参考。方法自行设计多元文化护理认知状况调查问卷,对银川市3所三级医院120名临床护士进行调查。结果被调查护士多元文化护理认知总体得分为(176.44±26.44)分,其中理论认知维度得分低,为(28.56±6.10)分;宗教信仰与风俗禁忌维度得分高,为(45.46±3.94)分;多元文化护理意识维度相对较高,为(38.26±4.43)分;中专及大专护士的总体认知水平及其理论知识维度显著低于本科护士,护士的文化程度、每日学习时间、获取知识的途径与总体认知水平之间呈正相关。结论西部少数民族地区护士多元文化护理知识认知水平有待提高,护理教育中课程设置及在职培训内容均需完善加强。
作者:祁玲;王学良 刊期: 2015年第17期
本文就如何在妇产科护理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临床思维、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进行阐述。提出利用多媒体教学、临床病案讨论、临床见习等途经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作者:生加云;哈力旦·玉苏甫 刊期: 2015年第17期
探讨生命文化教育课程对低年级医学生职业成熟度的影响。采用实验对照设计,对某医学院200名低年级医学生进行干预,分别在课程前后进行职业成熟度调查,比较其差异。结果显示,生命与疾病的文化史、生命关怀与临终关怀等生命文化实践教育课程对提升低年级医学生职业成熟度有显著效果,生命文化教育是培养医学生职业素质与人文修养的有效途径。
作者:王双苗;谭健烽;蔡定彬;林志雄 刊期: 2015年第17期
本文通过对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现状的分析,结合建筑类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特点,提出了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构建原则,明确了监控体系构成要素,并列举了具体的实践措施。
作者:李海英 刊期: 2015年第17期
临床教学是实践和检验医学人文素质的重要阶段,也是培养医学生综合能力和人文素养的关键环节。本文通过分析我国目前加强医学人文素质教育的必要性,结合临床教学经验,阐述临床实践阶段医学人文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
作者:彭小燕;邬贤斌;王喜梅 刊期: 2015年第17期
药理学实验教学的重要性不容忽视,本文通过分析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探索构建较为完善的药理学实验教学体系和评价体系,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
作者:拾以萍 刊期: 2015年第17期
随着医学教育的发展和医学新技术的广泛应用,解剖学教学有了很大变化,解剖学教师教学能力与素质亟待提高。本文从提高教学技巧、注重临床知识与技能的积累更新、加强创新性素质培养方面,探讨新时期解剖学教师教学能力与素质培养。
作者:崔英健;赵前进;朱涛 刊期: 2015年第17期
分析口腔医学专业的培养目标要求与标准,建立专业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根据商丘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口腔医学专业特点,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从而构建以口腔医学专业建设为基础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作者:祝岩;万澎波;张震 刊期: 2015年第17期
目的:探讨相同时间、不同温度、不同浓度除锈液的除锈效果。方法选择带有一定锈斑的血管钳、换药镊、线剪各200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100件)。实验组将生锈器械各轴节完全打开后浸泡于1∶3的60℃除锈液中7 min,对照组将生锈器械各轴节完全打开后浸泡于1∶5的70℃除锈液中7 min。两组器械除锈前用1∶200、40℃的多酶清洗液进行预处理。将浸泡除锈后的两组器械分别放置在清洗筐篮中,采用清洗机的器械清洗流程清洗,通过目测法,比较除锈效果。结果实验组除锈合格率为94%,对照组除锈合格率为83%,两组除锈合格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60℃的1∶3除锈液除锈效果优于70℃的1∶5除锈液。
作者:付金钰;韩飞容 刊期: 2015年第17期
目的:调查我院高职护理专业学生感知学习风格,为正常人体结构课程教学改革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感知学习风格偏好调查问卷”对我院714名大一新生进行调查,对收集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73%的学生具有3种及以上的主要感知学习风格,13%的学生具有2种主要感知学习风格;11%的学生只有1种主要感知学习风格;3%的学生无主要感知学习风格;男女生感知学习风格类型分布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每种学习风格的平均分为:视觉型学习模式(39.6分)、听觉型学习模式(37.81分)、动手型学习模式(40.96分)、触觉体验型学习模式(40.29分)、个人型学习模式(36.66分)和小组型学习模式(38.60)。受欢迎的是动手型和触觉体验型学习;学生在听觉型学习风格上的差异大。结论高职护理专业学生的学习风格偏好呈多样化,这就需要教师开展多样化、个体化教学活动,以提高教学效果。
作者:金建明;周瑞芳;朱蓓;张黎明;俞大力 刊期: 2015年第17期
目的:研究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大纲要求,结合护理专业临床工作实际要求,开发临床护理技能综合课程。方法对我校2012级和2013级护生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成绩进行对比分析。结果2013级护生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成绩高于2012级。结论改革后的实践课能提高学生知识综合应用能力和临床思维能力,对提高护生护士执业资格考试通过率起到促进作用。
作者:赵蓓;薛梅 刊期: 2015年第17期
通过走访和问卷调查对定西市新入职初中生物和小学科学教师进行抽样调查,发现部分教师存在专业知识薄弱、职业素质低、创新精神和意识匮乏、理论与实践脱节现象。为此,笔者从职业岗位,主要工作任务,人才培养目标,人才知识、能力、素质结构,课程设置等方面探讨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生物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作者:禹娟红;韩黎明 刊期: 2015年第17期
针对当前大学生政治和价值信仰缺失、信念模糊及诚信意识缺乏现状,提出利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培养其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提高思想道德水平,提升高等教育质量。
作者:尹顺民 刊期: 2015年第17期
科学合理的排课是学校建立稳定教学秩序的基本保证,也是调动教师教学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关键。本文从排课准备、排课过程及排课后的调整等重点环节对排课流程进行论述,以期排出更高质量的课表。
作者:徐明丽 刊期: 2015年第17期
课堂不良行为是阻碍正常课堂教学顺利进行的主要因素。本文列举中职生课堂不良行为特征,分析课堂不良行为的原因,提出从学生心理行为方面预防和控制课堂不良行为的策略。
作者:黄兵基;田永红 刊期: 2015年第17期
探索中职护理概论一体化教学模式下课外活动实践方法与效果。课外活动体现了护理专业教育特点,是课堂教学的有益延伸和补充,在丰富学生课余生活、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增加专业知识及增强专业能力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
作者:张超美;林芳;蒋羽霏;袁汉创;俞荣;阳文菊 刊期: 2015年第1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