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琳;郭艳玲;蒲小猛
培养医学生关怀病人的职业情怀、有效沟通能力和临床决策能力是医学教育的重要内容。在医学教育早期即开展实践型模拟诊疗教学能够使医学生用人道的方式关怀病人,提高医患沟通能力和临床决策能力,通过精细化教育培养职业胜任力。
作者:高虹;黄一沁;赖雁妮;王吉耀;鲁映青 刊期: 2015年第13期
目的:研究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的发病机理、孕期及围生期处理方法。方法选择2007—2014年入住我院的86例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孕产妇,对其临床处理方法和发病原因进行分析。结果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的原因较多,主要有:妊娠期特发性血小板减少(GT)、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以及妊娠期高血压病等。结论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是由多种内科合并症及妊娠并发症引起的,处理不当将危及母儿生命,在临床处理过程中应针对不同病因与病情轻重进行恰当处理。
作者:党慧英;殷秀萍;汪菊玲;胡金萍;曹德梅;杨秀莲 刊期: 2015年第13期
在甘肃省中医学校中医专业针灸推拿方向项目建设中,进行教学模式创新,通过反复调研并结合以往教学中积累的成功经验,构建“‘学—做—练’一体化,三环相贯、上岗应用”教学模式。
作者:景书州;王允娜;牛彦辉 刊期: 2015年第13期
目的:了解助产士核心胜任力与一般自我效能感的相关性。方法使用一般资料问卷、助产士核心胜任力量表和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对169名助产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助产士核心胜任力量表总分和各维度得分与助产士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得分呈正相关(均P<0.01)。结论助产管理者和教育者应从各个方面努力提高助产士自我效能感,以提高助产士核心胜任力水平和助产质量,推动助产事业发展。
作者:高金玲;孙霞 刊期: 2015年第13期
目的:探讨情境模拟教学法在急诊科护生实习带教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分别于2012年、2013年在我院急诊科实习护生中随机抽取50人,2012年实习护生为对照组,采取传统教学法;2013年实习护生为实验组,采用情境模拟教学法。比较两组出科操作考核成绩、理论考核成绩、带教教师评价及自我评价结果。结果两组出科操作考核成绩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理论考核成绩无显著性差异(P>0.05);实验组教师评价及自我评价明显好于对照组。结论情境模拟教学法不仅有利于提高护生操作水平和学习兴趣,而且有利于提高急诊科带教教师水平和带教质量。
作者:陈莉;何香华;王莉莉;胡小桃 刊期: 2015年第13期
建立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是新时期中职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中职教育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探索之举。本文就我校中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提出进一步改进与完善的建议。
作者:杨扬;彭瑞嘉;丁海军;郑雪 刊期: 2015年第13期
目的:了解包头市医学教育工作者血脂水平及其与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的关系,为比较医学教育工作者与非医学教育工作者高脂血症发病情况提供依据。方法对包头市483位医学教育工作者进行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测定。结果被调查人群高脂血症患病率为44.7%,且50岁前男性血脂异常率高于女性,50以上女性TC、TG、LDL-C水平均高于男性。结论被调查人群血脂水平显著升高,且与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等相关,提示医学教育工作者应增强保健意识,合理饮食,改变不良生活方式,将血脂水平控制在正常范围内,以降低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率。
作者:包艳红;王强 刊期: 2015年第13期
目的:研究胶体0.5%等比重左旋布比卡因预扩容腰硬联合麻醉(CSEA)对剖宫产产妇血流动力学及新生儿Apgar评分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行剖宫产术的产妇120例,按注入椎管内不同剂量的0.5%等比重左旋布比卡因随机均分为:15.0 mg组(F组)、12.5 mg组(P组)、10.0 mg组(C组)、7.5 mg组(E组)。于麻醉前30 min输入羟乙基淀粉130/0.415 ml/kg·h,扩容后行CSEA穿刺。监测麻醉前(基础值,T0),麻醉后1、3、5、10 min(T1~T4),胎儿娩出后1、3、5、10 min(T5~T8)及手术结束(T9)时的有创动脉压(MAP)、呼吸(HR)、动脉血氧分压(SPO2)等,记录产妇麻醉阻滞平面、胎儿娩出时间、出血量、尿量、输液量、麻黄碱追加次数、利多卡因追加量、低血压和恶心呕吐发生率。同时,记录新生儿1、5、10 min的Apgar评分。结果F、P组低血压发生率明显高于C、E组(P<0.05)。与T0时比较,T1~T4时F组HR明显减慢(P<0.05);T1~T3、T5~T8时F组MAP明显降低(P<0.05);T1、T5时P组MAP明显降低(P<0.05);T1~T9时4组SPO2无显著性差异(P>0.05)。与C组比较, T1、T2、T5、T6时F组MAP明显降低(P<0.05);T1~T4时F组HR明显减慢(P<0.05)。与E组比较,T1、T2、T5、T6时F组MAP明显降低(P<0.05),T1、T5时P组MAP明显降低(P<0.05);T1~T4时F组HR明显减慢(P<0.05),T2、T3时P组HR明显减慢(P<0.05)。 T0~T9时C、E组MAP和HR无显著性差异(P>0.05)。4组新生儿Apgar评分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0.5%等比重左旋布比卡因预扩容腰硬联合麻醉可安全用于剖宫产术,能够降低低血压和恶心呕吐的发生率,并且不会引起新生儿Apgar评分下降,其中10.0 mg左旋布比卡因椎管内麻醉后产妇血流动力学更稳定。
作者:宋文学;曹天彪 刊期: 2015年第13期
对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动物药学院企业导师制校企合作育人管理模式进行探讨,以期对新时期高职工学结合管理提供借鉴。
作者:陈毓;于生兰;张小华 刊期: 2015年第13期
目的:对2014年参加护士执业资格考试的应届与往届护生进行调查,以了解其考前心理状态。方法分别选取2014年天水市卫生学校应届及往届中专护生各200人为调查对象,采用状态-特质焦虑问卷(STAI)、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对两组进行考前评估。结果(1)状态焦虑量表得分应届护生高于往届护生(P<0.05),特质焦虑量表得分往届护生高于应届护生(P<0.05)。(2)PSQI评分往届护生明显高于应届护生(P<0.01)。(3)SAS及HAMA评分结果显示往届护生有更明显的焦虑(P均<0.01)。结论往届护生焦虑发生率普遍高于应届护生,且中度焦虑发生率较高。
作者:焦金;金毅琼;张宝芸;蒲强民 刊期: 2015年第13期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心绞痛的临床效果。方法对30例心绞痛病例资料进行总结性分析。结果实验组患者采用口服中西药及静脉用药相结合的方法联合治疗。结论初发患者的治疗关键在于预防,反复发作患者的治疗关键在于使病情维持在较轻状态。
作者:彭红宇 刊期: 2015年第13期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师资培训效果,以期提高护理师资总体素质。方法采用小班制三段式专题培训模式进行临床护理师资培训,围绕教学形式、方法、步骤及基本技巧等进行理论授课和实践培训。结果学员总体满意度达93.18%,相关知识测试合格率从培训前的45.00%提高到100.00%,综合考核成绩平均为91.50分。结论小班制三段式专题培训模式有利于临床护理师资队伍教学能力的提高,对提高全院护士专业水平和综合能力有明显促进作用。
作者:阎霞;闫莉 刊期: 2015年第13期
从项目教学法的应用背景、项目开发、实施过程和教学思考4个方面阐述项目教学法在全口义齿制作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作者:王瑛瑛 刊期: 2015年第13期
阑尾炎是因多种因素导致的炎性改变,为外科常见病。我国第20批援马达加斯加医疗队于2014年12月开始,5个月内共收治急、慢性阑尾炎患者210例。统计发现该地区阑尾炎发病率远高于我国,且性别构成与我国不同,建议确诊阑尾炎后尽早手术治疗,以免并发症发生。
作者:张庆 刊期: 2015年第13期
目的:对护生实习记录书写中存在问题进行分析,找出对策,提高护生护理记录书写能力。方法对我科2012—2013年实习护生的69份实习记录进行分析。结果护生实习记录存在字迹潦草、书写不规范、护理评估不全面、护理诊断及依据不完整或不正确、护理目标过大不易实现、护理措施无针对性、健康教育单一、查房记录片面等问题,带教教师方面也存在检查指导不到位、未予签名及评价等问题。结论护生对实习记录书写重要性认识不足,相关知识缺乏,带教教师对实习记录书写不够重视,指导不足。
作者:滕月玲 刊期: 2015年第13期
随着护理信息化的发展,各家医院致力于各种护理相关系统软件的开发和应用,并取得一定成效。本文介绍了护理信息化的概念及研究内容,对我国护理信息化现状从护理实践领域、护理管理领域进行综述,分析我国护理信息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
作者:何晓璐 刊期: 2015年第13期
焦虑是常见的心理应激反应,研究表明,孕产妇普遍存在焦虑情绪。产前焦虑可导致剖宫产或助产率升高,诱发产后出血,甚至威胁母婴健康,影响产后泌乳等。产前焦虑如得不到缓解,则易发展为产后抑郁。产后抑郁不仅严重影响产妇身心健康,而且会对新生儿的心理、行为及智力发育造成不良影响。
作者:秦晓明;刘启贵;谢颖芳 刊期: 2015年第13期
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在党中央和边区政府领导下,为促进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制定和实施了一系列法规,建立了覆盖全边区的医疗卫生网络,促进了边区医疗卫生事业的迅速发展,为争取抗战胜利和新中国建立做出了贡献。
作者:彭宝珍 刊期: 2015年第13期
中职生正处于心理成长健全期,其消费心理是自身价值观和人生观的体现。本文针对中职生消费行为特点,分析其消费心理,并提出相应对策。
作者:田进 刊期: 2015年第13期
1医学研究伦理审查的起源医学研究对人类认知疾病病因及治疗手段是不可或缺的,促进了医学科学的进步与发展。正如美国著名生命伦理学家恩格尔·哈特所言,“实验研究乃是作为一种医学的内在部分”“人们不仅害怕在医学研究中轻率地使用人,更害怕轻率治疗的代价--不是基于充分的研究基础上的治疗”[1]。虽然医学研究意义重大,但因其研究过程和研究结果具有不可预测性和不确定性,可能会给受试者和社会带来伤害或风险。
作者:苏小强;郭琦;王克 刊期: 2015年第1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