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盈盈;林静;肖辉雪;黄敏娟;廖永珍
分析将仿真实验应用到医学物理实验教学中的作用,并通过调查问卷形式了解学生对仿真实验应用于物理实验教学的需求度。
作者:程阳;王阿明 刊期: 2016年第13期
后进生转化工作是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与高校学风建设、和谐校园建设及人才培养质量紧密相关。笔者在前期研究基础上,结合自身工作经验,从后进生的成因、转化工作的意义及转化措施3个方面展开论述,为后进生转化研究提供借鉴。
作者:葛萍;吴旭东 刊期: 2016年第13期
对中职生自信心缺乏的原因进行分析,提出培养中职生自信心的若干对策,并总结相关经验。
作者:罗玉媛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针对医药管理类本科毕业生在论文撰写中的指导需求提出相应对策和建议。方法对2014届毕业生进行全面调查,运用Excel和SPSS 20.0软件对调查项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50.19%的毕业生论文选题是依据个人兴趣自主确定的,66.42%的毕业生认为开题报告很重要,53.21%的毕业生认为选修文献信息检索课有助于论文写作,62.26%的毕业生认为在论文写作前开设论文写作课较好,64.53%的毕业生认为平时缺乏训练且写作有困难会影响毕业论文质量。结论在毕业论文准备阶段,需要加强对选题与开题的重视;在毕业论文撰写阶段,需要强化写作能力和专业知识应用能力;在毕业论文评价阶段,需要进一步完善答辩与互评机制。
作者:李红丽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观察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抗幽门螺杆菌(HP)治疗效果,探讨幽门螺杆菌感染与缺血性脑卒中的关系。方法选择入住我院的12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各60例的观察组和对照组,在进行脑卒中常规治疗的同时观察组接受抗幽门螺杆菌治疗。对两组脑血管病复发率及再次就诊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观察组脑血管病复发率和再次就诊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幽门螺杆菌感染与缺血性脑卒中密切相关。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进行抗幽门螺杆菌治疗能够明显降低脑血管病复发率及再次就诊率,并可作为减少脑血管病发生的预防策略之一。
作者:任宝龙;张振帅;党慧英;赵晓燕;周欣;杨新萍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分析临床教学查房应用于妇产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效果。方法将2015年1—12月参加妇产科临床规范化培训的住院医师随机分为教学组(35人)和对照组(30人),对两组理论考试、技能操作考核及医患沟通能力测试成绩进行对比,并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学员对教学方式的评价。结果教学组理论考试、技能操作考核、医患沟通能力测试成绩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教学组大部分学员认为教学查房可以提高学习积极性、培养自学能力、激发临床思维、提高学习效率,与对照组结果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妇产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应用教学查房可以提高教学质量,并提高学员综合能力。
作者:李蕾;董延华;徐清华;高桂香;杨立;陈宁宁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了解基于网络多媒体技术的TBL教学法在临床康复学教学中的运用效果,探讨学生的学习感受及体验,为改良教学方法提供借鉴。方法采用质性研究中的现象学研究法,通过半结构式深入访谈,了解15名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学生在网络TBL教学环境下学习临床康复学的感受。结果运用Colaizzi分析法得到5个主题:对网络多媒体的认识加深、沟通协作意识及能力增强、自主学习意识及能力增强、学习积极性提高、耗时与注意力分散。结论网络多媒体技术与TBL教学法融合,契合网络时代下学生认知需求的改变,有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作者:孙博;李志刚 刊期: 2016年第13期
中高职X线检查技术课程内容重复、理论与临床实践脱节,不能满足临床对技能型X线检查技术专门人才的需要。为解决以上问题,应制定适合中高职课程衔接的课程标准及课程内容,实现中高职X线检查技术课程内容的合理衔接。
作者:刘建成;姜金龙;冯开梅;于全勇;曲永松;兰天明;郭磊 刊期: 2016年第13期
技术型人才培养是当今社会实用型人才培养的重点,而我校刚升格为医学类高职院校,面临着提高护生专业技能操作水平的严峻问题。充分利用高职护生对实训场所进行科学管理,实现实训场所规划合理化及利用率大化,可全面提升高职护生的综合能力。
作者:方瑞迪 刊期: 2016年第13期
根据新的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大纲调整教学模式,以提升教堂教学效果,为学生顺利通过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奠定基础。
作者:姚珍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针对新疆乌鲁木齐市某二级综合医院骨科护士脆性骨折(BF)认知水平进行研究,为降低骨科住院患者BF发生率、提高BF康复效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方法,以问卷调查方式对骨科及非骨科护士BF认知水平进行调查。结果骨科护士主要治疗预防措施、重点健康管理维度得分和总得分均高于非骨科护士,且差异有显著性;不同职称、工龄、学历、工作满意程度及是否接受过相关知识培训的骨科护士,其BF认知水平总得分差异有显著性;骨科护士职称越高、工龄越长、接受过相关知识培训则BF认知水平越高。结论医院护理部应有意识地进行骨科护士BF相关知识培训,提升低年资护士BF认知水平,从而减少医院骨科患者BF发生率,提高BF康复效果。
作者:梁玲玲;刘涛 刊期: 2016年第13期
随着当代信息技术的普及和社会改革的不断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也面临着一系列前所未有的新情况、新问题。从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特征、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科学化研究的必要性、科学化特点3个层面进行分析,并对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科学化途径进行深入探讨,旨在探寻更加适应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方法,以期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作者:唐俊兵 刊期: 2016年第13期
根据实践经验,将基础教育中的尝试教学法与CBL(Case-Based Learning)教学模式相结合,并融入医学影像技术实习教学中,实施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案例与临床相结合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在实习中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力,使其学会独立思考。
作者:孙琦;董敏俊;陶晓峰;吴利忠;周进祝;沈秀明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探究“中药口服+保留灌肠+心理干预”对女性慢性盆腔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入选样本分成对照组及治疗组,对照组给予单纯中药口服治疗,治疗组给予“中药内服+保留灌肠+心理干预”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5%,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中药内服+保留灌肠+心理干预”治疗女性慢性盆腔痛效果显著,操作简单安全,副作用小,不会增加额外经济负担,依从性好,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宿喜萍;陈多珍;王锡莹 刊期: 2016年第13期
阐述国内外灾害护理学教育发展现状,分析目前我国护理本科生灾害护理能力现状,促进我国灾害护理学发展,提高护理本科生灾害护理能力。
作者:金玥;罗珊;彭欢;顾再婷;鲁杨杨;杨美芳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了解护理专业在校本科生生涯定向程度和生涯未定向原因。方法针对在校护理专业学生采用生涯因素量表实施问卷调查。结果本科生生涯定向确定量表得分为(3.24±0.42)分,生涯定向安适量表得分为(3.65±0.39)分;生涯未定向原因前3位为自我认识、科系因素、环境资讯;护理专业大二学生生涯定向安适程度得分显著高于大三学生,男生生涯定向安适程度得分显著高于女生;在生涯未定向原因上,大二和大三学生无显著差异,但女生在自我认识、焦虑犹豫、双趋冲突、抉择时机、外在阻力方面得分显著高于男生(P<0.05)。结论护理专业在校本科生生涯定向程度不理想,并且存在多种生涯未定向原因。护理院校应重视开展护理专业生涯规划教育,提供针对性强的护理生涯规划指导,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并制定合理的生涯规划。
作者:党卓;贺子珈;于银玲;张海莲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探讨压力可控止血带联合微量泵泵入尿激酶或瑞通立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安全性与有效性,并对两种方法进行对比。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0年7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深静脉血栓患者40例(70累及肢体),采用压力可控止血带联合微量泵泵入尿激酶(UK组,n=38)或瑞通立(RPA组,n=32)进行治疗。对输注时间、剂量、成功率及术后并发症进行对比。结果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疾病部位、症状持续时间及采用的辅助介入治疗无明显差异。两组每小时输注剂量、输注总量、输注时间及溶栓成功率分别为:UK组:10.90×104 U/h、4.35×106 U、39.8 h、97.4%;RPA组:0.73 U/h、21.20U、24.2 h、100.0%。两组主要并发症及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UK组:5.3%和10.5%;RPA组:9.3%和28.1%。统计学分析显示,两组输注时间和成功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压力可控止血带联合微量泵泵入尿激酶或瑞通立溶栓效果无显著性差异,但瑞通立的使用剂量较小,相对于尿激酶,瑞通立更适用于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的治疗,结合压力可控止血带能有效减轻深静脉血栓取栓术后肢体肿胀程度。
作者:张亚敏 刊期: 2016年第13期
通过优化实训内容、结合微课等网络信息技术进行翻转课堂教学及采用多种考核评价手段等措施,对高职药学专业天然药物化学实训课程教学进行改革,以切实有效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结协作能力,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作者:王青;张伟云;吴春;张亚楠;黄秀梅;王雅英 刊期: 2016年第13期
通过对比3种实习小课教学模式,总结分析实现教学过程优化的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果。结果显示,主动探讨型学习及传统教学结合影像归档和通信系统教学模式,是本科临床专业医学影像学实习小课值得提倡的优化教学模式,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其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作者:晋瑞;杨全新;陈欣;孙泓泓 刊期: 2016年第13期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21世纪医学模式的转变,即“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对人才培养提出更高的要求。实验教学是内科护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提高综合素质等方面发挥着独特作用。内科护理教学与临床联系紧密,实践性强,既要培养学生扎实的理论基础,又要培养学生临床思维和分析能力。为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引入病例讨论,使学生能更好地将所学理论知识应用于临床。
作者:隋爱玲 刊期: 2016年第1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