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宝龙;张振帅;党慧英;赵晓燕;周欣;杨新萍
根据新的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大纲调整教学模式,以提升教堂教学效果,为学生顺利通过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奠定基础。
作者:姚珍 刊期: 2016年第13期
通过优化实训内容、结合微课等网络信息技术进行翻转课堂教学及采用多种考核评价手段等措施,对高职药学专业天然药物化学实训课程教学进行改革,以切实有效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结协作能力,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作者:王青;张伟云;吴春;张亚楠;黄秀梅;王雅英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探讨团队合作模式在护理专科操作强化训练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校护理专业2010级506名学生设为对照组,2011级536名学生设为实验组。在实习前的护理专科操作强化训练中对照组采用常规训练法,实验组采用团队合作训练模式,比较两组学生的操作技能考核成绩及对两种训练方法的满意度。结果实验组学生的操作技能考核成绩优于对照组,且对操作训练模式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结论将团队合作模式运用于护理专科操作强化训练中,能明显提高学生的专科操作技能,激发学生对操作练习的兴趣,提高学生对操作练习的满意度,受到学生欢迎。
作者:龚慧慧 刊期: 2016年第13期
中职生是一个特殊群体,如何使其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中职教育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阐述中职心理健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研究教育方法及解决措施,为中职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参考,以达到提高中职生心理健康水平、培养合格人才的目的。
作者:叶万树 刊期: 2016年第13期
中高职X线检查技术课程内容重复、理论与临床实践脱节,不能满足临床对技能型X线检查技术专门人才的需要。为解决以上问题,应制定适合中高职课程衔接的课程标准及课程内容,实现中高职X线检查技术课程内容的合理衔接。
作者:刘建成;姜金龙;冯开梅;于全勇;曲永松;兰天明;郭磊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了解护理专业在校本科生生涯定向程度和生涯未定向原因。方法针对在校护理专业学生采用生涯因素量表实施问卷调查。结果本科生生涯定向确定量表得分为(3.24±0.42)分,生涯定向安适量表得分为(3.65±0.39)分;生涯未定向原因前3位为自我认识、科系因素、环境资讯;护理专业大二学生生涯定向安适程度得分显著高于大三学生,男生生涯定向安适程度得分显著高于女生;在生涯未定向原因上,大二和大三学生无显著差异,但女生在自我认识、焦虑犹豫、双趋冲突、抉择时机、外在阻力方面得分显著高于男生(P<0.05)。结论护理专业在校本科生生涯定向程度不理想,并且存在多种生涯未定向原因。护理院校应重视开展护理专业生涯规划教育,提供针对性强的护理生涯规划指导,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并制定合理的生涯规划。
作者:党卓;贺子珈;于银玲;张海莲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现代医学伦理学科研及教学不仅引起了医务工作者的关注,也引起了社会科学工作者、社会公众及各国政府的高度关注,随着社会的发展其作用必将越来越明显。我国医学伦理学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些许偏差,其现状及应对措施是本文着重探讨的内容。
作者:李征宇 刊期: 2016年第13期
技术型人才培养是当今社会实用型人才培养的重点,而我校刚升格为医学类高职院校,面临着提高护生专业技能操作水平的严峻问题。充分利用高职护生对实训场所进行科学管理,实现实训场所规划合理化及利用率大化,可全面提升高职护生的综合能力。
作者:方瑞迪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探讨中高职护理专业基础医学课程的有效衔接。方法抽取我校2014级“3+3”护理专业两个班分为两组,实验组采用以症状和体征、护理基本操作为切入点,以器官、系统为主线的方式,对基础医学课程内容进行整合,并与传统教学法相结合进行教学;对照组单纯采用传统教学法。对两组考试成绩进行比较;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对该教学法的评价。结果实验组各科平均成绩、实验操作考试成绩以及病例分析成绩均优于对照组(P<0.05);问卷调查显示,采用整合基础医学课程教学模式有利于增强学生理论联系实践、基础联系临床的能力。结论整合基础医学课程内容,能够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加强中高职衔接。
作者:闫长虹 刊期: 2016年第13期
卫生职业院校医学专业开设物理学,其主要目的是为医学生学习现代医学和将来从事医学工作做必要的知识准备。为使医学生在校期间能够学好物理学知识,本文从学情现状入手,分析物理学学习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建议。
作者:申翠香 刊期: 2016年第13期
阐述国内外灾害护理学教育发展现状,分析目前我国护理本科生灾害护理能力现状,促进我国灾害护理学发展,提高护理本科生灾害护理能力。
作者:金玥;罗珊;彭欢;顾再婷;鲁杨杨;杨美芳 刊期: 2016年第13期
临床实习是医学生进入医生角色的重要阶段,以往的实习带教方法以教师讲授为主,忽视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及实习效果的及时反馈,实习生及带教教师对于实习效果满意度不高。呼吸内科实习是内科实习的重要科室,但是由于呼吸科病人多有呼吸困难,常出现病人拒绝学生的情况,不利于临床实习教学的开展;加上对就业及专业的考虑等多因素影响,大部分医学生对呼吸内科临床实习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积极性较低。我们应鼓励医学生积极参与实习,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充满自信,通过实习体会到医生的责任感、使命感,从而提高临床实习效率。
作者:徐永红;杜永亮;李海泉;马雷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对全真实训与仿真实训在灌肠法教学中的应用效果进行比较。方法随机抽取2014级大专护理专业一个班学生分别进行仿真、全真实训教学,从操作考核成绩及学生职业情感培养两方面评价教学效果。结果实验组平均成绩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显著性(t=9.753,P=0.000);实验组在操作要点、注意事项和情感体验3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女生总体得分优于男生,差异有显著性(P=0.000)。结论全真实训教学效果优于仿真实训,值得在高职院校护理专业技能教学中推广。同时,男生技能训练效果有待提升。
作者:岳晓艳;黄棋 刊期: 2016年第13期
药物化学基础是中职药剂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学习难度较大。为了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提升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本文从4方面讨论教学体会:明确学好本学科的重要性,优化教学内容,结合多种教学方法,改进考核评价方式。
作者:朱小平 刊期: 2016年第13期
随着科技进步,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对人们生活的影响不断加深,改变了人们的学习方式。医学教育作为终身教育,需要持续主动学习。借助信息技术丰富临床工作者的医学知识,提高其临床工作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就基于“互联网+”背景下的移动医学教育平台构建进行探讨。
作者:盛钰琪;于玥;谭慧婷;孙晓天;姜春爽;李学沧;刘跃娟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通过数据挖掘,分析单味中药总黄酮治疗糖尿病的研究现状。方法从中国知网数据库检索关键词“总黄酮”“糖尿病”,纳入篇名为“总黄酮治疗糖尿病”的全部文献。根据文献年度分布、发表类型、学科分布、基金类型分析总黄酮治疗糖尿病的文献特征,从文献主要作者及单位、治疗疾病分布、研究类型分析总黄酮治疗糖尿病研究现状。结果经过文献检索,单味中药总黄酮治疗糖尿病的研究始于2002年,截至2015年底,共有119篇相关文献。其中90篇文献发表于学术期刊,17篇优秀硕士论文,3篇博士学位论文,9篇国内重要会议论文。结论单味中药总黄酮治疗糖尿病的研究已有近15年的历史,呈逐年增长趋势,近3年增长迅速,可以治疗糖脂代谢异常、糖尿病肾病、糖尿病心肌、血管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等,尤其对血糖作用显著。但大多数研究仅限于动物实验,临床研究缺乏,需要广大科研人员推进临床应用方面的研究。
作者:王征宇;杨丽霞 刊期: 2016年第13期
后进生转化工作是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与高校学风建设、和谐校园建设及人才培养质量紧密相关。笔者在前期研究基础上,结合自身工作经验,从后进生的成因、转化工作的意义及转化措施3个方面展开论述,为后进生转化研究提供借鉴。
作者:葛萍;吴旭东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探讨提升临床实习医学生职业安全防护意识和防护能力的有效方法。方法对126名临床实习医学生进行职业安全防护知识问卷调查,针对调查结果,采取形式多样的职业安全相关知识教育、建立责任约束制、检查督导、加强重点时段重要环节管理等方法对学生进行系统管理干预。结果干预后学生职业安全危险因素知晓率及职业安全防护知识掌握率显著高于干预前(均P<0.01)。结论通过对临床实习医学生进行系统管理干预,可有效提高其职业安全防护意识和防护能力。
作者:孙顺成;王春枝;王兰芝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了解毕节市卫校参加护士执业资格考试(简称护考)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为卫校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依据。方法抽取参加2014年护考的学生204名,使用“中国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卫校学生心理问题检出率为60.29%,总均分为(2.10±0.51)分,中度及以上心理问题检出率为3.92%。结论毕节市卫校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较差,但轻度心理问题占绝大多数,学习压力感是学生突出的心理问题。
作者:黄蓉;张荣;张兴平;黄艳;刘珊;王晓红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重视形体、礼仪、普通话、气场、应变能力等“隐性因素”在高职基础护理操作比赛中的作用,是赢得高水平比赛的关键。方法以国家级护理技能比赛中涉及的5项基础护理操作为研究载体,将24名学生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在基础护理操作训练中注重“隐性因素”的锻炼,对照组采用传统操作培训方法。从操作成绩、精神风貌和学生自我评价3方面进行比较。结果“隐性因素”在全面提高学生操作技能的同时,还能使学生展现良好的精神风貌,增强学生自信心,锻炼果敢能力。结论在高职基础护理技能训练中注重“隐性因素”,有利于学生适应能力、变通能力培养,有利于学生终身学习习惯的养成。
作者:郭丽 刊期: 2016年第1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