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征宇;杨丽霞
面肌痉挛是神经外科常见病,保守治疗效果欠佳,而微血管分解减压术是有效的方法。 MRI能够清晰显示面神经、血管及其周围组织的形态异常。分析MRI各成像序列的优势与不足,以期为面肌痉挛患者MRI检查时成像序列的正确选择提供帮助。
作者:缪文捷;马建科;蒲徍徍 刊期: 2016年第13期
临床药物治疗学是药学专业的核心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由于药学生医学基础知识薄弱,学习该课程时困难重重。在全程化药学服务背景下,急需对该课程重新定位,整合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使学生初步具备审核及调配处方、提供合理用药咨询以及对公众进行健康教育的能力,为今后从事药学服务工作奠定基础。
作者:魏来;胡煜明;王玉霞;谭敏;钟华美;涂冰 刊期: 2016年第13期
通过对屠呦呦教授性格的4个心理特征分析,试图发现成功人士性格特征的共性,以利于教师培养学生良好的性格,帮助学生取得学业、职业上的成就。
作者:黄智燕;刘平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分析不同层次护理专业学生对慕课的认知程度,比较他们在慕课的起源发展、慕课的机遇挑战、慕课对学习的利弊、开展慕课教学的需求4个维度上的差异性。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大专、本科、研究生层次各60名护理专业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护理专业研究生对慕课的整体认知处于较高水平;大专、本科、研究生3个层次的护理专业学生在慕课的起源发展、慕课的机遇挑战、慕课对学习的利弊、开展慕课教学的需求4个维度上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护理专业研究生对慕课的整体认知水平较高,应在本科生、专科生中推广和应用慕课,建立适合不同层次学生特点的慕课课程体系,使学生能更好地享用优质护理教学资源。
作者:赵梦媛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探讨以典型病例为导向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中职外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校2014级护理专业学生98人,随机分为实验组(48人)和对照组(50人)。实验组采用以典型病例为导向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模式。结果实验组期末考试成绩优于对照组(P<0.01);且在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促进知识理解和记忆、锻炼临床思维能力、提高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小组合作学习能力、培养探究学习能力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以典型病例为导向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师生角色发生了转变,能有效缓解传统教学课时不足问题,提高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值得在临床护理学科教学中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黄绍金 刊期: 2016年第13期
根据新的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大纲调整教学模式,以提升教堂教学效果,为学生顺利通过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奠定基础。
作者:姚珍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探讨提升临床实习医学生职业安全防护意识和防护能力的有效方法。方法对126名临床实习医学生进行职业安全防护知识问卷调查,针对调查结果,采取形式多样的职业安全相关知识教育、建立责任约束制、检查督导、加强重点时段重要环节管理等方法对学生进行系统管理干预。结果干预后学生职业安全危险因素知晓率及职业安全防护知识掌握率显著高于干预前(均P<0.01)。结论通过对临床实习医学生进行系统管理干预,可有效提高其职业安全防护意识和防护能力。
作者:孙顺成;王春枝;王兰芝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通过对学龄前儿童母亲儿童慢性肾脏病(CKD)认知情况和早期预防行为进行调查分析,为儿童CKD的研究和健康促进提供依据。方法整群抽取兰州市城关区10所托幼机构3~6岁儿童的母亲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其CKD及儿童隐匿性肾脏病知晓情况,分析其文化程度、家庭收入、肾病史与早期预防行为得分的关系。结果母亲CKD知晓率为60.05%,儿童隐匿性肾脏病知晓率为32.14%。多数母亲经常或偶尔在儿童饮食、饮水、用药及尿液观察等方面预防肾脏病;绝大多数母亲能经常有意识避免儿童在重金属、农药、高温、电磁辐射、被动吸烟等有害环境中暴露。母亲文化程度、家庭收入、肾病史以及对儿童隐匿性肾脏病知晓率对其抚养行为等级有影响,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学龄前儿童母亲普遍缺乏CKD及儿童隐匿性肾脏病认知和早期预防行为,应全面开展儿童CKD健康宣教,改变早期抚养过程中的不良行为,以降低儿童CKD患病率。
作者:李艳芬;胡晓琴;邱皓;尉芝苗;裴泓波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了解医学生对学校人文素质教育的评价,为沈阳市某医学院校更好地开展人文素质教育提供基础资料。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法抽取沈阳市某医学院校本科生,对调查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调查对象对学校人文素质教育整体评价满意度为77.0%;年级、家庭所在地、对图书馆人文图书资源的评价、对人文图书利用情况及对学校教师人文素养满意度不同的学生,对学校人文素质教育整体评价满意度差异有显著性(P<0.05);调查对象家庭所在地、对人文图书利用情况及对学校教师人文素养满意度评价,是影响其对学校人文素质教育评价的重要因素。结论要改善医学生对学校人文素质教育的评价,应从提高教师人文素养、提升图书馆人文图书价值和学生对人文图书的兴趣、增强对新生及农村医学生人文素质宣传入手。
作者:金喆;赵薇;陈巧玲;陈丹;张继兴;冯旭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研究学困生形成原因及转化策略。方法采用以访谈和问卷调查为主、查阅资料文献为辅的方法。结果学困生的形成主要受家庭、学校、社会、自身4方面因素的影响。结论应给学困生提供良好的环境,给予足够的爱心,因材施教、有针对性地采取行之有效的转化策略,改变其不良心理和行为习惯,重塑健全的人格。
作者:戴丽霞 刊期: 2016年第13期
为了更好地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惠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推行“党员育人导师制”,取得良好成效。本文就“党员育人导师制”实践中“导什么”“怎么导”等问题,进行思考与总结。
作者:张彬祥;王璐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特色学校就是在认真贯彻教育方针的前提下,经过较长的教育实践活动逐渐形成具有较高办学水平、育人效果显著且整体风格独特的学校。基于此,需要从学校硬环境和软环境方面着手对校园环境进行建设,从而形成符合中职护理校园的特色环境文化。特色学校建设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需要根据自身传统和优势,在实践中形成自身特色。
作者:吴燕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了解医院助产士和学生对高职助产专业课程体系的评价,为课程设置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198名临床一线助产士和76名实习生进行问卷调查,并分析数据。结果临床一线助产士更注重临床要求和社会发展需要,对助产专业课程设置有指导意义。结论随着助产专业发展,需不断完善课程设置,以促进培养目标的实现。
作者:李巧香 刊期: 2016年第13期
针对目前多数中职生处于青春期,性知识匮乏以及对性知识渴求的现象,妇产科护理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适时渗透性健康教育,帮助学生获得相关知识,树立科学的性观念,培养健全人格。
作者:李翠琼;黄珍玲 刊期: 2016年第13期
中高职X线检查技术课程内容重复、理论与临床实践脱节,不能满足临床对技能型X线检查技术专门人才的需要。为解决以上问题,应制定适合中高职课程衔接的课程标准及课程内容,实现中高职X线检查技术课程内容的合理衔接。
作者:刘建成;姜金龙;冯开梅;于全勇;曲永松;兰天明;郭磊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调查临床护理专家对高职护生职业岗位及职业能力的看法与建议,为完善基于岗位职业能力的高职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设置提供依据。方法运用半结构式访谈法对山东省9所医院的18名临床护理专家进行访谈。结果高职护生就业主要是临床护理、社区护理岗位,应重点培养、方向培养,不建议宽泛式培养;高职护生的基础护理操作能力、护理职业价值观十分重要,应重视培养正确职业价值观,加强实践培训,注重实习就业指导,并增加相关课程学时。结论高职护理教育要适应行业、产业特征和人才需求,结合护士执业资格考试要求、岗位特点和护理专业职业能力需求,进一步完善护理人才培养方案和专业课程设置,加强高职护生核心竞争力培养。
作者:郑硕;苗茂云;杨志丽;刘淑琴 刊期: 2016年第13期
了解LBL教学法和Sandwich教学法在卫生化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选取100名2010级预防医学专业五年制本科生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LBL组和Sandwich组。对两组实施不同的教学方法,之后采用理论考试和问卷调查形式进行教学效果评估。结果显示,两种教学方法在理论考试成绩方面无显著性差异。问卷调查结果显示,Sandwich教学法在激发学生兴趣,提升学生沟通能力、自学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方面明显优于LBL教学法。Sandwich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增强教学效果,为预防医学人才培养夯实基础。
作者:刘丽燕;王茂清;张玉雪 刊期: 2016年第13期
医学生不仅要掌握扎实的科学知识,更要具备良好的人文素质。生命教育强调生命潜能的开发和生命质量的提升。卫生职业院校开展生命教育,是培养医学生人文素质的重要途径。本文重点论述生命教育对于卫生职业院校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重要意义以及提高学生人文素质的生命教育策略。
作者:陈丹;盖笑松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探讨儿科护理学CAI课件在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我校2011级、2012级高职护生和2010级、2011级中职护生,在儿科护理学教学中分别采用不同教学方法,并对教学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实施CAI课件教学班护生成绩高于同专业同年级传统教学班。结论儿科护理学CAI课件教学效果好,能易化难点,凸显重点,集中学生注意力,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作者:王芳;陈娟;柳雪玉;许潇予;曹兴红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了解导游人员提供接待服务过程中应急救护技能掌握程度,探讨提升策略。方法运用问卷调查法对导游人员年龄、学历、应急救护技能掌握情况进行调查。结果导游人员从业经验欠缺,应急救护实际操作能力较低,应急救护技能掌握程度总体较差。结论导游人员应急救护知识和技能水平亟待进一步提高,只有构建科学规范的培训和考核体系,实施针对性提升策略,才能有效提升导游人员应急救护技能。
作者:李玉林 刊期: 2016年第1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