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职学校学困生问题调查研究

戴丽霞

关键词:中职学校, 学困生, 心理健康教育
摘要:目的:研究学困生形成原因及转化策略。方法采用以访谈和问卷调查为主、查阅资料文献为辅的方法。结果学困生的形成主要受家庭、学校、社会、自身4方面因素的影响。结论应给学困生提供良好的环境,给予足够的爱心,因材施教、有针对性地采取行之有效的转化策略,改变其不良心理和行为习惯,重塑健全的人格。
卫生职业教育杂志相关文献
  • 微课在康复护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探讨微课在康复护理教学中的设计及教学效果。方法试验组采用以传统教学为主、微课为辅的授课方法,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比较两组期末理论考试成绩、实验考核成绩,并采用网上问卷方式调查试验组对微课教学效果的评价及两组对授课教师评价的优良率。结果试验组期末理论考试成绩、实验考核成绩及对教师授课评价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试验组对康复护理微课教学效果的满意度较高。结论运用微课平台可提高康复护理课程教学效果,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潜能,提高学生满意度。

    作者:朱佳;廖桂香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压力可控止血带联合微量泵泵入尿激酶或瑞通立溶栓效果的对比研究

    目的:探讨压力可控止血带联合微量泵泵入尿激酶或瑞通立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安全性与有效性,并对两种方法进行对比。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0年7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深静脉血栓患者40例(70累及肢体),采用压力可控止血带联合微量泵泵入尿激酶(UK组,n=38)或瑞通立(RPA组,n=32)进行治疗。对输注时间、剂量、成功率及术后并发症进行对比。结果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疾病部位、症状持续时间及采用的辅助介入治疗无明显差异。两组每小时输注剂量、输注总量、输注时间及溶栓成功率分别为:UK组:10.90×104 U/h、4.35×106 U、39.8 h、97.4%;RPA组:0.73 U/h、21.20U、24.2 h、100.0%。两组主要并发症及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UK组:5.3%和10.5%;RPA组:9.3%和28.1%。统计学分析显示,两组输注时间和成功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压力可控止血带联合微量泵泵入尿激酶或瑞通立溶栓效果无显著性差异,但瑞通立的使用剂量较小,相对于尿激酶,瑞通立更适用于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的治疗,结合压力可控止血带能有效减轻深静脉血栓取栓术后肢体肿胀程度。

    作者:张亚敏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PBL教学法在高职药品市场营销学教学中的改革要点探讨

    PBL教学法以问题为基础、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路更符合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本文对PBL教学法在高职药品市场营销学教学中的改革要点进行探讨。

    作者:陆春美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医护人员临终关怀知识掌握现状及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了解医护人员临终关怀知识掌握情况并探讨其影响因素,为医院及相关部门开展临终关怀继续教育提供参考。方法分层随机抽取300名医护人员,对其临终关怀认知程度进行问卷调查,对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医护人员临终关怀认知整体水平较高。不同性别、年龄、职业、工作年限医护人员临终关怀知识得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而不同医院级别、学历医护人员临终关怀知识得分比较差异有显著性,且医院级别、学历越高,医护人员临终关怀知识水平越高。临终关怀知识来源途径主要为学校教育和媒体(电视、网络、报刊、杂志等)。结论医护人员临终关怀基本知识掌握情况较好,但对临终关怀哲理与原则不理解,且普遍缺乏疼痛控制相关知识,今后需加强医护人员临终关怀知识的教育和培训。

    作者:张健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临床医学院学生会管理的思考与探索

    临床医学院学生会在高等医学教育过程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笔者探讨了目前临床医学院学生会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并从实际工作出发,浅谈学生会管理中的新探索,以期为临床医学院学生会建设与管理提供参考。

    作者:秦天霞;阎春霞;王玲;王焕英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学龄前儿童母亲儿童慢性肾脏病认知及早期预防行为分析

    目的:通过对学龄前儿童母亲儿童慢性肾脏病(CKD)认知情况和早期预防行为进行调查分析,为儿童CKD的研究和健康促进提供依据。方法整群抽取兰州市城关区10所托幼机构3~6岁儿童的母亲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其CKD及儿童隐匿性肾脏病知晓情况,分析其文化程度、家庭收入、肾病史与早期预防行为得分的关系。结果母亲CKD知晓率为60.05%,儿童隐匿性肾脏病知晓率为32.14%。多数母亲经常或偶尔在儿童饮食、饮水、用药及尿液观察等方面预防肾脏病;绝大多数母亲能经常有意识避免儿童在重金属、农药、高温、电磁辐射、被动吸烟等有害环境中暴露。母亲文化程度、家庭收入、肾病史以及对儿童隐匿性肾脏病知晓率对其抚养行为等级有影响,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学龄前儿童母亲普遍缺乏CKD及儿童隐匿性肾脏病认知和早期预防行为,应全面开展儿童CKD健康宣教,改变早期抚养过程中的不良行为,以降低儿童CKD患病率。

    作者:李艳芬;胡晓琴;邱皓;尉芝苗;裴泓波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甘肃省东乡族自治县妇幼卫生服务体系现状分析

    目的:了解甘肃省东乡族自治县妇幼卫生服务体系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为进一步改善妇女儿童健康状况、完善服务体系提出对策和建议。方法对该县25个卫生部门工作人员进行访谈及问卷调查,对妇幼卫生相关指标进行分析。结果妇幼卫生工作人员学历水平、专业职称较低,整体素质急需提高;孕产妇住院分娩率较高,健康管理及疾病普查率相对较低;儿童保健及管理工作还需加大力度。结论要加快妇幼卫生人才培养,提升整体素质;加大妇幼健康管理工作力度,促进卫生服务工作发展。

    作者:张银霞;曲红梅;魁发瑞;马维正;赵晶;赵国琴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医学生物理学学习现状分析与学法探讨

    卫生职业院校医学专业开设物理学,其主要目的是为医学生学习现代医学和将来从事医学工作做必要的知识准备。为使医学生在校期间能够学好物理学知识,本文从学情现状入手,分析物理学学习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建议。

    作者:申翠香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儿科护理管理中的风险因素及应对措施

    目的:总结儿科护理管理中的风险因素,并提出应对措施,为儿科护理管理提供有效依据。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5月至2015年3月收治的患儿213例作为研究组,对其实施护理风险防范与管理;同时选取常规护理患儿336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住院期间风险事件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发生护理不良事件7例(3.29%),对照组发生护理不良事件30例(8.93%),两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对儿科护理管理中的风险因素进行总结和分析,并制订相应的护理计划和管理制度,提高护理人员专业素质和风险意识,对提高临床护理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李红;娄小丽;刘琼帆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关于卫生中专学校“双师型”教师培养的探讨

    通过对卫生中专学校“双师型”教师培养现状的调查分析,探讨培养“双师型”教师的办法。

    作者:刘艳成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复方白鲜皮抗菌凝胶剂的制备及质量控制

    目的:制备复方白鲜皮抗菌凝胶剂,并用高效液相(HPLC)法测定复方白鲜皮抗菌凝胶剂中白鲜碱的含量。方法以白鲜碱为指标成分控制含量,用闪式提取法提取白鲜皮和苦参混合物浓缩液,确定了以1.0%卡波姆-940、1.0%冰片、10%甘油、5%乙醇、0.2%聚山梨酯80、0.1%羟苯乙酯、1.35%三乙醇胺为处方组成,通过外观和稳定性观察实验确定复方白鲜皮抗菌凝胶剂制备工艺。结果凝胶剂外观性状为淡黄色晶莹透明状胶体,气微清香;pH值约为6.7;稳定性试验表明本品各指标均无明显改变,皮肤刺激性试验表明本品对皮肤无明显刺激,手足癣主要致病真菌的抑菌试验表明该制剂对皮肤表面自然菌的除菌率为71.8%。结论本制备方法简便可行,分析方法可用于控制白鲜皮抗菌凝胶剂中有效成分的含量。

    作者:周爱媚;汪妍;方圆圆;陈菲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中药内服+保留灌肠+心理干预”对女性慢性盆腔痛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究“中药口服+保留灌肠+心理干预”对女性慢性盆腔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入选样本分成对照组及治疗组,对照组给予单纯中药口服治疗,治疗组给予“中药内服+保留灌肠+心理干预”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5%,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中药内服+保留灌肠+心理干预”治疗女性慢性盆腔痛效果显著,操作简单安全,副作用小,不会增加额外经济负担,依从性好,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宿喜萍;陈多珍;王锡莹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系统干预对临床实习医学生职业安全防护意识的影响

    目的:探讨提升临床实习医学生职业安全防护意识和防护能力的有效方法。方法对126名临床实习医学生进行职业安全防护知识问卷调查,针对调查结果,采取形式多样的职业安全相关知识教育、建立责任约束制、检查督导、加强重点时段重要环节管理等方法对学生进行系统管理干预。结果干预后学生职业安全危险因素知晓率及职业安全防护知识掌握率显著高于干预前(均P<0.01)。结论通过对临床实习医学生进行系统管理干预,可有效提高其职业安全防护意识和防护能力。

    作者:孙顺成;王春枝;王兰芝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浅谈中职生心理问题及对策

    中职生是一个特殊群体,如何使其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中职教育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阐述中职心理健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研究教育方法及解决措施,为中职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参考,以达到提高中职生心理健康水平、培养合格人才的目的。

    作者:叶万树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浅议特色学校护理专业教学环境建设

    特色学校就是在认真贯彻教育方针的前提下,经过较长的教育实践活动逐渐形成具有较高办学水平、育人效果显著且整体风格独特的学校。基于此,需要从学校硬环境和软环境方面着手对校园环境进行建设,从而形成符合中职护理校园的特色环境文化。特色学校建设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需要根据自身传统和优势,在实践中形成自身特色。

    作者:吴燕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临床教学查房在妇产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作用

    目的:分析临床教学查房应用于妇产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效果。方法将2015年1—12月参加妇产科临床规范化培训的住院医师随机分为教学组(35人)和对照组(30人),对两组理论考试、技能操作考核及医患沟通能力测试成绩进行对比,并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学员对教学方式的评价。结果教学组理论考试、技能操作考核、医患沟通能力测试成绩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教学组大部分学员认为教学查房可以提高学习积极性、培养自学能力、激发临床思维、提高学习效率,与对照组结果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妇产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应用教学查房可以提高教学质量,并提高学员综合能力。

    作者:李蕾;董延华;徐清华;高桂香;杨立;陈宁宁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互联网+”背景下的移动医学教育平台构建研究

    随着科技进步,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对人们生活的影响不断加深,改变了人们的学习方式。医学教育作为终身教育,需要持续主动学习。借助信息技术丰富临床工作者的医学知识,提高其临床工作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就基于“互联网+”背景下的移动医学教育平台构建进行探讨。

    作者:盛钰琪;于玥;谭慧婷;孙晓天;姜春爽;李学沧;刘跃娟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乌鲁木齐市某综合医院骨科护士脆性骨折认知水平及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针对新疆乌鲁木齐市某二级综合医院骨科护士脆性骨折(BF)认知水平进行研究,为降低骨科住院患者BF发生率、提高BF康复效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方法,以问卷调查方式对骨科及非骨科护士BF认知水平进行调查。结果骨科护士主要治疗预防措施、重点健康管理维度得分和总得分均高于非骨科护士,且差异有显著性;不同职称、工龄、学历、工作满意程度及是否接受过相关知识培训的骨科护士,其BF认知水平总得分差异有显著性;骨科护士职称越高、工龄越长、接受过相关知识培训则BF认知水平越高。结论医院护理部应有意识地进行骨科护士BF相关知识培训,提升低年资护士BF认知水平,从而减少医院骨科患者BF发生率,提高BF康复效果。

    作者:梁玲玲;刘涛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开展内科护理病例讨论培养学生综合素质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21世纪医学模式的转变,即“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对人才培养提出更高的要求。实验教学是内科护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提高综合素质等方面发挥着独特作用。内科护理教学与临床联系紧密,实践性强,既要培养学生扎实的理论基础,又要培养学生临床思维和分析能力。为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引入病例讨论,使学生能更好地将所学理论知识应用于临床。

    作者:隋爱玲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中职学校学困生问题调查研究

    目的:研究学困生形成原因及转化策略。方法采用以访谈和问卷调查为主、查阅资料文献为辅的方法。结果学困生的形成主要受家庭、学校、社会、自身4方面因素的影响。结论应给学困生提供良好的环境,给予足够的爱心,因材施教、有针对性地采取行之有效的转化策略,改变其不良心理和行为习惯,重塑健全的人格。

    作者:戴丽霞 刊期: 2016年第13期

卫生职业教育杂志

卫生职业教育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科教司;甘肃省卫生厅

主办:甘肃省医学科学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