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智燕;刘平
结合中职学校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和体育教学改革创新的方式与方法进行分析探讨,以期为中职学校体育教学提供借鉴。
作者:李俊杰 刊期: 2016年第13期
虽然医学技术日新月异,但胸腔穿刺、腹腔穿刺、腰椎穿刺、骨髓穿刺等内科基本操作技能仍是各级医生必备的。本文提出运用示教、观看操作录像及多媒体课件、见习、实践、考核、评价等多种手段相结合模式,构建内科基本技能操作培训体系,培养基本功扎实、技能操作熟练的优秀医学人才。
作者:聂小蒙;陈杰;武宁;薄陆敏;高磊;白冲;徐茂锦 刊期: 2016年第13期
通过优化实训内容、结合微课等网络信息技术进行翻转课堂教学及采用多种考核评价手段等措施,对高职药学专业天然药物化学实训课程教学进行改革,以切实有效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结协作能力,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作者:王青;张伟云;吴春;张亚楠;黄秀梅;王雅英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探讨儿科护理学CAI课件在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我校2011级、2012级高职护生和2010级、2011级中职护生,在儿科护理学教学中分别采用不同教学方法,并对教学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实施CAI课件教学班护生成绩高于同专业同年级传统教学班。结论儿科护理学CAI课件教学效果好,能易化难点,凸显重点,集中学生注意力,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作者:王芳;陈娟;柳雪玉;许潇予;曹兴红 刊期: 2016年第13期
临床实习是医学生进入医生角色的重要阶段,以往的实习带教方法以教师讲授为主,忽视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及实习效果的及时反馈,实习生及带教教师对于实习效果满意度不高。呼吸内科实习是内科实习的重要科室,但是由于呼吸科病人多有呼吸困难,常出现病人拒绝学生的情况,不利于临床实习教学的开展;加上对就业及专业的考虑等多因素影响,大部分医学生对呼吸内科临床实习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积极性较低。我们应鼓励医学生积极参与实习,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充满自信,通过实习体会到医生的责任感、使命感,从而提高临床实习效率。
作者:徐永红;杜永亮;李海泉;马雷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分析临床教学查房应用于妇产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效果。方法将2015年1—12月参加妇产科临床规范化培训的住院医师随机分为教学组(35人)和对照组(30人),对两组理论考试、技能操作考核及医患沟通能力测试成绩进行对比,并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学员对教学方式的评价。结果教学组理论考试、技能操作考核、医患沟通能力测试成绩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教学组大部分学员认为教学查房可以提高学习积极性、培养自学能力、激发临床思维、提高学习效率,与对照组结果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妇产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应用教学查房可以提高教学质量,并提高学员综合能力。
作者:李蕾;董延华;徐清华;高桂香;杨立;陈宁宁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调查分析药学类专业中高职衔接现状及存在问题。方法通过调查问卷、访谈对河南省药学类中高职学生进行调查,了解中高职衔接的相关问题。结果大多数学生对教师授课方式及实践教学设施设备满意度不高,认为专业实践课时偏少,课程设置重复,中职生升学途径不通畅。结论中高职衔接有利于学生实现升学,但目前人才培养定位及课程设置仍存在不足,学生升学途径还待进一步拓宽。
作者:杨显辉;陆艳琦 刊期: 2016年第13期
卫生职业院校医学专业开设物理学,其主要目的是为医学生学习现代医学和将来从事医学工作做必要的知识准备。为使医学生在校期间能够学好物理学知识,本文从学情现状入手,分析物理学学习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建议。
作者:申翠香 刊期: 2016年第13期
国学理论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所在,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护理专业学生的专业素质,是学生专业知识、专业技术、专业能力和专业态度的总和。国学教育不仅能够提高学生道德水平,陶冶情操,帮助其树立高尚的品格,而且能端正学生专业态度,促进专业知识、技能的学习,提高专业综合能力,增强职业认同感、责任感,使之成为有博爱精神和健全人格的文化传承者与专业精英。基于此,分析研究国学教育在护理专业学生专业素质培养中的意义及路径,以期为护理专业教学提供更好的方法和借鉴。
作者:庞红梅;孙一琪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了解基于网络多媒体技术的TBL教学法在临床康复学教学中的运用效果,探讨学生的学习感受及体验,为改良教学方法提供借鉴。方法采用质性研究中的现象学研究法,通过半结构式深入访谈,了解15名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学生在网络TBL教学环境下学习临床康复学的感受。结果运用Colaizzi分析法得到5个主题:对网络多媒体的认识加深、沟通协作意识及能力增强、自主学习意识及能力增强、学习积极性提高、耗时与注意力分散。结论网络多媒体技术与TBL教学法融合,契合网络时代下学生认知需求的改变,有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作者:孙博;李志刚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翻转式教学是一种学生在课外学习新知识、课上完成知识内化过程的新型教学模式,该模式翻转了传统教学结构和教学方式,在药事管理学课程教学中成效显著。实施翻转式教学要求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素养,高效组织课堂,引导学生完成更高层次的探究式学习。
作者:连佳芳;霍江涛;井娟;胡聪;王璟 刊期: 2016年第13期
阐述国内外灾害护理学教育发展现状,分析目前我国护理本科生灾害护理能力现状,促进我国灾害护理学发展,提高护理本科生灾害护理能力。
作者:金玥;罗珊;彭欢;顾再婷;鲁杨杨;杨美芳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了解角质细胞生长因子(KGF)对人表皮细胞迁移的影响。方法在试验组培养基中加入KGF,于48、96、144 h后观察表皮细胞的迁移距离,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KGF可有效促进表皮细胞迁移。144 h后,试验组细胞迁移的距离几乎是对照组的2倍。结论 KGF是一种特异性较强、能够促使上皮细胞迁移的生长因子,应对其做进一步研究。
作者:杨云 刊期: 2016年第13期
临床药物治疗学是药学专业的核心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由于药学生医学基础知识薄弱,学习该课程时困难重重。在全程化药学服务背景下,急需对该课程重新定位,整合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使学生初步具备审核及调配处方、提供合理用药咨询以及对公众进行健康教育的能力,为今后从事药学服务工作奠定基础。
作者:魏来;胡煜明;王玉霞;谭敏;钟华美;涂冰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总结儿科护理管理中的风险因素,并提出应对措施,为儿科护理管理提供有效依据。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5月至2015年3月收治的患儿213例作为研究组,对其实施护理风险防范与管理;同时选取常规护理患儿336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住院期间风险事件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发生护理不良事件7例(3.29%),对照组发生护理不良事件30例(8.93%),两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对儿科护理管理中的风险因素进行总结和分析,并制订相应的护理计划和管理制度,提高护理人员专业素质和风险意识,对提高临床护理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李红;娄小丽;刘琼帆 刊期: 2016年第13期
了解LBL教学法和Sandwich教学法在卫生化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选取100名2010级预防医学专业五年制本科生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LBL组和Sandwich组。对两组实施不同的教学方法,之后采用理论考试和问卷调查形式进行教学效果评估。结果显示,两种教学方法在理论考试成绩方面无显著性差异。问卷调查结果显示,Sandwich教学法在激发学生兴趣,提升学生沟通能力、自学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方面明显优于LBL教学法。Sandwich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增强教学效果,为预防医学人才培养夯实基础。
作者:刘丽燕;王茂清;张玉雪 刊期: 2016年第13期
中职生是一个特殊群体,如何使其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中职教育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阐述中职心理健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研究教育方法及解决措施,为中职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参考,以达到提高中职生心理健康水平、培养合格人才的目的。
作者:叶万树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探讨出院后延续护理对脑卒中患者综合功能的影响。方法将我院神经内科2014年2—12月收治的200例初次发作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法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每组各10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方案,干预组除采取常规护理外增加延续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依从性、生存质量及卫生服务利用情况。结果干预组护理满意度得分为(85.15±11.23)分,对照组为(56.50±12.93)分,P<0.05;干预组患者的康复训练依从性、生活习惯、复诊随访得分及依从性总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但在饮食均衡及正规服药方面无显著性差异;干预组患者Barthel指数、主观健康感受提高幅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另外,干预组再次住院率及急诊访问率明显下降。结论出院后延续护理对脑卒中患者的综合功能具有很好的改善作用,能够有效提高其生存及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作者:龚放华;杨燕妮;张婷 刊期: 2016年第13期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21世纪医学模式的转变,即“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对人才培养提出更高的要求。实验教学是内科护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提高综合素质等方面发挥着独特作用。内科护理教学与临床联系紧密,实践性强,既要培养学生扎实的理论基础,又要培养学生临床思维和分析能力。为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引入病例讨论,使学生能更好地将所学理论知识应用于临床。
作者:隋爱玲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现代医学伦理学科研及教学不仅引起了医务工作者的关注,也引起了社会科学工作者、社会公众及各国政府的高度关注,随着社会的发展其作用必将越来越明显。我国医学伦理学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些许偏差,其现状及应对措施是本文着重探讨的内容。
作者:李征宇 刊期: 2016年第1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