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出院后延续护理对脑卒中患者综合功能的影响

龚放华;杨燕妮;张婷

关键词:延续护理, 脑卒中, 综合功能
摘要:目的:探讨出院后延续护理对脑卒中患者综合功能的影响。方法将我院神经内科2014年2—12月收治的200例初次发作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法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每组各10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方案,干预组除采取常规护理外增加延续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依从性、生存质量及卫生服务利用情况。结果干预组护理满意度得分为(85.15±11.23)分,对照组为(56.50±12.93)分,P<0.05;干预组患者的康复训练依从性、生活习惯、复诊随访得分及依从性总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但在饮食均衡及正规服药方面无显著性差异;干预组患者Barthel指数、主观健康感受提高幅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另外,干预组再次住院率及急诊访问率明显下降。结论出院后延续护理对脑卒中患者的综合功能具有很好的改善作用,能够有效提高其生存及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卫生职业教育杂志相关文献
  • 我国医学伦理学科研及教学现状分析

    现代医学伦理学科研及教学不仅引起了医务工作者的关注,也引起了社会科学工作者、社会公众及各国政府的高度关注,随着社会的发展其作用必将越来越明显。我国医学伦理学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些许偏差,其现状及应对措施是本文着重探讨的内容。

    作者:李征宇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全程化药学服务背景下临床药物治疗学课程改革初探

    临床药物治疗学是药学专业的核心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由于药学生医学基础知识薄弱,学习该课程时困难重重。在全程化药学服务背景下,急需对该课程重新定位,整合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使学生初步具备审核及调配处方、提供合理用药咨询以及对公众进行健康教育的能力,为今后从事药学服务工作奠定基础。

    作者:魏来;胡煜明;王玉霞;谭敏;钟华美;涂冰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血液内科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探讨

    培养具有创新思维的高级医学人才是我国高等医学教育的重要目标。探讨在血液内科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方法,以期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为培养具有创新思维的高级医学人才奠定坚实基础。

    作者:贺艳杰;李玉华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生命教育视角下卫生职业院校学生人文素质培养

    医学生不仅要掌握扎实的科学知识,更要具备良好的人文素质。生命教育强调生命潜能的开发和生命质量的提升。卫生职业院校开展生命教育,是培养医学生人文素质的重要途径。本文重点论述生命教育对于卫生职业院校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重要意义以及提高学生人文素质的生命教育策略。

    作者:陈丹;盖笑松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浅谈中职生心理问题及对策

    中职生是一个特殊群体,如何使其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中职教育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阐述中职心理健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研究教育方法及解决措施,为中职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参考,以达到提高中职生心理健康水平、培养合格人才的目的。

    作者:叶万树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迷你临床演练评估在呼吸内科实习教学中的应用

    临床实习是医学生进入医生角色的重要阶段,以往的实习带教方法以教师讲授为主,忽视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及实习效果的及时反馈,实习生及带教教师对于实习效果满意度不高。呼吸内科实习是内科实习的重要科室,但是由于呼吸科病人多有呼吸困难,常出现病人拒绝学生的情况,不利于临床实习教学的开展;加上对就业及专业的考虑等多因素影响,大部分医学生对呼吸内科临床实习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积极性较低。我们应鼓励医学生积极参与实习,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充满自信,通过实习体会到医生的责任感、使命感,从而提高临床实习效率。

    作者:徐永红;杜永亮;李海泉;马雷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焦点解决模式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出院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干预效果研究

    目的:探讨以焦点解决模式为指导的健康教育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出院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的影响。方法将95例COPD出院患者分为对照组(n=50例)和观察组(n=4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自我管理计划,观察组分5个步骤(描述问题、建构目标、探查例外、给予反馈和效果评价)进行焦点解决模式干预。3个月后,应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自我管理量表评价两组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结果干预后,两组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均较干预前提高,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以焦点解决模式为指导的社区健康教育能有效增强社区老年COPD患者自我管理能力。

    作者:广明亮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排气口诀在静脉输液排气教学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排气口诀在静脉输液排气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校2014级护理179班和护理178班(各73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传统教学法和口诀法进行静脉输液排气教学,比较两组排气时间、排出药液量、被污染率、一次性排气成功率。结果排气口诀组操作考核成绩高于传统教学组。结论排气口诀应用于静脉输液排气教学对提高教学效果有明显作用。

    作者:黄美旋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Sandwich教学法与LBL教学法在卫生化学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了解LBL教学法和Sandwich教学法在卫生化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选取100名2010级预防医学专业五年制本科生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LBL组和Sandwich组。对两组实施不同的教学方法,之后采用理论考试和问卷调查形式进行教学效果评估。结果显示,两种教学方法在理论考试成绩方面无显著性差异。问卷调查结果显示,Sandwich教学法在激发学生兴趣,提升学生沟通能力、自学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方面明显优于LBL教学法。Sandwich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增强教学效果,为预防医学人才培养夯实基础。

    作者:刘丽燕;王茂清;张玉雪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医药管理类本科生毕业论文指导现状调查分析

    目的:针对医药管理类本科毕业生在论文撰写中的指导需求提出相应对策和建议。方法对2014届毕业生进行全面调查,运用Excel和SPSS 20.0软件对调查项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50.19%的毕业生论文选题是依据个人兴趣自主确定的,66.42%的毕业生认为开题报告很重要,53.21%的毕业生认为选修文献信息检索课有助于论文写作,62.26%的毕业生认为在论文写作前开设论文写作课较好,64.53%的毕业生认为平时缺乏训练且写作有困难会影响毕业论文质量。结论在毕业论文准备阶段,需要加强对选题与开题的重视;在毕业论文撰写阶段,需要强化写作能力和专业知识应用能力;在毕业论文评价阶段,需要进一步完善答辩与互评机制。

    作者:李红丽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系统干预对临床实习医学生职业安全防护意识的影响

    目的:探讨提升临床实习医学生职业安全防护意识和防护能力的有效方法。方法对126名临床实习医学生进行职业安全防护知识问卷调查,针对调查结果,采取形式多样的职业安全相关知识教育、建立责任约束制、检查督导、加强重点时段重要环节管理等方法对学生进行系统管理干预。结果干预后学生职业安全危险因素知晓率及职业安全防护知识掌握率显著高于干预前(均P<0.01)。结论通过对临床实习医学生进行系统管理干预,可有效提高其职业安全防护意识和防护能力。

    作者:孙顺成;王春枝;王兰芝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某医学院校本科生对学校人文素质教育的评价

    目的:了解医学生对学校人文素质教育的评价,为沈阳市某医学院校更好地开展人文素质教育提供基础资料。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法抽取沈阳市某医学院校本科生,对调查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调查对象对学校人文素质教育整体评价满意度为77.0%;年级、家庭所在地、对图书馆人文图书资源的评价、对人文图书利用情况及对学校教师人文素养满意度不同的学生,对学校人文素质教育整体评价满意度差异有显著性(P<0.05);调查对象家庭所在地、对人文图书利用情况及对学校教师人文素养满意度评价,是影响其对学校人文素质教育评价的重要因素。结论要改善医学生对学校人文素质教育的评价,应从提高教师人文素养、提升图书馆人文图书价值和学生对人文图书的兴趣、增强对新生及农村医学生人文素质宣传入手。

    作者:金喆;赵薇;陈巧玲;陈丹;张继兴;冯旭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高职护理“心肺复苏”项目的信息化教学设计

    信息化教学是以信息技术为支持,应用现代教学方法的教学活动。本文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设计方案、教学过程、教学评价、教学反思等方面,阐述高职护理“心肺复苏”项目的信息化教学设计。

    作者:柯盈盈;林静;肖辉雪;黄敏娟;廖永珍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关于高职院校实验实训室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

    对高职院校实验实训室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进行分析,阐述实验实训室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对高职院校实践教学质量、人才培养的重要意义,并对构建高职院校实验实训室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原则、内容及内涵进行探讨。

    作者:郑璐璐;付达华;王二丽;陈桐君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基于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改革的中专护理专业儿科护理学教学探索

    根据新的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大纲调整教学模式,以提升教堂教学效果,为学生顺利通过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奠定基础。

    作者:姚珍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国学教育对提高护理专业学生专业素质的意义与路径探析

    国学理论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所在,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护理专业学生的专业素质,是学生专业知识、专业技术、专业能力和专业态度的总和。国学教育不仅能够提高学生道德水平,陶冶情操,帮助其树立高尚的品格,而且能端正学生专业态度,促进专业知识、技能的学习,提高专业综合能力,增强职业认同感、责任感,使之成为有博爱精神和健全人格的文化传承者与专业精英。基于此,分析研究国学教育在护理专业学生专业素质培养中的意义及路径,以期为护理专业教学提供更好的方法和借鉴。

    作者:庞红梅;孙一琪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互联网+”背景下的移动医学教育平台构建研究

    随着科技进步,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对人们生活的影响不断加深,改变了人们的学习方式。医学教育作为终身教育,需要持续主动学习。借助信息技术丰富临床工作者的医学知识,提高其临床工作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就基于“互联网+”背景下的移动医学教育平台构建进行探讨。

    作者:盛钰琪;于玥;谭慧婷;孙晓天;姜春爽;李学沧;刘跃娟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护理专业在校本科生生涯定向程度与生涯未定向原因分析

    目的:了解护理专业在校本科生生涯定向程度和生涯未定向原因。方法针对在校护理专业学生采用生涯因素量表实施问卷调查。结果本科生生涯定向确定量表得分为(3.24±0.42)分,生涯定向安适量表得分为(3.65±0.39)分;生涯未定向原因前3位为自我认识、科系因素、环境资讯;护理专业大二学生生涯定向安适程度得分显著高于大三学生,男生生涯定向安适程度得分显著高于女生;在生涯未定向原因上,大二和大三学生无显著差异,但女生在自我认识、焦虑犹豫、双趋冲突、抉择时机、外在阻力方面得分显著高于男生(P<0.05)。结论护理专业在校本科生生涯定向程度不理想,并且存在多种生涯未定向原因。护理院校应重视开展护理专业生涯规划教育,提供针对性强的护理生涯规划指导,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并制定合理的生涯规划。

    作者:党卓;贺子珈;于银玲;张海莲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本科临床医学专业医学影像学实习小课教学优化多种教学模式比较

    通过对比3种实习小课教学模式,总结分析实现教学过程优化的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果。结果显示,主动探讨型学习及传统教学结合影像归档和通信系统教学模式,是本科临床专业医学影像学实习小课值得提倡的优化教学模式,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其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作者:晋瑞;杨全新;陈欣;孙泓泓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基于药学类专业学生角度的中高职衔接调查与分析

    目的:调查分析药学类专业中高职衔接现状及存在问题。方法通过调查问卷、访谈对河南省药学类中高职学生进行调查,了解中高职衔接的相关问题。结果大多数学生对教师授课方式及实践教学设施设备满意度不高,认为专业实践课时偏少,课程设置重复,中职生升学途径不通畅。结论中高职衔接有利于学生实现升学,但目前人才培养定位及课程设置仍存在不足,学生升学途径还待进一步拓宽。

    作者:杨显辉;陆艳琦 刊期: 2016年第13期

卫生职业教育杂志

卫生职业教育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科教司;甘肃省卫生厅

主办:甘肃省医学科学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