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运用多种手段构建内科基本技能操作培训体系

聂小蒙;陈杰;武宁;薄陆敏;高磊;白冲;徐茂锦

关键词:内科, 基本技能操作, 培训体系
摘要:虽然医学技术日新月异,但胸腔穿刺、腹腔穿刺、腰椎穿刺、骨髓穿刺等内科基本操作技能仍是各级医生必备的。本文提出运用示教、观看操作录像及多媒体课件、见习、实践、考核、评价等多种手段相结合模式,构建内科基本技能操作培训体系,培养基本功扎实、技能操作熟练的优秀医学人才。
卫生职业教育杂志相关文献
  • 儿科护理学CAI课件的应用与分析

    目的:探讨儿科护理学CAI课件在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我校2011级、2012级高职护生和2010级、2011级中职护生,在儿科护理学教学中分别采用不同教学方法,并对教学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实施CAI课件教学班护生成绩高于同专业同年级传统教学班。结论儿科护理学CAI课件教学效果好,能易化难点,凸显重点,集中学生注意力,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作者:王芳;陈娟;柳雪玉;许潇予;曹兴红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焦点解决模式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出院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干预效果研究

    目的:探讨以焦点解决模式为指导的健康教育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出院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的影响。方法将95例COPD出院患者分为对照组(n=50例)和观察组(n=4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自我管理计划,观察组分5个步骤(描述问题、建构目标、探查例外、给予反馈和效果评价)进行焦点解决模式干预。3个月后,应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自我管理量表评价两组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结果干预后,两组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均较干预前提高,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以焦点解决模式为指导的社区健康教育能有效增强社区老年COPD患者自我管理能力。

    作者:广明亮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以典型病例为导向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外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探讨以典型病例为导向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中职外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校2014级护理专业学生98人,随机分为实验组(48人)和对照组(50人)。实验组采用以典型病例为导向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模式。结果实验组期末考试成绩优于对照组(P<0.01);且在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促进知识理解和记忆、锻炼临床思维能力、提高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小组合作学习能力、培养探究学习能力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以典型病例为导向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师生角色发生了转变,能有效缓解传统教学课时不足问题,提高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值得在临床护理学科教学中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黄绍金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新形势下高职助产专业改革的思考

    我国助产专业发展与先进国家的差距已引起国家卫计委和业内人士的广泛关注,在各方共同努力下,国家开始重视助产专业人才培养,2014年进行助产本科教育试点,但目前招生仍以中、高职层次为主。在新形势下高职助产专业如何找准自身定位,以适应社会变革和职业需求,是亟待思考的问题。本文结合实际分析高职助产专业综合改革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在此基础上提出高职助产专业改革的设想,以期提高助产人才培养质量。

    作者:王玉蓉;黄华山;邹坤;王荣俊;周晓隆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浅谈如何利用高职护生优化护理实训场所管理

    技术型人才培养是当今社会实用型人才培养的重点,而我校刚升格为医学类高职院校,面临着提高护生专业技能操作水平的严峻问题。充分利用高职护生对实训场所进行科学管理,实现实训场所规划合理化及利用率大化,可全面提升高职护生的综合能力。

    作者:方瑞迪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国学教育对提高护理专业学生专业素质的意义与路径探析

    国学理论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所在,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护理专业学生的专业素质,是学生专业知识、专业技术、专业能力和专业态度的总和。国学教育不仅能够提高学生道德水平,陶冶情操,帮助其树立高尚的品格,而且能端正学生专业态度,促进专业知识、技能的学习,提高专业综合能力,增强职业认同感、责任感,使之成为有博爱精神和健全人格的文化传承者与专业精英。基于此,分析研究国学教育在护理专业学生专业素质培养中的意义及路径,以期为护理专业教学提供更好的方法和借鉴。

    作者:庞红梅;孙一琪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城市社区居家养老医疗护理现状及发展趋势--以杭州城市社区为例

    通过对杭州城市社区居家养老医疗护理服务对象及社区医护人员的实地走访调研,分析不同人员结构对应的医疗护理需求、满意度及存在的问题,针对目前居家养老医疗护理现状,探讨社区医疗护理体系建设模式的选择依据及发展趋势。

    作者:王依平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全程化药学服务背景下临床药物治疗学课程改革初探

    临床药物治疗学是药学专业的核心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由于药学生医学基础知识薄弱,学习该课程时困难重重。在全程化药学服务背景下,急需对该课程重新定位,整合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使学生初步具备审核及调配处方、提供合理用药咨询以及对公众进行健康教育的能力,为今后从事药学服务工作奠定基础。

    作者:魏来;胡煜明;王玉霞;谭敏;钟华美;涂冰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关于卫生职业院校药理学教学模式的几点思考

    药理学是卫生职业教育中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加强药理学教学改革是培养高素质护理人才的关键。本文就如何改革药理学教学模式,促进创新型人才培养做了探讨。

    作者:魏宝钢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甘肃省东乡族自治县妇幼卫生服务体系现状分析

    目的:了解甘肃省东乡族自治县妇幼卫生服务体系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为进一步改善妇女儿童健康状况、完善服务体系提出对策和建议。方法对该县25个卫生部门工作人员进行访谈及问卷调查,对妇幼卫生相关指标进行分析。结果妇幼卫生工作人员学历水平、专业职称较低,整体素质急需提高;孕产妇住院分娩率较高,健康管理及疾病普查率相对较低;儿童保健及管理工作还需加大力度。结论要加快妇幼卫生人才培养,提升整体素质;加大妇幼健康管理工作力度,促进卫生服务工作发展。

    作者:张银霞;曲红梅;魁发瑞;马维正;赵晶;赵国琴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临床教学查房在妇产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作用

    目的:分析临床教学查房应用于妇产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效果。方法将2015年1—12月参加妇产科临床规范化培训的住院医师随机分为教学组(35人)和对照组(30人),对两组理论考试、技能操作考核及医患沟通能力测试成绩进行对比,并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学员对教学方式的评价。结果教学组理论考试、技能操作考核、医患沟通能力测试成绩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教学组大部分学员认为教学查房可以提高学习积极性、培养自学能力、激发临床思维、提高学习效率,与对照组结果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妇产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应用教学查房可以提高教学质量,并提高学员综合能力。

    作者:李蕾;董延华;徐清华;高桂香;杨立;陈宁宁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深圳市沙井街道居民《深圳经济特区控制吸烟条例》认知及态度调查

    目的:调查深圳市沙井街道居民对《深圳经济特区控制吸烟条例》的认知及态度,促进辖区落实《控烟条例》相关规定。方法通过分层抽样方式抽取16个社区,共1461名居民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辖区居民《控烟条例》重点知识知晓率不高;非户籍居民的知晓率低于户籍居民;居民文化程度越低,条例重点知识知晓率越低;居民控烟得分与条例支持程度、相关处罚认同程度与劝阻吸烟行为意愿呈正相关关系;通过广播、楼宇广告、杂志、手机短信等途径获取条例知识的居民较少。结论辖区应通过手机短信、楼宇广告等多种途径,以非户籍与低文化程度居民为重点宣传对象,加强控烟教育宣传,提高居民对条例实施的支持程度,保证条例顺利实施。

    作者:林佰敏;吕惠中;郭仲琪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高职护理“心肺复苏”项目的信息化教学设计

    信息化教学是以信息技术为支持,应用现代教学方法的教学活动。本文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设计方案、教学过程、教学评价、教学反思等方面,阐述高职护理“心肺复苏”项目的信息化教学设计。

    作者:柯盈盈;林静;肖辉雪;黄敏娟;廖永珍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论“隐性因素”在高职基础护理技能比赛中的具体应用

    目的:重视形体、礼仪、普通话、气场、应变能力等“隐性因素”在高职基础护理操作比赛中的作用,是赢得高水平比赛的关键。方法以国家级护理技能比赛中涉及的5项基础护理操作为研究载体,将24名学生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在基础护理操作训练中注重“隐性因素”的锻炼,对照组采用传统操作培训方法。从操作成绩、精神风貌和学生自我评价3方面进行比较。结果“隐性因素”在全面提高学生操作技能的同时,还能使学生展现良好的精神风貌,增强学生自信心,锻炼果敢能力。结论在高职基础护理技能训练中注重“隐性因素”,有利于学生适应能力、变通能力培养,有利于学生终身学习习惯的养成。

    作者:郭丽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中药内服+保留灌肠+心理干预”对女性慢性盆腔痛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究“中药口服+保留灌肠+心理干预”对女性慢性盆腔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入选样本分成对照组及治疗组,对照组给予单纯中药口服治疗,治疗组给予“中药内服+保留灌肠+心理干预”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5%,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中药内服+保留灌肠+心理干预”治疗女性慢性盆腔痛效果显著,操作简单安全,副作用小,不会增加额外经济负担,依从性好,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宿喜萍;陈多珍;王锡莹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乌鲁木齐市某综合医院骨科护士脆性骨折认知水平及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针对新疆乌鲁木齐市某二级综合医院骨科护士脆性骨折(BF)认知水平进行研究,为降低骨科住院患者BF发生率、提高BF康复效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方法,以问卷调查方式对骨科及非骨科护士BF认知水平进行调查。结果骨科护士主要治疗预防措施、重点健康管理维度得分和总得分均高于非骨科护士,且差异有显著性;不同职称、工龄、学历、工作满意程度及是否接受过相关知识培训的骨科护士,其BF认知水平总得分差异有显著性;骨科护士职称越高、工龄越长、接受过相关知识培训则BF认知水平越高。结论医院护理部应有意识地进行骨科护士BF相关知识培训,提升低年资护士BF认知水平,从而减少医院骨科患者BF发生率,提高BF康复效果。

    作者:梁玲玲;刘涛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临床医学院学生会管理的思考与探索

    临床医学院学生会在高等医学教育过程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笔者探讨了目前临床医学院学生会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并从实际工作出发,浅谈学生会管理中的新探索,以期为临床医学院学生会建设与管理提供参考。

    作者:秦天霞;阎春霞;王玲;王焕英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儿科护理管理中的风险因素及应对措施

    目的:总结儿科护理管理中的风险因素,并提出应对措施,为儿科护理管理提供有效依据。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5月至2015年3月收治的患儿213例作为研究组,对其实施护理风险防范与管理;同时选取常规护理患儿336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住院期间风险事件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发生护理不良事件7例(3.29%),对照组发生护理不良事件30例(8.93%),两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对儿科护理管理中的风险因素进行总结和分析,并制订相应的护理计划和管理制度,提高护理人员专业素质和风险意识,对提高临床护理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李红;娄小丽;刘琼帆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护理专业在校本科生生涯定向程度与生涯未定向原因分析

    目的:了解护理专业在校本科生生涯定向程度和生涯未定向原因。方法针对在校护理专业学生采用生涯因素量表实施问卷调查。结果本科生生涯定向确定量表得分为(3.24±0.42)分,生涯定向安适量表得分为(3.65±0.39)分;生涯未定向原因前3位为自我认识、科系因素、环境资讯;护理专业大二学生生涯定向安适程度得分显著高于大三学生,男生生涯定向安适程度得分显著高于女生;在生涯未定向原因上,大二和大三学生无显著差异,但女生在自我认识、焦虑犹豫、双趋冲突、抉择时机、外在阻力方面得分显著高于男生(P<0.05)。结论护理专业在校本科生生涯定向程度不理想,并且存在多种生涯未定向原因。护理院校应重视开展护理专业生涯规划教育,提供针对性强的护理生涯规划指导,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并制定合理的生涯规划。

    作者:党卓;贺子珈;于银玲;张海莲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运用多种手段构建内科基本技能操作培训体系

    虽然医学技术日新月异,但胸腔穿刺、腹腔穿刺、腰椎穿刺、骨髓穿刺等内科基本操作技能仍是各级医生必备的。本文提出运用示教、观看操作录像及多媒体课件、见习、实践、考核、评价等多种手段相结合模式,构建内科基本技能操作培训体系,培养基本功扎实、技能操作熟练的优秀医学人才。

    作者:聂小蒙;陈杰;武宁;薄陆敏;高磊;白冲;徐茂锦 刊期: 2016年第13期

卫生职业教育杂志

卫生职业教育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科教司;甘肃省卫生厅

主办:甘肃省医学科学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