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巧香
国学理论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所在,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护理专业学生的专业素质,是学生专业知识、专业技术、专业能力和专业态度的总和。国学教育不仅能够提高学生道德水平,陶冶情操,帮助其树立高尚的品格,而且能端正学生专业态度,促进专业知识、技能的学习,提高专业综合能力,增强职业认同感、责任感,使之成为有博爱精神和健全人格的文化传承者与专业精英。基于此,分析研究国学教育在护理专业学生专业素质培养中的意义及路径,以期为护理专业教学提供更好的方法和借鉴。
作者:庞红梅;孙一琪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了解护理专业在校本科生生涯定向程度和生涯未定向原因。方法针对在校护理专业学生采用生涯因素量表实施问卷调查。结果本科生生涯定向确定量表得分为(3.24±0.42)分,生涯定向安适量表得分为(3.65±0.39)分;生涯未定向原因前3位为自我认识、科系因素、环境资讯;护理专业大二学生生涯定向安适程度得分显著高于大三学生,男生生涯定向安适程度得分显著高于女生;在生涯未定向原因上,大二和大三学生无显著差异,但女生在自我认识、焦虑犹豫、双趋冲突、抉择时机、外在阻力方面得分显著高于男生(P<0.05)。结论护理专业在校本科生生涯定向程度不理想,并且存在多种生涯未定向原因。护理院校应重视开展护理专业生涯规划教育,提供针对性强的护理生涯规划指导,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并制定合理的生涯规划。
作者:党卓;贺子珈;于银玲;张海莲 刊期: 2016年第13期
面肌痉挛是神经外科常见病,保守治疗效果欠佳,而微血管分解减压术是有效的方法。 MRI能够清晰显示面神经、血管及其周围组织的形态异常。分析MRI各成像序列的优势与不足,以期为面肌痉挛患者MRI检查时成像序列的正确选择提供帮助。
作者:缪文捷;马建科;蒲徍徍 刊期: 2016年第13期
信息化教学是以信息技术为支持,应用现代教学方法的教学活动。本文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设计方案、教学过程、教学评价、教学反思等方面,阐述高职护理“心肺复苏”项目的信息化教学设计。
作者:柯盈盈;林静;肖辉雪;黄敏娟;廖永珍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探讨提升临床实习医学生职业安全防护意识和防护能力的有效方法。方法对126名临床实习医学生进行职业安全防护知识问卷调查,针对调查结果,采取形式多样的职业安全相关知识教育、建立责任约束制、检查督导、加强重点时段重要环节管理等方法对学生进行系统管理干预。结果干预后学生职业安全危险因素知晓率及职业安全防护知识掌握率显著高于干预前(均P<0.01)。结论通过对临床实习医学生进行系统管理干预,可有效提高其职业安全防护意识和防护能力。
作者:孙顺成;王春枝;王兰芝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总结儿科护理管理中的风险因素,并提出应对措施,为儿科护理管理提供有效依据。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5月至2015年3月收治的患儿213例作为研究组,对其实施护理风险防范与管理;同时选取常规护理患儿336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住院期间风险事件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发生护理不良事件7例(3.29%),对照组发生护理不良事件30例(8.93%),两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对儿科护理管理中的风险因素进行总结和分析,并制订相应的护理计划和管理制度,提高护理人员专业素质和风险意识,对提高临床护理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李红;娄小丽;刘琼帆 刊期: 2016年第13期
为了更好地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惠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推行“党员育人导师制”,取得良好成效。本文就“党员育人导师制”实践中“导什么”“怎么导”等问题,进行思考与总结。
作者:张彬祥;王璐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了解医护人员临终关怀知识掌握情况并探讨其影响因素,为医院及相关部门开展临终关怀继续教育提供参考。方法分层随机抽取300名医护人员,对其临终关怀认知程度进行问卷调查,对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医护人员临终关怀认知整体水平较高。不同性别、年龄、职业、工作年限医护人员临终关怀知识得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而不同医院级别、学历医护人员临终关怀知识得分比较差异有显著性,且医院级别、学历越高,医护人员临终关怀知识水平越高。临终关怀知识来源途径主要为学校教育和媒体(电视、网络、报刊、杂志等)。结论医护人员临终关怀基本知识掌握情况较好,但对临终关怀哲理与原则不理解,且普遍缺乏疼痛控制相关知识,今后需加强医护人员临终关怀知识的教育和培训。
作者:张健 刊期: 2016年第13期
本文对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和双元制学历教育的运行模式进行比较分析,同时介绍德国应用科技大学的质量管理和学科认证方式及德国工商会的任务与作用,浅谈对德国职业教育的感悟。
作者:许军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调查分析药学类专业中高职衔接现状及存在问题。方法通过调查问卷、访谈对河南省药学类中高职学生进行调查,了解中高职衔接的相关问题。结果大多数学生对教师授课方式及实践教学设施设备满意度不高,认为专业实践课时偏少,课程设置重复,中职生升学途径不通畅。结论中高职衔接有利于学生实现升学,但目前人才培养定位及课程设置仍存在不足,学生升学途径还待进一步拓宽。
作者:杨显辉;陆艳琦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结合中职学校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和体育教学改革创新的方式与方法进行分析探讨,以期为中职学校体育教学提供借鉴。
作者:李俊杰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通过数据挖掘,分析单味中药总黄酮治疗糖尿病的研究现状。方法从中国知网数据库检索关键词“总黄酮”“糖尿病”,纳入篇名为“总黄酮治疗糖尿病”的全部文献。根据文献年度分布、发表类型、学科分布、基金类型分析总黄酮治疗糖尿病的文献特征,从文献主要作者及单位、治疗疾病分布、研究类型分析总黄酮治疗糖尿病研究现状。结果经过文献检索,单味中药总黄酮治疗糖尿病的研究始于2002年,截至2015年底,共有119篇相关文献。其中90篇文献发表于学术期刊,17篇优秀硕士论文,3篇博士学位论文,9篇国内重要会议论文。结论单味中药总黄酮治疗糖尿病的研究已有近15年的历史,呈逐年增长趋势,近3年增长迅速,可以治疗糖脂代谢异常、糖尿病肾病、糖尿病心肌、血管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等,尤其对血糖作用显著。但大多数研究仅限于动物实验,临床研究缺乏,需要广大科研人员推进临床应用方面的研究。
作者:王征宇;杨丽霞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了解我院医务人员医院数字图书馆知晓率及信息资源使用现状。方法自行设计调查表,随机对我院医务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并分析。结果74.9%的医务人员知晓医院有数字图书馆,医技人员知晓率、使用率高于临床一线医师和护士,使用目的主要为专业学习、科研和撰写论文,61.0%的人员认为目前医院数字图书馆不能满足个人学习需要,经常登录(每周5次以上)的人员仅占15.7%。结论医务人员医院数字图书馆知晓率、使用率不高,应拓展平台,使信息资源得到充分利用。
作者:骆书秀;吴显儒;禤丽萍;甘家仕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制备复方白鲜皮抗菌凝胶剂,并用高效液相(HPLC)法测定复方白鲜皮抗菌凝胶剂中白鲜碱的含量。方法以白鲜碱为指标成分控制含量,用闪式提取法提取白鲜皮和苦参混合物浓缩液,确定了以1.0%卡波姆-940、1.0%冰片、10%甘油、5%乙醇、0.2%聚山梨酯80、0.1%羟苯乙酯、1.35%三乙醇胺为处方组成,通过外观和稳定性观察实验确定复方白鲜皮抗菌凝胶剂制备工艺。结果凝胶剂外观性状为淡黄色晶莹透明状胶体,气微清香;pH值约为6.7;稳定性试验表明本品各指标均无明显改变,皮肤刺激性试验表明本品对皮肤无明显刺激,手足癣主要致病真菌的抑菌试验表明该制剂对皮肤表面自然菌的除菌率为71.8%。结论本制备方法简便可行,分析方法可用于控制白鲜皮抗菌凝胶剂中有效成分的含量。
作者:周爱媚;汪妍;方圆圆;陈菲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特色学校就是在认真贯彻教育方针的前提下,经过较长的教育实践活动逐渐形成具有较高办学水平、育人效果显著且整体风格独特的学校。基于此,需要从学校硬环境和软环境方面着手对校园环境进行建设,从而形成符合中职护理校园的特色环境文化。特色学校建设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需要根据自身传统和优势,在实践中形成自身特色。
作者:吴燕 刊期: 2016年第13期
药理学是卫生职业教育中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加强药理学教学改革是培养高素质护理人才的关键。本文就如何改革药理学教学模式,促进创新型人才培养做了探讨。
作者:魏宝钢 刊期: 2016年第13期
通过对屠呦呦教授性格的4个心理特征分析,试图发现成功人士性格特征的共性,以利于教师培养学生良好的性格,帮助学生取得学业、职业上的成就。
作者:黄智燕;刘平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调查深圳市沙井街道居民对《深圳经济特区控制吸烟条例》的认知及态度,促进辖区落实《控烟条例》相关规定。方法通过分层抽样方式抽取16个社区,共1461名居民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辖区居民《控烟条例》重点知识知晓率不高;非户籍居民的知晓率低于户籍居民;居民文化程度越低,条例重点知识知晓率越低;居民控烟得分与条例支持程度、相关处罚认同程度与劝阻吸烟行为意愿呈正相关关系;通过广播、楼宇广告、杂志、手机短信等途径获取条例知识的居民较少。结论辖区应通过手机短信、楼宇广告等多种途径,以非户籍与低文化程度居民为重点宣传对象,加强控烟教育宣传,提高居民对条例实施的支持程度,保证条例顺利实施。
作者:林佰敏;吕惠中;郭仲琪 刊期: 2016年第13期
对高职院校实验实训室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进行分析,阐述实验实训室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对高职院校实践教学质量、人才培养的重要意义,并对构建高职院校实验实训室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原则、内容及内涵进行探讨。
作者:郑璐璐;付达华;王二丽;陈桐君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探讨中高职护理专业基础医学课程的有效衔接。方法抽取我校2014级“3+3”护理专业两个班分为两组,实验组采用以症状和体征、护理基本操作为切入点,以器官、系统为主线的方式,对基础医学课程内容进行整合,并与传统教学法相结合进行教学;对照组单纯采用传统教学法。对两组考试成绩进行比较;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对该教学法的评价。结果实验组各科平均成绩、实验操作考试成绩以及病例分析成绩均优于对照组(P<0.05);问卷调查显示,采用整合基础医学课程教学模式有利于增强学生理论联系实践、基础联系临床的能力。结论整合基础医学课程内容,能够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加强中高职衔接。
作者:闫长虹 刊期: 2016年第13期